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今天趣历史小编来说说多尔衮的故事。
历史的浩瀚长河中,涌现出无数治国能人 开国枭雄,同一时间,王朝只能存在一个领导者,但这并不能否认其他人的贡献。多尔衮,就是大清王朝一度主宰发展,却又没能做上皇帝的人。在讨论多尔衮这个历史人物时,我们的话题一度“跑偏”,过多地去追究他和孝庄太后的绯闻,而政绩却被忽略了。
1643年的9月21日,在历史大时间轴上,距离清军入关还有半个年头,皇太极死于脑溢血,多尔衮登上政治舞台。由于没能得到正黄旗、镶黄旗的支持,多尔衮无法称帝,权宜之计是由少年福临继位,他自己成为万人之上的摄政王。
灵活的头脑,让清朝赢得北京,接下来的大事,是选择首都。
当时有不少权贵都觉得,应该固守关外的朝廷,因为这里曾经是清朝兴起的大本营,最有意义。多尔衮却定下”以图进取“的政策,用北京做首都,利于统一中原,同时把关外作为最后一个退路,保留火种。就这样,1644年十月初十,顺治皇帝登基的同时颁布诏书,大清定都北京,这一定,就是二百六十个春秋。
顺治登基的时候,刚刚6岁,对以上种种,不能说,也不敢说。但是随着年龄慢慢长大,他对多尔衮的厌恶,也就发展成怨恨。摄政王为了打压政敌,将豪格以”图谋不轨“罪削除爵位,贬为庶人,还娶了他的蒙古老婆,而豪格,是福临的亲哥哥。同时呢,民间总有传闻,多尔衮和顺治母亲孝庄太后,有着不明不白的关系......
其实自打走上这条路开始,权臣就应该自知,未来要么身首异处,要么成功窜取大权,毫无退路可言。但是呢......多尔衮是个例外,因为这两样他都没有等到。1650年,在一次外出打猎的时候,意外坠马,不治身亡。
不过有一件事值得思考,如果福临对多尔衮没有那么大的仇恨,他自己也懂得压制内心的情绪,事情还会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步吗?未必不会。因为多尔衮活着时,对他的的政敌残忍打压,有很多人为此被贬,丢官,甚至丧命,而当他死后,弹劾的奏折井喷式被呈上,似乎也在说明,大臣们需要一个说法。
时过境迁,三朝以后,乾隆成为那个指点江山的人。你猜他是如何评价多尔衮的?四个字:”厥功最著“。
后记:
1,多尔衮刚死的时候,顺治曾追封他为皇帝,但是目的不过是先安抚住他的党羽,很快就取消了。后来乾隆为他***,也只恢复了其亲王位,也说明,皇位是不受认可的。
2,前朝定罪,后继皇帝***,是很常见的。鳌拜在康熙朝被降罪,最终也得到恢复。不仅***,连翻案的都有,例如雍正赦免卷进文字狱的曾静,乾隆还是把他给杀了。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