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解之谜:国家为何不敢挖三星堆?三星堆挖掘中有什么诡异事件?

2024-09-07 08:10奇闻异事

沈阳日报 张文魁/摄

夏日的一次集体回望

三星堆金沙文物精品展在这个夏天,透过尘埃和烟云,散发出让我们心动的美!

来沈的三星堆博物馆原馆长肖先进说,三星堆、金沙谜团千古未解,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到目前为止,三星堆、金沙还没有发现任何相关的文字记载。

首展日,前来参观的沈阳市民说,三星堆金沙文物太美了、太震撼了,可就是有点看不懂。

为此,我们独家联手辽宁省博物馆、四川三星堆博物馆、金沙博物馆的专家,制作了这期《观展手册》。以期待给读者一个三星堆、金沙知识的普及。

记得去年夏天我们制作的《国家宝藏观展完全手册》,一天之内10万册被观众一抢而光。一位站了4个小时排的辽大学生感叹说,原本想长长见识,拍照留念。但是,当我走进国宝展厅的时候,心中油然升起一种使命感。这种感觉,使我不知不觉地用心去感受我们国家古老的文明。我接受了一次文化的洗礼,我必须用知识和文化来提升自己。我们要做的就是把中国的灿烂文明传承下去。

三星堆出土的众多造型怪异的青铜面具

也有人说,其实沈阳人的文化素质是很高的,关键是缺乏好的展览,好的文化活动能够吸引他们的兴趣,

去年国宝展57天创下近30万人的参观记录,有专家预测,三星堆、金沙展也会接近这个数字。

试想,如果有近30万人参观,在这个夏天,便是一次集体的文化回望。让人们对似水流年中那幽远的来处进行最为深切的体味。

未解之谜一:文明起源何方?

三星堆的发现将古蜀国的历史推前到5000年前。那么三星堆文化来自何方?

专家发现被挖出数量庞大的青铜人像不归属于中原青铜器的任何一类,青铜器上也没有留下一个文字,简直让人不可思议。出土的三星堆人高鼻深目、颧面突出、阔嘴大耳,耳朵上还有穿孔。四川省文物考古所三星堆工作站站长陈德安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三星堆文明可能是杂交文明。

未解之谜二:三星堆古蜀国的政权性质及宗教形态如何?

三星堆古蜀国是一个附属于中原王朝的部落军事联盟,还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已建立起统一王朝的早期国家?其宗教形态是自然崇拜、祖先崇拜还是神灵崇拜?或是兼而有之?这些仍然是一个谜。

三星堆文明的由来

四川三星堆博物馆原馆长肖先进介绍说,三星堆遗址位于成都平原北部之沱江冲积扇上,其中心区域是一座由东、西、南三面城墙包围着的古城,北面是鸭子河。这座3000多年前建造的如此宏大规模的城市,在全国范围内都很少见。这里曾经是古蜀国的国都所在地。

传说玉皇大帝从天上撒下了三把土,成为突兀在大平原上的圆丘状土堆,犹如一条直线上分布的三颗金星,三星堆因此得名。与三星堆隔河相望,为一块高出周围的弧形台地月亮湾,当地人把三星堆和月亮湾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风水宝地,并赋予三星伴月的美称。 20世纪80年代三星堆的惊人发现让三星伴月更加名闻世界。

考古学家正在对三星堆文化遗址进行挖掘

四川广汉市文物局副局长朱亚蓉说,广汉市,位于川西平原的腹心地带,城西七公里处南兴镇有一个三星村,村子北边,清澈的鸭子河由西向东流过,鸭子河南不远有一条数十米宽的古马牧河河道,古河道由村西南折向东南,围着三星村拐了一个大弯。

与三星堆隔河相望,有一个高出地面两头尖中间弯的月牙儿似的台地,叫月亮湾。1929年的春天,月亮湾附近的燕家院子,有一位叫燕道诚的农民和家人正在门前不远的地方挖水沟准备引水灌溉的时候,突然发现流水抽不上来,燕家父子于是进行下水疏通,在掏泥沟时,发现了一块大石板。

石板下,有个石洞,通向一个长方形的坑道,坑道里放满了玉器。中央层层摆放有序的一堆玉瑗,像一座玉宝塔。最大的玉瑗,有筛子那样大。加上其他的玉圭、玉璋、玉琮、石斧及石璧等,总数达四百余件。

1986年,三星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开始,令世人震惊的一、二号祭祀坑分别于7月、8月出土。

著名的青铜大立人像出土时,在不算太宽的坑沿上,三四个人并排站在一起,连同坑下的三个人,大家一起才把这个庞然大物轻轻地托了起来。

三星堆与古玛雅、埃及文明都处于神秘的北纬30度

这些稀世珍宝不可能是私人拥有的器物,而是国家宗庙里才能拥有的礼器、神像。但这些器物全部被古人砸碎、焚烧后按一定的先后顺序埋入坑中,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四川金沙博物馆副馆长朱章义介绍,2001年,在距三星堆仅仅38公里的成都西北金沙发现了大型都城遗址,从金沙出土的有些器物来看,无论是工艺还是形制都与三星堆的器物有很大的一致性。由此可见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之间有着某种密切的关系。但是在二者之间也存在着某些明显的差异,比如金沙出土的神面纹玉琮、金箔蛙形饰,特别是太阳神鸟金箔饰,都是之前的考古发掘从未见过的。

两大遗址的发现,说明几千年前古蜀国不仅有过三星堆的灿烂,而且还有过金沙的辉煌。金沙极有可能是三星堆文明衰落之后,在成都平原上又兴起的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三星堆到金沙或许正是古蜀文明兴衰走向的答案。

三星堆、金沙带来的古蜀未解之谜

象牙。

市民在参观青铜纵目面具。王志东/摄

未解之谜三:三星堆出土陶器上的符号有什么含义?

三星堆遗址出土了数以亿计的陶器残片,足可说明当时陶器的种类已颇为丰富。通过多年的考古发掘证明,诸如炊器、酒器、饮用器、食用器等生活用器以及少量的礼器和生产工具,在三星堆古蜀国曾被大量而普遍地使用。古朴的蜀陶向我们展示了古蜀先民日常生活中一幕生动的生活画卷。

在这些陶器上可以找到一些不规则的图形符号,即所谓巴蜀图语。它们是文字?是族徽?是图画?或是地域性宗教符号?也许,其中某些部分具有文字意味?毫无疑问,巴蜀图语的破译,一定会对解开三星堆之谜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未解之谜四:三星堆出土如此多的象牙从何而来?

金砂出土的象牙则引起了学者们土著象牙与外来象牙的争议。有专家推断可能是附属小国进献的贡品,也有的认为就是本地的产物,还有人表示是贸易往来的结果。

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兼金沙博物馆馆长王毅表示目前出土的象牙经过鉴定,基本属于亚洲象。但现在的亚洲象主要分布在印度、孟加拉国等地,蜀地向来交通不便,从外地输入的可能性不大,更为合理的解释就是古蜀国当时产象。

据王毅分析, 3000年前的蜀国气候温润、雨量充沛,和中原地区相比,更具备大象的生存环境。从现在的出土文物和考古资料来看,中原地区在商代就有大象出没的记录,甲骨文里还记载了商王捕象的内容。由此可以推断,在同时代的成都平原上很可能有大量活动的象群。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大量的象牙主要堆积在祭祀区,说明当时人们把这些至高无上的象牙献给蜀王后,蜀王就用这些象牙来祭天地、祭鬼神和祭祖先。

但从金沙出土的象牙来看,最长的达到1.8米多,一般也在1.6米左右。这样的长度连现在大型的非洲象都难以达到,何况身材短小的亚洲象呢?看来象牙之谜还未揭开。

仔细看,是不是与外星人形象非常相像?

未解之谜五:古蜀国是如何消失的?

古蜀国的繁荣持续了1500多年,然后又像它的出现一样突然地消失了。历史再一次衔接上时,中间已多了2000多年的神秘空白。关于古蜀国的灭亡,人们假想了种种原因。

一般认为三星堆古蜀国有一个发展壮大,由盛转衰的过程,立国时间在千年以上,与传说中的几代蜀王均有关系。灭国时代大约在商末周初,灭国的原因为政权的更替。以后,蜀地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转移到了成都及附近地区。

有人认为三星堆的灭亡可能是洪水的肆虐,也有人认为是外族的入侵,还有人认为是蜀国内两个不同利益集团的碰撞而导致的。如果是洪水暴发,为什么大部分人都能安全地迁往离三星堆并不远的金沙呢?如果是外族入侵,难道只是为了破坏蜀人的都邑,并不想赶尽杀绝吗?

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兼金沙博物馆馆长王毅表示从两地出土的文物来看,它们有很多的内在联系,特别金面罩、金冠带和青铜小立人都有惊人的相似,说明它们还在延续相同的王权和神权。

同时,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被有关专家认为是蜀国的两个重要顶峰,从相关的出土文物和研究来看,三星堆的灭亡与金沙遗址的兴起,应该有某种紧密的契合点。可是,如果金沙遗址延续了三星堆时期的众多习俗,为什么金沙遗址发现的象牙、玉器和金器在数量上和种类上都远远超过三星堆,但却迟迟没有发现像三星堆那样的大型青铜人像?我们可以从金沙出土的青铜小立人下面的小插件推断,它可能就是某件大型青铜器上的一个物件而已,不管是它的造型还是上面的纹饰,都很符合三星堆大型青铜人像上面的东西。王毅解释说,现在金沙遗址才发掘很小一部分,很难说金沙不会出现大型青铜人像和青铜神树。随着考古发掘的进展,不排除还有重大发现的可能。

未解之谜六:三星堆金杖之谜何在?

金杖的来源引起了人们的种种猜测,更是三星堆的一个千古之谜。

有的学者认为金杖是一种外来文化,源自西亚或埃及,由遥远的西亚北非传来,但大部分学者否定这种推测,认为杖是一种权力的象征。

学者认为在我国原始社会末期,氏族首领就有用杖的习惯。在江浙一带的史前良渚文化的大墓中,有仪仗玉质附件出土。蜀山氏来自山区,用杖助力,更是一种必要的器具。

至今,四川剑门藤杖,仍驰名中外。我国历代王朝,都有赐杖与老臣的惯例。从金杖上的图案来看,鱼鸟象征吉祥,箭翎则表示威武,这正是金杖作为权力象征的应有之义。

众多青铜面像与外星人形象极其相像

因此,一般认为金杖是至高无上的权威标志,是王权的象征。或者认为金杖是大巫师手中的魔杖、法杖,是神权的象征。还有人认为金杖集神权与王权于一体,是政教合一体制下的王者之器。

至于金杖上的图案是图是文,仁智各见。有的已在试图破译,另一些专家则认为刻画的符号基本上单个存在,不能表达语言。不过如果能解读这些图案,必将极大促进三星堆之谜的破解。三星堆在文字方面尚存问号,也是它吸引人的地方之一。

未解之谜七:三星堆青铜器群的产生之谜?

三星堆青铜器群所表现出的令人惊叹的青铜冶铸技术及其所代表的青铜文化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呢?确实使人难以猜测!

有人认为,这是蜀地独自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有人认为,这是受周边邻国,尤其是中原文化影响而产生的。

有人认为,这主要是受荆楚文化影响。

有人认为,三星堆青铜器颇受西亚、近东、南亚等地的外来因素的影响,是文化采借的产物。

更多的学者认为,三星堆青铜器群的产生因素,有中原文化及其他地区文化的影响,但更主要的还是属于自身特点,即本地因素。

未解之谜八:三星堆祭祀坑的年代和性质?

有关三星堆祭祀坑的年代争论,具体有5种不同的推断。

①殷墟一期前后说。认为两座器物坑的年代分别为:一号坑相当于殷墟一期,二号坑相当于殷墟一期偏晚阶段或殷墟一、二期之交,不晚于殷墟二期。

②商代晚期说(指相当于殷墟一期和殷墟晚期)。为发掘简报所定,一号坑相当于殷墟一期,即盘庚至小乙时期(高大伦认为可到武丁前后);二号坑时代晚于殷墟一、二期,大致相当于殷墟晚期。高大伦、李映福撰文认为,从玉石器的形制、种类考察,两坑的时代应为商代晚期。

③商末周初说。有学者认为两坑为同一时期的遗存。胡昌钰、蔡革也认为两坑的下埋下限时间相同,均在殷末周初。

④西周后期说。宋治民根据对一号坑出土青铜器、玉石器和陶尖底盏、器座形制的分析,认为其属于遗址第四期,时代大体相当于西周后期;二号坑的时代与一号坑属于同一时期。并强调此西周后期系指坑本身的年代以及出土陶器的年代,部分青铜礼器的铸造和玉石器的制作年代,可能要早于坑本身的年代。

⑤春秋说。认为两坑出土青铜器的制作年代、使用年代和埋藏年代,应区别对待,指出这批青铜器埋藏年代大约在春秋初期,早不过西周。

有关两坑的性质有以下观点:

墓葬说──此说可分两说。一为陪葬坑说,此说认为两坑周围可能有某代或某几代蜀王的大墓尚未发现,两坑只是其器物陪葬坑。二为火葬墓说,此说特别重视一号坑中出现的大量烧骨和权威人士所使用的金杖等物品,认为两坑埋葬有死于非命的蜀王。

厌胜掩埋说──此说从萨满教宗教文化的研究角度入手,认为两坑器物曾被视作灵物,当其失灵后,人们将其毀弃焚烧,以刺激灵物。同时,此说很重视两坑中大量象牙作为巫术工具的厌胜驱邪作用。

器物坑说──此说又可分为两种说法。一为灭国宝物掩埋坑说,认为两坑是后朝推翻前朝之后,将其神庙中物捣毁掩埋,即所谓灭国覆社之结果。二为不祥宝物掩埋坑说,认为两坑的掩埋物是已故蜀王或旧时代的神庙之器,新王视其为不祥之物,存之对己不利,故而加以毀埋。

窖藏说──此说联系到三星堆遗址曾发现几处玉石器的埋藏坑,并结合附近彭县竹瓦街20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均出土有商周时代的青铜器窖藏这种情况,推测两坑亦属窖藏。

祭祀坑说──这种观点首先为发掘者所提出,在目前最具有代表性,认为两坑是某种大型祭祀活动之遗存,坑内之物皆为祭品,在经过燔燎等各种祭祀活动后,再加以瘗埋。

造成两坑掩埋的原因恐怕也是所有人都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这在学术界也有各种说法,最有代表性的是敌国入侵说和改朝换代说。

未解之谜九:那么多精美的玉器和铜器是怎么造出来的?

三星堆出土了众多精美的玉器和铜器,如此精湛的技术以现在的水平来看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我们不得不惊叹于几千年前三星堆地区能工巧匠的手艺。以当时的技术水平来看,工匠们使用了何种工具和器物对玉器和铜器进行加工,还是未解之谜。(宫雪/整理)

三星堆金沙文物展八大看点

看点一:太阳神鸟金箔

2001年2月25日,太阳神鸟金饰出土于金沙遗址祭祀场所内。它的外径12.5厘米,内径5.29厘米,厚度0.02厘米,重量20克,含金量高达94.2%,为金沙遗址中出土金器中含金量最高者。

金箔外廓呈圆形,器身极薄。其上图案分内外两层,都采用了镂空的表现形式,内层图案为等距分布的十二条弧形齿状芒饰,芒饰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外层图案由四只等距分布相同的神鸟构成。

鸟均作引颈伸腿、展翅飞翔的状态,飞行的方向与内层图案的旋转方向相反。整个图案似一幅现代剪纸作品,线条简练流畅,极富韵律,充满强烈的动感。如果将这件金饰放在红色衬底上观看,它的内层漩涡形图案很像一个旋转的火球,周围的飞鸟图案也很容易使人联想到神话传说中与太阳相关的神鸟。通过对太阳神鸟金箔进行的显微镜观察表明,它是先用自然砂金热锻成为圆形后,经过反复锤揲,最后根据相应纹饰的模具进行刻划和切割的。由于加工工具不十分锋利,在太阳神鸟金饰图案的四周留下了反复刻划的痕迹。太阳神鸟是希望的象征,体现了中华儿女世世代代追求光明、团结奋进、和谐包容的精神。四凤朝阳,祥瑞吉祥,充满活力与生机的太阳神鸟给人以巨大的感召与动力,2005年8月16日,太阳神鸟金饰图案从1600余件候选图案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

看点二:青铜纵目面具

在三星堆出土的众多青铜面具中,造型最奇特、最怪诞、最威风的要算是一件眉尖上挑,双眼斜长,眼球极度夸张,呈柱状向前凸出达16厘米的,有千里眼、顺风耳之誉的青铜纵目面具。

它的面部至两耳尖通宽138厘米,高66厘米,重80多公斤,造型极度夸张,方形的脸看起来似人非人,似兽非兽,角尺形的双耳向两侧充分展开,耳尖部呈桃尖状,如兽耳一般;鹰钩鼻,口阔而深,口角深长上扬,超过人面像,似微露舌尖,作神秘微笑状;额部正中有一方孔,可能原补铸有精美的额饰。

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共发现同样的纵目青铜神面像共三件,这是其中最大的一件,在三星堆青铜像群中居于重要地位。纵目面具千里眼、顺风耳的奇异造型其并非为普通的人面像,而应是一种人神同形、人神合一的意象造型。有学者认为这一造型奇特的青铜大面具就是蜀人的始祖蚕丛的象征,是远古蜀人由自然崇拜向祖先崇拜过渡的产物。所谓纵目,应是古蜀人对自己祖先形象的追记。但也有学者认为它应是兽面具,或是三星堆王国人们最尊崇的大神太阳神的形象等。

看点三:青铜大立人像

在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雕像中,有一尊堪称领袖人物的青铜大立人像,1986年出土于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大立人像连座通高达2.62米,重达180多公斤,铸造历史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如此体量的青铜人物雕像,迄今为止,在国内,乃至世界范围内出土的同时期文物中,尚属首例。因此被誉为东方巨人。

铸造如此精湛的大型青铜立人像为中国美术史和青铜冶铸史上所罕见。不仅填补了中国青铜文化的空白,而且,比古希腊赫赫有名的德尔菲御者铜像、宙斯或波塞顿铜像还要早五六百年以上,被称为铜像之王。

有人认为是至高无上的国王,也有人认为是指挥整个祭祀活动的群巫之长,即握有神权的大巫师,更多的人则认为他应是蜀王兼大巫师一类人物,是集神、巫、王三者身份于一体的、最具权威性的领袖人物,是神权与王权最高权力的象征。

看点四:戴金面罩的青铜人头像

三星堆两个祭祀坑共出土了铜人头像50多件,其中,戴金面罩的铜人头像却只有4件,均出土于二号祭祀坑。金面罩是用金块锤拓成金皮,然后依照人头像造型,上齐额,下包颐,左右两侧罩耳,耳垂穿孔,眼眉镂空。面罩与人头像粘在一起,将金面罩贴于铜头像上。整件人头像金光熠熠、耀人眼目,如将帅首领,尊严高贵,气度非凡,给人以神奇和赏心悦目之感。。

青铜人头像粘贴金面罩,说明当时的古蜀人已视金为尊。人头像作为常设于神庙中的祭祀神像,在其面部贴金,其目的并非仅仅为了美观,而应与祭祀内容和对象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这类戴金面罩的人头像或金面具在商周时期中国其他地区和其他文化中几乎不见,它应当是古蜀青铜文明特有的文化现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蜀文明浓郁的地域特色。

看点五:青铜眼形器

三星堆青铜眼形器共71件,均出自二号祭祀坑,其中A型眼形器为完整的菱形,共29件,整体形态很像一只抽象化了的大眼睛,周缘斜平,中间的眼球呈圆形凸起,眼球周边外圈下凹,两端有三角形棱脊凸起表示眼睑,长逾半米,四角有穿孔起安装固定作用;

B型眼形器23件,为两器一组,拼合则构成为菱形眼形器。其形制为菱形眼形器沿长轴方向剖开的二分之一,呈钝三角形;C型眼形器19件,为四件一组,拼合后同样为菱形眼形器。器形为菱形眼形器沿纵、横轴对剖后的四分之一,略呈直角三角形拼合的眼形器。眼睛是古蜀人特别崇拜的对象。三星堆、金沙大量铜眼形器及与此有关的器物,都说明了眼睛是蜀人的重要标志物和象征物,具有崇尚光明之神、祖先之神和族群认同的重要意义。从巫教文化的角度理解,古蜀人崇拜眼睛的文化心理当与认为巫师的眼睛具有能见神鬼幽明的神奇功能这一观念有密切关系。

看点六:青铜神树

人说树大招风,而在古蜀人的眼中,青铜神树,被赋予了强烈的神巫文化色彩,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仪式功能。

三星堆二号坑共出土青铜神树8株,分大、小两种,在埋入祭祀坑前均被砸毁,并经过火焚烧,出土时大多已残缺不全。其中,经修复后的Ⅰ号青铜神树为8株神树中体量最大、造型最复杂,且最具代表性的一株。

青铜神树虽顶部残断,修复后仍高达3.96米,是迄今为止在中国,也是世界范围内发现的形体最大的古代单件青铜器。它由底座、树身和龙三部分组成,采用分段铸造法铸造,使用了套铸、铆铸、嵌铸等多种工艺。

树的底座呈穹隆形,三面镂空,像一座神山。树干铸于神山之巅的正中,顶部残缺,共分三层,每层三枝,共九枝。每枝上有一仰二垂的三果枝,向上果枝上立有一鸟,全树共27枚果实,9只鸟,树侧有一条沿树逶迤而下的身似绳索的铜龙,龙头偏长,似马面,龙身后段略有残缺。

关于这株神树的内涵与功用,目前学术界有种种解释。有学者认为,它是一种图腾树,上面装饰的龙、鸟都是氏族的标志,鸟与蜀族有极大的关系,几代蜀王均以鸟为名,遗址出土了各种质地的鸟类造型数以百计,种类繁多;还有学者认为它是一棵擎天树,暗示着通天的神梯,是古蜀人心目中的登天之梯。

看点七:金杖与金冠带

金器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不少学者曾经认为,中国与西方古代文明的差异之一,是中国重玉石而西方重黄金。较之金银艺术璀璨的西方文明,百金之王黄金在中国传统价值体系中似乎并未占有主要位置:东周以前的文化遗存中金器数量极少,玉器和青铜器则多见。然而,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出土金器数量之多、制作之精、规格之高表明了黄金也是古蜀王国最为珍视之物,地位不比玉石低,从而改写了人们对华夏先民用金观念的传统认识。

三星堆金器中最重要的文物就是金杖。金杖全长1.42米,直径2.3厘米,净重约500克。金杖的制作是由金条锤打成金皮后,再包卷在木杖上。出土时木杖已炭化,仅存金皮,金皮内还残留有碳化的木渣。

在金杖的一端长约46厘米的图案极为珍贵。图案共有三组,近端头的一组,为两个前后对称、头戴五齿高冠、耳戴三角形耳坠、笑容可掬的人头像。另外两组图案相同,其下方分别是两头相向的鸟和两条背对的鱼,鸟的颈部和鱼的头部叠压着一支箭。

这幅鱼鸟图究竟有何寓意,是古蜀符号文字?是族徽铭记?是古蜀图腾?还是某种宗教符号?或是描绘胜利者功绩,或是记述某件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目前学术界有不同的观点。

有学者推测,金杖上鱼鸟合一的图案可能与古史传说记载的第三代蜀王鱼凫有关。此图案表现的是以鱼和鸟为祖神崇拜的两个部族结盟而形成的鱼凫王朝,图案中的鱼、鸟就是鱼凫王朝的徽号与标志。也有学者认为那不是箭,而是穗形物,并据此估计当时农业已经有了水稻种植。还有学者认为鱼能潜渊,鸟能飞天,金杖上的鱼、鸟图案象征着上天入地的功能,是蜀王借以通神的法器。所有这些,皆尚无定论,金杖的内涵有待更深入。

令人称奇的是,到目前为止,人鸟射鱼纹组合图案仅见于三星堆金杖和金沙金冠带上。金杖犹如古埃及法老的权杖,金冠带犹如皇冠,这两件金器都是最高权力的象征。毫无疑问,这个组合图案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王权与威仪。金冠带与金杖纹饰内容的同一性,说明三星堆遗址与金沙遗址在族属上可能具有亲缘关系。金沙遗址可能是一些古蜀部族于三星堆王国衰微后在今成都附近修建的新的都邑。

人鸟射鱼纹金杖、人鸟射鱼纹金冠带,两件器物说明了古蜀国统治阶级对金器的使用方式,也表明了黄金制品在古蜀人心目中的地位。

看点八:蛙形金箔

金箔成片状,较薄,外形为一变体的动物形象,从总体造型和细部特征来看,为抽象的青蛙或蟾蜍。整器经锤揲成形后,再以切割技术加工成现有蛙形。

那么,远古的先民为什么会对青蛙或蟾蜍如此崇拜呢?在中国古代的观念中青蛙或蟾蜍曾代表阳性,古代神话传说中,代表阳性的月精----蟾蜍,与在月亮中代表阴性的兔子相关,从而形成了月亮的盈亏圆缺。因此,蟾蜍与古代月亮崇拜有关,而这种观念在汉代已经非常普及,汉代的壁画和画像石图案中,常常可以看到月亮中的蟾蜍形象。反映了古蜀人的月亮崇拜,同时也说明了当时的人们已掌握了较多的天象知识。(王志东)

更新于:9天前
2
全部评论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Copyright © 2024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