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收藏赝品多 专家支招辨假货

2025-04-01 08:43历史文化

在日前兰州市举行的一次民间艺术品鉴定会上,一位收藏者带来了一只他花费20万元购进的青花瓷器,可是经专家的现场鉴定,这只他珍藏了多年的“宝贝”竟然是赝品,“李逵”变成了“李鬼”,收藏者的一肚子苦水只能往肚里咽。

目前的文物及艺术品收藏市场上,假货、赝品随处可见,涉及到彩陶、钱币、瓷器、青铜器、玉石、字画等众多文物及艺术品收藏领域。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很多赝品已经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这些赝品扰乱了人们的视线,令收藏者吃了不少哑巴亏。同时,赝品横行的收藏品市场,也导致了许多问题。那么,作为文物及艺术品收藏爱好者,究竟如何才能尽量少的避免购买赝品呢?记者带着这个问题,采访了我市目前在各类文物及艺术品收藏鉴赏上颇有建树的行家。瓷器风格磨痕藏玄机

据了解,目前收藏品市场上的假瓷器多来自江西景德镇和河南,这些地区自古盛产瓷器,于是就有一些私人作坊,以传统的制作工艺制成的瓷器,加上先进的科学技术,生产出来的假瓷器足以以假乱真。因此,瓷器在真伪鉴别上相当困难。

那么,瓷器收藏者们若要鉴定瓷器的真伪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我省收藏协会理事、瓷器收藏家白建军先生介绍,鉴别瓷器的真伪首先应该注意不同年代的瓷器,其风格是不同的。其次,真正的老瓷器,其表面存在自然的磨痕,底面的磨痕也有分段不平的现象;而伪造的老瓷器,其表面的磨痕都是人为打磨的,底面的磨痕也显得平整而不自然。此外,老瓷器虽然经过了百年,但它的釉质感仍旧要比伪造老瓷器要好,瓷性显得温和润泽,有油脂感。而仿制的新瓷“火”气未退,有浮滑感。

他告诫步入瓷器收藏的人:“现在的收藏品市场假瓷器都成灾了,瓷器爱好者要想避免买到假货,少花冤枉钱,就要增强自身的鉴赏能力,多请教有经验的同行或者专业人士,在购买瓷器时,也最好有内行人陪同。”

彩陶颜色、水锈有差异

近三五年来,收藏品市场上的彩陶赝品越来越多,它们主要来自甘肃、宁夏以及河南等地区。彩陶的仿造较瓷器、字画等不同,因一些彩陶在出土时,表面的图案等已经损坏,而坯子完好无损,因此仿造者利用收集的彩陶残片的图案在真坯子上作假画,让人真假难辨。还有把收集的彩陶残片碾磨后掺入陶土,经过仿古勾画烧制而成。造假仿造方法五花八门,不一而足。

对于如何鉴别彩陶的真伪,记者采访了收藏家张兴武和王海东,他们认为,鉴别彩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直观的鉴别即是看彩陶的表面颜色,彩陶多以黑色为主,少有白色,因为白色容易脱落,且出土的彩陶颜色要淡一些,图案也比较质朴;其次,真正的彩陶长久埋在地下,氧化较为严重,一些陶面可见草根的纹路,将其煨在水中,真正的彩陶渗水性好,吸水快,同时还能闻到一股土腥味;还有,真彩陶上会有水锈,复制品上则没有。总之,真彩陶上记载着几千年来大地和泥土的最原始的信息。

字画神韵很难作伪

“瓷糊涂,纸老虎。”与瓷器相似的,字画在收藏品市场上的“李鬼”也不少,且同样难以“抓获”。较瓷器而言,字画的造假因其制作工艺简单而更为容易。字画的造假,随着字画的诞生便开始存在了,二者可谓是“孪生兄弟”。全国各地都在仿造名人字画,而一些大师级的书画作品的仿造则主要集中在京津地区,同样以作坊的形式运作。

目前,大师级书画赝品减少,而二、三流书画家的字画仿作越来越多。那么,真伪字画之间又存在什么样的不同?为此,白建军也向记者作了介绍,辨别字画真伪,首先是从画面效果及落款看“神”。伪造的字画无法达到真迹的神韵,同时,落款的笔力也欠火候,达不到原作潇洒流畅的境界,无法伪造书画家自己独有的特征。

其次,在装裱上看“样”。可以从裱画的特征上判断,真正的古字画是自然的形成上浓下淡且不均匀的陈旧颜色,而伪造古字画的陈旧颜色,由于是用茶水、新颜料或者烟熏,使其看起来显得陈旧,这样的颜色过于均匀因此不自然。再则从纸张上看“旧”,一些书画家有自己的专门用纸来进行书画创作,同时,不同时代的纸张也各有不同。最后在落款钦印上看“伪”,名家的印章多为名家所制,因此在刀法上更为流畅,同时他们对印泥也有讲究,优质印泥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变色,而作伪的东西显得匠气呆板。

白建军建议广大字画收藏爱好者,在收藏字画的过程中应当循序渐进,从易到难,最好是从本地的名人字画开始收藏,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知识之后,再扩大自己的收藏范围,进行更高档次的书画作品收藏。

钱币文字、锈色自不同

钱币因其种类繁多而容易仿造,在目前的收藏品市场上,仿制战国时期的钱币较多,主要因其价格高。而不论是周朝的圆孔圆钱,还是秦方孔圆钱,钱币的仿品和真品还是存在一些差异的。

关于钱币真伪的鉴别,张兴武介绍,可以从四个方面观察:一是钱币的锈色。伪造钱币的锈色不自然,真正钱币的锈色,金变为红色、银变为黑色、铜变为绿色同时泛蓝,而铅则变为灰、白色。二是钱币上的文字,收藏者可以注意这些文字是否属于这个钱币所处朝代的文字;三是出土钱币会有土香味。此外,可以用舌尖轻尝,如果有酸味,则证明钱币还有化学药剂,是伪造的。四是材质,钱币有大小厚薄之分,这些差异与钱币所处时代的国家强盛有关,因此,收藏者可以根据历史来考证钱币的真伪。张兴武先生建议广大的钱币收藏爱好者,要多积累一些历史知识,这对于钱币的鉴别大有裨益。

青铜器用舌尖可以辨真伪

现在,青铜器的收藏在国内古玩收藏界也是五大收藏品之首。目前青铜器的作伪手法较以前更为先进,真伪也较以前难以鉴别。据我省收藏协会副主席李进生介绍,辨别青铜器的真伪,可以从下面的角度入手:首先是看青铜器的图案和器形,看青铜器的器形和图案是否对应。其次是看青铜器的锈色和作旧。一般鉴定青铜器以自然有亮色,用手指抠不下来为主。作伪的锈色看上去没有亮色,用手指抠下来就成粉末,用舌尖舔,舌尖马上就会发麻,用醋泡一夜锈色就全下来了。

李进生告诉记者:“青铜器的作伪方法很多,也很高明,广大的青铜器收藏者主要还是要靠自己平时学习和掌握的经验和知识去鉴别,同时要多向行家学者请教。”

免责声明
本站主题以弘扬中华国学文化为主,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交流并不代表本站观念,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本站会立即屏蔽或根据要求修改或删除处理,联系邮箱 jiuchisu@foxmail.com
  • 谈当代书法收藏

    这次友声书社学术研讨会,以“书法展览、评论和收藏”为主题,是很有意义的。一方面,当代全国性书法活动已经轰轰烈烈开展了30年,大家对书法学习、创作和艺术理论探讨得比较深入,而对作为当代书法社会生活的主要内容的“书法展览、评论和收..

    2025-04-02
  • 企业收藏行为的文化定位

    1995年,时任建设银行广州分行行长的前北京市市长王岐山,以非凡的魄力斥资605万买下《毛主席去安源》的作品,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这幅画作本身不仅已经得到巨大的增值,也大大提升了其银行的自身形象和文化魅力。企业参与到艺术收藏的领域在中..

    2025-04-02
  • 理性收藏中国当代艺术品

    虽说2009年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步入了深度调整期,但相信只是运作模式上的整治,整体势头还是向好。这个市场发展仍在刚起步阶段,投资收藏此类作品的好处在于:它们未来升值空间大,投资门槛相对具弹性,而且回报率较高。毕竟中国新富不断增加..

    2025-04-02
  • 古笔的收藏与保存

    一支好笔,要具有“四德”,即“尖”、“齐”、“圆”、“健”。“尖”是指笔锋尖锐,形为锥,便于行笔,"齐"是指毫毛铺震后平齐,便于挥毫时万毫齐力;"圆"是指笔头周围毫毛饱满,在运笔过程申笔毫各部位均能发挥作用。挥洒自如,“健”是指笔..

    2025-04-02
  • 书画收藏讲究真、精、新

    当前,书画收藏界已把藏品的要求提高到真、精、新层面上。“新”,比较容易理解,它指作品品相的完好如新。如现藏上海博物馆的清初大画家吴历作于康熙十五年的《湖天春色图》,虽历经300余年,至今仍纸本完好,墨色如新,堪为古画“新”的佳例..

    2025-04-01
  • 姚学智: 收藏书画不会等待升值

    当今收藏“捡漏儿”难在姚学智看来,艺术品收藏具有三大功能:欣赏功能、社会功能和商业功能,姚学智自己,收藏书画作品始于欣赏,遇到适合的作品和价格也会用于商业,即投资,而欣赏的作用是贯穿始终的:“收藏书画的好处太多了。一个漂亮姑..

    2025-04-01
  • 书画收藏心理因素浅析

    书画历来为人们所喜爱和收藏。何以如此?这主要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对美的追求和欣赏,这在人们喜爱书画的诸多心理因素中占第一位。书画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内中蕴藏的文化底蕴博大精深。人们收藏书画,闲暇时聚三朋四友,端一杯清茶,欣赏着自己..

    2025-04-01
  • 收藏当代国画 须对艺术理解

    在世界性的艺术系统中,中国艺术有许多独到之处。而能够以一种文字的书写方式和笔迹的律动,表现出书者的情绪和审美的追求,从而使文字的书写升华为一种艺术的方式,这就是中国书法的奥秘。这种抽象的表现形式不仅丰富了中国的艺术,也为西方..

    2025-04-01
  • 与其虚炒不如真藏 质疑收藏市场三大怪象

    中国艺术品市场经历2004年、2005年一轮高热后,2006年以来开始遇冷,不少业内人更是五味杂陈,有呼上当的,有迟疑观望的,人们内心更加关心,在被称为“调整年”的2007年,艺术品市场的走向又会如何?专家的观点是:艺术品市场只有直面炒作风气..

    2025-04-01
  • 书画收藏6大陷阱 专家为您掌眼

    嘉德、中贸圣佳、翰海、华辰……这月开始,各大拍卖公司纷纷开始秋拍盛宴,藏家也掀起了一场收藏热。故宫博物院古书画部副主任金运昌说:“目前,有不计其数的人参与到收藏中来,但现在文物市场上假货也是十分泛滥,藏家受骗上当的事已成为家..

    2025-04-01
  • 关于上官婉儿的婚姻状况,民间存在着哪些传说和疑问?

    关于上官婉儿的婚姻状况,存在着不少传说和疑问。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其一,上官婉..

    2025-03-31
  • 民间最忌讳捡什么东西,遇到这10种东西千万别带回家

    生活中难免有些人们会粗心大意的掉了某些东西,自然也就会出现捡东西的人,看似一件很小的事情,其中却蕴含着许多的禁..

    2025-03-29
  • 《刘江东秘传》民间手抄珍本

    《刘江东女婿谭文谟家传杨公风水秘诀》,三僚真传《刘江东秘传》民间手抄珍本。内容包含:论龙总旨,论龙身生旺墓绝诀..

    2025-03-17
  • 藏族民间传统工艺贵南藏绣

    贵南藏绣,民间俗称“针线”,是雪域藏区农耕文化和藏传佛教结合的产物。凝聚着藏族劳动妇女的智慧和创造,是优秀的藏族民间传统文化之一,承载着青藏高原厚重的农耕文明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贵南地区传统藏绣历史悠久,远近闻名,全县六个乡镇..

    2025-03-16
  • 春节七天乐富宁民间戏剧好戏连台

    壮族舞蹈壮族土戏今年春节期间,从大年初二至初七,富宁农村各地到处喜气洋洋,各民族的民间传统戏剧连连上演,精彩纷呈,农村群众享受到了丰富的文化大餐,为节日增添了浓烈的喜庆气氛。富宁是个民族民间艺术文化浓烈的县份,全县居住着壮、..

    2025-03-13
  • 查尔斯王子4.54亿收藏莫奈名画《睡莲》被指是赝品

    查尔斯王子4.54亿收藏莫奈名画《睡莲》被指是赝品海外网11月4日电 因被指控租借给英国查尔斯王子的、价值5000万英镑(..

    2025-03-13
  • 朝鲜族民间节日

    朝鲜族民间节日有:岁首节(春节)、上元节(元宵节)、上巳节(农历三月三)、寒食节(清明)、燃灯节(农历四月初八)、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梳头节(农历六月十五)、秋夕节(中秋)、重阳节(农历九月九)、冬至节等。其中,岁首节、..

    2025-03-12
  • 假行家搅乱收藏热 法律真空亟待填补

    我国民间艺术品收藏近年来持续火爆,成为继股票、房地产之后的第三大投资热潮。国内也出现了媒体在鉴宝、卖家在藏宝、藏家在憋宝、买家在找宝的全民收藏和投资艺术品的空前火热局面。然而,《工人日报》的一篇报道认为,如此庞大的收藏队伍和..

    2025-03-11
  • 书画收藏最好从看得懂的入手

    当今书画市场上,一些欠缺技艺水平、违反艺术创作规律的“准艺术品”往往以“现代艺术”、“抽象意念”等时尚词语为托辞招摇过市,依借西方现代艺术的兴起似乎可以狐假虎威,倒也大有引领艺术潮流之风势。那么西方艺术市场也是这么没有标准的..

    2025-03-10
  • 当今收藏界的八种病态

    如今,收藏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投身收藏这一领域的人是越来越多。而这些热爱收藏的人,很喜欢去拍卖市场旁观,也愿意到古玩市场去转悠。但冷眼相看,总觉得当今不少的藏友患上了几种不轻的病症,独自诊视之,发现这些藏友约有如下不同的症状..

    2025-03-10

最近更新

  • 古代中国人都有哪些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

    随着人类文明进步、生产力水平提升,古代人有了一些闲暇时间,就有了各种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可以放松情绪、愉悦身心,增强个体的幸福感。本文简要介绍古代中国人都有哪些休闲文化娱乐,以及强身健体的活动。中华大..

  • 上官婉儿题写《由巴南赴静州》于亭上,与李贤有何关系?

    相传李贤被母武则天贬为庶人,流放巴州,途经木门(今四川广元市旺苍县木门镇),曾与木门寺内方丈在石上晒经,巨石上刻有佛像700余尊,曰“晒经石”,他写下“明允受谪庶巴州,身携大云梁潮洪,晒经古刹顺母意,堪叹..

  • 六镇之乱是如何发生的?有哪些历史影响呢?

    六镇之乱指的是公元524年北方六镇戍卒和各族人民发起的动乱。起因是因北魏首都南迁洛阳後,六镇鲜卑和鲜卑化贵族与将士的待遇及升迁不如洛阳鲜卑贵族,最后发起叛乱的大起事。天兴元年,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建都平城。..

  • 古时候的人,中秋怎么玩?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中秋节粥饮食。” 自唐代开始,中秋节成为固定的节日,迎寒、祭月,大家共享团圆。既是佳节,游戏必不可少。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过去,看..

  • 武则天明明杀掉了上官仪,上官婉儿为何还对她如此忠心?

    武则天对于上官婉儿来说,那就是仇人,她为了保住自己的皇后之位,诬陷上官婉儿的祖父上官仪,最终上官仪被下狱处死,而上官婉儿当时还在襁褓之中,就被罚入掖庭。但是令人没想到的是,上官婉儿对于自己家的遭遇其实..

Copyright © 2024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