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和亲都是用的假公主 清朝和亲为何用的是真公主
很多人都不了解清朝和亲,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和亲,熟悉古代史的朋友都知道这个词。这是中原王朝对外的政策之一,很多中原王朝在对外的时候都使用过这个政策。从西汉开始,一直到清朝灭亡,可以说使用和亲的王朝不在少数。不过同样是和亲,王朝和王朝之间还是有所不同。我们仔细看历史上的和亲就能发现,汉唐时期的和亲用的都是假公主,不过清朝时期的和亲用的却是真公主。那么,同样是和亲,为何会有这么大的差别?

我们先看一下汉唐用假公主和亲的大致状况。西汉最早和亲的是在汉高祖时期,汉高祖被匈奴人包围在了白登,之逃脱之后。开始对匈奴用和亲政策。一直到西汉灭亡,匈奴和匈奴可以说一直在和亲。东汉建立之后,也经常和匈奴和亲。关于汉朝公主的和亲,虽然没有具体名录说和亲的公主身份,但可以确定的是绝对不是皇帝的女儿。我们熟知的昭君出塞,王昭君就只是宫女而已,只不过让你去和亲肯定要给你个高大上的身份,所以才临时封为公主的。


再看一下清朝用真公主和亲的状况。清朝的和亲对象是蒙古草原上的蒙古部落,在努尔哈赤时期,后金就开始和蒙古和亲了。一直到清朝灭亡前,清朝还在和蒙古和亲。清朝的和亲嫁的可不是嫁闺女,那是真闺女。比如清太祖努尔哈赤第三女莽古济嫁蒙古敖汉部长琐木诺杜棱、清太宗皇太极第一女固伦公主嫁蒙古敖汉郡王博尔济吉特·班第、清圣祖玄烨第十五女和硕敦恪公主嫁蒙古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台吉多尔济、清高宗弘历帝第七女固伦和静公主嫁蒙古喀尔喀亲王成衮扎布之子拉旺多尔济等等。史书上记载,努尔哈赤嫁了一个闺女到蒙古,皇太极嫁了八个闺女到蒙古,康熙嫁了六个亲闺女和一个养女到蒙古、雍正嫁一个闺女到蒙古、乾隆嫁了两个女儿到蒙古等等。可以说,清朝皇帝是经常嫁闺女到蒙古去。
根据后来的统计,清朝当时嫁到蒙古的皇室子女一共七十多人,其中公主、格格都有二十多人了。可以说,同样是和亲,清朝确实舍得下本钱,皇帝连自己亲闺女都直接嫁过去了。
看完汉唐和清朝和亲的大致状况,再看一下他们为什么做法完全不同。
先看一下汉唐为什么用假公主和亲。看完上面的介绍我们能发现,汉唐时期的和亲都是对外和亲,匈奴和汉朝是对立的状态、唐朝和吐蕃也是对立的状态。对于中原王朝来说,在对方强大的时候,和亲过去的公主过的肯定也不会好,所以没必要用真公主。而且一旦发生战争,要是真公主的话在对方手里也是一个筹码,这也不利于作战。


清朝时期,蒙古草原上的蒙古各部落都归顺了清朝,是清朝领土的一部分。可以说,清朝此时的可亲是要解决内部矛盾,而不是外患。而且蒙古和清朝的关系可以说还是比较复杂的。清朝是满族人建立的,清朝在入关之前,就积极和蒙古人合作,想联合蒙古一起对抗明朝,当时都一起联姻。清军入关之后,满族人由于自己是少数民族,人口稀少,想要管理汉人生活的地区,必须联合蒙古人。可以说满族、蒙古族一起是清朝重要的统治基础。所以清朝历代统治者都比较重视和蒙古人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清朝时的蒙古人,地位是仅次于满族人的。


无论是汉唐用假公主和亲,还是清朝用真公主和亲,他们的目的都达成了,这一点是最重要的。如果汉唐用假公主达不到自己目的的话,他们或许也会采用真公主前去和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