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秋战国时期的服饰是什么样的?有什么讲究吗?
两千多年的春秋时期,一个寒风阵阵的冬日,在宋国东边的萧国都城外,旌旗蔽空,号角鼓鸣,连攻数日的楚国大军遭遇了这年里最凛冽的大雪,楚庄王亲到军营慰问,“师人多寒,王巡三军,拊而勉之,三军之士皆如挟纩”,什么是“纩”呢,其实就是“帛”,孟子说“五十非帛不暖”,“帛”是一种充填絮料,贵族之家往往将这种材料充填在衣服之内以保暖。
上古之世人们都不穿衣服,赤身裸体行走于山野丛林之间,就更别说穿什么衣服好看,无非是哪家猎人打了只老虎,批了件老虎皮,人们就觉得很是威武,要是哪一天穿了大象皮,就更是得意洋洋,那时候的人们对衣服的好看不好看,就是谁打了更大的禽兽。
史书有“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就是说上古圣人因为穿了好衣服,而国家得到了好管理。《淮南子》称“伯余之初作衣也,緂麻索缕,手经指挂,其成犹网罗”,当黄帝时期有了机杼,衣裳的制作就越是精良了,人们审美就更加注重了。
到春秋战国时代,人们穿衣服还形成了地域界限,比如中原人讲究的就是右衽,上衣大多是衣襟向右掩,而戎狄部族则崇尚左,衣襟左掩,是为左衽。穿衣服的不同还成了区分不同族群的象征。诸侯列国的衣襟在丧服上则是左衽,《周礼》上说“小敛大敛,祭服不倒,皆左衽结绞不纽”,人活着的时候是用右手解衣带脱衣服,死了以后就把衣襟改为左侧覆盖,就是永远也不再脱衣服了。
衣服穿厚了就会臃肿,我们说要风度不要温度,说的就是爱美之人往往不愿穿多了衣服,春秋战国战乱年代那是没办法,长途奔袭,自南向北,若不穿厚点,要是不被敌军砍死,也要给冷死。但任何困难都挡不住人们爱美的心情,尤其是贵族们,当时有一种裘衣,是专门用珍贵的兽皮制作而成,贵族们还会在裘衣外外加一件外衣,以保护裘衣的毛色。孔子曾说:“缁衣,羔裘;素衣,魔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
那时候的人们对如何穿衣服更为美观也非常重视,就是要父母长辈面前即便是太冷也不能穿衣服,所谓“寒不敢袭”,即是如此。朝臣们朝拜诸侯国君的时候,为了表达喜庆,穿在裘衣外面的时候外衣也要极尽奢侈和华丽,亦即所谓的“尽饰”,以表达对君主的尊重。
那时候穿衣服这个事情太过重要,诸侯贵族们甚至还以衣着打扮来分析国家发展,鲁国歌谣里有“公在乾侯,征褰与襦”,鲁国的老百姓都在讽刺鲁君穷得没有裤子穿。今天我们参加重要的活动,往往也都要穿的冠冕堂皇的,“帝乙归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帝乙为稳固西方姬氏力量,与周人进行政治联姻,帝乙盛装出席,还在袖口部位作了上下垂的两块,跟我们今天戏曲服装里的水袖差不多。
孔子曾称赞自己的弟子仲由,说“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知耻”,所谓“敝媪”,指破烂的旧丝绵。穿这种旧丝棉充盈的袍子,一般都是当时的平民。而孔子这样说仲由,说明当时的社会风俗就是看不起那些穿破烂衣服的人。
-
书画收藏讲究真、精、新
当前,书画收藏界已把藏品的要求提高到真、精、新层面上。“新”,比较容易理解,它指作品品相的完好如新。如现藏上海博物馆的清初大画家吴历作于康熙十五年的《湖天春色图》,虽历经300余年,至今仍纸本完好,墨色如新,堪为古画“新”的佳例..
2025-04-01 -
男士求职面试的服饰礼仪
男士求职面试的服饰礼仪一、西装要笔挺在现代社会的公关社交活动中,人们普遍认为“西装革履”是现代职业男士的正规服饰,就求职面试活动而言,穿西装也是最为稳妥和安全的,因此,西装一般成为许多求职者的首选装束。然而,穿西装也有许多讲..
2025-03-18 -
穿牛仔裤的讲究
穿牛仔裤的讲究1、粗腰者,不适合穿腰部有装饰的牛仔裤。穿牛仔裤时,衬衣的下摆最好放在裤子外,更能掩饰粗腰。2、细腰者,宜穿腰部有装饰品的牛仔裤,或在腰部束一条宽腰带,就会更漂亮。3、臀部肥大者,最好穿合身而暗色光滑的牛仔裤,不要..
2025-03-18 -
明清时期的皇家园林
明、清是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的集大成时期,此时期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多与离宫相结合,建于郊外,少数设在城内的规模也都很宏大。其总体布局有的是在自然山水的基础上加工改造,有的则是靠人工开凿兴建,其建筑宏伟浑厚、色彩丰富、豪华富丽。明..
2025-03-04 -
职场女士不同职位穿衣的讲究
职场女士不同职位穿衣的讲究作为职业女子,到了单位怎么穿着才是得体呢,这里介绍一些方法:1、职场新人中性色素,质料较好的外套,能与外套、裙子搭配,并有裁剪简洁的衬衫,休闲西装外套适合初入社会的新人,配上优雅的裙子,青春不失端庄。..
2025-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