傩舞《纸钱》片断——驱邪。
“咚洽、咚洽、咚咚洽…”龙年正月初一,是江西省南丰县三溪乡石邮村傩舞起跳的日子。村民们早早聚在傩神庙前,搭好戏台,摆好桌凳,看傩舞、喝傩酒、话家常、庆新年。
三溪石邮傩舞有3000多年的历史,至今仍然保留着古朴遒劲的原生态风格,被中外专家誉为“天下第一傩”,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到正月十六,村里的傩班就要走村串户跳傩舞,庆贺新春,祈福纳祥。“百傩欢舞贺新春”不仅成为村民们过年的固定方式,也吸引了附近村民和远方的游客。法国东方学院庄雪禅博士是石邮村的常客,作为东方民俗文化专家,他已经连续16个年头来到石邮村观看傩舞。“每一次看傩舞都感到震撼,每次的感觉都不一样。”庄雪禅博士用生硬的汉语说道。
村民吴九仔多年在外务工,今年带着全家回家过年。他高兴地说:“家乡的变化真大,不但傩舞得到了弘扬发展,而且村里新建了牌坊、鹅卵石小道,重修了傩神庙、仿古明清建筑,民俗古傩文化村初具雏形。”
石邮村位于江西南丰县西部、三溪乡北部,距县城10公里。村中有座闻名远近的傩神庙,每年正月间为期半个月的傩舞就是从这里开始的。石邮傩舞是古老宗教文化的活化石,是南丰傩舞的突出代表,其表演古色古朴,原始味浓厚。
与大多数乡村不同的是,石邮村的傩舞班是归属于吴氏家族的“家产”。该傩舞班自明代传入石邮村以来,他们的傩舞只为村中的吴姓服务。吴氏家族对傩舞班的管理异常严格,绝不允许出村为外姓人服务。正是因为石邮村这种独特的管理制度,使得其他文化对它的冲击几乎为零。时至今日,村民依然保持着对傩神的供奉,也直接保证了“跳傩”风俗的延续。
石邮傩舞总体上可分为“起傩”、“跳傩”、“搜傩”、“圆傩”4个部分。由“大伯”率领7名弟子在傩神庙内点烛燃香,举行简短庄严的“起傩”仪式,巡礼参神后才演出。“跳傩”是整个过程中时间持续最长、活动也最多的,其寓意在于祈盼新的一年风调雨顺、灾害不生、五谷丰登、世道安宁。而“搜傩”是傩舞表演的高潮,场面威武而具有神秘感,由“开山”、“钟馗”、“小鬼”到村内各家各户“驱邪逐疫”。最后一个部分“圆傩”则是由“大伯”率领,非常虔诚地长时间跪卧台前,谢过傩神,祈盼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坐落在乐平县涌山乡东溪村朱氏宗祠“敦本堂”内。建于清代。祠堂为八字门楼,两边砖墙上刻有戏文石雕;戏台背门而立,..
2025-05-06连日来,门源回族自治县的大街小巷、城市农村、机关社区,处处是鼓乐声声、舞步翩翩,一派欢乐、祥和的喜庆景象。各类春节文化活动正掀起一波又一波热潮,把冬日的古镇装扮得一派生机盎然。正月十三、十四、十五,该县10支秧歌队和5支社火队纷..
2025-04-04每年农历正月三十,新春之际,是北京雍和宫一年一度“打鬼”的日子。中午时分,雍和宫里鼓乐齐鸣,“打鬼”仪式开始。僧人们敲着锣鼓、吹着长号,由喇嘛扮演的天神戴着面具在台上跳舞。京城的百姓和游人纷至沓来,争睹这一独特的宗教活动,现..
2025-03-28今天,当我们强烈呼吁保护中国传统民俗节日文化的时候,不能不对中国民俗节日文化传承的濒危状况做出分析,特别是对它们濒临失传的原因进行论证。民俗节日在中国民众农耕生活中经过了几千年的自在的、自发的传承,早已经形成了世世代代传习不..
2025-03-16前 言2月2日,在陕西宾馆举行的“全省对外宣传工作会议”上,“2011年度全省优秀外宣出版物评估”各项大奖新鲜出炉,西安曲江影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独揽两项殊荣:六集纪录片《法门寺》和六集纪录片《大明宫》分获一、二等奖。曲江影视常..
2025-03-07作者孙建驹曾令华南粤名山南海西樵山的桂花酒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一个优美动人传说。据《西樵山志》记载,古时候,南海西樵山上有个姑娘叫桂花,与山里的汉子鹰强相恋。后来鹰强参加了“抗清保明”军队。临别时,他们俩人分别把两碗酒倒在两株桂..
2025-02-28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