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侦探迷眼中的古籍版本研究
我喜欢推理小说,常想像自己是一名女侦探。
侦探的职业生涯要作大量的犯罪现场调查,要看无数受害者的尸体,要审讯无数犯罪嫌疑人,直到掌握足够多的证据,把一个又一个嫌疑人送上法庭,让检查官和辩护律师相互交锋,让法官和陪审团作出裁定。而研究古籍版本,就像侦探将上述流程走了一遍又一遍。
首先你要经眼大量的实物,这是培养你直觉和经验的基础。不要以为在课堂上学了一点知识,或者阅读了很多前人的著述,只要动一动脑子里的灰色小细胞就能成为神探,那只是侦探小说的设定,现实生活中哪怕你像马普尔小姐那样洞察人性也不行。
当你翻开一部古籍,就如同侦探面对一个受害者的尸体。尸体不会说话,书也是默默无语。你得测量书的尺寸大小,记下他的行款版式,如同观察一个人的身材样貌;首卷卷端,譬如这个人脸上的五官;字体,有如一个人皮肤的颜色和质地;纸张,就像这个人穿的衣裳;墨色,仿佛这个人化的妆;书衣和内封,是他戴的帽子和围巾;批校题跋和钤印,宛如身上挂的饰品;版框上的裂口,犹如岁月在这个人身上刻下的皱纹和伤痕;墨钉,是这个人身上的胎记;一个个或刊刻或书写或浇铸的字,就像身体的细胞组织;文本所表达的内容,则是这个人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感情。
如果你手上的这部书,各种要素都是一目了然,甚至他的制造者,都贴心地在他的围巾和衣服上绣了标记,告诉你他是由谁以及什么时候被带到这个人世间,并且他的人生经历非常简单,他的社会关系也很单纯, 那么恭喜,你不费吹灰之力就结了案,虽然这对你来说可能缺少了一点挑战。
但是多数时候你不会那么走运。如果你眼前的面孔全然陌生,你头脑里和各种数据库里可供比对的信息很有限,你就要凭着经验和本能作出判断。如果他开本阔大,行格疏朗,字体精美,就如同一个人先天体格强健,骨肉匀称,后天营养均衡,他一定非富即贵;如果他开本狭小,行紧字密,刻工粗率,如同一个人身材矮小,皮肤粗糙,面黄肌瘦,他十有八九来自下层社会。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风尚,一方地域有一方地域的特征,欧体、柳体、颜体,皮纸、棉纸、竹纸,你可以通过他的字体和纸张,推测出他出生的朝代和生活的地方,如同凭借一个人的肤色判断他是黄种人、白种人,还是黑种人,依据一个人的发型和服装鉴别他生活在明朝、清朝还是当代。
如果有一个人长得和他很像,只是身材比他矮一两公分,皮肤比他黄一点点,细胞组织的形状跟他略有不同,你得会分辨谁在后谁在前,谁是原版,谁是克隆人。如果他的衣服早已破烂不堪,躯体已经残缺不全,你是否能在头脑里将他还原?如果他被染了发,纹了身,佩戴了假珠宝,让他冒充他的先人,你是否能识别这些伪装和把戏,认出他的本尊?如果他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被整了形,换了器官,你是否能确定他的本心并没有变?如果他年华已逝,头发稀疏,牙齿脱落,身材走形,皮肤松弛,脸上长满皱纹,身上累累伤痕,你是否还能想像他盛年时的容颜?
好了,现在,通过你的不懈努力,你终于知道了他是谁,他从哪儿来,他曾经去过哪里,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除此之外,你肯定还想解开他的身世之谜:他的祖先有谁?他的父母是谁?他有没有兄弟姐妹,远房亲戚?有没有子孙后代?也许他的家族非常庞大,他们分成了很多支,各支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也许世人以为的他的父亲其实并不是他的父亲,他的哥哥才是他的父亲,他的弟弟其实是他的儿子,他可能身上有某位远房堂伯父百分之一的血统,又有这位堂伯父孙子三十分之一的基因……到头来,你还得为他画一个谱系。
终于,你收集了所有的证据,解开了笼罩在这个人身上的种种谜团。你洋洋洒洒,写了一份详细的结案报告,提交给检查官。可是检查官手上的案子多得数不过来,他可以挑挑拣拣,他可能会说你的证据虽然很充分,但你的报告不够吸引人,或者你发现的真相并不像你自己以为的那么意义深远。即便检查官接下你的案子,经过漫长的等待之后终于开始庭审,但辩护律师可能会起来攻击你,说你只是描述他的客观存在,却不剖析他的性格特征、精神面貌、心理状态,而陪审团吵吵嚷嚷达不成一致意见,最后只能让裁决流产。
你想,去你的,我们侦探只管看到的事实,才不探索别人的内心世界。
不过你的努力不会白费,你的调查肯定有价值,你的报告总会有人赏识。于是你翻开下一部书,就像侦探接到一个新案子。即便遭遇许多挫折,你仍然像侦探那样执着于把真相揭穿。只不过侦探见过那么多人间惨剧,早已炼就坚硬的心,而你不用直面真正的尸体,你对书永远充满柔情。
“你是谁?你有什么经历?你有什么样的社会关系?”你对着书发问,而书依然默默无言。
更新于:4个月前公众号:书之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