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旧书

2024-06-19 08:26民俗

住南郊电子城附近,常去电子城书城淘旧书。每次都花几十块钱,买三五本。等到拿回家“消化”差不多了,又去挑选。比如陈四益、丁聪的《百喻图》《世相图》《竹枝图》,还有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都是正版,在这里一两折就能淘到。听服务员建议,我还办了一张会员卡。

淘到的书,特别便宜,令人十分开心。

这次从书城回来,脑海里不断呈现出“一看您就是有知识的人”的场景,反复问自己是不是有知识,颇感读书之迫切。

我承认,一个有知识的人,一定可以得到人们的尊重。比方身边以写小小说出了名的芦芙荭、刘立勤、陈敏、陈毓等文人,全国以研究中国文化著称于世的汪晖、余秋雨、易中天等学者,还有以文学创作影响世界的贾平凹、陈彦、陈仓、方英文等商洛文化名人,他们受人尊重的,就是因为是有知识的人。在我眼里,他们不但有知识,而且有文化,有理想。

“您是一个有知识的人!”我想,这是对我的恭维之词。只不过买了几本书罢了,人家看的是表象。真正的有知识的人,不在表象,而是内在无比丰富,无比强大,储备并可以能输出大量的社会需要的东西。

说实话,口袋里铜板不多,到书店里淘打折好书,几乎成为了我去电子城书店的真实理由。自己知道自己很浅薄,要改变自己,唯有老老实实做人,老老实实读书。读得多了,也许会变成有知识的人。真的成为了有知识的人,才不枉此生

意外收获

写了数十篇“豆腐块”随笔,打印出来,拿给中山先生看。

中山先生是原《商洛日报》总编辑,是我的前辈。偏爱我的缘故吧,他一直在提携我。这些“豆腐块”给他没几天,他就说已经看完了,给我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

我翻阅送他的打印文字,发现许多地方被眉批了。圈圈点点,个别篇目一片红。其中有几篇,批语是“观点偏激”,很中肯。由此可见,先生用心良苦,跟他平时要求我一样,他希望我在新闻之外,能写一点属于自己的东西。

让我感动的是,中山先生把我这些“豆腐块”定名为《片羽集》,还写了一篇序文,并且希望我能坚持写下去,出一本集子。

本来,这些“豆腐块”是即兴“发挥”,许多错别字都未改,更少了推敲,是自娱自乐。然而,他现在写下了《“片羽集”序》,我该怎么办呢?

即兴写下去,不成名堂。就此打住,老先生都把序文写了,能打住吗?

那就继续写吧!

不过,再写,不可太随意,该用点心。成文后,先沉淀沉淀,然后认真修改,让文章能像个文章的样子,有点小用。果真这样,算是对中山先生的报答吧!

当然啦, 这应该是一个意外收获。

在人生前进的道路上,总能看到一些令人惊喜的风景。而这样的风景,于我是意外收获。“片羽”是我的爱好,在中山前辈鞭策下,将会成为我的意外收获。

没人心疼

有人说,人越能干,越累;人越懂事,越没人心疼。这话,前半句我赞成,后半句我反对。

能干,就苦就累。在我家,谁最累?不是我,而是老婆。她嘲讽自己越干身子骨越活泛,实质上是她不干那一大堆活没人干。她还不是能干,而是不干不行。至于能干的人,有多累,我是体会不到的。因为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外面,我都不能算能干的人。但我能想见,越能干,越肯干,活越干不完。所谓的“眼睛里要有活”,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人越懂事,越没人心疼。这话的意思大概是说“不是别人不心疼,而是不懂。”举个例子,刚刚离世的韦思浩老人,太“懂事”,“没人心疼”,这理儿就讲不通。不是三个女儿不心疼他,而是老人选择拾荒的义举并没有被理解。当人们知道老人是为了救助弱者时,能不心疼吗?因此,“没人心疼”是暂时的,而被人们铭记却是永恒的。

规矩

某单位里有一同事,业务上是一把刷子,可身份不在体制内。唯一一次考试,他竟然只差几分,被挡住了。

这件事之后有人质疑:这种选拔人才的办法有问题。事实上,考得好的,未必就能胜仼工作。然而不考,怎么选拔人才呢?总得有个规矩吧!

明清以八股取士,科举出身为正途。不由正途,就是干才也为人所轻。现如今选拔人才虽与明清大不相同,但也要“逢进必考”。试想,除了考,就没有别的什么办法了吗?

为什么考?公正公平。果真公正公平?大家心知肚明,没人多嘴。由此使我想起史书上记载的刘备禁酒,家有酒具就算犯法。看上去很荒唐,却通行着,谁人敢言?是不是公不公平,叧当别论。

更重要的是,干才往往不如奴才。奴才务虚,却能务到点子上,得到主子欢心。其实,喜欢“甜言蜜语”的奴才,也未必真的就是“糖葫芦”。他们不过是借此讨好罢了,而讨好的后面,总要藏一条利己的尾巴。是用人才,还是用奴才,是不是公不公平,也不是题中应有之义。

只是这规矩是人定的,应当遵守。然而规矩弊大于利的时候,是不是应该改一改,使其更合情合理呢?事是死的,人是活的,改革是必然,绕来绕去,仍是一个合不合理、公不公平的问题。尽管没有绝对的公平,但相对公平一点,科学一点,不是没有办法,而是愿不愿意有办法。事实上,公不公平,要看人心。人心不公,再好的制度也没用。人心公平,制度缺陷也可以得到修补。即使受到某种约束,也会从另一个层面解决。

公众号:52秦楚风

标签:
全部评论
  • 旧书不厌百回读

    今天谁一起跟大家聊一聊最近的一些心得。我们常常都希望自己读书,早起,就是没有一颗持久的心。这个的话,就是我们需..

    2024-07-02
  • 旧衣和旧书

    周日不加班,拿了旧毛衫去织补店。老板娘一看我手里的毛衫,哈哈笑了,说:再补就是第四次啦。有补这四次的钱,差不多..

    2024-06-19
  • 找到了1957年的旧书

    我看的第一部文学巨作是《静静的顿河》,从初中图书馆借的,很旧一套。昨晚犟劲上来,非想找到当时那一版。凭借对封面..

    2024-03-09

最近更新

  • 中原古代的战车啥模样

    古往今来,擅长以刨坟掘墓之能术寻觅古宝器物者们,应名进行考古发掘,几近是掘挖遍了中原大地扒找。至今也未能挖刨出一部所谓古籍文献里多有记载,曾经运用于古代战争的数量可观的战车实物来。单纯以凭靠实证说话来..

  • 《洪范》为何先说五行?

    《洪范》九畴,是箕子向武王传授的九种治国法。因此,九畴肯定都是实用性的,与国家、人民、社会生活有密切关系。五行之外,其余八条,都是如此,而且都有“用”字,如敬用五事、农用八政、协用五纪、建用皇极、乂用..

  • 古代科举考试难在哪里?

    看到这样一个问题:理论上只要把四书五经背熟了就能考上状元,为什么多数人却连个秀才都考不中呢?提这个问题的人显然不了解古代的科举考试,而且极大地低估了古人的智慧。而且这个问题的提法也不对,“理论上只要把..

  • 先秦墨家学派领袖的后人,蔡伦

    以前只知道蔡伦造纸,不曾想这位还是墨家钜子的后人——最近在追一部动漫《三十六骑》,其中第八集【百家传人】中墨家传人铁匠齐欢与墨家钜子最后一个后人蔡伦有一段对话:齐欢说:“墨家终究还是凋敝了。”蔡伦回道..

  • 马革裹尸讲的是谁?

    马革裹尸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成语,但是此词语出自谁之口,相信很多人并不知道,今天我要讲的就是马革裹尸的创造者,东汉名将马援的故事。马援出生于西汉末年的战乱时代,年轻时代只是在边疆的一个放羊娃。一般有所成就..

Copyright © 2024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