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六 达斡尔族“抹黑节”
正月十五闹元宵,这是全国人民都开心热闹的日子。而对达斡尔族同胞来说,他们还有一个更加欢乐有趣的正月十六“抹黑节”——达斡尔族传统节日。据传说,每年农历正月十六这天,“五谷之神”要下凡巡视,人们互相往脸上抹黑,是为了祈求“五谷之神”不要把黑穗病传到人间,使小麦丰收,百姓平安。按照达斡尔族的风俗,这一天族里的长者都要早早起来,给每个族人的额上抹上一个黑点。年轻人手涂抹油的锅底黑灰,争相涂抹在对方脸上,以此互相取笑逗乐。因此,这天早晨,少男少女们的面孔,常被抹得黑油油的。达斡尔人认为,这种抹黑娱乐,象征着吉祥、好事不断。
如此民族风味浓郁、妙趣横生的节日,记者当然不能错过。2月7日正月十六下午,在梅里斯区鑫海达饭店的一个偌大的大厅里,记者就亲身体验了一把『抹黑节』的开心和快乐。
随着身着艳丽民族服饰的达斡尔姑娘跳起的民族舞蹈《打酸奶》,“抹黑节”活动开始了。姑娘优美的舞姿引来一阵阵喝彩,高亢的歌声让大家陶醉。可是在欣赏了两台舞蹈、一首歌曲后,记者纳了闷:“怎么还不见人们互相抹黑呢?』精彩的节目当然留在后面。跳着达斡尔族传统祝酒舞蹈《哈肯买》的舞者们此时走下了舞台,融入了观众,向观众发出了共舞的邀请。正当记者盛情难却要随着姑娘们的舞蹈端起酒杯时,低头赫然发现舞者们手中的道具酒碗里居然盛着的是黑漆漆的锅底灰!还没等记者反应过来,额头便被蜻蜓点水般的印上了一个黑点。显然,作为客人,姑娘对记者是手下留情的,记者只听见身后一个浑厚男声惊讶地大喊『噢呦!”,一名达斡尔族汉子的脸上就被抹得一片乌黑。
当大家伙儿明白了怎么回事,最初的几声惊讶很快变成了连绵不绝的欢笑。不管你是穿着艳丽民族服装的达族群众,还是一身正装的尊贵客人,此刻每个人都变成了“包公”。女人们团结起来,追得男人们满场乱窜,只要被抓到了就摁在凳子上抹得满脸乌黑。男人们不甘束手就擒,用手指再蹭上脸上的黑灰,抽空反抹一道。这天,脸越黑的人越是得意,因为祝福他的人也最多。即便是老年人,在这天同样会“被黑”,只是这时娃娃们可不敢撒野,得先向长者施礼请安,然后纔能向老人额头抹一小黑点。镜子里的老人脸黑心乐和,个个笑得开心。
直到几碗黑灰都变成了人们脸上的欢笑和祝福,活动纔告一段落。品尝着用稷子米面拌以糖和牛油压成的“瓦特糕”和用发酵的稷子米面揉好后卷成8字形用油炸成的“希日格乐”,达族特色民族食品让记者既开了眼界又饱了口福。“我们小时候都是拿锅灰拌上牛油,或是拿生土豆一切两半,趁湿在煮饭用的大铁锅底像研墨一样使劲磨一会儿,这样抹在脸上又黑又亮,几天都洗不掉。”脸被画成花和尚的梅里斯达族学会理事长陶贵水告诉记者。“‘抹黑节’可不只是热闹,对达斡尔人来说其传统意义也十分重要。在达斡尔传统中,正月十五纔是一年的终结,相当于除夕,新生活是从正月十六开始的,这一天相当于农历新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都住上楼房,现在民间已经很少有狂欢式的抹黑了,但达斡尔人还会在‘抹黑节’这一天相聚,互致问候、祝福,为家人、朋友象征性地在额头上点上一个黑点。祈求在新的一年里同胞们都太平无事、幸福安康。”
更新于:28天前-
达斡尔族的“库木勒”节
达斡尔族是一个民族特点非常鲜明的少数民族。特别是达斡尔族长期以来的饮食文化方面表现出的爱吃“库木勒”,即柳蒿芽,后又在1985年开始创办了“库木勒”节,把这种饮食文化现象转化为社会文化现象之举,就颇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库木勒”—..
2024-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