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皇帝吃的都是山珍海味 皇帝吃的就比现在还要好吗
很多人都不了解古代皇帝吃食,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要高过从前,过去许多只有皇帝才能享受的山珍海味,也摆上了普通人的餐盘。不过,这就意味如今我们吃的,就比古代皇帝们还要好么?
恐怕也不尽然。这吃饭的学问,一是食物本身的丰富多样;二来嘛,就是我们常讲的排场啦!
得益于现代发达的运输业和贸易行业,我们普通人吃的喝的比起古人要丰富不少。许多皇帝们都无福消受的美食,在今天都已经成为我们的日常选择。
比如新鲜荔枝,就是一个例子。
作为一种热带水果,荔枝的运输和保鲜都是大麻烦。在古代,皇帝们想要吃上荔枝,要花费的功夫可一点也不小。
《延禧攻略》里有一个情节,乾隆为了讨富察皇后欢心,特意命人将挂果的荔枝树,整个从福建运到京城,沿途共花费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为了这难得的荔枝树,乾隆甚至还大摆荔枝宴,甭提是多重视了。可在这大费周折的荔枝宴上,那些参宴的妃嫔们,大多数只能分到少得可怜的几颗荔枝。

上一个为了宠妃子,而动用国家力量供应荔枝的皇帝,还被人写诗暗损了上千年。“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玄宗的反面教材太知名了,一般在乎名声的皇帝,也不太敢随意放飞自我。
相比之下,咱们现代人想吃新鲜荔枝,只要敢冲着自己钱包狠狠心,也就是淘宝、京东、拼多多、抖音直播的事,“日啖荔枝三百颗”的美好生活,还是可以偶尔一试的。
更重要的是,时代不一样了,许多从国外引进的新食材,也在丰富我们的餐桌。
许多在咱们今天看来习以为常的食物,比如玉米、葡萄、南瓜,以及大多数名字里带番和胡的水果蔬菜,都是舶来品。
如果让一个嗜辣之人穿越到明代之前,那么面对没有辣椒的饭菜,他一定会感慨“没的灵魂”。
不过,这些说的只是明清之前,明代以后随着与国外的贸易交流,咱们如今生活中的常见食物,如辣椒、玉米、红薯,基本上已经齐全了。

的确如此,比如我们如今夏天的消暑水果西瓜,就是经过长期育种之后的产品。
通过观察十三、十四世纪的欧洲油画,人们惊奇地发现,以前的西瓜果瓤有点像榴莲,大部分是不可食用的部分,根本不像如今西瓜汁多水足,果肉饱满。
如今我们吃的西瓜,放在古代当贡品都绰绰有余。

就像我们如今吃的猪肉,都和古时候不一样了。
为了增加出肉量,过去中国的本土家猪如横泾猪、虹桥猪、潘郎猪、福州黑猪,基本上已经被进口种猪,挤兑成了保护物种。别说尝一尝,就连见恐怕都没啥机会了。
所以,虽然我们可挑选的东西比过去多了许多,但说到味道,未必就比古代人强多少。
除了食材本身外,吃得好不好,也与吃饭时的环境有关。许多人所说的“仪式感”不就是这个么。
在这一点上,现代人和皇帝的待遇差得可不是一丁半点。
过去提起豪门,会说他们是钟鸣鼎食之家。
所谓“钟鸣鼎食”,指的是两部分,其中钟指的是乐器,鼎则象征炊具。最早,仪式感十足的钟鸣鼎食,指先秦时期贵族们,在用餐时的排场,面前是用青铜鼎盛放的珍馐美味,耳边是仆人们演奏的钟声。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同时期的平民们只能吃糠咽菜。
相比较而言,在生产力并不发达的古代,这样“吃着火锅听着歌”的生活,基本上就是顶配了。

以清朝为例,皇帝每日要吃的菜式一般为120道(曾经一度减为64道),光是席面就要摆满三大桌。这还不算种类繁多的点心、主食还有瓜果。
由于菜量太过惊人,进膳前,光是负责摆盘的太监,就要排上一条长队。
这还只是负责上菜的司膳太监,为了伺候好皇帝的胃,御膳房常年值守的人员多达400余人。这些人中除了专门做菜的厨役以外,还有御膳侍卫之类的工作人员。
可以说,光是为了满足皇帝一人的口腹之欲,皇宫中就有上百人要每天忙前忙后的操持。

总而言之,虽然在便捷的交通运输和科技加成下,我们现代人的饮食种类要远远高于古代,但是想要在排场上,超过根本不差钱的皇帝,嗯嗯嗯......还是洗洗睡吧。
-
揭秘皇帝的婚礼
仅四个皇帝享受大婚待遇我今天主要讲皇帝婚礼的一些知识。大家都以为清代皇帝在紫禁城里住,他结婚也应该在紫禁城,其实不然。如果皇帝在紫禁城举行大婚典礼的话,一定得具备这样一个前提,他当皇帝的时候年龄很小,到了成婚年龄,才可能在皇..
2025-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