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收藏古代书画

2025-03-10 08:05历史文化

由追求宋元作品,到重视明代诸大家,再到锁定清代宫廷画家,这足以代表和反映当今收藏界的最新动态。诸多收藏家通过历史上著名的书画著录书籍中的记载对古代书画进行投资,主要是目前的艺术品市场上“鱼目混珠”,赝品的数量和质量都在不断地增加,因此投资那些曾经被著录过的书画无疑会大大提高投资的“命中率”。

然而这种方法的投资缺陷也是明摆的事实,由于这些被著录的书画早已被市场各方所熟悉,因此“捡漏”已经是不可能存在的理想。加之宋元名作、明清大名家作品在市场上今已不多见,尤其是宋元遗迹几乎绝迹于近年来的艺术品市场。其日趋高涨的不断创历史新高的成交价格,使得许多投资收藏家们不得不重新审视那些未被重视而又在中国绘画史上拥有较重要位置的作者的作品。随着收藏队伍的次第成熟,人们在择猎作品时的视野已经变得开阔而不拘一格。当年一度被忽视的明清二三流名家作品,已开始各领风骚,大有异军突起之势,很多小名家的作品早已被投资收藏家们的目光锁定而从此不再寂寞。

其实把目光投向明、清二三流名家或小名家的作品,不能不说这些藏家所具有的远见卓识。原因是投资收藏这类书画家可选择的作者数量多,不同地区的书画流派风格多,作品遗存多,而价格相对便宜。这既可以满足个人收藏爱好的需求,又可以作为一项长期的投资,其市场前景相对广阔。其实“大家”与“名家”之间,“名家”与“小家”之间,历来就没有统一区分的标准。成就高、历史影响大者便可称为大家。造诣同样很高,或因作品流传量少,或因史传记载有其本身的缺漏而致使这些作者逐渐为人忽视或淡忘而变成了小名头,甚至不名一文也有很多。可喜的是,如今的藏家处在一个具备高速、集中、密集的信息社会环境中,这就使得收藏的天地获得了宽泛、多元而色彩斑斓的空间,促使那些小名头的书画市场生机勃勃,同时,也就开拓了藏界有漏可捡的新空间。

记得笔者有一位朋友在介入收藏之初,就遇到一个西安的王姓世家的后代拿了钱维城、冯秋鹤以及王篷心三个人所作的手卷准备转让,当时要价仅5万元钱。笔者的朋友由于是初涉收藏圈,所以很崇信学院派的老师,便和卖家一起找到美院老师鉴定,结果那位老师对“四王”体系的绘画风格一阵“轰炸”,导致了笔者的朋友最终决定放弃收藏这几件作品。现在,每当笔者朋友忆及这段往事必定是一脸的懊悔。

广东有一位藏家早些年就开始留意收藏清代进士墨迹,而那时大部分藏家只注重一些大名头的作品,所以市场上流传的大多数进士的墨迹售价都十分低廉,并且数量也相当大。没几年工夫他就以收藏有近千位清代进士的墨迹而“富甲一方”。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这些昔贤的作品,他捡选了100名进士的墨迹出版发行,结果书发售得出奇地快,不得不再版。

北京太平洋拍卖有限公司自2006年下半年起,一直投入专门人力征集到一些诸如像进士、举人之类的科举人物的书法作品,每次集中推出一个专题拍卖,结果出人意料地好,有两次的竞拍成交率竟然达到了80%。之所以能产生这种热情高涨的现象,究其原因不外乎三点:一是广大投资收藏家们对历史著录和流传有序的作品的热捧,造成竞拍成交价格屡创新高,起到了一种“领头羊”的市场导向作用。二是历史著录和流传有序的作品在竞拍成交价格屡创新高的作用下,带动了一批具有不可再生、存世量日见稀少的作品的市场价格不断上升。三是鉴藏投资家们的需求发生了一些变化,需求量不断增加。

  • 古代打仗第一排士兵伤亡那么大 士兵为什么还选择冲锋

    很多人都不了解古代前排士兵,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在一些战争类电影中,经常能看到军队集体冲锋的场景,尤..

    2025-04-03
  • 谈当代书法收藏

    这次友声书社学术研讨会,以“书法展览、评论和收藏”为主题,是很有意义的。一方面,当代全国性书法活动已经轰轰烈烈开展了30年,大家对书法学习、创作和艺术理论探讨得比较深入,而对作为当代书法社会生活的主要内容的“书法展览、评论和收..

    2025-04-02
  • 企业收藏行为的文化定位

    1995年,时任建设银行广州分行行长的前北京市市长王岐山,以非凡的魄力斥资605万买下《毛主席去安源》的作品,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这幅画作本身不仅已经得到巨大的增值,也大大提升了其银行的自身形象和文化魅力。企业参与到艺术收藏的领域在中..

    2025-04-02
  • 理性收藏中国当代艺术品

    虽说2009年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步入了深度调整期,但相信只是运作模式上的整治,整体势头还是向好。这个市场发展仍在刚起步阶段,投资收藏此类作品的好处在于:它们未来升值空间大,投资门槛相对具弹性,而且回报率较高。毕竟中国新富不断增加..

    2025-04-02
  • 古笔的收藏与保存

    一支好笔,要具有“四德”,即“尖”、“齐”、“圆”、“健”。“尖”是指笔锋尖锐,形为锥,便于行笔,"齐"是指毫毛铺震后平齐,便于挥毫时万毫齐力;"圆"是指笔头周围毫毛饱满,在运笔过程申笔毫各部位均能发挥作用。挥洒自如,“健”是指笔..

    2025-04-02
  • 古代中国人曾使用怎样的钱币以及代用商品

    货币是伴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发展而出现的。中国作为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在钱币形式上有自己的独有特点,与其它地区差..

    2025-04-02
  • “闲钱”涌入收藏市场名人书画价半年翻倍

    作为收藏爱好者,南京市民王先生昨天告诉记者,今年春节以来,书画等藏品价格已经翻倍。业内人士认为,收藏市场大热缘于闲钱的大量涌入,高价背后或许已开始累积泡沫,投资者应注意风险。名人书画价格半年内翻了一番王先生玩收藏已有10多年历..

    2025-04-01
  • 书画收藏讲究真、精、新

    当前,书画收藏界已把藏品的要求提高到真、精、新层面上。“新”,比较容易理解,它指作品品相的完好如新。如现藏上海博物馆的清初大画家吴历作于康熙十五年的《湖天春色图》,虽历经300余年,至今仍纸本完好,墨色如新,堪为古画“新”的佳例..

    2025-04-01
  • 民间收藏赝品多 专家支招辨假货

    在日前兰州市举行的一次民间艺术品鉴定会上,一位收藏者带来了一只他花费20万元购进的青花瓷器,可是经专家的现场鉴定,这只他珍藏了多年的“宝贝”竟然是赝品,“李逵”变成了“李鬼”,收藏者的一肚子苦水只能往肚里咽。目前的文物及艺术品..

    2025-04-01
  • 姚学智: 收藏书画不会等待升值

    当今收藏“捡漏儿”难在姚学智看来,艺术品收藏具有三大功能:欣赏功能、社会功能和商业功能,姚学智自己,收藏书画作品始于欣赏,遇到适合的作品和价格也会用于商业,即投资,而欣赏的作用是贯穿始终的:“收藏书画的好处太多了。一个漂亮姑..

    2025-04-01
  • 古代每个时期流行减肥方式都不一样 女子减肥又是什么样的

    很多人都不了解古代减肥,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古代的女性很少出门,不能像现在一样跑步,当然那时候也没有..

    2025-04-01
  • 书画收藏心理因素浅析

    书画历来为人们所喜爱和收藏。何以如此?这主要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对美的追求和欣赏,这在人们喜爱书画的诸多心理因素中占第一位。书画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内中蕴藏的文化底蕴博大精深。人们收藏书画,闲暇时聚三朋四友,端一杯清茶,欣赏着自己..

    2025-04-01
  • 收藏当代国画 须对艺术理解

    在世界性的艺术系统中,中国艺术有许多独到之处。而能够以一种文字的书写方式和笔迹的律动,表现出书者的情绪和审美的追求,从而使文字的书写升华为一种艺术的方式,这就是中国书法的奥秘。这种抽象的表现形式不仅丰富了中国的艺术,也为西方..

    2025-04-01
  • 与其虚炒不如真藏 质疑收藏市场三大怪象

    中国艺术品市场经历2004年、2005年一轮高热后,2006年以来开始遇冷,不少业内人更是五味杂陈,有呼上当的,有迟疑观望的,人们内心更加关心,在被称为“调整年”的2007年,艺术品市场的走向又会如何?专家的观点是:艺术品市场只有直面炒作风气..

    2025-04-01
  • 古代中国人都有哪些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

    随着人类文明进步、生产力水平提升,古代人有了一些闲暇时间,就有了各种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可以放松情绪、愉悦身心..

    2025-04-01
  • 书画收藏6大陷阱 专家为您掌眼

    嘉德、中贸圣佳、翰海、华辰……这月开始,各大拍卖公司纷纷开始秋拍盛宴,藏家也掀起了一场收藏热。故宫博物院古书画部副主任金运昌说:“目前,有不计其数的人参与到收藏中来,但现在文物市场上假货也是十分泛滥,藏家受骗上当的事已成为家..

    2025-04-01
  • 介绍古代与端午节和纪念屈原有关的诗歌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现代人都知道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日子,还有赛龙舟和吃粽子..

    2025-04-01
  • 古代射柳过端午

    在清朝中叶之前,我国北方流行射柳过端午的节俗。辽、金、元代的射柳具有寓军训于娱乐的特点。端午那天,举行拜天礼仪..

    2025-03-31
  • 探索重庆七星岗灵异事件,古代女子附身致男子进精神病院

    重庆是巫巴文化的所在地,在这里随处可见的鬼文化会让你焕然一新,让你在毛骨悚然的同时感受重庆鬼文化所带来的影响力..

    2025-03-30
  • 古代皇帝打赏的金瓜子有什么作用吗?

    我们在看古装剧的时候,时常会看到一样东西,叫做“金瓜子”,大小和我们现在吃的瓜子差不多,但是确实是用金子打造而..

    2025-03-29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Copyright © 2024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