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进入皇宫后,史书又是如何记载朱允炆的踪迹?
朱元璋死后,年轻的皇帝朱允炆即位,是为建文帝。朱允炆知道自己不像父亲朱标,能够让藩王们心服口服,尤其是燕王朱棣,一直有谋反之意。于是朱允炆听信方孝孺等人的建议,进行削藩。结果,朱棣趁藩王们对朱允炆不满之机,起兵造反。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尽管朱棣南征北战,是一位悍将,但以燕地一军对抗朝廷大军,大部分人都不看好。然而,令世人没想到的是,朱棣竟真的击溃了朝廷的数十万大军,兵锋直指朱允炆所在的南京。都城即将陷落,军队溃不成军,藩王们按兵不动,朱允炆开始慌了,他害怕朱棣真的攻入南京,于是打算派人前去和朱棣议和,哪怕和朱棣共治天下也行。
1398年,登基不久的建文帝朱允炆感受到了藩王对自己皇权的威胁,开始了削藩行动。在此之前,他的皇爷爷朱元璋为了他的江山,已经除掉了很多可能威胁到皇权的臣公们,可是朱允炆在这样环境下依然无法安坐,因为他的叔叔们权力太大了。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朱允炆从周王朱橚开始,逐渐削弱藩王的权力,渐渐地搞定了五位藩王,眼看胜利在望。下面一个,也是十分难搞的一个藩王——燕王朱棣。这位叔叔在朱元璋在世时便得到重用,是朱元璋非常精明强干的儿子。如果不是朱元璋的长子继承制,可能轮不到朱允炆这位长孙继承皇位。
朱允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敢与朱棣抗衡,所以才从其他的藩王入手,可是正是因为他的这个决定,朱棣也有了更多时间准备。导火索发生在1399年,那一年,朱允炆手下的官员抓到了燕王属国的两名官员,并把他们送到南京准备处死,原因是这两个官员煽动他人做出不利于朝廷的事情。朱棣这次终于找到了进攻朱允炆的机会。
朱棣利用这个机会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很快向临近的几个州县发动军事进攻,就这样,持续三年之久的夺位大战开始了。这场战争年的结果,我们都十分清楚,燕王朱棣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成为了大明皇帝。
那么朱允炆呢?也没有听说朱棣将这个侄子供养起来,朱允炆去了哪里?
有一个较为流传的说法,说是朱棣进入皇宫后,发现朱允炆早已没了踪影,只看到一套和尚的衣服,说是朱允炆逃出南京,去做了和尚了,而朱棣顾念亲情,并没有继续追究朱允炆的行踪,就这样放了朱允炆一条生路。可是,这是真的吗?我们来看《明史》的一段记载:“或云帝由地道出亡。正统五年。有僧自云南至广西,诡称建文皇帝。思恩知府岑瑛闻于朝。按问,乃钧州人杨行祥,年已九十余,下狱,阅四月死。同谋僧十二人,皆戍辽东。自后滇、黔、巴、蜀间,相传有帝为僧时往来迹。正德、万历、崇祯间,诸臣请续封帝后,及加庙谥,皆下部议,不果行。大清乾隆元年,诏廷臣集议,追谥曰恭闵惠皇帝。”
这一段是说,朱允炆在皇城被攻破之后,沿着地道逃跑了。后来,民间相传,有和尚常在云南、广西一带活动疑似是朱允炆。看上去似乎是印证了建文帝出家的说法,可是这段记载还讲述了一个冒名顶替事件。说是有一位僧人冒充建文帝,招摇撞骗,不过被官府识破了,抓到了一问,发现这人是钧州人杨行祥,已经九十多岁。
上述事件发生在正统五年,也就是1440年,这一年,如果建文帝还活着,应该是63岁左右。九十岁和六十多岁,差距应该十分巨大,不可能弄错,应该确实是有人假冒了建文帝。所以,建文帝出家为僧的可能性更加没有依据了,建文帝的生死也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在这段记录之前,《明史》还记录了建文帝另一种可能性:“谷王橞及李景隆叛,纳燕兵,都城陷。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这里是说,兵败后,宫中失火,建文帝不知所踪,后来燕王派人找到了建文帝后尸体,把尸体埋葬了。
相对来讲,这段描述更为可信。不过是不是建文帝自己放的火,就值得商榷了。我们知道,建文帝被追封谥号,是乾隆年间完成的。可见,在大明朝建文帝是不能拿出来说事的。如果建文帝当时没死,朱棣作为一个狠角色,不可能不继续追究。如果建文帝***而死,朱棣为何不大大方方为自己的侄子追封谥号?就算是他有难言之隐,但是他的后世子孙依然可以追封,何必等到乾隆年,由灭掉自己的人来追封呢?
更新于:3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