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满族东海莽式舞
满族东海莽式舞是满族舞蹈的集大成者,通过舞蹈表现出了满族的生产、生活和狩猎等情景,再现了满族的浓郁民族特色。
“满族东海莽式舞”是满族人家在喜庆的节日里举行的歌舞活动,共分九折十八式。这九个不同的舞段既可是一个有机整体,也可独立成篇。舞蹈反映了女真族渔猎征战生活的情景。
“满族东海莽式舞”又俗称九折十八式,是女真时期就已经流传的舞蹈,内容丰富。据东海莽式舞的传承人孟秀霞介绍,它是满洲诸舞的基础,其中包括了各种舞蹈的基本动作,总歌诀是:
满族东海莽式舞,东海蟒式最为先,九折十八记周全。
起式穿针摆水步,身手步肩紧相连。
吉祥步稳是关键,每折之间用此连。
单双奔马是武步,弓马刀枪临阵前。
怪蟒本为杂耍段,爬抖扭甩翻跳欢。
盘龙戏水更出色,恰如丰收庆丰年。
九折,是九个不同的舞段,可以连舞也可以单独成舞。
即:“起喜”、“穿针”、“摆水”、“吉祥步”、“单奔马”、“双奔马”、“盘龙”、“怪蟒出洞”、“大园场”。十八式,是舞蹈中十八个基本动作。计有:手的动作三式:双摆、穿针、划水。其中双摆分前、后、左、右、上、下等不同动作。
目前在中国,能够完整地展示“满族东海莽式舞”,展示萨满祭祀活动的传承人,只有在黑龙江省宁安市。
-
满族习惯法初探
习惯法与氏族社会在古老习惯间的渊源关系虽不难辩识,两者性质却不可混为一谈。氏族社会的“习惯”,指调整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所体现的是全体成员的共同愿望,并在原始道德、传统教育、舆论力量和酋长权威的保证下实行,..
2025-03-16 -
满族隆兴舞
满族隆兴舞和九折十八式是本民族的传统舞蹈。舞蹈的特点,多由狩猎、战斗的动作演变而来。如隆兴舞,要选一些身体强壮的人,穿豹皮唱满族歌,伴以箫鼓。舞者一半人扮在虎、豹等兽,一半人骑假马追射,称作“隆庆舞”,逢喜庆宴会,主、客男女..
2025-03-15 -
满族驯马、养马之俗
满族先人,久居山林,娴于骑射,早在我国两晋和南北朝时期,满族先世肃慎人就开始驯马,他们“有马不乘,但以为财产而已”①。渤海时期,靺鞨人已经向唐王朝贡“率宾之马”,当时在青、齐、登、德等十五州“货市渤海名马、岁岁不绝”。金代,..
2025-02-25 -
满族的尚白习俗
满族先世女真人就始有尚白的习俗。女真族的衣服多数是白色的,“其衣服,则衣布好白,衣短而左衽”,“……金之色白,完颜部尚白”①。满洲民族仍有尚白之俗,满族人以白为贵,以红为贱。所以满族人丧俗中是挂“红幡”的,这是以红为贱的最明..
2025-01-10 -
满族爱鹊之俗的来由
满族人爱鹊由来已久。据传,从前有三个仙女,大姐叫恩库伦,二姐叫正库伦,三姐叫佛库伦。一天姐妹三人飘飘下凡,在长白山下一个美丽、幽静的湖泊里沐浴,浴毕上岸时,一只喜鹊将所衔的一颗朱果置于三女佛库伦的衣服上,朱果鲜艳异常,佛库伦..
2025-01-10 -
满族时令
满族从正月起,到腊月止,一年中间有几十个节日,不同节日有不同时令,节日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但不同的地区的满族群众,活动的方式有所区别。本文收集的是清朝末年宁古塔地区(今黑龙江省宁安县、海林县)、吉林乌拉地区(今吉林省吉林市、永吉..
2025-01-09 -
满族过年老礼多 小年烧灶王爷日子更红火
小年烧灶王爷,日子更红火家家院内竖灯笼杆、高挑红灯,小孩子玩嘎拉哈、吃萨琪玛……”1月18日,通化县金斗乡的谷德全老人向记者介绍了长白山满族过年习俗,他是通化市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传承人。小年送“灶王”来年家里光景更..
2024-12-29 -
吉林省永吉县满族风俗
旗族永吉县旗族,有佛满洲(旧满洲族)、义气满洲(新满洲族)之别。佛满洲有跳家神这特俗,义气满洲有春秋祭祖之惯例。兹就传闻所得,约述如左:跳家神佛满洲旗人,每当冬季农暇,多杀牲以祭远代祖先,藉以祈福禳灾,保佑举家安宁,是(日)[..
2024-11-18 -
满族礼节
满族是一个十分注重礼节的民族。满族人见面或拜见客人,有各种礼节,其中有打千礼、抚鬓礼、拉手礼、抱见礼、半蹲礼、磕头礼等。其中,打千礼、抱见礼、磕头礼主要为男人所用,其他则用于妇女。打千礼用于晚辈对长辈、下属对长官,形式为弹下..
2024-11-14 -
齐齐哈尔满族的民族风情
清康熙年间,满族人陆续迁入齐齐哈尔地区,其中主要是驻防齐齐哈尔城的满洲八旗兵丁及其后裔,分布于城外,自成村落,即今昂昂溪区、铁锋区、梅里斯区所辖的满族聚居村前身。满族姓氏形成于氏族社会,最初为表示血缘关系的称谓,满语称“哈拉..
2024-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