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雍和宫新春“法舞”
每年农历正月三十,新春之际,是北京雍和宫一年一度“打鬼”的日子。中午时分,雍和宫里鼓乐齐鸣,“打鬼”仪式开始。僧人们敲着锣鼓、吹着长号,由喇嘛扮演的天神戴着面具在台上跳舞。京城的百姓和游人纷至沓来,争睹这一独特的宗教活动,现场十分热闹。“打鬼”是京城百姓的俗称,通常称作“法舞”,学名为“金刚驱魔神舞”,藏语称“羌姆”,蒙古语称“布扎克”。它是在西藏土风舞的基础上,吸取了藏传佛教仪轨和印度瑜伽宗面具舞的某些形式,而形成的一种藏传佛教密乘仪式舞蹈。法舞有独特的面具、服饰、乐曲和舞蹈程式,音乐抑扬浑厚,舞姿酣畅淋漓,富有极强的震撼力。它把民间传统的驱祟避邪与祈祷人寿康泰相结合,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佛事活动、打鬼、绕寺
跳法舞的风俗年代久远。公元8世纪初,印度莲花生大师应吐蕃赞普赤松德赞的邀请,入藏弘法,倡建桑耶寺,教授藏族弟子学习翻译之学。从那时起,法舞即在雪域弘传。至公元15世纪,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为纪念释迦牟尼神变伏魔,弘扬佛法,保护众生平安,在拉萨举行祈愿法会,将原黑衣舞改编完善后成为祈愿法会的一大仪式,并延续下来。明朝末年,法舞传到北京。到清代,许多藏传佛教寺院都跳法舞。皇宫正殿每年举行这一仪式,清人福格所著《听雨丛谈》这样描述:每年年终集喇嘛于中正殿,建诵经道场,祈福送祟,羽葆幢幡,鼓乐跳舞。驱除邪恶,祈愿天下太平。那时,雍和宫法舞的扮饰者除了本寺僧人,还有从京城各藏传佛教寺院中挑选出来的僧人。每年大愿祈祷法会前,由雍和宫扎萨克喇嘛行文“喇嘛印务处”,再通知各寺院派僧人到雍和宫练习跳法舞,名曰“过排”。法舞共跳三日:第一日“排练”,第二日为正式跳法舞日,第三日是“绕寺”日。每逢跳法舞日,雍和宫内外人山人海,“观者甚众,有万家空巷之风”。雍和宫牌楼前卖糖葫芦、风车以及京味小吃的比比皆是,叫卖声此起彼伏。清代时,各地的藏传佛教寺院都在例演这种大型宗教乐舞,只是日期不同,故当时京城流传着“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在打鬼”的说法。自嘉庆年以后,北京只有皇宫中正殿、雍和宫、黄寺、黑寺等寺院跳法舞。20世纪50年代,雍和宫跳法舞的规模相当大。后来,法舞一度中断,1987年,雍和宫在举行大愿祈祷法会的同时恢复了金刚驱魔神舞,使得“法舞”这一古老的宗教舞蹈重现雍和宫。如今的雍和宫法舞,除了原来固有的宗教内容外,时代还赋予了僧人们通过神舞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祈祷和平、祈祷幸福”的新含义。作为大型佛教乐舞,受到广大僧俗的喜爱。每至跳法舞的日子,红墙黄瓦的雍和宫门前悬挂着大幅唐卡,院内搭起舞台,上铺红色地毯。台下熙熙攘攘,挤满了游客,等着一睹法舞的风采。舞台前方,放置着用大红纸和高粱秸糊制的三角架,上有骷髅模型和风、火图饰。此架称“巴凌”,藏语称“朵玛”,待舞蹈结束后,向邪祟抛掷朵玛咒时用。随着铿锵有力的鼓乐声,身着金色盔甲的四大天王出场,立于舞台四隅。布袋僧和六名小童至台前坐定,形成六子戏弥勒造型。他们头戴各式面具,身着五色绣花缎袍,肩披五色缎云肩,胸前披挂骨制璎珞,足着厚底青缎靴,手执法器,为了驱除魔障和人世间的烦恼而尽兴狂舞。具体分为黑帽度母舞献神饮、阿杂日、骷髅面具、地狱主、尸陀林主、牛鹿面神六幕。跳法舞时,要戴着藏传佛教具有象征意义的面具,随着鼓、钹、号等法器的节拍,跳着抑扬进退、疾徐有序的舞蹈。关于法舞的动作,有严格的要求:“上身犹如狮子,腰部如盘绕,关节像幻轮,肌肉当放松,血脉似沸腾,举止应尊严,作舞亦缓慢,膝盖要弯曲,骨骼现安乐,皆勇显威猛。”“跳怖畏之舞时,不应挥舞过重;作尊严柔和之舞时,不宜双目紧闭;作快乐之舞时,不应显露急促;作轻松慢舞时,不宜动作过于懈怠;作妩媚之舞时,动作不宜变化过重。”舞毕,抛掷除祟朵玛咒,俗称“送祟”。鼓乐声中,众僧路经长长的甬道至牌楼院,那里已准备好以干高粱秸搭起的柴堆。但见住持带领众僧诵经,随后,将巴凌尖端对外,投入点燃的熊熊烈火中,意为将摄受的“我执”投入火中燃烧,使之达到圆融无碍的大自在境地,以祈愿百姓安居乐业,天下太平。之后,僧人陆续归来,在代表佛的世界的曼达前,在盛满甘果的铜盘前诵经。这些甘果可称为胜利果。诵经毕,僧人将甘果分发给游人信众,得到甘果被认为是一种福分。次日凌晨,当太阳即将升起的时候,雍和宫的绕寺活动开始了。绕寺,又称弥勒转寺日,意为接未来佛弥勒到人间清邪除祟,使人间的每片土地、每个角落都平安洁净。法舞的面具揭示了人世间的美好与丑恶,使人类的真善美和假恶丑得以直观表现,受到人们的喜爱。可以说,每尊面具都蕴涵着一定的精神力量。所谓邪祟,主要指人类自身的弱点和恶念,包括贪、瞋、痴等烦恼。从佛教义理来讲,舞蹈本身是“上求菩提、下化众生”的菩提行。跳法舞者以圣者及众多护法眷属的身份,消灭魔障,弘法利生,表现出僧众禳除邪恶,祝福天下太平、百姓吉祥幸福的心愿。
(作者单位为北京雍和宫管理处)
-
门源回族自治县新春文化活动热潮迭起
连日来,门源回族自治县的大街小巷、城市农村、机关社区,处处是鼓乐声声、舞步翩翩,一派欢乐、祥和的喜庆景象。各类春节文化活动正掀起一波又一波热潮,把冬日的古镇装扮得一派生机盎然。正月十三、十四、十五,该县10支秧歌队和5支社火队纷..
2025-04-04 -
你知道多少北京方言-你是纯北京人么来测试一下吧
方言测试相信大家已经不是很陌生了!下面就来测试你是否真的是京片儿~1.“鸡贼”的意思是()a.小偷小摸的人b.贪吃贪嘴的人c.胆量很大的人d.小气吝啬的人2.“果儿”的意思是()a.没心眼儿的男人b.被泡的女孩c.生病的老人d.不听话的孩子3.“尖果”..
2025-03-15 -
老舍曾经写过的北京方言
老舍长篇小说中的北京土语《二马》:把子、驳面子、打退堂鼓、大发、大概其、额算、定规、浑吃闯睡、犄角、挤箍、见好儿就收、将将儿、嚼争理儿、楞磕磕的、两腿拧麻花、露精细、毛儿跟头、末末了、拧性、平地掘饽、起毛、起眼、捎带脚儿、捎..
2025-03-14 -
北京方言-北京白话-北京地方话
北京话,俗称“京片子”,是一种主要分布在北京的汉语方言,属于官话中的北京官话。北京尖团音不分,儿化音多,还有一些独有词汇。普通话虽然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但是北京语音和北京话不是一回事。普通话最严格定义的“标准口音”是清朝统治..
2025-03-14 -
北京话骂人越毒越好,北京方言骂人话
闪——北京新流行语,闪开,躲避,舍弃的意思。倒窖——北京土话,翻扯旧事,即回忆往事。卖葱——北京土话,装傻充愣的意思。套桩——北京土话,让人给盯上了。报销——北京土话,即完了,没了的意思。迟登——北京土话,犹豫的意思。熬可—..
2025-03-14 -
北京方言词语
火筷子---老北京人捅火炉子的铁棍,也叫通条。末末了儿---北京土话,最后、最终的意思,有时也简化为“末了儿“。概儿不论---京城新土语,一概不管的意思,论,读“吝“。颠儿了---撒腿跑了。勺上---“勺“是北京土话,打,打架的意思。“勺上..
2025-03-14 -
北京俗语
1、陈芝麻烂谷子2、吃里爬外3、刺儿头4、打马虎眼5、胳膊拧不过大腿6、老大不小的7、楞头葱8、姥姥不疼,舅舅不爱9、老天饿不死瞎家雀儿10、露一手儿11、铆足了劲儿12、没头没脑儿的13、泡蘑菇14、婆婆妈妈15、肉包子打狗16、三下五除二1.前锛..
2025-03-14 -
北京的哥妙语横飞
1.一次我和一女同事坐车,她说她刚花400多买了瓶擦脸油,司机在旁边就感慨说,那您抹那一手指头就好几十块。女同事说,可不,要不师傅,我给您抹一下甭给您钱得了。司机说,那我还得找你点(钱)呢2.还有一回我怒冲冲的冲出办公室门口叫车,要赶..
2025-03-14 -
北京方言测试
听力理解:1.“多少钱一个崩儿?”问:上述问话最有可能发生在哪里?a.电话站b.杂货店c.游戏厅d.裁缝店2.“硌您脚了,耽误您脚涝地了!”问:这个人讲话的意图是?a.打篮球争抢篮板球时和队友相撞时表示歉意b.讽刺别人无意踩着自己而没有表示歉意c...
2025-03-14 -
北京土话 遛儿早儿
遛儿早儿:早晨起来散步。例:早上出门见面时打招呼:“遛早儿去呀?”歇着吧:休息之意,例:您歇着吧,我来。阻止之意。例:你歇着吧,别再给我鼓捣坏了。抖机灵儿:显示自己,特指轻浮表现,含贬意。例:你别在我这儿抖机灵了。例“瞧,来了..
2025-03-14 -
北京粗话段子
对,没错,就说你呢。你还别跟我揣着明白装糊涂。原本一老实巴交的人,现在学会耍猫儿腻了,见天皆当街晃荡打油飞,时不时的整出点汤儿事,再不就是胡吃闷睡。你自个儿照照镜子去,好嘛,活的越大越抽抽儿,整个一嘎杂子琉璃球。成天逮谁跟谁..
2025-03-14 -
北京方言介绍,语言基础,分布地区
北京话,俗称“京片子”,是一种主要分布在北京的汉语方言,属于官话中的北京官话。北京尖团音不分,儿化音多,还有一些独有词汇。普通话虽然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但是北京语音和北京话不是一回事。普通话最严格定义的“标准口音”是河北省承..
2025-03-14 -
北京白话-北京粗话-两人对话
男:“你丫怎么现在才来?都几点了?!”女:“我们家有点事儿,我爸他……”男:“打住吧!打我认识你那天起,你们家事儿就没断过!我就纳了闷了,你爸一个退伍老战士,怎么比人家阿拉法特同志还忙活?!”女:“得得得,至于的吗?不就是晚来了一会..
2025-03-14 -
北京方言-北京话-北京地方语言特点
很多文学作品中鲜活的北京话所创造的意境,使人心领神会。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写晚上的街景,说:“有一个老头儿吆喝:"炸丸子开锅!"推车走过。不过普普通通十几个字,古都的京城叫卖和夜景已呈现眼前,读者仿佛已置身小说描写的情境。因..
2025-03-14 -
北京圆明园
圆明园坐落于北京市海淀区,原是明代皇族的故园,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成为皇四子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赐园。雍正即位后,自1725年起大加扩建,占地达三千亩,造景二十八处。乾隆即位后继续扩建,至1745年又造景四十处,命宫廷画家按..
2025-03-05 -
北京中南海
中南海位于北京故宫西侧,鳌玉桥以南。中南海是中海和南海的统称,明朝以前曾称为太液池、西海子和西苑。始建于辽金,后经元、明、清各代不断的扩建,面积达1500亩左右(其中水面约700亩)。古代中南海一直是列朝封建帝王的行宫和宴游的地方。..
2025-03-05 -
北京景山
景山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景山前街北侧,是明清时期的皇家园林。景山,元代时此处是一小山丘,称“青山”。据传,明代修紫禁城时曾在这里堆煤,故民间称为“煤山”。明永乐年间,将挖紫禁城护城河(即筒子河)的土堆积在此,形成一座今天这样的高..
2025-03-05 -
北京颐和园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前身是清漪园,是我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1750年,清乾隆皇帝在这里建清漪园,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1888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3000万两白银重建,改称今名,作消夏游乐地。现在的颐和园是万寿山..
2025-03-04 -
北京北海
北海位于北京故宫西北,是我国现存历史悠久、规模宏伟的一处古代帝王宫苑。素有人间“仙山琼阁”之美誉。这里原是辽、金、元、明、清五个朝代的皇家“离宫御苑”。明、清两代,北海与中海、南海合称三海。清乾隆年间大规模扩建,现存建筑多为..
2025-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