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贵州少数民族服饰文化

2025-02-24 08:22历史文化

“一想到贵州,首先想到的就是绚丽多彩的少数民族服饰。各民族服饰文化,可以说是贵州最耀目的名片和最美丽的传奇。”近日,在贵州省民族博物馆“民族文化大讲坛”系列知识讲座上,该馆馆长助理、副研究馆员田军主讲了《服饰之密—对贵州民族服饰历史遗风的解读》。

他在讲座中说,贵州的各民族服饰,一方面保存了众多古老的服饰样式,另一方面,这些服饰上的刺绣和配饰,记录了本民族的历史、图腾崇拜、传说故事、宗教信仰和审美情趣等,与民族文化习俗息息相关。田军说:“服饰,是有灵魂的物象,倾诉着特殊的密语。”

十六种古装样式的遗存

“由于贵州开发较晚,所以保留了原始的文化生态。体现在少数民族服饰上,各类传统样式在今天仍然随处可见,并没有在时间的流逝中被淘汰。”正因此,田军说,少数民族服饰又被誉为“服饰发展史的活化石”。

新石器时代出现的“贯首衣”,商周“上衣下裳”的遗风,春秋战国的“深衣”特征,汉代的“长袍”造型,隋唐的“半臂”样式,宋代的“褙子”遗韵,明代的“云肩”款式,清代的“氅衣”样式等共十六种,田军一一用图文展示了它们在贵州少数民族服饰中的遗存。

《旧唐书·南蛮传》中,记载当时五溪一带,苗、瑶妇女喜好五色衣,穿“横布两幅,穿中而贯首”的服装。历经数千年,“贯首衣”这一古老的服装形式,在贵州苗瑶等民族中仍然可见。

到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种名为“深衣”的新型连体服饰,直筒式的长衫,把衣、裳连在一起包住身子。“古代都是上衣下裳不相连,唯此种衣裳是上下相连。为了继承上代的传统观念,按规矩在裁剪时仍把上衣与下裳分开来裁,然后又逢接成长衣,以表示尊重祖先的法度。因为‘被体深邃’,所以称为‘深衣’。”田军介绍说。

深衣的出现,改变了过去单一的“上衣下裳”样式,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不仅用作常服、礼服,且被用作祭服。威宁彝族毕摩的法衣上衣下裳连为一体,保留着春秋时期深衣的款式特征。

汉末两晋时期,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富家子弟不尊礼法,用华美的细绢仿下人穿着裤裙,这一标新立异的另类行为不被主流社会认可,是一种几乎被淹没的历史着装。“在这之前,男装着裙很常见,这一风俗在贵州延续了下来。另外,在梭嘎苗族男装中我们还可以看到裙裤。”田军戏称,“穿裙并不是女性的独有。”

十七种民族服饰的“密语”

传统的服饰样式,并不能完整体现出贵州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和习俗。这些民族服饰传承下来的装饰上的特征,是一个民族审美观和价值观的具象化表达。田军说:“服饰文化中凝固的、约定俗成的‘密码’,就像是在悄悄地告诉你,这个民族文化深处的秘密。”

他梳理了十七种颇有趣味的服饰“密语”:有未婚男女之间的恋爱习俗、体现图腾崇拜、历史传说的印记以及最接地气的民间习俗的表达。

开放的恋俗

在归纳梳理中,田军首先发现的是,少数民族未婚男女表达自己的感情,是直接的、不会拐弯抹角的。纳雍县苗族少女背扇是未婚少女传情达意的表示——未婚少女在成年以前制作好背带,待少女背上自己制作的背带出现在男女青年寻偶“跳花”时的恋爱场上,少女背带即成为了已成年、可求偶的暗示,反映出当地奇异、开放的恋俗。

贞丰县苗族姑娘们极珍视“衣背花”,谈恋爱时情到浓处即将衣背花片作为馈赠情侣的信物。

从江县岜沙苗族男青年腰背后的小花带,是喜爱小伙子的姑娘赠送的。每一根花带即是一位姑娘的爱意,数一数小伙腰背后的花带就可以知道他获得的爱有多少。

崇拜鸟的民族

另一个明显的特征,是图腾在服饰中的运用。田军认为,这些服饰很有观赏性,且功能性很强。

榕江县新华、三都县都江一带苗族男子的礼服,又称“百鸟衣”,属于“深衣”的款式,是几十年一次的“吃鼓藏”祭祀活动中男子穿戴的专用服饰。服饰纹样以鸟纹为主,与他们自称是鸟的氏族有关。穿上这种带有图腾崇拜和祖先符号的服饰,祭祀时既可达祖先,又可通鬼神。

丹寨县排调的苗族盛装,仿锦鸡美丽之造型,穿多层超短百褶裙,身后再系花飘带裙在腰臀间呈隆起之形态,如若美丽的锦鸡。这支苗族自称“嘎闹”(汉语意为“鸟”),是以鸟作为自己祖先的氏族。她们仿照锦鸡来打扮自己,是祈愿祖先常伴,福星高照。

战袍中的历史

最有故事性的是战袍中勾勒出的民族历史、传说。

其中,苗族服饰“兰娟衣”的来头,是讲一位叫兰娟的苗族首领,带领同胞南迁。为了记住南迁的历程,她想出了一个用彩线记事的办法——离开黄河时,她在自己的左手袖子上用黄丝线缝上一根黄线;渡过长江时,她在右手袖子上绣上一根蓝线;渡洞庭湖时,她在胸口前绣下一个湖泊状的图案;每翻一座山,她都会用彩线缝上一个记号。

越往南,渡的河翻的山越多,她缝下的记号就从领口一直缝到裤脚口。到达武陵山区后,兰娟就按照所记录的符号,用不同的丝线,绣制了一套别异的服装。此后,这套刺绣服装“兰娟衣”便代代相相传,便成了族内子孙寻找自己历史的“线索”。

同样用服饰纪录历史的,还有平塘县新塘乡境内有一支自称为“咕噜”的苗族。每年的九月中旬他们都会身着盛装汇聚在“月场”唱歌跳舞,俗称“跳月”,期间,人们举行祭祖、“迁徙”等活动,以缅怀祖先,传承民俗。她们衣饰图案记载着祖先走过的路线。她们衣饰上的一串串的贝壳,是对来自东方的记忆。

威宁“大花苗”苗族用羊毛和麻编织的花衣,据说来源于格蚩爷老的战袍,百褶裙上的线条图案记忆他们祖先迁徙走过的黄河、长江等一道道河流。

台江施洞苗族的衣袖片上,记载了清咸同年间苗族领袖张秀眉历史起义事件。

在贵州黔东南境内,生活着与一个尚未认定的少数民族群体——革家,他们把羿看成是本民族的祖先,并刻意把祖先的战袍穿在身以印记历史。

贵阳市乌当下坝苗族女挑花贯首服上衣,衣背及衣袖贴布桃花方形图案,传说是苗王大印。苗族在古代是一个在战乱中迁徙不定的民族,为了避免混乱,易于识别,以苗族祖先的印章作为民族标志,既纪念祖先,又受祖灵护佑,加强了民族凝聚力。

服饰是最直接的民间表达

除了表现某段特定的历史、传说等,田军认为,民族服饰与人的日常生活更加密不可分。

跳花节是安顺苗族最为隆重、历史最为悠久的传统节日,传说是苗族英雄人物杨鲁兴起的,至今安顺北门外的跳花坡仍以其名命名为杨鲁坡。节日期间,未找到对象的女子可请兄弟代替背上十几床甚至几十床精美的背扇扇面,女子则用包裹包上银铃、银珠、银链等装饰品,展示自己的家底,看谁手巧能干,看谁家富裕。

惠水县的苗族女裙,裙上的百块各式彩色布片,是做裙子的主人逐户索要来小块布片拼缝而成的。穿着这种带着百家吉祥的裙子,可保佑穿着的人祛病免灾,健康长寿。

水族传说古时森林里有“老变婆”,它经常变为老太婆来害人。于是聪明的姑娘手戴竹筒进入林子采集食物。当“老变婆”习惯性地抓人手腕大笑时,姑娘从竹筒中抽出手来,取下尖利的头钗把“老变婆”杀死了。从此后妇女们即用银打制手镯和头钗,亮闪闪的老远都能看到。“老变婆”吓得再也不敢害人了。

从服饰中辨别身份

田军还提到,服饰的穿着随着男女老幼的差异、季节的变化、着装场合的需要等的不同而着装有道。“中国有一整套的冠冕制度模式,体现在服饰上,要求不同场合穿戴不同的服饰,如祭礼服、朝会服、从戎服、吊丧服、婚礼服。这一制度对贵州各民族的服饰文化产生了影响,从服饰中,人们可以辨身份、职业、民族、年龄段、性别、地域、季节以及礼仪规范等。”

镇宁“扁担山”一带的布依族妇女婚前头盘发辫,戴结花头巾;婚后则改戴“假壳”,“假壳”是一种帽子,形似簸箕,以竹笋壳为架,用青布结扎而成,戴时再加一块花帕子。布依族未婚姑娘都梳辫,婚后一段时间仍住娘家。在婚后的某一天,由新郎家的两位妇女趁新娘不备,将其搂住,强解发辫,换上“假壳”,之后即到夫家生活。

六枝特区梭戛乡的苗族服饰,无论男女,至今保留着传统式样。女子的发型很特别,用约两公斤重的假发挽成“∞”字形发髻,然后用一根白毛毡带将发髻系于木梳,再横卧在妇女头上,称为“戴角”,有了这种标志才能参加社交,表示已经成年。黃平的苗族女裝,头戴小花帽是未婚少女的标志。结婚生小孩后改为包帕帽。

凯里舟溪苗族寨子里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用项圈、套手镯,只有地位特殊的人家女儿才能如此。

一种对美的崇尚

听了讲座的网友“岁遂”,虽然是学民族学出身,也说自己很少看到有学者全面梳理贵州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听了这场讲座,才知道在服饰美的背后,竟然还有这么多值得挖掘的故事。”他说。

田军总结道,“贵州是举世闻名的衣冠王国,几千年来先民创造了无数精美绝伦的服饰。这些绚丽多彩的服饰,展现了古人在不同时代、不同场合对美的追求和总结。服饰色彩、图纹、款式等集中了古人的审美理想及追求的结晶,显示了服饰内在的意蕴美。”

更新于:1天前
  • 贵州锦屏四月初八“唐皇歌场”

    贵州省黔东南州锦屏县大同乡章山村在农历四月初八举办侗家传统隆重的节日“唐皇歌场”,将吸引该县侗族村寨和黎平、天柱、剑河、靖州等县上千名侗歌爱好者前来参加,游客可尽情体验吃乌米饭(又称黑米饭),欣赏歌场欢歌的场面。节日当天,侗家..

    2025-02-25
  • 贵州神秘苗族:从活人坟中复活的夜郎后裔

    在贵州省镇宁、紫云、西秀三县(区)交界处,方圆600余平方公里的深山里,居住着一支2.5万多人的神秘族群,他们虽隶属于苗族的一个支系,但是其血脉却来自历史上一个传奇性的国度——夜郎国。劫后余生的古国后裔,将族字改为“巴浪(lang)”,意..

    2025-02-24
  • 贵州布依族赛马

    布依族喜爱赛马活动,多在每年春节、六月六、八月十五、九月九、十月初一等民间节日中进行。赛马分为一般比赛和正规竞赛两种,一般比赛多在春节期间,活动不是官办,也不是寨中族长主持,届时由许多养马户的小伙们自由组合,商定比赛路线和比..

    2025-02-24
  • 滇中地区少数民族春节习俗

     布依族——春节是布依族最隆重的节日。过去,布依族有些地区以11月为岁首,有的以12月为岁首,即过年是在11或12月。近百年来,逐渐改为以正月为岁首。新年初一清晨,妇女们争先恐后到井里挑“新年水”,又称“聪明水”。人们认为,谁先挑到..

    2025-02-21
  • 贵州方言笑话短句

    今天,我一个人切上该,杀起双片片孩就干晃十晃勒.有个人在啊边卖油炸粑粑,才3角钱一个,比平时乡音哦2脚钱哦!我就切买哦,结果我身上只带哦5脚钱,退下来还剩下2角,杂个揍勒?2脚钱也不够改个茅丝撒~~我把我勒片片孩寡下来好心如给拉一只..

    2025-02-04
  • 贵州从江:10后再现“花炮节”

    雍里乡归林村再揽银龙三炮。2月19日农历正月二十八日,贵州省从江县隆重举办第十四届“花炮节”,17支队伍参赛“抢花炮”。经过激烈的角逐,来自该县丙梅村代表队夺得象征官运的“金龙一炮”,象征财运的“玉龙二炮”、象征鸿运的“银龙三炮”..

    2025-02-03
  • 哪个少数民族可以持枪?中国唯一可以带枪的少数民族(鄂伦春族人

    12月10日,在古里乡非遗传习所,鄂伦春族人吴曲忠在整理皮毛制品。 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的古里乡是鄂伦春族猎民..

    2025-01-13
  • 贵州剑河交东村举办苗族招龙节

    绕“龙”贺“龙”  宰“龙” 降“龙”伏“龙”踩鼓联欢农历正月初十,贵州省剑河县革东镇交东村举办十三年一次的苗族招龙节。招龙节是黔东南少数民族地区比较隆重的一种民俗活动,当地百姓笃信:龙是一种能兴风降雨、消灾灭难的神灵。招龙..

    2024-12-29
  • 贵州凯里:欢天喜地闹元宵

    活动现场。 袋鼠跳。 滚足球。敲铜鼓。农历正月十五,贵州省凯里市在城区隆重举行广场灯谜会、广场趣味体育游园等文化娱乐活动,广大人民欢聚一堂,欢天喜地闹元宵。(作者单位: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新添法律服务所)..

    2024-11-09
  • 贵州台江:舞龙嘘花闹元宵

    2月6日元宵节之夜,贵州省台江县城内锣鼓喧天,游人如织,各地的龙灯、狮灯汇聚于此,交织成一场狂欢者的盛宴。据悉,“舞龙嘘花”是该县苗族同胞闹元宵的一项民间传统活动,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每逢春节,耍火龙闹元宵已成为当地最隆重的民间..

    2024-11-07
  • 贵州大蛇事件,神秘蛇洞/巨型蟒蛇吃人入腹

    在人们心中,社一直都是一个十分可怕的动物,大蛇就更不用说了。在咱们中国就曾经很发生过一起骇人听闻的贵州大蛇事件..

    2024-11-03
  • 云南少数民族节庆变味:“摸你黑”成男女互摸

    太阳落山,刚举办过盛会的西双版纳大卡老寨也安静下来,只有四周遍插的小彩旗们仍身处热烈与兴奋之中。23岁的汤瓦帕和同村的哈尼姑娘们正忙着清扫赶摆场上散落的垃圾,在她们身后,还有堆成小山似的餐具等待收拾。29日是汤瓦帕族人的新年“嘎..

    2024-09-15
  • 同样是被少数民族统治的,为何元朝的存在时间比清朝少那么多?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元朝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元朝(1271年-1368年),是蒙古族建立的王朝,定都大都(今..

    2024-08-22
  • 盘点中国少数民族的耳饰

    耳朵,作为人体头部最重要而且最显著的部位之一,自古以来,就是人类装饰的重点。因此,耳饰品具有悠久漫长的历史。科学考古证实,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国各民族的先民们,就开始用玉、骨、石、玛瑙、象牙、煤精及绿松石等多种质地..

    2024-08-15
  • 贵州修路挖出大蛇飞走,蟒蛇渡劫成功幻化成龙

    大家还记得贵州修路挖出大蛇飞走的事件吗?要知道这修路挖出巨蛇事件也不少了,曾经辽宁修路挖出千年蛇精或是广西桂平..

    2024-08-03
  • 贵州遵义时光隧道,穿越隧道后时间会神奇倒退

    时光隧道一直都是科学家们想要探究的谜底,但是在生活中这种现象很难出现,不过中国贵州遵义时光隧道却惊呆了不少人,..

    2024-07-14
  • 贵州惊现地心世界入口,地心人为什么不出来

    科学家普遍认为地球除了人类之外,在地球中心深处还生存着地心人,据说在中国贵州惊现地心世界入口,但是很多人都不敢..

    2024-07-10
  • 贵州挖出4吨大蛇后放生,中央下令封闭山洞大蛇消息

    大自然中蛇是比较常见的冷血动物,但是四吨重的大蛇恐怕这一辈子都没有人真正见到过,不过近期却传出贵州挖出4吨大蛇..

    2024-06-29
  • 贵州兴义蟒蛇吃人事件,少女被蟒蛇活吞

    蟒蛇是非常凶猛的冷血动物,虽然没有致命的毒牙,但是拥有着体型庞大的身体,当人类在野外遇到蟒蛇之后,多半都是九死..

    2024-05-03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Copyright © 2024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