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原生态 德昂族村寨的别样泼水节

2025-02-20 08:27历史文化

德昂族老人

最近很多地方都在过泼水节,泰国在过,民众过节前要熏香沐浴,过节的这一天男女老幼都会穿著新衣带着食物供品前往寺庙。海峡那头的台湾新北市缅侨街也过了泼水节。每年4月12日左右的泼水节是我国德宏、西双版纳傣族和泰国、柬埔寨、缅甸等国家共同的节日。浴佛、泼水,人们用象征吉祥的水互相泼洒,互相祝愿。

听过《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月光下的凤尾竹》吗?那是当然。知道这两首歌唱的是什么地方吗?这个这个。。。,告诉你吧,是孔雀之乡云南德宏!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集边境、口岸、民族、热区为一体,自然环境优美,山川秀丽,气候温和,景色宜人,民族文化资源丰富,拥有瑞丽江、大盈江两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瑞丽、芒市两个国家级优秀旅游城市。

德宏还生活着另一个少数民族,“红与黑”的民族--德昂族。为什么说是“红与黑”?从他们的服饰上可以看出,红色和黑色是他们最喜爱的色彩,是主色调。女人穿着黑色的筒裙,以红色为辅色。男人穿着红黑相间的褂子和裤子。和大多数人一样,我们对少数民族的服饰的了解还处在菜鸟阶段,德昂族服装最好玩的是那些配饰,是一些七彩小球球,像是织出来的,德昂人的领子上、头巾上都有这种小球球。

取水

2011年的4月,德宏国际泼水节在州首府芒市举办,此行就是来感受“国际性”盛大节日的氛围和热闹场面的。果然,收获甚丰。泼客很“猛”很“暴力”,被泼者或惊声尖叫一路躲避或奋起反攻。我们的摄影师肖老师用镜头记录下了这些精彩的瞬间,定格了这些充满青春和活力的德宏姑娘小伙儿。

来了德宏,才知道不仅傣族过泼水节,德昂族也有属于他们的原生态泼水节,而且更有味道,我们与这场盛会不期而遇。美好的事物就是这样,有时候你等待了百转千回,它仍未至;而又有些时候,眼未眨头未回,它冷不丁就出现在了你的面前,恰如那个面容姣好的人儿。这就是传说中的“缘分”吧!

供品

祭龙

大的景点都去过了,可就是觉得意犹未尽,临时决定,去出冬瓜村吧!于是邂逅了德昂族村寨的原生态泼水节。

到了三台山垭口,有个路牌,车子往左拐,一片茶园进入视野,满山的苍翠,大红的路边野花,约有三公里的路程,就到了群山环抱的出冬瓜村。是一个不大的德昂族村寨,民风古朴,问路的时候老乡热情好客。一进村子,先看到几个孩子,手里拿着“重型武器”一级战备,水枪、水弹一样都不少,两边孩子在对峙。一摇下车窗,就有水柱过来,我们成了顽童们战争的“俘虏”。

鲜花环绕的龙亭

在村支部的小院子里,德昂族人都在为即将进行的泼水节祭拜仪式做准备。妇女们在矮墙下围坐,准备进献给佛的各式礼物。各家各户都有自己的筐子,筐子里装着祭品,有香烛、水果、芭蕉叶包裹着的花,米花、糯米粑粑和自家制作的小点心,值得一提的是还有米酒,米酒多用漂亮的瓷瓶和玻璃瓶装着。男人们在搭摆放龙的架子,架子是用钢材和竹木搭建成的,龙由头、身、尾三部分组成,头和尾是铁器,绘有鳞纹,活灵活现,生动逼真;龙身是木头做的,腹部中空。旁边有摆放佛像的龙亭,亭子用早晨刚采来的名字叫“莫果帅”的花妆点一新,亭子四周摆满了这种花,花色洁白,叶子鲜嫩。三台山的采花盛会,他们也去参加了,可是今天4月13日才是他们民族的泼水节正日子。

请神之前

金塔旁的舞蹈

我们和妇女们交谈,其中有一个牙齿很黑的老人,她不爱笑,但笑起来很美。据说,老人喜欢吃烟,把烟丝、槟榔混着着红石粉和当地的一种树皮类的香料一起嚼,时间一长,牙齿自然就黑了。我试着尝了一下,又辣又麻还有烟叶的味道,哇咔咔。

十一点半左右,祭拜仪式正式开始了,象脚鼓敲起来,铓、锣、鱼罄打起来,约有十个男人边击打乐器边跳着舞,村民都聚集在一起,大家往奘房请神,一路上有人唱起歌,众人相合,歌声传遍了这个小村落,十分热闹。

奘房即通常所说的寺庙,是佛教徒出家修行的地方,也是主持(当地人称“老佛爷”)传经布道的场所,奘房里最显著的位置供奉着佛像。出冬瓜村的奘房是德昂族的传统民居,正方形干栏式竹木建筑,两层,木柱结构框架,粗竹劈压成的竹片做楼板,屋顶是瓦片,当地俗称“草帽顶房。”从前楼上住人、煮饭、贮藏粮食,楼下圈养牲畜,现在这种房子村里所剩不多了。

请佛

祷告的老人

人们脱下鞋子,赤脚进入,请神仪式开始了。男人围坐佛堂中心,女人跪坐在堂下,界限森严,连我们这些外来的女客人也不允许进入佛堂中间。大家围坐佛堂,念经声、祈祷声四起,众人一起祈祷,祈求佛降福给这个村子,祈求生活安康。佛堂外,传来了鱼罄的朗朗的声音,内心一片祥和。

奘房内挂着彩色的伞和各种佛像,芒市傣族、德昂族信奉小乘佛教,因而奘寺众多,几乎每个村寨都建有奘寺,且大多奘房相邻,辉映成趣。出冬瓜村有奘房和金塔,看得出来都有些年头了,据一位村民介绍,塔是十几年前修的。这座金塔苍劲古朴,历经沧桑,每当夕阳西下,晚霞如火,情景更为壮观。

请佛归来路上

奘房外又传来了一阵节奏感很强的鼓声,请佛仪式结束,女人们退出。一个老人拿出了糯米粑粑,操着生疏的汉话对我说着“你吃你吃”,一脸的和善。男人们拿着特制的竹筐,恭敬地将佛放在筐内,缓缓徐行,走出奘房。路两旁,女人们排列着,不时往佛像上抛洒“花”,“花”是爆米花,有创意吧!最重要的是一颗虔诚的心,不是吗?一路抛洒花儿,一路载歌载舞,一路的节日盛装!

浇龙

到了村支部,男人们将佛像放入龙亭,女人献水,男人们踩着竹架,将水倒入龙身。这样的献水仪式要进行两次,下午两点钟还有一次献水仪式,水献两番,泼水仪式就完成了,接着就是泼水狂欢时间。

泼水

出冬瓜村是这样一个地方,因为是原生态,所以没有特别惊艳的感觉,但是你突然一回头,你会发现,这里真的很美,每一眼都是风景。再过若干年,可能一切都会慢慢改变了,有些地方是需要早点去,才能很好的感受原汁原味的文化。一次偶然的邂逅,一份美好的回忆!

更新于:2天前
  • 德昂族的传统节日

    (一)泼水节 泼水节是德昂族节日中最隆重的节日,在每年的阳历4月14日至16日举行,节期为3天。泼水节的头天清晨,男女老少都换上盛装,特别是姑娘们打扮得鲜艳夺目,老人把已准备的食品和各色纸剪小幡旗、香炷、蜡条等贡品携往庄房贡于佛堂..

    2025-02-20
  • 德昂族的新年——“浇花节”

    接佛的队伍走向“奘房”浴佛是“浇花节”的中心内容德昂族姑娘作为云南省15个独有民族之一的德昂族,目前仍较完整地保持着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浇花节”是德昂族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也是最能集中体现德昂族传统文化的一项活动。“浇花节”..

    2025-02-20
  • 盖瓦洒彝族村寨神秘的“哑神之舞”

    在中国西南的哀牢山麓深处,大理州南涧彝族自治县有个叫盖瓦洒村的彝族村寨,每年农历二月初八都如期举行“裸体哑巴会”。由于远离县城交通不便,生活在这里的彝族同胞长期以来与外界的联系很少,保持浓郁的彝族传统民俗。外族外界人很少到这..

    2025-01-01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Copyright © 2024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