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d/b.jpg)
唐朝和明朝为何很少杀言官 杀他们就成全他们了
你真的了解古代言官吗?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正所谓伴君如伴虎,在皇帝身边当差,自然是需要谨言慎行的,稍有个说错话的时候,脑袋则容易不保。可是,并不是所有皇帝都喜欢砍大臣的脑袋,甚至,有贤明的皇帝愿意听大臣的“责骂”,从而,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
明君与贤臣之间的相处模式,仿佛有些“火爆”,可是,正是因为君臣之间的互动,虚心听取建议的皇帝以及仗义执言的臣子,才形成了唐、明两朝的盛事。
![](https://www.zenqin.com/public/uploads/img/lishijiemi/60dac70f59015.gif)
唐朝还有一位经常被大臣责骂的皇帝,那就是唐穆宗李恒,众大臣中要数郑覃骂得最狠。刚刚登基,就被郑覃责骂,说他:“成天鬼混疏忽政事。”面对大臣的直言,唐穆宗只好满脸赔笑的说:“你是忠臣,你说的都对,确实是我做的不好。”
![](https://www.zenqin.com/public/uploads/img/lishijiemi/60dac70c44571.gif)
文字是有力量的,一样骂得痛快,骂得过瘾。
李商隐曾在《郦山有感》一诗中这样写道:“骊岫飞泉泛暖香,九龙呵护玉莲房;平明每幸长生殿,不从金舆惟寿王。”他暗讽玄宗与杨贵妃差了辈分的事情,就连二人到郦山洗澡这样隐私的事情,李商隐也敢拿来在诗文里抖一抖,批点几句,甚至,其中还涉及到“爬灰”这么敏感的话题。
![](https://www.zenqin.com/public/uploads/img/lishijiemi/60dac7090b880.gif)
武则天掌权后,骆宾王看不过写下了诗句:“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这话也真是说的难听了点,这不就是在说武则天“作风不正”,是个狐狸精吗?武则天看到了别人对自己这样的侮辱之后,却只是“嬉笑”。末了,还说:“应该请骆宾王来做官。”似乎,她还非常欣赏骆宾王的文采。
明朝时期,海瑞也是一位好官,在近年来的影视作品里,他也被渲染成喜闻乐见的人物。海瑞大人一生清廉,为人正直,刚正不阿。1564年,海瑞赴京上任,正值嘉靖皇帝崇尚道教,为修仙,大兴土木修建道观场所。海瑞见此状,上书了一道奏折《治安疏》:“... ...夫君道不正,臣职不明,此天下第一事也。于此不言,更复何言?”
他还告诉皇帝:“你非常自私,而且刚愎自用,既是昏君又是暴君,普天百姓早就对你有意见了,希望你能正视自己的问题。”此事不胫而走,街头巷尾均知晓,深感海瑞大人的仗义执言外,更是为海瑞大人个人安危担心不已。未曾想,海瑞大人看轻生死,甚至,买好了棺材立在了客房之中,随时等待皇帝砍他的头。
虽然,被痛骂一顿的嘉靖皇帝心里非常不舒服,生怕不赶紧将其抓住,他就跑了,于是,叫来了随从宦官黄锦,下令:“赶紧将海瑞抓起来,不然他就跑了。”但是,宦官黄锦却解说道:“听说他上疏之前,海瑞知道冒犯该死,买了一个棺材和妻子诀别,奴仆们也四处奔散没有留下来的,所以,他自己是不会逃跑的。”
黄锦又说道:“海瑞大人有比干的心,对您非常忠诚。而且,海瑞大人非常有才能,百姓都在等着看海瑞大人会有什么下场,陛下可万万不可杀了他。”嘉靖皇帝听后情绪缓和了些,并说道:“这个人可与比干相比,但是,朕却不是商纣王。”于是,下令将海瑞关起来不杀他。
![](https://www.zenqin.com/public/uploads/img/lishijiemi/60dac7043ee34.gif)
纵观上述所谈及的唐朝、明朝君王和言官谏臣间互动的故事,我们不难发现:越是明君越喜欢听臣子的责骂和修正。人谁无过,皇帝亦然,一意孤行的一言堂势,必会让皇帝成一代昏君。唐、明两朝的明君重视臣子的意见,若真给皇帝说急眼了,贬斥臣子几句,甚至是下大狱倒是常事,但是,真因此重罚,甚至丧生的情况几乎没有。
![](https://www.zenqin.com/public/uploads/img/lishijiemi/60dac700e382c.gif)
参考资料:
【《新唐书》、《明史》、《郦山有感》、《治安疏》】
更新于:9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