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书易,读书难:差点不能回到读古籍的路上
回想起《春秋左傳注》和《文选》(最近仍有涨粉,解释一下,我用繁体书名说明某书本身繁体,简体书名则内容为简体),不禁跟小伙伴提起:“我差点就不能回到古典文学原典上来。除了本科四年我会看这些老古董,其他时间没有勇气和毅力,确实是千难万险才捡回来,捡回来觉得寻常,弯路可也是真曲折。”
就说说《春秋左傳注》和《文选》,后者是我十八岁生日前跟姐姐提起,她上大学了,找了几个书店给我买到的。两册本,大约是岳麓书社的,排版倒舒服,应该是简体。但我那时候哪有毅力和勇气真正读完这部书啊。读也读了,直到大学毕业,多次下决心要读完,后来可能读了一定比例,入疆嫌重没有带,而且毕业以后如前言所述,很久没有持续读竖排繁体书或横排原典。
《春秋左傳注》买之前肯定也是真想读,但那时候整个人状态不稳定,工作没定,后来入 疆,也没有带。其实竖排繁体的整理本古籍都比较难读。主要是进度慢,容易弃,你不可能一天100页,50页都极难。10页可能是常态。一本书至少也有300页,本来一天10页,一个月也能读完一册。
但不做计划,没有信心情况下,很容易一天三五页甚至一两页,甚至还会因为种种原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后不了了之。这种事在我身上发生可不止一次两次。每一本半途而废的古籍差不多都是如此。何况古书编排甚至《鲁迅全集》这样的现代之作的编排都非常不利于坚持到底。
《蘇軾文集》开头是一堆賦,我真是硬着头皮才读完第一册的。那时候(2016年左右)我可能读书少,水平也不行,赋从来读得都少,理解有限。后来读《李太白全集》才慢慢懂一些。
假如抒情小篇章放在前面,循序渐进,虽然也有可能弃后面的高文大册,但至少能多坚持两页或因为读前面增强能力、增加信心多坚持一段时间,或因为前面的更喜欢作者,因为喜欢作者坚持到底。但古书的编排一般都是怡情悦性之文需要跋山涉水才能一见。
我重新好好读书是因为家庭关系相对融洽稳定,同时也是本性使然。开始读《鲁迅全集》,也是把《摩罗诗力说》这种放在后面整块时间去啃,总算读了五册。后来读《杜詩詳注》简直因为打赌和偶然的小聪明。
可能也因为潜意识里知道不做计划大概率还是读不完,就用最笨的方法数页数读。当时的计划是一天30页。说实话有点难度但也具有可操作性。虽然有赶的时候,有半梦半醒的时候,总比读不下去强太多。
后来我就吃了熊心豹子胆,想读二十四史,目前才刚读了三册《史記》。别的不说,就说现在读书依然很难。没有小伙伴的时候你是没有信心或独学无友,孤立无援。小伙伴聚到一起,不小心,话一多半天过去了。
两个孩子擦屁股必须妈妈;刷牙必须妈妈做准备工作,检查;穿衣服,找袜子都是找妈妈;出去玩也是找妈妈;倒水喝也绝大多数找妈妈;哄睡也必须妈妈在场,有时候还要争抢一下妈妈。
有时候一高兴,哄一小时甚至一个半小时也不睡(实际可能40-50分钟,心理感觉很长,但也有实际就真的这么长时间的)。所以一天下来能读书的时间极少。做饭洗碗基本上我承担一半,另一半我婆婆。洗衣服我习惯了手洗。
某人腰疼,这两天我还给他提供推拿服务。综合下来,一天能读30页《史記》本来就需要定力。何况文本本身还有各种问题。《史记》白文本我是读过两遍的,但注本我是头一次读。本紀要适应远古传说、古书,从本紀到表要适应,表一到表二,表三到表四…要适应,说实话我到六七才终于大概一看就明白体例。
表十还有倒印,去年问过小伙伴们,今年我又忘了何故,揣测倒印是写免 职 及死亡。倒是不需要翻过来我就能看……从表到書我还是需要适应……只有書之后《史記》才算真的比较好懂一些。
如此种种,大概读每部古籍都有各种各样类似的适应问题,一天30页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何况还有工作和孩子。这还是放假……
更新于:7个月前公众号:蔓草读书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