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驯马、养马之俗

2025-02-25 09:06历史文化

满族先人,久居山林,娴于骑射,早在我国两晋和南北朝时期,满族先世肃慎人就开始驯马,他们“有马不乘,但以为财产而已”①。渤海时期,靺鞨人已经向唐王朝贡“率宾之马”,当时在青、齐、登、德等十五州“货市渤海名马、岁岁不绝”。金代,女真人已经熟练地掌握了使用马匹的技巧,皆能驰骋于马上射猎,他们“骑上下崖壁如飞,济江河,不用舟楫,浮马而渡”②。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到满族兴起之时,“已是骏马遍野,人有骑乘,六畜兴旺,惟马最盛,将胡之家,千百成群;卒胡之家,不下数十匹”③。到明朝永乐年间,在辽东设马市三处,开原马市最盛时人市人数达二万多人,可见当时马匹之多。

骑射离不开马匹,清代特别重视对战马的饲养和训练。清初就设立了御马监,顺治十八年改为阿敦衙门,康熙时改为驷院,他们对战马的饲养和训练特别精心,“罕有菽粟之喂,每以驰骋为事,俯身转膝、惟意所适、暂有卸鞍之暇,则脱剃而放之。栏内不蔽风雪寒暑,放牧于野”④。

满族堪称马上民族,不仅上层统治者重视养马、驯马,就是在当时满族人比较集中的宁古塔地区,衙门也派拨什库率领兵丁帮助民众放养和驯练马匹,每年“冬至令兵丁各山野烧,名曰‘放荒’,如此则来年草木更盛。又每年岁端午后,派八旗拨什库一人,率领兵丁几名,将令宁古之马,尽放于百里之外有水草处。马尾上系木牌,刻某人名。至七月终方归,此时马已极肥。俱到衙门内,各认木牌牵回”⑤。

由于满族人饲养马的时间较长,范围较广,在饲养过程中积累了很多饲马的经验,《黑龙江述略》对当时满族人割饲草的方法已作了详细的记载:“土人(这里指当地居住的满族人)刈草用芟刀,如镰,柄长七八尺,近刀处置木护刃。刈时立执而左右之,远视若扫雪然”⑥。

当时满族人居住的东北地区,特别是黑龙江地广人稀,野兽经常在夜间乘人不备伤害幼畜。满族人想出了一些巧妙的办法恐吓野兽:“狼夜人城(村),残害牲畜,人家往往缚草为人置墙头,盖以形似者怖之”⑦。由此可见,当时满族人对马匹的饲养已经比较有经验了,他们夏季放牧,秋季准备充足的青贮饲草,备冬季无草季节饲用。

满族人由于长期驯马、养马,逐渐形成了对马的崇拜,满族祭祀中的祭祖马,就是传承先世养马之习俗。祭祖马时要事先挑选出最刚劲出色的马,留下长鬃长尾,祭祀时在马的乌志骨放两盅高梁老酒,点燃,把马牵进屋里,头对佛爷板,让马喝黄酒,薰达紫香,请祖先“念中”,这匹马便成了祖马,祖马死后要埋在祖先的坟旁。满族皇帝在祭堂子时也有“祭马”之俗,每年春秋两季都要举行马祭,祭马神的仪式在紫禁城西北角的马神庙进行。这种对马的崇拜,实际上就是长期饲养马匹,驯练马匹,并利用马匹从事射猎、征战之习俗的代代传承所至。

满族在当时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情况下,所以能够越野摧坚,入主中原,夺取全国政权,其重要原因是靠骠悍之姿和骑射之长。满族八旗军队,兵悍马壮,弯弓射伏,驰骋突袭,城战则取,野战则胜,所指皆败,所向披靡,如人无人之境,常令明军望而生畏、不战而逃,甚至闻风丧胆。正如《满洲源流考》所述:“我国士卒初有几何,因娴于骑射,以野战则克,攻城则取,天下人称我兵曰:立则不动摇,进则不回顾,威名震慑,莫与交锋……以铁骑奔驰,冲突蹂躏,无不溃败。或用少击众,以一当千,固因我神武之姿出于天授,贤臣猛将协力同心,亦我驱熊罴之士有勇知方,骑射之精,自其夙习而争先做忾信焉故也”⑧。由此可见,骑射在满族长达半个世纪的无数次征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满族精心饲养和驯练马匹,娴于骑射的传统,对于培养民族顽强精神,训练八旗军队,锻炼民族体魄都有其积极意义。

  • 满族习惯法初探

    习惯法与氏族社会在古老习惯间的渊源关系虽不难辩识,两者性质却不可混为一谈。氏族社会的“习惯”,指调整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所体现的是全体成员的共同愿望,并在原始道德、传统教育、舆论力量和酋长权威的保证下实行,..

    2025-03-16
  • 满族隆兴舞

    满族隆兴舞和九折十八式是本民族的传统舞蹈。舞蹈的特点,多由狩猎、战斗的动作演变而来。如隆兴舞,要选一些身体强壮的人,穿豹皮唱满族歌,伴以箫鼓。舞者一半人扮在虎、豹等兽,一半人骑假马追射,称作“隆庆舞”,逢喜庆宴会,主、客男女..

    2025-03-15
  • 满族东海莽式舞

    满族东海莽式舞是满族舞蹈的集大成者,通过舞蹈表现出了满族的生产、生活和狩猎等情景,再现了满族的浓郁民族特色。“满族东海莽式舞”是满族人家在喜庆的节日里举行的歌舞活动,共分九折十八式。这九个不同的舞段既可是一个有机整体,也可独..

    2025-03-15
  • 满族的尚白习俗

    满族先世女真人就始有尚白的习俗。女真族的衣服多数是白色的,“其衣服,则衣布好白,衣短而左衽”,“……金之色白,完颜部尚白”①。满洲民族仍有尚白之俗,满族人以白为贵,以红为贱。所以满族人丧俗中是挂“红幡”的,这是以红为贱的最明..

    2025-01-10
  • 满族爱鹊之俗的来由

    满族人爱鹊由来已久。据传,从前有三个仙女,大姐叫恩库伦,二姐叫正库伦,三姐叫佛库伦。一天姐妹三人飘飘下凡,在长白山下一个美丽、幽静的湖泊里沐浴,浴毕上岸时,一只喜鹊将所衔的一颗朱果置于三女佛库伦的衣服上,朱果鲜艳异常,佛库伦..

    2025-01-10
  • 满族时令

    满族从正月起,到腊月止,一年中间有几十个节日,不同节日有不同时令,节日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但不同的地区的满族群众,活动的方式有所区别。本文收集的是清朝末年宁古塔地区(今黑龙江省宁安县、海林县)、吉林乌拉地区(今吉林省吉林市、永吉..

    2025-01-09
  • 满族过年老礼多 小年烧灶王爷日子更红火

    小年烧灶王爷,日子更红火家家院内竖灯笼杆、高挑红灯,小孩子玩嘎拉哈、吃萨琪玛……”1月18日,通化县金斗乡的谷德全老人向记者介绍了长白山满族过年习俗,他是通化市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传承人。小年送“灶王”来年家里光景更..

    2024-12-29
  • 吉林省永吉县满族风俗

    旗族永吉县旗族,有佛满洲(旧满洲族)、义气满洲(新满洲族)之别。佛满洲有跳家神这特俗,义气满洲有春秋祭祖之惯例。兹就传闻所得,约述如左:跳家神佛满洲旗人,每当冬季农暇,多杀牲以祭远代祖先,藉以祈福禳灾,保佑举家安宁,是(日)[..

    2024-11-18
  • 满族礼节

    满族是一个十分注重礼节的民族。满族人见面或拜见客人,有各种礼节,其中有打千礼、抚鬓礼、拉手礼、抱见礼、半蹲礼、磕头礼等。其中,打千礼、抱见礼、磕头礼主要为男人所用,其他则用于妇女。打千礼用于晚辈对长辈、下属对长官,形式为弹下..

    2024-11-14
  • 齐齐哈尔满族的民族风情

    清康熙年间,满族人陆续迁入齐齐哈尔地区,其中主要是驻防齐齐哈尔城的满洲八旗兵丁及其后裔,分布于城外,自成村落,即今昂昂溪区、铁锋区、梅里斯区所辖的满族聚居村前身。满族姓氏形成于氏族社会,最初为表示血缘关系的称谓,满语称“哈拉..

    2024-11-13
  • 历史演变中的女真与满族

    当我们谈论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时,常常会提到女真族和满族。然而,这两个民族是否为同一民族,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

    2024-06-28
  • 满族饮食文化中的禁忌为何满族人不吃狗肉?

    在中国多元的民族风情中,满族作为历史上的重要民族之一,其独特的文化习俗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在饮食文化方面..

    2024-04-20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Copyright © 2024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