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明上河图》的描绘中,北宋的广告文化发达吗?

2024-11-22 08:13文史百科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宋代张择端(约公元1111-1125年)所绘,我们可以清晰看到中国宋朝时的广告形式,幌子、旗帜、招牌和灯箱、彩楼的表现,在长534.6cm,宽25.8cm的长卷中,除景物的遮挡外,画面上有各家商店设置的广告招牌23处,广告旗帜10面,灯箱广告4块,大型广告装饰彩楼、欢门5座。宋代是中国汉文化成熟时期,商业繁荣,当时的广告文化相当发达。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我要研究中国的广告历史就必须从商人阶层的出现谈起,夏、商、周是中国奴隶社会的三个朝代,周朝时期“周民中一部分会做买卖的人是商朝的遗民”,他们被迫集中在洛阳,被另眼相看,既失去了土地,又无政治权利,为了维持生计,只好东跑西跑做买卖,所以后来把这些做买卖的人叫商人。这种为周朝贵族所不齿而又为平民所不能为的行为成为商朝遗民主要从事的行为,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重农轻商,也许是从这时候开始的吧!

周朝末年历史上称作春秋战国时代,那时我国已有商贾之分,既行为商坐为贾。东汉班固等编撰的《白虎通》中有这样的话:“商之为言商也,商其远近,度其有亡,通四方之物,故谓之商也,贾之为言固也,固其有用之物,以待民来,以求其利者也。行曰商,止曰贾。”故通物为商,居卖为贾。按地区的远近和供求的实际情况,带货物前往进行交易的称为商,把人们需要的货物,在固定场所销售并谋取利润的称为贾。由于二者经营方式的不同,传播商品信息的方式也不一样,于是产生了几种不同的广告形式。

在清明上河图约275cm处,是图中的焦点,桥上有两个地摊,商贩正在叫卖,吆喝着争拉买主。这是吆喝广告。吆喝是最早的广告形式,屈原在《楚辞?离骚》中记载:“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并在《楚辞.天问》中提到:“师望在肆,昌何识?鼓刀扬声。”师望、吕望指的是姜太公,他在朝歌店铺里卖牛肉,周文王如何能够认识他呢?是因为他高声叫卖吆喝招徕生意的结果。吆喝既推销了牛肉也推销了姜太公自己。

《楚辞》中记载的一段是中国叫卖广告的最早表现形式,这种叫卖或吆喝形式推销商品,一直流传至今。不同的行业,叫卖声也有各自行业的特色,各有各的调门,各有各的韵味。有的借用乐器伴奏,有的利用扬声器各显神通。相声大师侯宝林,在他的相声段子里经常表现这一题材。

由于吆喝不但费口舌,声音也传不远,于是“音响广告”就应运而生了。《诗经》中的《周颂?有瞽》一章里就有“磬圉,既备乃秦,箫管备举。”的诗句。即拨郎鼓,据汉代郑玄注:“萧,编小竹管,如今卖汤饧者所吹也。”唐代孔颖达疏解亦云:“其时卖饧之,吹萧,以自表也。”也就是说,在西周时小商贩们就懂得以吹乐器吸引人们的注意而招揽生意。

我在去四川九寨沟的路上,看见一个卖麻花糖的,手里拿着一个小铁锤,敲一个弯曲的铁板,发出“当当”的声音。我问:“你不吆喝,人家怎么知道你卖麻糖?”她说:“我一敲,人家都知道,这是敲麻糖。”今天我们在某些地区还可见到货郎的“拨郎鼓”,理发的“唤头”,卖油郎的“油梆子”,收破烂的铜钹等都是音响广告的形式,今天的商家为了招揽顾客在门前摆上音响播放流行歌曲也是如此。

在清明上河图约127cm处有行驶于汴河上的漕运船只,泊于码头,脚夫装卸东南之货,旁边有一小酒馆,凉棚前斜插一竹竿悬彩旗两串,棚柱上挂酒幌一只。幌子原指布幔,后被引申为扩展的各种行业标记的专称。如酒幌、煎饼幌、理发幌、马具幌、膏药幌等。

约在286cm处,桥头有一酒楼,前面装饰彩楼,上悬五条幅旗,上书“新酒”。约在472cm处,画面城内有一条横贯东西的大街,街中最大的脚店为“孙羊店”,歇山顶,楼广三间,皆客满,门前扎结彩楼,前设欢门,彩楼西角斜插一竿,悬五条幅旗旗帜广告,书“孙羊店”三字。

更新于:5天前
  • 日本切腹文化的起源:切腹不是单纯的自杀

    姜文的《让子弹飞》里,出现了两段关于切腹的情节,多少让人印象深刻。一处是六子切腹取粉,自证清白;另一处,黄四郎..

    2024-11-10
  • 日本撤侨官疑自杀事件:日本“切腹”文化 等同引咎自杀?

    凤凰网历史特约作者:刘元海(旅日历史学博士)1月31日深夜,在日本国埼玉县和光市的国立保健医疗科学院内,发生了一..

    2024-11-10
  • 日本为什么有切腹文化:日本“切腹自杀”传统是起源是什么

    凤凰网历史特约作者:刘元海(旅日历史学博士)1月31日深夜,在日本国埼玉县和光市的国立保健医疗科学院内,发生了一..

    2024-11-09
  • 北宋时期也过元旦,而吴自牧在其《梦粱录》中有何描述?

    我们现在所说的元旦,指的是公元纪年法中的一年开头的第一天,已经成为法定节假日。然而在古代其实也有元旦,只不过当..

    2024-11-08
  • 祈生与狂欢:元宵节的文化内涵

    元宵节,又称灯节、元夕、上元节,标志性时间在一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至少从隋朝开始,元宵节就已经有了丰富的习俗活动,并形成十分鲜明的文化性格,此后节俗活动更加多姿多彩。节日期间,人们踏月走桥、观灯彩、猜灯谜、放烟花..

    2024-11-08
  • 感受独特的文化 桂林三位“老外”的元宵节体验

    2月6日,初次来中国的荷兰人科恩·鲁伊格罗克在桂林阳朔过了一个让他兴奋无比的元宵节。元宵、舞龙、舞狮……这些中国传统文化让他大开眼界,他甚至还自己亲手做了一份元宵。“从一下飞机开始我就被中国迷住了,这里的一切都和我的家乡不一..

    2024-11-06
  • 元宵节的文化内涵:祈生意蕴和狂欢精神

    元宵节,又称灯节、元夕、上元节,标志性时间在一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至少从隋朝开始,元宵节就已经有了丰富的习俗活动,并形成十分鲜明的文化性格,此后节俗活动更加多姿多彩。节日期间,人们踏月走桥、观灯彩、猜灯谜、放烟花..

    2024-11-06
  • 北宋末年二三事

    一、罪己徽宗欲禅位于太子,是月二十二日遂下罪己之诏。其略日:“言路壅蔽,导谀日闻。恩幸持权,贪饕得志。搢绅贤能..

    2024-11-04
  • 北宋时建立什么保密制度,在后世的科举考试中一直沿用?

    北宋时建立和健全的各项保密制度,在后世的科举考试中,一直沿用下来。这些做法,即使在今天的各种重要考试中,仍然是..

    2024-11-03
  • 为何说宋英宗赵曙是北宋最可怜的皇帝?

    北宋王朝有一个非常显着的特点,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士大夫阶层在政治上具有很强的发言权,甚至经常做出一些“大逆..

    2024-10-30
  • 此人打败北宋辽国威名显赫,最后却被儿子杀死

    11世纪的中国没有出现大一统的王朝,宋太宗赵光义和他的子孙统治着大部分地区,但北部的燕云十六州则被辽国占据。北宋..

    2024-10-28
  • 在中国的几千年文化中,酒桌文化中有哪些酒桌游戏?

    酒桌宴席是中国人重要的精神舞台。无论悲欢离合,无论喜怒哀乐,都能在一席觥筹交错之间畅饮而尽,欢谈而散。几千年的..

    2024-10-24
  • 海峡两岸携手打造仙游妈祖文化公园

    25日,仙游县与台湾台北市的松山举行台北三宫妈祖巡安仙游暨仙台妈祖文化交流活动,台湾二樽妈祖金身像跨越浅浅的海峡后,在仙游进行巡安绕城后,将永久进驻仙游鲤南霞苑的仙霞宫,今后仙游与台湾的妈祖信众将定期开展妈祖文化交流活动,以增..

    2024-10-22
  • 北岳庙及古北岳文化研究考察

    人们熟知山西浑源北岳恒山,却往往不知河北曲阳古北岳。曲阳北岳庙是清代以前祭祀北岳恒山之地,清代顺治十七年(1660),北岳由河北曲阳移祀山西浑源。五岳祭祀在中国古代具有重要地位,以五岳为代表的山岳文化在我国影响深远。作为庄严的国..

    2024-10-22
  • 北宋的百万大军是怎么被十余万金军灭掉的?

    1125年10月,金太宗挑起战争,发兵十余万,兵分两路南下攻打北宋。按理说北宋经济繁荣,人口众多,拥有八十多万禁军,..

    2024-10-21
  • 北宋石棺

    河南荥阳县东槐西村于1978年出土的北宋石棺描述了宋杂剧堂会演出的场景。其左面用阴线刻了一幅家庭娱乐图:主人夫妇并..

    2024-10-17
  • 北宋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大家好,这里是趣历史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北宋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在中国古代形形色色的农民起义中,北宋初年的王小..

    2024-10-01
  • 从人为因素和客观需求的角度分析北宋为什么定都开封

    对北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开封虽然是“八朝古都”,但多为霸业政权,只有北宋..

    2024-09-26
  • 萨满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萨满神服

    萨满神服是萨满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萨满在各种仪式中,都将自己从头到脚地装扮起来,既区别于一般众人,也便于与神灵沟通。达斡尔族萨满的服饰,达斡尔语称“萨玛希凯”,是达斡尔族萨满在跳神治病和举行大型祭奠时穿戴的。其服饰做工精细,..

    2024-09-25
  • 来宾金秀奇特神韵的瑶山文化

    金秀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和传统文化神奇的民族,他们勤劳、勇敢,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仅创造了物质财富,而且还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艺术,他们以自身的经历和感受,创作了大量的歌舞,广泛传承了瑶族远古以来生息繁衍的自然环境、历史..

    2024-09-24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Copyright © 2024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