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们冬季取暖的方式多种多样。许多省城市民享受了集中供热带来的洁净与方便;年轻的上班族更喜欢便利、省钱的电暖器和燃气供暖;但是还有不少市民仍要与煤炉为伴。房间小点的,点一个蜂窝煤炉,安几节烟筒,便可过冬;房间大点的,安装了土暖气,取暖效果也不错。可是在十几、二十几年前,甚至更早以前,济南人的取暖方式只有一个:煤炉子。数九寒天的夜晚,一家人围在红红的火炉旁,烘着冻红了的手,熥着浸湿了的鞋袜,聊着家常。聊饿了,从炉子下边掏出烤得焦黄的窝头咬一口,满嘴里溢着热腾腾的杂粮香味。生活虽然贫乏,但也其暖融融,其乐融融。记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济南市民冬季取暖用的炉子有铁铸的,有自己垒砌的,还有用八块红砖捆绑而成的,各式各样的都有。
房子大点的人家,冬天一到,在屋当阳(中间),用砖头垒个圆圆的土灶,外面抹一层白灰,增加美观,这种炉子主要以烧原煤块和煤坯为主,烧得多但是暖和。当然大多数人家还是用一种叫“花盆炉子”也叫“憋来气”的小铁炉,它用起来比较方便好烧,所以流行年岁也比较长,就在前几年,人们还可以在土产店见到它的身影。到了后来,又有一种被称做“京式炉”的40-50厘米高的方盘圆肚铁炉子,以其容煤量大、取暖效果好,取代了小花盆炉子。由于当时烧的都是散煤,因而,炉火旺不旺,套炉子(用黄泥塑出炉膛)是个关键。得选用上好的黄土,最好加上点耐火土,用盐水和成泥坯,一块块的摔打均匀、上劲以使炉膛耐烧、不裂。套炉子讲究大肚要匀(以使燃烧均匀),炉口要圆、紧(便于向上拔火),膛壁要净(避免挂炉渣),最后还得用手指由下向上拉出一道道凹槽,让火苗有向
上拔的空间,增加给氧量,让炉火更旺。当年由于自己掌握了这几个要领,就曾给不少人家套过炉膛。到了后来,开始推广节煤、洁净、热值更高、清理方便的蜂窝煤时,人们还是自己套炉子,由于炉膛不规则,使得型煤不好烧,容易灭炉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蜂窝煤的推广。直到统一烧制的炉膛面世后,蜂窝型煤才逐渐在省城市民中推广开来,成为多数市民多年来冬季取暖的首选。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冬季市民取暖的燃料主要以煤球为主,那时无论什么物资都紧张,煤球更是凭票按人口计划供应,每到冬季来临,人们就要连夜到煤店排队开票,开好票还要等送煤球的车卸了货,再排队装袋、过磅,没有一天的时间是甭想买上,有时排了一天队结果没货了,到第二天还得再来排队。有的人家不够烧的就拾煤核、买煤末子掺上黄土打煤饼。我们家就烧过原
煤、煤渣、锯末、刨花,甚至有时候实在没有煤了,晚上临睡觉前用捡来的树枝子把屋里烘一烘。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各种物资供应充裕,市民取暖的燃料也换成了更方便、更干净的蜂窝型煤。而且炉具也更加节能高效,一个炉子带动几组暖气片,保证把家里烧得暖烘烘的。如今正是严冬,愿家家户户炉火通红,都暖暖和和地度过这个冬天。
10月29日,由山东省道教协会主办的山东道教书画展在山东省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为期三天,以“和谐社会,尊道贵德”为主题,汇聚了各地市道协、宫观选拔推荐的90余位道教人士的211幅书画作品。作品风格清新自然、不落俗套,充分体现了道教文化..
2025-04-17在日前兰州市举行的一次民间艺术品鉴定会上,一位收藏者带来了一只他花费20万元购进的青花瓷器,可是经专家的现场鉴定,这只他珍藏了多年的“宝贝”竟然是赝品,“李逵”变成了“李鬼”,收藏者的一肚子苦水只能往肚里咽。目前的文物及艺术品..
2025-04-01贵南藏绣,民间俗称“针线”,是雪域藏区农耕文化和藏传佛教结合的产物。凝聚着藏族劳动妇女的智慧和创造,是优秀的藏族民间传统文化之一,承载着青藏高原厚重的农耕文明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贵南地区传统藏绣历史悠久,远近闻名,全县六个乡镇..
2025-03-16壮族舞蹈壮族土戏今年春节期间,从大年初二至初七,富宁农村各地到处喜气洋洋,各民族的民间传统戏剧连连上演,精彩纷呈,农村群众享受到了丰富的文化大餐,为节日增添了浓烈的喜庆气氛。富宁是个民族民间艺术文化浓烈的县份,全县居住着壮、..
2025-03-13朝鲜族民间节日有:岁首节(春节)、上元节(元宵节)、上巳节(农历三月三)、寒食节(清明)、燃灯节(农历四月初八)、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梳头节(农历六月十五)、秋夕节(中秋)、重阳节(农历九月九)、冬至节等。其中,岁首节、..
2025-03-12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