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大营彝族“哑巴节”
1月30日早晨,在太阳还没升起以前,我们便从祥云县城驱车赶往祥云县禾甸镇的大营七宣彝族村。车子前行了一个多小时,我们也如约而至的到达了这座位于白云深处的彝族村落。
平时相对僻静的大营七宣彝族村,在今天显得格外热闹,这里将要举行一年一度的大营七宣村彝族民俗“哑巴节”。来自祥云县东山、禾甸、米甸各乡镇和来自楚雄州姚安、大姚县的群众近3万余人云集七宣村,再加上做生意的经商者,“哑巴节”俨然成了一个热闹的街市。
七宣村“哑巴节”在每年农历正月初八举行,是祥云县禾甸大营七宣彝族村世代相传的一个传统节日,当地彝族群众认为,通过“跳哑巴”能使当地彝族村民来年风调雨顺,六畜兴旺;能为村民避邪免灾,带来清吉平安;也能给当天到七宣游玩的客人带来一年的吉祥、平安、和好运。
关于“哑巴节”的传说
在远古时代,由于自然灾害、兵荒马乱,少许几户人家迁移到现在的七宣,觉得这里的地势、水土都还不错,就定居下来,但还是避免不了自然灾害的冲击。随着人口的逐渐增加,人们的生活更加艰难,多数人还染上疾病。村里有一个漂亮的女孩,心地善良,可惜天生是哑巴。女孩为了村民的生活,徒步到寨子外面四处乞讨,给大家讨回干粮食物,求回药材。一天,女孩乞讨回来走到村外的龙潭边(现在的龙王庙)坐下休息,困得不行便沉睡过去。
当女孩醒来的时,自己吓了一跳。原来自己的心地和行为感动了龙王,被龙王带到了龙宫,纳为妃子,开始的时候女孩百般不情愿,因为她惦记自己的家和村民们,但最后还是嫁给了对她一片真心的龙王。
时间一缓过去了八年,女孩为龙王生了很多的子女,更让她惊喜的是,自己会说话了!可她还是忘不了生活苦难贫穷的七宣人民,几次恳请龙王放自己回去看看。龙王经不住女孩的诚心恳求,允许她在每年的正月初八带着自己的子女回村探亲,同时给七宣带去雨水,药材。从此,七宣人民的生活一天天好转了,疾病也少了。村民就在每年的正月初八,选出村民装扮成龙王,但装扮者都不讲话,代表对哑女的思念和感激。于是每逢正月初八,七宣村都按例举行隆重的“哑巴节”以示纪念。
各具象征意义的“哑巴”彩绘
七宣村不大,却很整洁。村里的大树上挂着许多的红绸条,整座村落沉浸在浓郁的节日氛围中。一路步行进村遇到的村民从小孩到老者,都身着着彝族特有的节日盛装,奇怪的是,他们的脸上布满彩绘,这让我们不由得好奇起来。
原来,大营七宣彝族“哑巴节”当日,整个村落男女老少都要进行脸部彩画,男青年要理固定的发型,代表着本地彝族对祖先的追随和崇拜,也体现了彝族从古至今的图腾崇拜。
“哑巴节”当天,由村里懂画的老者在龙王庙给大哑巴彩绘,大哑巴只在腰间穿一条羊皮短裤,赤裸上身和双腿,头上戴一个插着雉鸡毛的牛皮头饰。长者为他画上一条黄龙,黄龙为龙王,画在胸前,龙身缠绕双腿;两条青龙,青龙为龙子,画在后背,龙身缠绕双手,在青龙之间是二龙抢宝,还有云朵。大哑巴腰里还系着一个小竹箩,上面写有文字,跳到每家都会由主人给他装少许的米、油。手里拿着小研臼和盐臼棒,一是在跳哑巴的时候用来击打节拍,二是在小研臼里冲打食物,相传里面的食物可以医治百病,如果谁肚子痛、头痛,跟大哑巴求讨少许服下,立即见效。
中哑巴男的上身穿羊皮褂,下身穿一条短裤,脚穿绣花凉鞋;女的穿彝族绣花服饰,脚穿绣花毛边底的布鞋。身上和脸部的彩绘也比较讲究,额头画太阳,男的黄心黑边红光,女的红心白边白光,脸部三条,男的黑底白边上翘,女的红底白边下斜。在男的胸前画牛头,手臂上有女性生殖器官,人像手拿弓箭及劳动工具,双腿膝盖是女性乳房,有彝族文字,彩云图样,颜色以红、白、黑为主。男的头型是公鸡头,戴耳环。
小哑巴的化妆比较简单,只是用锅烟胡乱涂抹脸蛋和双手。小哑巴主要是给来客脸上涂抹锅烟,表示欢迎,来客被涂抹越多表示越受欢迎。
神牛身披灰色毯子,手举编制牛头,耕田老农头戴斗笠,身穿蓑衣,扶一犁,手拿鞭杆,高卷裤脚。
传承原生态“哑巴节”
七宣村里每年都有一户村民来承接“哑巴节”,倘若遇到家里有丧事或不吉利的事情发生,就三年不能承接。“哑巴节”的活动是从龙王庙开始的,在太阳升起的时候,所有的“哑巴子民”在“大哑巴”的带领下,围着熊熊的火堆进行“三正三反”的追跳,杀鸡恭酒,对龙王叩头祭拜,然后围绕盛满清水的石缸依次净身,即洗去烦琐尘埃。
接着是在承接“哑巴节”的村民家中举行恭请“大哑巴”仪式,在这里要有彝族六大支系的族人毕摩和护卫总管,也就是为村民守卫寨子和捕取猎物的狩猎人。通过毕摩老者的号令,村民主人的三叩四拜,天地神灵的相互作揖,相互吼叫,这无疑是彝族人最真诚的祈福。
恭请完“大哑巴”,接着就是恭迎“哑巴队”,“哑巴队”由一个大哑巴、12个中哑巴(男女各半),若干个小哑巴(有男有女),扮神牛一人,耕田老农一人,葫芦笙、三弦、笛子乐手各一人,讲吉利者一人,接收供品者若干人,共20多人组成。族人毕摩和整个寨子的村民对“哑巴队”是敬仰的,该有的礼数不能少,该做的叩拜不能缺,从村头接到村尾,必须经过“三请三唱三起号”。
整个过程没有导演艺术家编导,也没有现代艺术的加工。活动再现了“哑巴节”来源的历史故事,把平时农耕劳作的场面用歌舞的形式展现给人们,同时“哑巴节”也告诫人们不能忘记美好生活与劳动和汗水永远不能分开的道理,更不能忘记给彝家带来幸福的祖先。
大营七宣村“哑巴节”在传承过程中保留了其相对完整的原生态貌,“哑巴节”被列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
更新于:3天前-
彝族年传统饮食习俗
彝族过年的饮食有许多传统的习俗,并很有讲究。杀过年猪彝族人过年,家家户户都要宰杀过年猪,一般不兴杀其他的牲畜。而过年猪的选择是有讲究的,如不带任何残疾和缺陷,不用老母猪,不要尾巴短小,总之要形象完美无缺,没有其他异兆。一个村..
2025-01-07 -
神秘的彝族“老虎笙”
惊艳世界的舞蹈:老虎笙在我们云南楚雄州双柏县,“笙”就是舞,舞就叫“笙”。原来,老虎笙是我们云南彝族远古时期(新石器时代)一种消灾驱邪,纳吉迎祥的原始文化,融汇了宗教、文学、社会和民俗学的原生态舞蹈,属巫术文化。1万多年前混沌..
2025-01-07 -
神秘彝族俐侎人的传统祭祀
相传,最初的俐侎人由景谷、景东一带迁徙而来,由于居住地面潮湿,建盖房屋时,一般要离地3尺5寸,曾称为“离地人”,后改名为“俐侎族”。新中国成立后,把俐侎人划归为彝族,作为彝族的一个特殊支系,现主要分布在永德县乌木龙,此外凤庆县..
2025-01-06 -
彝族抢婚习俗
彝族在中国50多个少数民族中,是一个人口众多、分布很广的民族,主要聚居地有四川凉山、云南楚雄和红河等地区。彝族因支系多,且居住地分散,青年男女结婚因地区差异而形式多样,但一般来说,都要经历相好、说亲、合婚、定婚、娶亲、结婚等几..
2025-01-06 -
盖瓦洒彝族村寨神秘的“哑神之舞”
在中国西南的哀牢山麓深处,大理州南涧彝族自治县有个叫盖瓦洒村的彝族村寨,每年农历二月初八都如期举行“裸体哑巴会”。由于远离县城交通不便,生活在这里的彝族同胞长期以来与外界的联系很少,保持浓郁的彝族传统民俗。外族外界人很少到这..
2025-01-01 -
古老而神秘的“卍”在西藏通称为“雍仲”
在青藏高原行走,不管身在何处,你总是能看见许多“卍”或者“卐”的符号,在牧人的帐篷上,在农人的居舍中,在寺庙里,在大自然中……这种符号,不论左旋还是右旋,在西藏通称为“雍仲”。雍仲符号,可以说是青藏高原文化中最具有特色和最为..
2024-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