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登上权力之峰,却败在太监之手

2024-06-28 08:20历史

隆庆三年,高拱再次回到朝堂,这一回,站在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舞台之上,真正能够有实力说话的人,只剩下了两位选手高拱和张居正。

这两位,曾经也算是志同道合的事业伙伴,但控制欲爆棚的张居正岂能容忍权力在两人之间互相切换?

不久之后,张居正便联合太监冯保设计将高拱挤出了中心的舞台。

高拱,他也不是位一般的人物,既然能够挤进内阁,成为首辅,肯定也是有本事的。但在张居正面前,高拱显然不是他的对手。

1.

高拱是河南新郑人,他出生在宦官世家,他的祖父在中央做过司长,他的父亲在地方和中央都当过官。

高拱天赋异禀,幼年之时便能诵读作诗,这一点,他和张居正都差不多,张居正幼儿时也展现出了其超高的读书天分。

高拱十七岁中举人,十三年后成为进士,后选为庶吉士、任翰林院编修,高拱在翰林院工作的时候,曾跟张居正有过短暂的交集。

后来,高拱经严嵩、徐阶两人的推荐,进入裕王府,成为裕王的老师。

这段经历为他以后进入内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裕王府九年后,高拱离开,他又担任过国子监,礼部第一副部长等职位。嘉靖皇帝的最后一年,徐阶推荐他进入内阁。

徐阶本以为,自己对高拱有提携之恩,但谁料,不到一年,两人便闹翻了,高拱用计将徐阶赶下政坛。高拱自己也因此受到影响,离开了内阁。

三年后,张居正迫于形势,让隆庆皇帝将高拱招回。

隆庆五年,李春芳下,高拱正式接任了首辅的位置。

此后,高拱和张居正之间的斗争开始了。

2.

高拱和张居正的关系先前应当是不错的。

高拱在翰林院的时候,曾和张居正是同事,两人有过几年交情。

高拱成为裕王的老师之后,张居正后来也做过裕王的老师,正因为如此,两人才都有机会进入内阁。

比起张居正的儒雅谦逊,高拱这个人看起来似乎更加锋芒毕露,他不是一个藏着掖着的人,他更像一位直来直去的领导,有什么事都挂在脸上。

他是一门心思都扑在工作上,想要干一番大事业,他并不贪财,也没什么存款,甚至生活也很节约。

像高拱这样的人,坦荡直接,少了一些心眼,但在某些方面来说,他却没有张居正那般有心机。

两人同在内阁共事,从表面上来看,张居正非常尊重高拱,事事以高拱为主。

但私底下,张居正却处处针对高拱。同一件事,明明是两人一起干的,张居正却在外面散播谣言,说都是自己的功劳。

再者,相比高拱,张居正看起来温和儒雅,似乎更容易亲近,因此,向他拜谒讨好的人络绎不绝。

时间一长,高拱也有所察觉,内心十分不痛快。

3.

高拱为了约束张居正,首先想了个对策,既然内阁里面只有两个人是核心,那么不妨再多个人会更好。

于是,他向隆庆皇帝上了一道奏折。谁知道,这张奏折被打了回来。

表面上,张居正与高拱一同联名上奏,希望为内阁增员,但实际上,这张奏折并不是隆庆皇帝批的,而是张居正下了指示,让隆庆皇帝身边的太监司礼监秉笔太监冯保代为批示。

为了给自己的职业生涯铺平道路,张居正早就搞定了隆庆皇帝身边的红人太监冯保,两人里应外合,一起铲除异党,配合得十分默契。

只见奏折上以隆庆皇帝的笔迹写着这么几个字:

“卿二人同心辅政,不必添人。”

高拱看到批示以后,一声叹息,他知道这件事情并不是自己能够左右的,可是,他又能奈何呢!

其实,不单单是这一件事情,有很多事情,张居正都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活生生将高拱蒙在鼓里。

后人曾感叹,高拱这是被张居正玩弄在了股掌之中。

而这,只是刚刚开始。

为了扳倒高拱,张居正正在策划更大的阴谋。

4.

隆庆六年三月下旬,隆庆皇帝病重,张居正的幕僚曾省吾找到自己的门生户科给事中曹大埜,怂恿曹大叶奉趁机弹劾高拱。

曾省吾说,隆庆皇帝一向倚重冯太监,而冯太监与张居正的关系不一般,此时若你能参高拱一笔,胜算极大,事成后,一旦张居正秉政,一定重用你。

曹大埜听后,心动了。不久后,他就上书弹劾高拱“十大不忠”。

隆庆皇帝平日对高拱也十分看重,病榻之上,听到这番言论,十分恼火,当即就叫人将这曹大埜押下去。

高拱知道,这肯定是张居正与冯保等人在背后捣的鬼。

可事情已经发生,他必须面对。

一方面,他向隆庆皇帝递上辞职信,希望自己告老还乡。然后,他再安排兵部尚书杨博等人为其挽留。

另一方面,他鼓动言官攻击曹大埜,其中御史张集所写的奏折在朝堂上引起了纷争。大家都看得出来,此文就是在含沙射影这件事是张居正与冯保所为。

一时间,张居正搞得下不来台。他无奈之下,才去找高拱道歉赎罪。

高拱见张居正已经有了悔意,便不再为难,还撮合张居正与张集两人解开矛盾。

高拱以为这事就过了,谁知,好戏还在后头。

5.

隆庆皇帝死后,张居正与冯保的勾结愈加密切。高拱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他最终做了个决定,想在小皇帝万历登基之时,趁机扳倒冯保,给张居正一个下马威。

他早已经写好了一份弹劾冯保的奏折,想要以内阁联名的方式一同呈上。

除高拱、张居正外,内阁之中还有一位名叫高仪的官员,此人是高拱引荐的,自然站在高拱的这边。高拱已经与他打好了招呼。

因此,他特意来询问张居正的意见。

张居正笑笑说,

“去此阉,若腐鼠而。”

听到这话,高拱以为既然张居正也站在自己这边,这件事已经有了十足的把握。

可他并不知道,私底下,张居正早就给冯保通风报信。

万历登基后,高拱果然向上呈递了奏折。

但是,收到皇帝的回复后,高拱只看到了短短六个字:

“知道了,遵祖制”。

高拱明白,这几个字肯定也是冯保所为,而不是小皇帝的意思。

于是,高拱再次上奏,强调了事情的重要性。

冯保没办法只能按流程办事,向内阁拟票。

高拱以为时机已经成熟,便派他的门生立即上疏弹劾冯保。

冯保很慌张马上去找张居正帮忙,问接下来的事情该怎么办?

两人商量许久,终于从高拱曾经对同僚说过的一句话里找出了一个漏洞。

高拱说过这样一句话,

“十岁太子如何治天下”。

这话可能是无心之举,但被有心人利用却可不得了。

冯保立刻把这样的话传达到皇后,皇贵妃等人的耳边。后,妃大惊,认为这是高拱想掌权,要把他们母子妃嫔等人都赶走。

那日早朝,宫中传话要召见高拱等人,高拱暗自心喜,以为是要惩治冯保了。

谁料,原来是皇后,皇贵妃,皇帝等人下旨要停罢高拱的职位,说他以下犯上,居心叵测。

高拱万万没想到,事情竟然发展到如此地步。

先前,他还在与张居正有说有笑,说事成之后,两人从此可以携手共进。可没想到,是这样的结果。

张居正为了避嫌,与高仪等人联名上奏,说是要挽留高拱。

但张居正的奏折递上去以后,得到的回复是,

“卿等不可党护负国”。

当然,这个结果张居正早就料到了,高拱非走不可。

高拱离开的那一天,出于礼节,张居正前去为高拱践行。

但在高拱看来,张居正此举是对自己极大的羞辱。

据说,高拱离开京城以后十分狼狈,回到家乡以后,忧心忡忡,最后呕血而死,一命呜呼。

至此,中央最高权力机关的舞台上只剩下了张居正一人,他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内阁首辅。

属于张居正的时代,已经扑面而来。

高拱当官当了一辈子,他怎么可能不明白官场的复杂性和多面性,但他再有本事,再也能力,也斗不过像张居正这样两面派的人。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像我们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的简单,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低估了人性,低估了人性的恶与狠。

对张居正来说,他利用卑劣的手段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但同时,他也失去了一些东西。

这一切,要等到清算之时,才能明白。

公众号:小婉的文化客栈

标签:
全部评论

最近更新

  • 中原古代的战车啥模样

    古往今来,擅长以刨坟掘墓之能术寻觅古宝器物者们,应名进行考古发掘,几近是掘挖遍了中原大地扒找。至今也未能挖刨出一部所谓古籍文献里多有记载,曾经运用于古代战争的数量可观的战车实物来。单纯以凭靠实证说话来..

  • 《洪范》为何先说五行?

    《洪范》九畴,是箕子向武王传授的九种治国法。因此,九畴肯定都是实用性的,与国家、人民、社会生活有密切关系。五行之外,其余八条,都是如此,而且都有“用”字,如敬用五事、农用八政、协用五纪、建用皇极、乂用..

  • 古代科举考试难在哪里?

    看到这样一个问题:理论上只要把四书五经背熟了就能考上状元,为什么多数人却连个秀才都考不中呢?提这个问题的人显然不了解古代的科举考试,而且极大地低估了古人的智慧。而且这个问题的提法也不对,“理论上只要把..

  • 先秦墨家学派领袖的后人,蔡伦

    以前只知道蔡伦造纸,不曾想这位还是墨家钜子的后人——最近在追一部动漫《三十六骑》,其中第八集【百家传人】中墨家传人铁匠齐欢与墨家钜子最后一个后人蔡伦有一段对话:齐欢说:“墨家终究还是凋敝了。”蔡伦回道..

  • 马革裹尸讲的是谁?

    马革裹尸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成语,但是此词语出自谁之口,相信很多人并不知道,今天我要讲的就是马革裹尸的创造者,东汉名将马援的故事。马援出生于西汉末年的战乱时代,年轻时代只是在边疆的一个放羊娃。一般有所成就..

Copyright © 2024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