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皇后足以担当得起母仪天下大任,为何明宣宗执意废黜她?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明宣宗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古话常说:“帝王无家事。”确实,在封建帝制的朝代,象征权力顶端的皇宫大院发生的每一件事,都有可能成为国家大事。就一例子来说,帝王的正妻,母仪天下的皇后,无论是选拔还是废黜,都是关系国之根本的大事,需谨慎商讨再做处理。但在大明皇朝,就有这么一位任性的皇帝,在事前没有任何征兆和理由的情况下,将自己的发妻废黜,而改立一个姓孙的贵妃为皇后。这位任性的皇帝便是大明王朝的第五位皇帝明宣宗,废后则是其爷爷朱棣亲自为他挑选的正室。

政治联姻、性情不合,又如何能生感情?
在古代,婚姻素来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个人的意愿是无法改变结果的。这在寻常百姓家都是难逃的宿命,更何况是帝王之家呢?而明宣宗与其结发妻子胡善祥的结缘,便是他爷爷明成祖朱棣一手操办的,即使是身为皇帝的朱瞻基也无法违抗他的意志。就这样,两个没有任何感情的人因皇室的利益、国家的稳定这一荒唐缘由无奈结成一体。
那为什么说荒唐呢?原来胡善祥出生于普通家族,其父亲不过是一个小小的锦衣卫百户。可为何这样不起眼的普通家庭的女儿会被挑中成为太子妃呢?是这样的,永乐十五年,朱棣突发奇想要为自己宝贝的孙子挑选一位太孙妃,将来辅助他尽心打理三宫六院。可这选太孙妃是一件大事,不仅决定了将来母仪天下的皇后人选,更影响着皇室传宗接代、家国稳定的问题。那么,怎么选以及选谁都至关重要。

出生在普通家庭的胡善祥虽受过良好的教育,但在古代,女子教育多为三纲五常,意在培养性情温婉、对丈夫恭顺谦卑的合格妻子,而胡善祥就是一个典型的小家碧玉。她性格内向软弱,忠厚善良、举止庄重,为人温和孝顺,行事谨慎低调。自打进入太子府,她便处处小心行事,唯恐惹下祸乱、落人口舌。
但太子朱瞻基,是个性情活泼、贪玩好耍的性情中人。在平日,朱瞻基喜欢骑马狩猎,享受捕捉猎物的成就感;喜把箭玩弄,尽显飒爽英姿;但最爱的还是在闲暇之时聚众斗蟋蟀。在当时,斗蟋蟀可是备受追捧的趣玩之事。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促织》就说过这样一句话:“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而朱瞻基本人也因酷爱斗蟋蟀落了个“促织天子”的诨号。

心早有所属,难再动情
明朝之际,在河南永城,有一个小姑娘从小便以貌美闻名,这小姑娘便是孙若微。在《明史后妃传》就有这么一句话来形容她:幼有美名。一次偶然的机会,孙若微被回乡的朱瞻基外祖母彭城夫人碰见,彭城夫人惊叹孙氏长得国色天香,便开始盘算让她成为太子妃,以壮大自家的势力。
回宫后,彭城夫人立马找机会向明成祖朱棣推荐了孙氏。很快,年仅10岁的孙氏被召进宫,随侍诚孝张皇后身边,学习宫廷礼仪,并被作为皇太孙妃的预备人选来培养。因为张皇后是朱瞻基的生母,故而孙氏与朱瞻基有了更多的独处机会。二人在朝夕相处和陪伴中,渐渐培养出了深厚的感情。加之孙氏本就生得国色天香,性格又活泼开朗,机灵懂事又不失风趣,与朱瞻基愈发投缘。在太子朱瞻基的眼中,孙氏就是自己将来的太子妃,未来母仪天下的皇后。

但孙氏是个情商极高的人,又懂得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抓住人心。故而,未成为正室的孙氏并没有流露丝毫抱怨或不满,反而是更加懂事,表示对朱瞻基处境为难的理解。这也使得朱瞻基对她更加怜爱,两人的感情愈发深厚。宣德元年,朱瞻基正式继位。在按礼制册封皇后及一众妃嫔时,朱瞻基为表示对孙氏的宠爱和心疼,请求张太后特赐与皇后同级别的金册及金宝给孙贵妃,让孙氏享受与皇后同等的礼遇。经由种种事情,可以看出,明宣宗对孙氏用情至深,他内心的皇后人选始终都只有孙贵妃一人。由此观之,他后来的废后一举便有据可究了。

在朱祁镇出生的第八十天,明宣宗就册封他为太子,其母享受与皇后同等的殊荣。不久,朱瞻基便以胡善祥无子多病为由,让胡皇后自请逊位,退居长安宫,赐号静慈仙师。而后他又力排众议,立孙贵妃为皇后。这便是明朝史上朱瞻基无故废黜胡皇后、引发舆论大波的事件原委,其实也不过就是一个皇帝想给他心爱的女人最好的一切罢了。
-
俄罗斯“选美皇后”奥克萨娜·沃耶沃金娜晒娃像马来西亚前国王
奥克萨娜沃耶沃金娜与5个月大的儿子。(每日邮报)海外网11月1日电 俄罗斯选美皇后奥克萨娜沃耶沃金娜与马来西亚前国..
2025-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