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蜀吴三国鼎立 东吴在三国中的存在感为什么那么低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三国东吴,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乱世出英雄”,意思就是,每每遇到社会大动荡之时,总会有一批风云人物脱颖而出,在精彩演绎的同时,也将历史装扮得多姿多彩。对于普通人而言,乱世不仅意味着背井离乡、妻离子散,还代表着满目疮痍、尸横遍野,但对有些人来说,乱世是一种机遇,更是一个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在五千年中华文明史的变迁过程中,出现了太多太多的乱世,也缔造了数不清的英雄人物,但如果非要在乱世中找出“其中之最”的话,三国绝对是当仁不让


其一:小说误导
这应该是东吴被忽略的最重要原因,而我要说的小说正是被列入四大名著的《三国演义》
三国是个群雄逐鹿的年代,但是,如果真正讨论英雄人物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曹操可以有,刘备可以有,诸葛亮可以有,郭嘉、贾诩可以有,五虎上将可以有,典韦、许褚、张辽都可以有,讨论完才发现——东吴没了。东吴是怎么“丢”的呢?因为没有能拿得出手的人物呗。谁说的?《三国演义》!
不管是影视剧,还是小说,《三国演义》都是经典。但是,《三国演义》毕竟只是小说,它和正史之间还是有着很大差异的。正史注重事实,而小说完全可以凭作者的喜好对人物进行改编。就像《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简直成了神,他出场时背后要是带上点光环,他和如来就是一个级别了。罗贯中老师喜欢蜀国、推崇诸葛亮没有错,但把这种情绪写在书里就成了一种“误导”

除了人物塑造之外,《三国演义》在情节上也完全成了蜀汉和曹魏之间的拉锯战,东吴也就在火烧赤壁和夷陵之战中有些许出彩表现,偏偏这两次战役还是为了衬托诸葛亮的运筹帷幄、未卜先知,而事实上,赤壁之战根本就不关诸葛亮什么事,是周瑜主导的一场战争;夷陵之战也完全就是赵云冒死救下刘备、并将其护送至白帝城,这才有了“白帝城托孤”。
可以说,东吴之所以被低估、被忽视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三国演义》的误导;
其二:孙权误导
作为东吴的“当家人”,东吴在后世只留下这么点名声,孙权着实难辞其咎

另外一点,孙权年轻时并非无能之辈,但是,东吴却有“内事不明问张昭、外事不明问周瑜”的传承,因此,哪怕孙权凭自己努力创造的功绩,也往往会被看成是张昭和周瑜“辅助有功”,孙权苦啊;

其三:曹、刘、孙的能力比拼

三人的比拼,孙权再次完败;
由此看来,东吴之所以未能在三国形成气候,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孙权的个人能力和个人魅力,人们在他身上很难找出大众欣赏的帝王风采来,故而,也就会对东吴的起伏视而不见;再加上《三国演义》的渲染,东吴很快就被边缘化,这也就是东吴在三国存在感极差的根源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