澡塘会傈僳族的幸福之泉

2025-02-20 09:08历史文化

随着2005新年和年关的临近,人们的心情也慢慢地被迎接新年的喜悦盛满。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傈僳族、藏族、傣族、哈尼族、苗族、壮族、拉祜族、基诺族也纷纷迎来了自己的年节。这几种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历法,并依据自己的历法过年。他们的年节,风格各异、绚丽多姿。这不,哈尼族的十月年刚过,傈僳族同胞就在欢度传统节日——阔时节了。2004年12月20日,是傈僳族传统节日——阔时节,在昆明的傈僳族同胞千余人相聚在怒江大峡谷酒店,共同庆祝自己的节日。傈僳族同胞们上刀山、下火海,唱三大调、喝三杯酒,或唱或跳,以本民族最特别的习俗迎接新年的到来。阔时节即过新年,是傈僳族的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一般从每年12月初五至次年正月初十这段时间内过。过年的时候,习惯要舂籼米粑粑、酿酒、杀猪、吃团圆饭,还要祭祀山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每当年节到来的时候,傈僳族人民都要穿上色彩艳丽的民族服饰,扶老携幼聚集到晒场、温泉边。德高望重的傈僳老人将主持盛大的祭天仪式,节日期间有“跳火海、上刀山”和身背溜邦“飞渡怒江”的绝技表演,还有赛歌会,开展民族体育表演,以丰富多采的活动庆丰收,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愿。1988年,全国唯一的傈僳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实施民族自治条例,并把每年的12月20日这天定为傈僳族一年一度的传统“阔时节”法定日。节日期间,泸水县的傈僳族要到登埂澡堂参加澡堂赛歌会。现在就请读者朋友随我们去感受一下奇异的澡堂会吧。2004年大年初二我来到怒江。一早,泸水县文化局义先益副局长和文化馆杨松副馆长就开车到我下榻的怒江州检察院招待所来接我去赴澡塘会。义先益对我说:“已知云南暴露的温泉就有1100余处。但以民族节庆的形式流传下来,且长达数百年的,就算怒江泸水县登埂温泉的傈僳族澡塘会了。这是云南省乃至全中国独一无二、亚洲乃至全世界也少有的。”小车驶过怒江大桥,沿着蜿蜒曲折而又与怒江平行的盘山公路自南向北行驶。只见数千米高而陡峭的碧罗雪山和高黎贡山拔地插天,一东一西地紧夹着波涛汹涌的怒江从北面的青藏高原南下,一泻千里地怒吼着、奔流着。壁立的两大山之间,时而出现一座吊索铁桥,身着傈僳族服装的妇女背着背篓走过,使铁索吊桥一步一晃荡;时而闪现一线天中蓝天白云上,有一两个傈僳族同胞似飞人那样从溜索上溜过;时而展现两三座甚或独门独户的“千脚落地屋”,屋顶上盖着一层一层的薄片石,人们在火上烤粑粑吃。当全国大部分地区还是围炉烤火的寒冬,而泸水县六库镇已是春风拂面,万物生机勃勃了。我不禁为之惊诧。然而,思索片刻之后,马上找到答案:昨晚(大年初一)电视的天气预报是:全国大部分地区有雪雨,春城昆明是晴,六库是晴。但我还是有点疑惑地问:“正月初二日就搞澡塘会,不冷吗?”义先益说:“气温正合适,又是农闲,数百年流传下来的澡塘会节日是正月初二至初五三天举行的哩!”小车驶出六库北行13公里时,只见怒江边已是人山人海,人们穿红着绿。傈僳妇女穿着黑底镶彩花图案的衣服,大黑包头布和黑腰带上缀满园形的白贝片;傈僳族汉子则穿着白底细黑横纹的麻布衣,裹大黑包头布,黑布腰带上亦缀有几圈白园贝片。阳光照得衣饰色彩鲜亮斑斓。江畔西坡有个约几百平方米的台地。台地靠山的一方临时扎的会标红布上剪贴着白字:“泸水县2004年春节澡塘会”,配上同样红底白字的对联,透着节庆的喜气。台地周边搭满的帐篷里冒出灰白色的炊烟。傈僳妇女们在帐篷里捋衣挽袖,忙着切肉做饭或烧水下米线,一个个笑容满面。从四面八方一大早或乘车或步行赶来的傈僳族男女老少,挤满了台地。澡塘会现场鼓乐喧天,热闹非凡。傈僳族同胞人人喜气洋洋,个个绽开笑颜。特别让我赞叹而又称奇的是,这些生长在峡谷深处而又长年从事农业劳动的傈僳族同胞,竟然在无伴奏下,把男高音、女高音、男低音、女低音和谐的四声部混合演唱得似江水流泻而又美妙动听。杨松给我办了个采访证,然后陪同我去参观温泉。只见江畔悬崖边那绿树红花、盘根错节的攀枝花大树下,人头攒动,早已围得水泄不通。10几台照相机、摄像机一齐对准4个连成一排的水泥砌的澡塘。约有十几二十几个白肌肤、黑头发、红裤叉的女人在清沏碧绿冒着如薄雾一样热气的温泉水中扭腰擦背,毫无遮挡,在光天化日的大自然之中,她们裸露着白皙的肌肤,呈现着原始的生态美,舞动着优美的曲线,展现着人体的魅力。一个个,脸,秀丽着;胸,挺拔着;腰,轻柔着;腹,平坦着;臀,紧翘着;腿,修长着。且人人笑逐颜开,怡然大方,真叫人大开眼界!在那蓝天、白云、绿树、红花、黛石、碧水的映衬下,沐浴着的人体显得格外鲜活而灵动,真是货真价实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啊!云南电视台记者王小平正用摄像机拍摄《大观》栏目的民族风情专题片。给他当助手的夫人感慨地说:“他们以前曾去过几处温泉,沐浴的妇女们虽然也毫不在意外人观看,却是不准拍照和摄像的;而这里的傈僳族女同胞能大大方方地让人拍照和摄像,真是纯真无邪,实在不简单!”文化馆茶选馆长说:“美术学院若来这里上人体写生课,可免去多少模特费哩!”杨松则说:“这是我们傈僳族同胞纯朴厚道、圣洁无邪的千年传统民俗。以前是群众自发流传下来,到近十几年,政府才介入组织举办。过去都是男女老少同浴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旅游业的举起,近年男女分浴,却女多男少了。”正说着,忽听从另一个方向传来嬉笑声。扭头一看,是50米开外岩泉边另一群澡塘里沐浴的青年妇女们在戏水嬉笑。原来,这登埂温泉群里散布着18个澡塘呢!泸水县文化局阿南三局长向记者们讲述了澡塘会的来历:由于大峡谷山高岭陡,地广人稀,村寨小到一两户一寨,大到十几户一寨,寨与寨之间相隔较远,相距道远,村民和亲戚朋友之间一年难得一见,只有在每年春节农闲澡塘会时,才能相见团聚祝福,这登埂温泉群里散布的18个澡塘的温泉水,水温40多度,以防治百病的美誉而远近闻名。每年大年初二至初五,四乡八邻甚至远在百里外的傈僳族,各家各户带上行李和丰盛的食物,齐聚温泉搭帐篷安营扎寨,参加一年一度的澡塘会群浴,洗尘去病,并互相祝福来年风调雨顺,生产丰收、身体健康、生活幸福。看罢情人们的沐浴对歌,我又回到台地去看“上刀杆、下火海”。只见台地中央,竖立着20余米高的刀梯。两位身着傈僳服装的壮实汉子,披红挂彩,合着音乐的节奏,以舞步迈到刀梯前,用水酒祭祀之后,空手赤脚,手抓脚踩着锋利的刀刃口,一梯一梯爬上顶端,并表演各种优美的造型动作,看得我心里直发麻,默默地为他们捏一把汗。而看惯了此情此景的傈僳族同胞们却不断为他们鼓掌喝彩加劲。义先益说:“上刀山是为纪念一位对傈僳族有重恩的古代英雄,并决心像上刀山、下火海那样,舍生忘死,披肝沥胆。”接着,几名男子在惊天动地的钅芒锣声和人们的欢呼声中,赤脚跳到一片烧得红彤彤的火炭铺成的“火海”里,不停地蹦跳翻滚,表演各种绝招。傈僳族汉子勇敢、剽悍的豪气在“上刀杆,下火海”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一连三天的澡塘会,在群浴的同时,还开展对歌、跳舞、摔跤、过溜索、堆沙“埋”情人、打4人秋千等丰富多彩的文娱体育活动,通宵达旦庆贺丰收,预祝来年五谷丰登。青年男女则在此寻找意中人,喜结连理。澡塘温泉啊,傈僳族的幸福之泉。 

更新于:2天前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Copyright © 2024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