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故乡:丧葬习俗——做准备

2024-06-22 08:23民俗

注:丧葬习俗是一代代人流传下来的,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文化特色。

各地丧葬习俗各异,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在不断演化、改进,以往的大操大办逐步被文明、简洁、庄重的风俗所代替。但一些多年形成的风俗习惯还是不能完全改变,有一定仪式感的丧俗,既是对逝者的深切哀悼,也是对后人潜移默化的影响。有继承有发展,社会才有进步。

我的家乡地处冀东南地区,紧邻山东,西汉大儒董仲舒有的说是我们县的,有的说是景县的,广川原来是我们县的,现在归景县,争名人实际都是为了名人效应给经济带来的益处吧,也可以理解。所以,我觉得我们那里的各种丧葬风俗应该受儒家思想影响较大,一些规矩也多,这就不难理解了。

凭我的记忆,将老家的丧葬习俗做了一些整理,也算是对家乡丧葬习俗的一种记录。

(一)做准备

家里有老人长期卧床不起,久病不治的,一般家里都要提前做些准备,比如提前购置棺材、寿衣、白布等。

在老人或病人去世前都会有一些征兆,村里有经验的管事人会提醒家人做些准备。如果发现老人或病人发生异常,本家帮忙的男男女女会聚集到主家,有的在屋里盯着,其他妇女则开始在院子里糊倒头轿。

老人或病人去世前,要把头倒到冲西。所以,平时老家是忌讳人们冲西睡觉的。

村里有经验的管事的或者医生看老人或病人去世后,马上会有让人放几声二踢脚炮、烧倒头轿。一般村里人听到这种炮声,就知道村里有人去世了。有的本家还有了微信群,会招呼本家的去逝者家帮忙。村里人尤其是近当家,就抓紧赶到逝者家去帮忙。

管事的和子女开始给逝者穿寿衣。穿寿衣是个技术活,我曾眼见有的子女想给老人穿上寿衣,几个人累得满头大汗也穿不上,殡仪公司的来了俩人,边念叨“老人家您一路走好,伸伸胳膊配合一下”,很轻松地就把寿衣穿上了。

其他帮忙的则在堂屋(中间大屋)马上用板凳架一个木板,搭起一个单人床,上面放上高粱秸扎成的箔子,把尸体放到箔子上。一切收拾利索后,才进行后面的环节。

每个大家庭都有几个管事的,有个主事的,会根据各个环节安排任务。我们那里办丧事期间,除了给孝子留个做饭的外,其他人都各回各家吃饭,轮流值班。家家如此,所以在我们那里,没有摆席之说。

老人去世后,一直有雇戏(吹打班)的风俗,号称四个、六个、八个戏上的。一般他们有吹唢呐、笙、打鼓、敲锣、拉二胡等角色,男男女女,还有唱戏的。

在办理丧事的重要环节,都要吹吹打打。没有环节时,他们要给围观的村民唱戏到深夜。给唱戏班上菜就准备四个盘的菜,其他主食另上,也要准备烟酒。所以在我们老家,单双数无所谓,招待客人是不能摆四个菜的。

公众号:老王的墨香岁月

更新于:5个月前
  • 藏历新年习俗谈

    藏历新年是藏族群众最隆重、最重要的传统佳节。节日活动洋溢着浓厚的宗教气氛,是一个庆祝和祈祷兼具的民族节日。拉萨..

    2024-11-17
  • 春节习俗之腊月二十四 扫房子

    民谚称“二十四,扫房子”。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

    2024-11-16
  • 瑶族饮食习俗

    瑶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几个省区的山区,是中国南方一个比较典型的山地民族。他们以务农为主,实行轮耕,兼营狩猎、捕捞与采集,手工业较发达;聚居区出产优质红米和药材。过去,瑶族常在米粥或米饭里加玉米、小米、红薯、..

    2024-11-16
  • 布依族“报笨”习俗

    “报笨”系布依语,意为“请摩师办事,摆桌子祭祀”的意思。迄今为止,这里举行的“报笨”活动有十二种以上。每年三月初三、六月初六祭寨神、山神、社神、树神、田神、水神、石神等,每年正月间祭天地、祭官厅、祭先祖、祭众神,以及不定时的..

    2024-09-26
  • 苗族打油茶习俗

    三江、融水、龙胜等地的苗族,盛行打油茶,特别喜爱饮油茶,有的地方一天要喝三餐油茶,早上起来先喝油茶再出工,中午收工回来先喝油茶再吃午饭,晚餐也先喝油茶再做饭。客人进家不送开水不备茶,而是煮油茶招待。其制作方法特别讲究:先用油..

    2024-09-25
  • 广西百色田东壮族饮酒习俗 羹去羹回

    住在田东县农村的壮族人,自古至今每当朋友聚会或是宴请远方来客,喝酒必定是“羹去羹回”。据有人调查发现,这是世界上2700多个民族中“独一无二”的饮酒方法。田东的壮族人不习惯直接使用大腕喝酒,也不喜欢使用酒杯,他们常用的是匙羹。喝..

    2024-09-24
  • 来宾金秀瑶族民俗民风 石牌习俗

    石牌习俗是金秀瑶山瑶族人民为维护社会秩序和生产秩序,共同订立规约,并镌刻在石牌上或抄写在纸上、木板上,供大家共同遵守的习俗。从明代至1940年以前,它一直在瑶山社会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较好地维护了金秀瑶山的社会秩序。石牌习俗大约..

    2024-09-24
  • 台湾六堆客家年节习俗

    新年习俗客家人对于过年,极为重视,元旦是新年的第一天,大地回春,万象更新,对于人类象征看各种新的希望。所以先民就利用这一天来提倡礼教,如祭祖、拜年等,都在使每一个人均有表现礼的机会,俾在家庭和社会,均能保持礼貌,遵守秩序。其..

    2024-09-22
  • 宁强羌人婚嫁习俗 破阵子

    宁强大巴山区,是古羌人的栖居之地,经历过数百年历史变迁,现今大部分居民仍为黑衣羌后裔。在他们的嫁娶习俗中有着浓厚的羌族遗风和独特的情趣,“破阵子”就是其中的一种。“破阵子”通常是女方摆阵,男方破阵,只有破了阵,男方才能体体面..

    2024-09-22
  • 各民族过年的习俗

    我国很多民族都把春节当做自己最盛大的节日。但是因为信仰和文化习俗的不同,少数名族过年的习俗也是不同的。今天中国吃网小编就为大家介绍各民族过年的习俗,告诉大家少数民族过年有哪些习俗。壮族壮族的春节从年三十至正月初一、初二,共三..

    2024-09-12
  • 世界各国异彩纷呈的元旦习俗

    【泰国】泰国传统的新年,即“宋干节”(“宋干”是梵语的译音),也叫“泼水节”,是公历的每年4月13日到16日。节日里,人们抬着或用车载着巨大的佛像出游,佛像后面跟着一辆辆花车,车上站着化了妆的“宋干女神”,成群结队的男女青年,身着色..

    2024-09-12
  • 从中日新年习俗看两国传统节日的传承

    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其独特的传统文化,其中传统节日又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中国是农耕文明,所以传统节日一般都起源于农事,是在岁时节令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岁时节日在春秋至秦汉时代已经出现,直到隋唐才形成了完备的体制。众所..

    2024-09-12
  • 立陶宛共和国的习俗礼仪

    立陶宛共和国的习俗礼仪立陶宛共和国简称“立陶宛”。位于原苏联西部。南临白俄罗斯,西靠波兰,东接拉脱维亚,北隔波罗的海与瑞典相望。立陶宛全国面积6.52万平方公里。人口372.3万。主要为立陶宛人、俄罗斯人、波兰人、白俄罗斯人占少部分。..

    2024-08-18
  • 土耳其的习俗礼仪

    土耳其的习俗礼仪土耳其共和国(therepublicofturkey),简称土耳其。位于亚洲的西部,地跨欧亚两洲,面积78.1万平方公里。人口5284,5万,土耳其族占总人口80%以上,现代的土耳其人是过去突厥部落的后裔。他们长期在中亚一带以游牧为生。绝..

    2024-08-18
  • 印度国家的习俗礼仪

    印度国家的习俗礼仪印度国旗印度,是印度共和国(republicofindia)的简称,位于亚洲南部,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具有绚丽的多样性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与孟加拉国、缅甸、中华人民共和国、不丹、尼泊尔和巴基..

    2024-08-17
  • 汤加王国的习俗礼仪

    汤加王国的习俗礼仪汤加王国简称“汤加”。汤加位于南太平洋西部。西距斐济约650公里,由汤加塔布、哈派、瓦乌3个群岛组成,共172个小岛。汤加全国面积747平方公里。人口9.4535万(1986年),主要为汤加人。汤加全国划分为区、镇两级。首都努..

    2024-08-17
  • 日本这一奇葩习俗,世界各国网友直呼受不了

    新娘子做的花轿女子出嫁前都有许多的习俗,每个国家都有所不同,即使同个国家不同的地区也会有所不同,习俗有差异是很正常的。有个共同点,无论是哪个地方的女子出嫁都要有嫁妆,历史上一直如此。当然男方也要给相应的彩礼,有趣的是,现如今..

    2024-07-23
  • 旧时清明习俗:扫墓、踏青、拔河、放风筝

    天再旦,年复来,节气二十四个,一一而出。立春之后是雨水,雨水之后是惊蛰,接着是春分,十五日以后,斗指乙,便是清明了。到了这个节气,日暖,天朗,风和,雨沛,草尽染绿,木咸丰茂,冬之灰黄转而为春之青翠,山川河流,一片欣然。人也充..

    2024-07-19
  • 探秘曹操墓随葬猪圈之谜:生前养猪习俗与死后的冥界供应

    在考古学家的不懈努力下,曹操墓的部分秘密逐渐为世人所知。其中,令人好奇的是,为何在曹操墓中会随葬猪圈?这是否意..

    2024-07-18
  • 赵云的故乡与安息之地

    赵云,字子龙,是中国古代三国时期的著名武将,也是蜀汉五虎上将之一。他以勇猛善战、忠诚耿直而著称,被誉为“常山赵..

    2024-07-05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Copyright © 2024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