清朝皇帝去世后,他们的嫔妃有着怎样的结局?

2025-05-05 08:04历史解密
塔罗测试紫微斗数六道轮回命中贵人

大家好,说起清朝嫔妃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在清代,随着皇帝更替,上一个皇帝所遗留下来的嫔妃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对于这些人,普通人都好奇于她们的生活状态如何。但是,因为她们在皇室中的身份普遍不高,史书中少有记述,只能通过整理零散的史料和部分档案,加以前人口述来加以分析。

尊封太妃嫔

顺治九年起,清朝皇室对上一任皇帝的部分妃子尊封为太妃嫔。后经数位皇帝对后宫制度的不断完善,直到道光年间,所有先皇的妃子全部都享有尊封的资格。

清朝后宫建立起此制度,一者,体现出皇帝对于先帝妃嫔的尊敬,是表达自己孝道的一种方式,有笼络人心的效果;其次,有了名位也便于对她们进行管理;同时,受到封赏的太妃对新皇心怀感激,也有利于新皇收服她们背后家族的势力,维护本朝的统治。

受到皇帝尊养

除了享受到尊封外,很多太妃都受到新皇的尊养。如康熙时期,皇太极的懿靖大贵妃身染重病,病情加重时皇帝专门派人探望,当其去世后,皇帝还在宫中哀悼,下旨五天不上朝。此外,顺治的淑惠妃离世时,皇帝亲赴灵前祭酒,令皇子步行送葬,且对不敬死者的官员治罪。

雍正时期,每逢节日,皇帝会赏赐财物,并表示这是先皇遗留的恩德,不必向皇帝称谢。而关于嫔妃如何受赏,皇帝认为太妃不同于其他嫔妃,不必跪接,起立手扶接旨即可,也可见对其尊敬。此外,雍正特别重视皇子对生母孝顺与否,如有兄弟不孝敬生母,则会对其惩戒。

乾隆时期,清皇室加大了对太妃的赏赐力度,并对名分进行调整,使获封的太妃更加体面。对于抚育过自己的太妃,乾隆更是遵孝有加,生前备受重视,死后赠有谥号,并以皇贵妃的仪制建造园寝,实属罕见。

人身自由受限

后来的皇帝也多是如此,都对太妃孝养有加。但太妃人数众多,能够得到如此礼遇的,一般都是对皇帝有抚育之恩的,或者是家族势力较大者,或者在先皇时期就享有尊位的。对于大多数的太妃来说,她们还是过着默默无闻,无人问津,甚至暗无天日的生活。

据史料记载,新皇只有在尊封、祝寿、探病等礼仪制度允许的情况下才会与太妃见面,平时是不能随时见面的,特别是五十岁以下的,基本上平时见不到皇帝。

另外,康熙皇帝曾留遗训,除了一些年纪较轻者,允许有皇子的太妃出宫,跟随儿子到王府居住,但是,真正出宫了的太妃并不多。到乾隆继位后,又以孝奉太嫔妃为由停止了这种方式。

太妃中,一些人虽然不能随子居住,但同样被允许到京西皇家园林居住。同样的,能够受到如此待遇的人也都是地位尊贵的皇贵太妃,身份普通的太妃是不敢有此奢望的。

并未完全封闭

尽管大部分太妃嫔被禁足宫中,但她们并未与世隔绝。一部分太妃嫔会抚养年幼的皇家子嗣,也为她们的孀居生活添加一些趣味。

值得注意的是,太妃嫔不允许出宫,但允许会亲。会亲也要指定时间,并且只允许会见双亲,到清朝后期,才慢慢放开了限制。出嫁的公主,也被允许回门,入宫与生母见面。除此之外,太妃嫔再不可随意与其他宫外之人接触。如果要联系一些人,如皇子,就只能通过下人去走动了。

结束语

太妃嫔的活动空间和人际关系都受到限制,生活自然是寂寞乏味的,但也不是呆坐冷宫之中,整日与残灯为伴。随着更多的史料被发现,人们逐渐会对其有更加清楚的认识。

免责声明
本站主题以弘扬中华国学文化为主,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交流并不代表本站观念,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本站会立即屏蔽或根据要求修改或删除处理,联系邮箱 jiuchisu@foxmail.com

最近更新

  • 世界十大特种部队排名,中国神秘部队龙炎/成都军区特种部队上榜

    他种部队在一般人心中可是一个神奇的地方,这些部队的军人各个都十分强悍。他们全部都可以飞檐走壁,就像是古装片里面的大侠一样,杀人于无形之中。他们打破人体极限力量,只是为了更好的保家卫国,接下来就有探灵网..

  • 弱小的燕国为何成了存国时间最久的诸侯国?

    天下之战国七,而燕处弱焉!独战则不能,有所附则无不重。———《大秦帝国》说起燕国大家的第一印象应该就是弱小,确实如此,燕国可以称得上是战国时代最为弱小的诸侯国,那怕中原地区占地面积甚少的韩国国力甚至都..

  • 古代出家到底是什么样的 出家难道也有要求吗

    大家好,这里是趣历史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古代出家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很多人以为只要自己想,寺院的大门是向外敞开的,认为入空门没什么好的,只要想来就可以。但事实上中国古代,乃至现在,出家都并不容易,有较..

  • 那时候的他们,都会多种方法一起用,才足以承担重任!

    徐灵胎这篇文章,重点在讲,作为一名中医,应该在明医道的前提下,借助多种方法治病。我们现在的教育,是分科教育,模仿西医的教育体系,搞针灸的搞针灸,搞中药的搞中药。我是民间中医再到科班,学校的教育固然都有..

  • 古代粮食不够吃土地又多 古人为何不去积极开荒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人种地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一看。话说,当今我国耕地处于紧张状态,原因为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锐减,同时,经济飞速发函各类基建层出不穷,又会占用大量耕地。以至..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Copyright © 2025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