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汉末年的世家大族有多大的影响力?为什么说是他们真正决定了三分天下?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东汉的世家大族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东汉建立后,在选官用人上延续了西汉的察举、征辟制,为了改变西汉末期察举、征辟制的败坏,东汉光武帝、和帝、章帝三代帝王,相继采取了增加察举科目、下放辟除权力、限制被察举者年龄、被察举者要进行考试等改革措施,但是这些改革措施不仅未能阻挡察举、征辟制迈向更加败坏的脚步,反而还导致了贵戚、四府九卿、州郡长吏等二千石大吏对察举、征辟权的垄断。这样,世家大族这一新的权力世袭集团就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发展到东汉末期,世家大族在本州本郡已经拥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如颍川荀氏家族、益州雍氏家族、荆州蔡氏家族、扬州陆氏家族和步氏家族,甚至州牧、郡守能否顺利掌管一州、一郡都要看这些世家大族的脸色。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大部分的人才、土地、百姓都被世家大族所掌控。

2、土地。战果时期,各诸侯国陆续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开启了土地兼并的风潮,历经四五百年的发展,至东汉晚期,世家大族通过兼并掌控了大量的土地,并以此吸引了大量失去土地的编户民前来归附。这样,世家大族就又掌控了大量的粮食资源;
3、百姓。东汉末年战乱频繁,黄巾之乱、董卓之乱、李傕郭汜之乱、军阀混战接连爆发。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的百姓只能到处逃难,而世家大族则会在自己掌控的土地上修建“坞”这种拥有军事防御能力的微型城池,并且为了保护族人和家产,他们还会在坞中建立一支精锐的家兵武装。这样,大量走投无路的百姓为求生存就只能前去归附世家大族,一旦归附关系确立,这些百姓就只能视世家大族为主。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人才、土地、百姓就是一个政权兴衰、存亡最重要的决定性力量,所以,真正能决定天下三分的不是曹操、孙权、刘备,而是世家大族。

首先来看看维护汉室正统派。两汉儒学昌盛,儒学宣扬的君权正统观念深入人心,并且世家大族多重气节,所以持维护汉室正统态度的世家大族占据了当时的主流。
董卓之乱后,这些世家大族眼见汉室倾颓,迫切希望有人出来力挽狂澜,而献策诛灭宦官、首倡讨伐董卓的袁绍就成了他们心中最合适的人选,所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袁绍就拥有了荀彧、郭嘉、董昭、田丰、审配等谋士,颜良、文丑、高览、张郃等武将,正是得益于这些人才的帮助,袁绍才能在很短的时候内占据冀州、幽州、青州等地,成为当时最为强大的势力。
然而,袁绍缺乏远见、识人不明、不会用人的缺点很快就暴露无遗,荀彧、郭嘉、董昭等人很快就离他而去、另择贤主,其中荀彧的离去可以称得上是袁绍最大的损失,以荀彧为代表的颍川荀氏家族在北方世家大族中颇具影响力,不仅家学渊源、门生遍天下,还在***中接济百姓,在民间也颇具声望,所以说荀彧的态度在某种程度上就代表着北方世家大族的态度。《三国演义》中关于荀彧的描写还是比较符合史实的,从头至尾,荀彧的态度都只有一个,那就是维护汉室正统。

袁绍的这种表现,使得以荀彧为首的北方拥汉世家大族彻底抛弃了袁绍,转而支持曹操。这种情况在官渡之战中展现得淋漓尽致,看似强大的袁绍实际上对抗的是曹操和曹操背后的维护汉室正统派,最终官渡之战曹胜袁败的结果就属于情理之中了。同样,也正是得益于此,曹操才能在几年中消灭袁绍残余势力、收服整个北方,所以说,促使曹操迅速崛起的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而是他最先迎接汉献帝并以人臣之礼侍奉左右的举动迎合了持维护汉室正统态度的北方世家大族的支持。
接着再来看看持观望派。观望派的世家大族以荆州的蔡氏、扬州的顾氏和陆氏为代表,他们没有明确的政治主张,只是想在乱世之中保全自己的家产和地位,谁的势力更强、谁更能满足他们的利益诉求,他们就归附谁,所以我们才能看到背后站着顾、陆、朱、步等江东世家大族的孙吴重臣张昭在赤壁之战时主张降曹、在夷陵之战时主张降刘。

赤壁之战前,曹操废三公、自任丞相,彻底将汉献帝变成了手中的傀儡,引起了维护汉室正统派的警惕。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一直被维护汉室正统派看不上的“织席贩履之徒”刘备才进入了他们视线,尤其是赤壁之战后,曹操先是强迫汉献帝封自己为魏公,接着又强迫汉献帝封自己为魏王、加九锡,引起了北方维护汉室正统派同曹操的争斗,而南方维护汉室正统派则开始大力支持刘备,所以,此后的刘备才能占据荆州、进取益州,最终建立蜀汉。
曹操死后,曹丕篡汉,随即以九品中正制取代察举、征辟制,给予了北方世家大族更大的权力,北方维护汉室正统派这才转而支持曹魏,所以曹丕篡汉后,整个北方依然能保持稳定。
曹魏和蜀汉建立后,江东地区的世家大族才真正的将自己的利益与孙吴政权绑定,所以才有了孙权称帝。
发展到这一步,以北方世家大族为主体的曹魏政权、以荆州和益州世家大族为主体的蜀汉政权、以江东地区世家大族为主体的孙吴政权才形成了天下三分的局面,所以说,真正决定天下三分的不是曹操、孙权、刘备,而是世家大族。
-
“梨园行”、“梨园世家”、“梨园弟子”
中国对戏曲界有另一种称呼,叫做“梨园”。此称谓的来历有这样一个故事:历史上唐朝(公元618?公元907)时期的一个皇帝??唐明皇(唐玄宗)是一个风流皇帝,他酷爱音乐、舞蹈、戏曲等艺术。他在宫里养了上千个歌伎、舞伎。皇宫的禁苑里有一个很..
2024-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