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宅堂会戏楼
◆堂会发展概述
堂会演出在戏台没有正式出现前,私人的堂会演出就已经开始了最早的堂会演出文献记载是汉代,唐代也有私人为祝寿而进行伶伦演出的记录。
河南荥阳县东槐西村于1978年出土的北宋石棺描述了宋杂剧堂会演出的场景。其左面用阴线刻了一幅家庭娱乐图:主人夫妇并排拱手坐在桌子后面,桌上有酒注碗勺筷子馒头等物,桌前有四个杂剧演员在演戏。
山西稷山县马村段氏家族墓室壁画表现的是杂剧伴奏乐队。表现了金杂剧堂会演出的情景:墓北壁雕刻了主人夫妇端坐堂屋中间朝南看戏,南壁则于前厅背面排列杂剧艺人的演出场面。山西运城西里庄元墓壁画(图254)元杂剧厅堂演出的形象。
明清时期堂会演出成为城乡富家喜爱并借以夸饰的娱乐活动。到清末北京各部官僚唱堂会相互宴请达到极盛。堂会演出最常见的场所是在厅堂:大厅中间摆上地毯作为场地,周围有桌席,女眷看戏处用帘子分开。另外正厅台阶下的院子也可作为演出场所。还有利用四合院建筑来布局演戏的,即把正厅前的对厅拆去墙板,作为戏台,正厅作为主人观戏的地方。这一时期官僚、富商、文人名士盛行在住宅内营建的小型舞台,一般建于宅旁屋后的庭院内,其形态布局灵活。大致分露天庭院式戏台、室内戏台、楼阁戏台等。
◆私宅堂会戏楼赏析
明崇祯本《金瓶梅词话》插图堂会演剧场景。
明刻本《荷花荡》
明万历顾曲斋刻本《梧桐雨》插图
明代厅堂演剧图
明刻本《元曲选-李逵负荆》
山西祁县渠家大院戏台建于祁县渠家大院内。渠家在祁县,是清代山西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族。渠家大院墙高院深,气势恢宏,有专门的戏台院。戏楼为砖木结构,卷棚顶,伸出式。前台四根立柱支撑屋顶,中间面宽,两侧都有垂,帘。台后是一整面木质窗门,也用柱子分成三部分。在台前还设有一圈矮栏杆。该戏台的每个建筑构件上都有木雕,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品。戏楼是山西民居戏楼的代表。
山西孔祥熙家庭堂会戏台建于清咸丰年间,孔祥熙用两万银元买得此院。戏楼设在庭院西南角,四合院的天井一侧,有一高出庭院35厘米的台基,前有二柱。戏台在结构上与前屋相连,仅以三扇格扇隔开,演戏时除去边上的两格扇,就成为上下场门。其平面呈凸字形,后半部演出时作后台,平时住人。
清恭王府后花园戏楼戏台在四合院中,利用一长方形大厅,在厅南部建戏台,面积为长7.2、宽6.1米,台高0.32米,呈三面伸出式,周围栏杆高0.5米,厅中摆桌椅共人供人观剧,楼上为堂眷看戏的地方。
清醇王府院中戏台早已不存,著名的戏曲家李渔曾在这排过戏。
那家花园戏台清代光绪年间外务大臣那桐的私宅戏台,建在主厅与东耳房之间,四角有四柱,围以栏杆,台后装十几扇隔扇,分开前后台;西耳房为休息室。民国六年,谭鑫培受北洋政府的强制,在此作诀别演出《洪羊洞》。
苏州忠王府戏台是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攻克苏州后所建。现为苏州博物馆和拙政园等处。戏台坐南面北,利用南厅为后台,戏台是两层建筑,方形平顶,台前两角柱,三面敞开。东西厢房是天然的观演场。
扬州寄啸山庄戏亭(又名何园)清代扬州最晚出现的园林佳作。亭建于园西部一池水中,四边护有白矾石花栏,南北有石板曲桥和湖石飞梁与两岸相通。池四周楼厅、回廊、可作观戏的地方。
吴县遂初园轩厅清康熙年间,吉安知府吴铨致所建。轩厅宏大,南向及左右两侧设七席,主宾十一人在饮酒观剧。
《姑苏繁华图卷》又称《盛世滋生图》宫廷画家徐扬画。
苏州拙政园鸳鸯厅戏台(图277)位于园林内,在鸳鸯厅的北半部,临荷池。结构别致,四角有耳房,顶棚是卷棚形。
上海豫园打唱台戏台建筑小巧别致,舞台建筑平面为“十”字形。台基半临水池,砖石基础。两侧有副台,台上设屏风间隔前后台,屏风两侧的上下场门宽70厘米,另有石柱十二根,其上刻有对联。台口到大厅廊宇仅三四米距离,观剧极为方便。
胡姓家庭打唱台是清末工商企业家胡仲甫的住宅附属建筑。属于门楼戏台。舞台三面均有围墙,仅台口敞开。南北两侧墙还设六角形雕花窗栏的气窗。舞台正对二楼正厅,底楼和二楼的正厅及两侧厢房前的阳台可供观众围坐观赏;阳台高出舞台面三级台级,之间有楼梯相连。
辽宁辽阳彭贤戏台
四川涪陵石笼山庄园戏楼
内蒙喀喇沁旗王府花园戏楼建于清道光年间。背靠青山,面临王府,建筑为砖木结构。
阿拉善王府戏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