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民谚,诉说君子之道

2024-06-06 02:17诗词雅言

俗语,又称俗话,指约定俗成,言简意赅,并在人们口头频繁使用,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定型语言单位。“俗语”一词,早在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中就有使用,历史悠久,包罗繁多,经常指代和囊括民谚、俗谚、村言、俚语、歇后语及口头常用成语等多种语言现象。
俗语来源于人民群众对生产生活实践经验的感悟和创造,同时来自书面文献即文化典籍中的经典短语和名句。不论是人民群众直接创造的俗语,还是源自书面典籍的俗语,都以人们熟知的思想观念或形象比喻,反映世代积累的人生经验和价值追求,堪称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俗语及民谚,由于短小精练和意蕴深厚,共识度高并相沿成习,在千百万次的引用和传播中,往往被作为不证自明的“道理”,发挥着直指本心、明心见性的独特作用,成为人们警策自己和说服他人的理由,指导日常生活。
关于君子和君子文化的俗语民谚,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内容丰富多彩,涉及为人处世的诸多侧面,是俗语民谚宝库中的重要部分。下面从义利气节、诚实守信、处世交友等几个方面略作陈述。
在义利气节方面,人们最熟悉的莫过于口头禅:“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句出自《增广贤文》的俗语强调,虽然钱财人人都爱,但要通过辛劳付出,正当合法地获取,而不能不择手段,取之无道。
与此意义相近的俗语民谚较多,如“君子盼得天下富,小人发得一人财”“君子不怕明算账,小人贪恋不义财”“君子争礼,小人争利”“义动君子,利动小人”“君子务本,小人逐末”“君子重名节,小人重名号”“知足称君子,贪婪是小人”“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君子安贫,达人知命”。如何对待义与利,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品格和气节。这些关于义利气节方面的君子俗语民谚流行民间,充分反映人民群众对君子文化的高度认同和拥护。
在诚实守信方面,人们经常爱说的就是“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君子一言,快马一鞭”。这两句俗语大同小异,强调说话算数,不能食言。
此类有关君子诚信的俗语民谚不胜枚举:“君子说话,如笔泼墨”“君子坦荡荡,有话当面讲”“明人不做暗事,君子不说假话”“君子当面骂人,小人背地说话”“有事但逢君子说,是非休听小人言”“直率坦白真君子,笑里藏刀是歹人”“君子用嘴说,牛马用脚踢”“君子之言,信而有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有关君子诚信的俗语民谚如此之多,既表明诚信作为社会有序运转基本原则的重要,也说明此类君子俗语在广大民众心目中几乎具有不证自明“公理”的地位。
在处世交友方面,有关君子的俗语民谚更多,“君子成人之美”“君子与人为善”“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不念旧恶”“君子绝交无恶言”“来而不往非君子”“亲君子,远小人”,都是源于古代经典又活跃于人们口头的常用语。
其他如“君子不夺人所好”“君子动口不动手”“君子不掠人之美”“君子记恩不记仇”“量小非君子,德高乃丈夫”“居高善下真君子,将有视无大丈夫”“君子有容人之量,小人存嫉妒之心”“有恩不报非君子,忘恩负义是小人”“结交结君子,栽树栽松柏”“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宁愿得罪君子,不能得罪小人”等等,都是把人们心目中的善恶是非标准在君子与小人的对比中和盘托出,君子文化作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精神食粮,于此可见一斑。
有关君子的俗语民谚几乎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除了上面所谈论的义利气节、诚实守信、处世交友以外,在仁义济世、怡情养性、慎独操守等层面,相关俗语民谚同样繁花似锦,让人目不暇接。
◎本文原载于《光明日报》(作者钱念孙),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君子不器

    所谓君子不器,是法无定式,人无定型。随机可应变,处世知进退,灵活不固执,谦虚可容人,做事有定力,善恶分明,正气..

    2025-03-21
  • 北京俗语

    1、陈芝麻烂谷子2、吃里爬外3、刺儿头4、打马虎眼5、胳膊拧不过大腿6、老大不小的7、楞头葱8、姥姥不疼,舅舅不爱9、老天饿不死瞎家雀儿10、露一手儿11、铆足了劲儿12、没头没脑儿的13、泡蘑菇14、婆婆妈妈15、肉包子打狗16、三下五除二1.前锛..

    2025-03-14
  • 桐城方言俗语

    在桐城,有种帅气叫清丝丝滴;在桐城,有种承诺叫照迈;在桐城,有种挑衅叫恩想作死该;在桐城,有种无业叫鬼吊混;在桐城,有种回绝叫不范卓;在桐城,有种傻冒叫献世宝;在桐城,有种无能叫不吊照;在桐城,有种鄙视叫不核吊;在桐城,有种怀疑叫哈..

    2025-02-23
  • 俗语“掐指一算”掐的是什么?五虎遁掌诀年上起月法!

    初学八字的同学都会涉及到一个“排八字”的过程。在学习排八字的过程中,许多命理知识也因此被记忆、理解。很多人在了..

    2025-01-31
  • 戊戌六君子是哪六位?戊戌变法主要人物有谁

    清朝后期是比较混乱的一个时期,列强进行瓜分中国,中国只有变强才能与之抗衡,但是当时是慈禧执政,非常抵触外国的新..

    2024-04-15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Copyright © 2024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