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书法珍品解析:陆机与《平复帖》

2025-04-02 08:47历史文化

晋武帝太康十年(公元289年)秋,29岁的陆机携弟陆云从故乡华亭(今上海松江区)出发,一路北行。

龙跃云津凤鸣朝阳

两个出身名门而少有异才的文人,在西晋灭吴后退居故里闭门读书10年,抚平了心头亡国的伤痛,复活了济世安邦的大志,满怀着希望,走进了城墙逶迤的京都――洛阳。史载:“陆机兄弟志气高爽,自以吴之名家,初入洛,不推中国人士。”一方是被征服者,另一方是征服者,陆机、陆云,既要保持做人的尊严,又要在他人屋檐下生存,日子并不一定好过。

幸运的是,他们遇上了张华。这个策划和推动西晋灭吴的重要人物,这时正做着太常的高官,成了辅佐朝政的重臣。张华爱才,“二陆”的投奔,让他喜出望外,认为是攻打东吴之役中最大的收获,常以“龙跃云津”、”凤鸣朝阳”一类的词语夸奖他们。由于张华的举荐,陆机担任了祭酒,陆氏兄弟在京城获得很大声誉,一时有“二陆入洛,三张(张载、张协、张亢)减价”之说。

匆草尺牍弥足珍贵

想起陆机,自然而然地想起了他的《平复帖》(见右下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抚摸着这一件1700年前的珍翰,遥远的时空背景早已深隐于历史的苍茫之中,我显然无法顺利进入陆机当时的创作情景。字那么小,又那么简约,或者说有点漫不经心随意挥洒的潦草,不断地出现破锋、枯笔,同时因为时间久远,有些笔画已漫漶不清,很难让人辨认所有的文字。

《平复帖》从文字处理到书写,都是极其随意而且质朴无华的,字形的大小倾侧,笔画的粗放,流露着他未经雕琢的急切情绪,与《文赋》的精心和华丽相比,简直判若两人。由于陆机的文名、书名,在当时就有“尺牍必珍”的名人效应。可以想象,他的那位朋友收到这个帖时,一定是眼睛一亮而倍加爱惜的。然后,它又被一代又一代人收藏而流传至今。

陆机《平复帖》在中国书法史上的意义,借用陈振濂先生的说法:第一件流传有绪的法帖墨迹;第一位让人一瞻风采的书家。关于前一个第一件,王世襄先生有《平复帖流传考略》,这里不赘。关于后一个第一件,想多说几句。秦始皇统一文字而创小篆,因为笔画繁复而演变为隶书,后来为了追求简捷,大约在秦末汉初,又出现了草隶、章草。章草,是隶书的快写。

它一方面承袭隶书的起笔与收笔方法,特别是“捺”画的末尾皆作波磔;另一方面,虽字字独立,然每一个字之间的笔画有了呼应,同时萦带出下一个字的笔势。据传,汉代的张芝是最善于写章草的,同时又是今草的开创者。封建时代的士大夫,因为忙碌,又有各种各样的应酬,“匆匆不暇,草书”。这样就使得章草大行。历史上有名的章草书家史游、皇象、索靖、张芝只留下了石刻而无缘让我们一睹他们的真迹。陆机是幸运的。他留下了《平复帖》。在个性化的书斋个性化的书写中,它让我们揣摩着当时他“匆匆不暇,草书”的一种心态。真正的书写是为表达而存在的。当需要表达而无暇匠心经营的时候,这样的书写也就进入了完全自由的状态。

千古犹闻华亭鹤鸣

陆机跻身于西晋的官僚阶层,如果只做一个“帮闲文人”,文坛领袖也就罢了。可是,他生性要强,自以为文韬武略集于一身,硬是不肯人后,千方百计要表现自己。为了实现往上爬的目的,又削尖脑袋投机钻营。他先投靠操持权柄的贾谧,成为其门下的“二十四友”。贾谧与贾后废太子,引起东宫将士和诸王的不满,赵王司马伦发动兵变,谋杀贾谧,废贾后为庶人。

身为中书郎的陆机因为参与谋杀贾谧有功而赐爵关中侯。西晋有“王、公、侯、伯、子、男六等之封”。论官,他已做得不小了,又有了自己的一片领地。如果见好就收,从此抽身官场之争,明哲保身,归隐田园,也许能够获得一个善终。事实证明,一个文人,一旦被地位名利蒙蔽了眼睛,头脑是很容易发热而膨胀起来的,以至于利令智昏。永宁一年(公元301年),赵王司马伦篡位,自立为帝,从此宫廷***转变为皇族争夺政权的战争,史称”八王之乱”。在“城头变幻大王旗”的那些日子里,陆机作为成都王与河间王的讨伐大军的河北大都督又一次披挂上阵,统率20万军马,与长沙王司马V的军队大战于鹿苑,终因败北而被人构陷,以异志谋反罪被成都王司马颖逮捕而处死。陆机之死,除了他自身的原因以外,还有一个原因,即陆逊是他的祖父。陆逊是东吴的大都督,一个羽扇纶巾谈笑间的人物。这样一个家庭背景,因为东吴的灭亡而丧失了他的荣耀,因此光宗耀祖重振家声的愿望远比出身普通人家的子弟,有着更急切的功利性与目的性。当年,陆机曾写《辩亡论》二篇,除了抒发东吴灭亡的感慨,追忆家祖的功业以外,最根本的想法,恰恰是对建功立业的一种渴望。这两个方面的原因,注定了陆机的最后命运。陆机只活了43岁。因为他而受到株连的有他的两个儿子,还有比他年轻一岁的弟弟陆云。

据说,司马颖当年派兵逮捕陆机的时候,惊角鼓吹,众皆失色,陆机反而是很平静的。他挽了挽有点零乱的头发,抬起眼睛,望向天空,天空寂寞,没有白鹤飞过;然后他望向远方的故乡,似乎听见了它们的悲鸣。不知什么时候又下起了雨,远山、田野,等待着他归去的白鹤,仿佛都站在往事中,他说了一句懊悔不已的话:“从今以后,再也听不到家乡华亭的鹤鸣了。”庾信《思旧铭》说:“美酒酌焉,犹思建业之水;鸣琴在操,终思华亭之鹤。”――那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教训――一个无法抹去的记忆。

  • 谈当代书法收藏

    这次友声书社学术研讨会,以“书法展览、评论和收藏”为主题,是很有意义的。一方面,当代全国性书法活动已经轰轰烈烈开展了30年,大家对书法学习、创作和艺术理论探讨得比较深入,而对作为当代书法社会生活的主要内容的“书法展览、评论和收..

    2025-04-02
  • 中国古代四大妖姬:妺喜、妲己、褒姒、骊姬

    四大妖姬是指中国古代四位著名的宠妃,她们个个都长的非常美,深得君王的宠爱,然而她们都是祸水,跟朝鲜三大妖女有的..

    2025-04-02
  • 介绍中国古代描写清明节和清明节气的诗歌

    清明,首先是中国传统农历的一个节气,同时我国又以4月5日为“清明节”,是传统的祭祖节日。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清明..

    2025-03-29
  • 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应天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

    中国自宋朝以来就有四大书院的说法,但是究竟哪四所书院可以称得上四大?也许,你见过一些关于宋代四大书院排名的文章..

    2025-03-29
  • 中国古代四大名楼都有哪些?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蓬莱阁

    四大名楼是一般是对江南三大名楼的加以扩充,而特指蓬莱阁 、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其四大名楼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化..

    2025-03-29
  • 吕章申书法

    一篇评价的文章:读吕章申书法:风神灵秀藏高格吕章申,1955年12月生,1977年至1980年12月就读于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后分配到文化部。1992年至2000年在中国美术馆任副馆长、党委书记。现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从事书法创作研究近..

    2025-03-28
  • 我国现存最早书法真迹-《平复帖》

    我国现存最早书法真迹天津视窗8月30日电:陆机(公元261年至303年),字士衡,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一说华亭(今上海松江..

    2025-03-11
  • 启功书法充斥着大量伪作 藏家须小心鉴别

    广州藏家李先生收藏的一幅启功书法,经专家鉴定,为仿临之物。我在北京的古玩市场,曾见过摆在摊位上的所谓的“启功书法”,每张10元便可购得。时下,“启功书法”作品在艺术品市场上鱼目混珠,也使不少藏家受骗上当。从收藏角度看,由于启功..

    2025-03-11
  • 中国古代命理学发展大事记

    在大约公元前一万年左右,我国黄河流域的部落里出现了一位首领,叫伏羲。在狩猎为主的蛮荒时代里,生存颇为不易,客观..

    2025-03-09
  • 中国古代十大禁书是什么,部部令人面红耳赤

    大家知道,现在有很多电视剧、动画片都被封禁了,主要原因是因为有些不适合小孩子看的剧情,其实在古代也有这样的禁书..

    2025-03-09
  • 毛泽东诗词书法手迹欣赏《卜算子・咏梅》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一九六一年十二月读陆游咏梅词,反其义而用之。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2025-02-19
  • 书画收藏品相五个要素 三面镜子照出书法优劣

    打开卷轴,就知道藏友家住几楼,听起来挺神奇吧?这是鉴宝讲堂上,专家为藏友讲解书画时的一个“小花絮”。近日,商报鉴宝讲堂活动邀请知名书法家、嵩阳书画院长宋卫国在郑州赢和会馆开讲书法艺术鉴赏。了解书画作品收藏技巧之外,还有不少藏..

    2025-02-19
  • 毛泽东诗词书法手迹欣赏《清平乐・六盘山》

    清平乐六盘山毛泽东 一九三五年十月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

    2025-02-03
  • 中国古代礼仪:肃拜

    肃拜,中国古代一种礼俗。“肃拜专行于妇女,雅拜,独行于夷狄,两者为礼,各具特性,解者多误。例如郑玄注《周礼》云:‘肃拜,但俯下手,今时撎是也。’郑注《少仪》曰:‘肃拜,拜不低头也。’《说文》撎下曰:‘举首下手也。’“《左传·..

    2025-01-14
  • 中国古代礼仪:顿首

    顿首的意思是磕头;叩头下拜(常用于书信、名帖中的敬辞)辨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周礼·大祝》丘迟顿首。——南朝齐·丘迟《与陈伯之书》。磕头。旧时礼节之一。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2.书简表奏用语。表示致敬。常用于结尾。谓整理..

    2025-01-11
  • 高凤翰的书法 高凤翰书风的分水岭

    我们来看看这《书怀・石头城外放船行》草书轴,从流利的行笔和自然的气势中可以肯定是他右手未病前所书,从始至终有一种飘飘欲仙的韵味,但是不狂不怪,可谓放而不纵。如果高凤翰从未发病,这件作品很叮能就是一件佳作,他的书风就不会再发生..

    2024-12-23
  • 何绍基精通金石书画 以书法着称于世

    何绍基出入于阮元、程恩泽之门,通经史、律算,尤精小学,旁及金石碑版文字。他是近代提倡宋诗的重要人物之一。论诗主张“人与文一”、“先学为人”,而后直抒性情,“说自家的话”(《使黔草自序》、《与汪菊士论诗》)。他作诗“宗李、杜、..

    2024-12-23
  • 行书是古代书法统称,它如何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行书,是一种书法统称,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它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

    2024-11-10
  • 黎雄才的书法特点

    黎雄才先生是画派大师,在绘画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人所共知。在书法方面,他取得的成就同样突出,只不过他的“书名被画名所掩盖”,因画名更盛,故其书法成就以往未曾得到比较充分的关注、重视和宣传。黎雄才先生的书法造诣,首先表现在其对..

    2024-11-03
  • 赖少其的书法风格

    赖少其在少年时代,就开始学郑板桥的法帖,后来把兴趣和精力专注在二王的行书上,一丝不苟地反复临习《兰亭序》,对王羲之书法的点画,字的结体、章法、神韵都一一把握,了然于心。赖少其学习《兰亭序》三十年没有间断,临摹千遍以上。楷书学..

    2024-10-31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Copyright © 2024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