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义苗族风俗

2024-08-16 08:09历史文化

兴仁县陈家沟、鲤鱼、木桥、长青的苗族从黔东南黄平、凯里、台江等一带迁来。第一个移居时期距今约300年,雍正年间黔东南苗族人民起义遭到残酷***,不少人被迫逃亡来县。第二个移居时期距今约200年,贵州苗族乾嘉起义失败,清军强迫苗民迁徙。第三个移居时期,距今大约100至140年间,张秀眉领导苗族起义,斗争持续20多年后失败。贵州“上下游废田不下数百万顷,流亡可复者仅十之二三……降苗所存户口较前不过十之三”,“其民则逃亡转徙,百里无烟。”苗族人民扶老携幼.翻山越岭向黔西南迁移。

一、语言文字

苗族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居住县内的苗族分黔东方言和川滇黔方言,即中部方言和西部方言。鲤鱼、陈家沟、长青、马路河、木桥等地操中部方言;跑马厂、鹧鸪园龙树脚、营盘山、丰洞等地操西部方言。苗族先民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和社会交际中,丰富和发展本民族的语言词汇。

解放后的新词和外来词,苗语中用音义两借的办法,苗语完全能够精确地描绘和刻画各种事物的形态,表达各种复杂细腻的思想感情。建国前,苗族有语言而无文字。1950至1956年,中央和省组织民族语文科学工作队伍,深入苗族聚居区,进行广泛的调查,创制了苗族文字方案。

苗文(中部方言)共计26个字母,32个声母,26个韵母,8个声调。声母中“y”和韵母中的ao、ee、iao、iee、ui、aa、uai、an、da、m都是用来书写汉语借词的,在拼写汉语借词中韵母“i”与声母z、c、s、y相拼时,要读成[]。学会了全部韵调和拼音,就可以读拼课文和写话。苗文是表音文字,在掌握苗语的基础上,只要写熟记熟声母,韵母和声调,就可以应用自如。

根据苗语词的结合及在句子中的作用,苗语词类可分为名词、代词、指示词、数词、量词、动词、形容词、状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13类。

二、居住服饰

居住

兴仁县苗族居住在河谷沿岸或高山地带,喜聚族而居,多则百余户,少有五六户,依山建筑自成一寨.住房以木质结构为主,坝区多为两层楼房,以瓦盖顶,砌石墙封山;山区普遍是以茅草盖顶,住房形式多为一层。苗寨多栽有桃李果木、竹林,四时葱绿,建国前苗族人民较贫穷,多数就地取材,建立3柱头的叉叉房或5至7个头的木柱房,四壁用竹编围。房屋大都分为3间,中为堂屋,作招待客人和吃饭之用,左右两边、火坑和卧室之用。少数富裕者住瓦房,结构和汉族房屋大同小异。极少数人住岩洞。

建国后,县内苗族人民陆续建住宅,不少村寨有半数以上的住宅是建国后或近几年来新建。建国前后雨樟交乐雷打石苗人多住岩洞,1983年国家出资建房,最后5户才建房搬出。

服饰

苗族因方言的差异和居住地区不同,服装式样和所用布料、花色图案等各有差异。中部方言的苗族服饰较统一。男装一般对襟布纽扣短衣、筒裤,老年人穿长衫、头包青帕。所用布料由妇女亲手纺编、染色,自裁自缝而成。建国后,男装一般和当地汉族相同,但色彩保持蓝色和青色,女装全身所用布料以棉布染成深紫和青色作底布,在衣袖、胸围、后衣片等处的绣花边沿分别镶嵌红、绿、蓝等绸缎条作装饰,其中蓝绸缎所占面积较宽,把绣有龙凤、犀牛及几何图案的衣片、衣袖、胸围等衬于深青色棉布上。挑花、绣花图案一般为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老年人的后衣片不绣花,是用自织提花形图案衣料染成深紫色而制作。

上衣是大领无纽扣短衣,系织花带于背后。女青年下身着白褶长裙,裙脚织红、绿、黄3条虹(象征长江、黄河是祖先起源地)。裙的前后各系一块与裙同长、精心缝制的提花围腰。头饰装束,内头巾两块包住长发。头巾边沿绣有锯齿形花边。年轻姑娘还钉有银泡花,外包四方形头巾,头巾的两边吊有丝络,包成椭圆形。戴大银耳环、扭丝耳环和瓜形耳环。头右髻戴有银插头片,青年妇女和姑娘还在插头片上外接5棵1尺2寸长的银链,连接银蝴蝶插于头顶上,再戴上银项圈、银手镯等银饰品。苗族的背带、童帽精美,背带布满绣花、挑花和自织的提花,色泽鲜艳,手工精细。童帽有猫头帽、虎头帽、瓦房帽等。上面精心绣有花纹图案,配做花边,钉有银器18“罗汉”,在帽的后面再加上银铃、银富印、丝络等。操西部方言的苗族因分次方言和土语区,服饰较复杂。服装充分使用精巧编织和刺绣、蜡染等技艺。女装上衣前胸开襟、无扣、衣短齐腰,红布作高领,下衣是百褶裙,用细白麻布做成,裙脚下沿镶有2寸宽的红布,头顶包红色粗毛帕,在衣裙相接的腰间系上飘带。围腰系于前,飘带束于后,飘带头还戴细瓷珠、银链等。这是其中的一种服饰。西部方言区另一服饰是发束于头顶,包大盘青帕,帕的外圈,套一绣花带,下沿缀满两寸来长的多串细米瓷珠(也有玻璃和银珠的),串珠下端垂吊银铃、银刀等银器,耳吊细耳环。

上衣右开襟,用花边滚托肩和袖口及衣领。下身系裙,裙有蜡染和不蜡染的。不蜡染的裙,只在编织裙布时,经线用白线、青线相隔,编织出条形花布做成百褶裙即可。围腰飘带均不绣花。西部方言区还有一种服饰:上衣白色或浅色,前胸开襟,襟口镶一条约1寸宽的其它色布,衣短齐腰,衣的后肩上有一块方背盘,绣有几条简单的边线。下衣是白麻布制成和百褶裙。

三、习俗

婚俗

1、中部方言婚俗

血缘选择苗族婚姻在姓氏上有所限制,在苗族中,只有不同姓的才可通婚。祖先结拜过被视为同宗,其子女视若兄弟姊妹,不能通婚。一般说,能否通婚,以苗姓为准。

择偶苗族择偶有自由择偶和包办择择偶。自由择偶:男女青年在各种节日或赶场等活动中,通过唱歌互相认识,彼此选择,经过较长时间的交往,最后同意结成伴侣。这种择偶形式称“游方”。待双方都有一定意思后告知家长,家长又通过多方了解确无意见,便聘请媒人出面定亲。包办择偶:双方家庭门当户对,儿女年龄相适,双方父母同意,再征求儿女认可。双方默认联姻后,男方备办点心糖果,米1升、酒l壶、雄鸡1只,,择定吉日由摩尼(媒人)到女方家提亲。个别人家要叫摩泥往返几次,婚姻才算定。摩尼必须是结发夫妇两个健在,男女孩都有。

定亲双方择定吉日良辰后,女方通知亲友寨邻与男方的来客(十余人)汇集一堂。男方备办酒百斤、米3至5斗、猪肉五六十斤、雄鸡、鸭各l只以及粉丝、豆腐、茶叶、叶子烟等。女方家将男方带来食品做成熟食祭供祖宗后,双方公推老人分宾主坐上席,互讲祝福话,有的还互唱酒歌。

交礼金根据古代沿袭来的规矩,在举行婚礼前,要先交礼金,女方家要通知舅父收礼金。舅父一般来1至3人,由一个“命好”(结发夫妇健在,男女孩都有)的舅父背一根2尺多长、用竹杆做的刻好礼金项目以及数量的标尺来收礼金(这节竹叫刻木,即婚书)。交礼金在男方或女方家,由双方事先协商确定,不论在哪方,女方的舅父均有决定权。“摩尼”请求舅父让礼让情,其他人只是作陪。礼金是银饰品、布料和舅父的外甥钱、父母的辛苦钱、折鸡鸭的钱等.银饰品包括银项圈、银耳环、银手镯、银头片、戒指等(无银饰品结不成婚)。交礼金当天若是男方家困难,一时交不清,就由“摩泥”负责,结婚前补齐。

结婚双方都办酒席,男方请3至5个男青年前一天到女方家,晚上举行宴会,送亲姑娘与接亲小伙对歌,直到接亲小伙拿出一条带去的青帕子。次日早上,接亲的小伙挑着糯米饭、几斤猪肉和一只鸭,接走新娘。新娘穿着老式衣服(背心不绣花,只有提花图案),众多的送亲姑娘一起步行到新郞家(按旧俗新娘必须穿草鞋),新娘出门时,若寨子有立房子的要停止响动(响锤),遇办丧事的就绕道而行。新娘到男家门口时,由一位中年妇女指点,先跨左脚进屋,进屋后,坐在中柱下,以表示从今日起当家立志。中午,男方家摆席吃午餐。新娘不吃饭,坐桌陪送亲姑娘。饭后,几个迎亲姑娘到井边挑半挑水后(表示开始在夫家做家务).新娘与送亲姑娘以及去接亲的那几个小伙子返回女方家,仪式结婚时新郎不在场。婚礼后,新婚夫妇到次年的2月2日以后才同房。

2、西部方言婚俗

有自由择偶和父母包办择偶。自由择偶受阻力,女方就会背着父母而跟男方去成婚,半月或一月后,男方找二三个族中长老,带上酒和肉与夫妇同行,回到女方家认亲,女方父母只好默认。一般情况下,男方要付一笔“离娘钱”,拿几十斤酒肉,让女方亲朋共吃一餐才算开亲。

吃鸡酒操西部方言的在结婚前,男方择定吉日通知女方家,男方请两个媒人,一正一副称为讨媒,另有族中一叔伯作为男方父母的全权代表。正媒背把伞,副媒背毡包,带几斤好烟草和酒、肉各30来斤,女方父母也找两个坐媒以及族中长辈和寨老等陪伴。两个讨媒到女方家后,向女方父母唱求亲歌,若女方父母无意见,则找两个族中的人陪同两个讨媒,走遍女方父母的内亲家中请客,就是远居百里以外也要走到。媒人到内亲家中也要唱同样的求亲歌,并对被请者递上几匹烟叶,再告诉吃鸡酒的时间。吃鸡酒席上,双方媒人、族中寨老把女方家所要礼金和衣料数目定下来,并让所有参加鸡酒的人知道,开议定送亲人数,让坐媒将竹签削好缺口递给讨媒,将按竹签切口的记录发给送亲客酬劳。

接亲结婚的前一天,男方家根据女方家嫁妆多少,请一帮小伙子到女方家接亲。接亲队伍中有一位领头人。接亲时,男方家要挑酒米一挑,还有挑一腿和三皮肋疤骨的猪肉到女方家,礼品上要打红封。接亲的人要吹着唢呐和芦笙,边唱歌边跳舞,高高兴兴地到新娘家,新娘家以礼相迎。

送亲苗家送亲的人很多(除已丧偶者),任何人都可以当送亲客,多时有100多人,最少有30至50人,主要以男女青年为多数。送亲客多少是根据新娘家的亲戚多少和农忙农闲的季节来定。送亲客中必须有一对夫妇作为领头人,送亲客的衣食住行一切由领头人安排。出亲时,新娘要当着父母和亲友的面哭,表示怀念,依依不舍。亲友要拿钱给新娘(三角五角都可)。

换装送亲客来到距男家只有二三里路时,新娘把最好的服装拿出来由领头替她换。服装出自姑娘的双手,一般在婚嫁的大喜日子,苗家姑娘就要把自己多年挑绣缝制的最好的服装穿出来显本事。

进亲进亲时,男方家也有一对夫妇作为领头人恭候女方家送亲客。男方家事先请一帮年青力壮的小伙子,提着酒壶,拿着碗,只要抓住送亲客,不管老少,都得先喝三碗酒才给进男方家大门。男方家领头人事先用一张大桌子放在大门口,拦住女方家的领头人对歌,一直要对到有一方领头人认输才让进男方家大门。进亲时,男方家用盆装有一盏灯,一面镜子(灯表示今后日子光明,镜子表示照出妖魔鬼怪驱除邪恶),新娘必须从盆的上面跨过,以示吉祥。同时,男方家早有一人拿着一只大公鸡站在大门口,当新娘抬脚进大门时,突然把公鸡从新娘的头上放飞,表示凤进龙门。

送亲客进门后,男方家指定一位斟酒人到送亲客里面去先认新娘的舅父后认叔父,再认姑父(送亲客里面必须有这三方面的人),认到谁,谁就得喝三大碗。认完亲后,男方家的领头人吩咐帮忙的人抬甜酒水给送亲客喝,意解渴,后喝油汤水,意为提神,最后吃香瓜子(可以用苞谷泡代替),让众亲友摆家常。

摆酒正常只摆“上桌”、“右桌”、“左桌”,坐不完的送亲客由男方家另外安排坐席。上桌为“对歌桌”,坐有新娘、男女双方的女领头人、新娘的婆婆等。酒菜上桌时,男女双方的女领头人就开始对歌,一直要对到有一方认输才能开始饮酒吃菜;右桌为“正桌”,上座有新娘的舅父、姑父、叔父,下座有双方的男领头人,左右座有其他主要亲戚,称为“正桌”。左桌为“陪桌”,坐的是新娘家的姑表,血表等,还有堂哥堂弟,通常称为“扯皮桌”,只要男方家稍有一点不如意,这些姑表血表就要表现出来,一般男方家派出斟酒和陪客的都不愿到这桌去。

洗脚送亲客休息时,男方家指定几位姑娘先给新娘的舅父、姑父、叔父洗,后给女方家领头人洗,最后是给其他送亲客洗。不论洗到谁,洗不洗都要给来洗脚人的钱(三五角都可)。男方家给送亲客洗脚后,女方的领头人又指定送亲客中的两位姑娘出来给男方家洗,主要洗男方领头人、新郎的父母亲、厨官等。洗到谁,同样在给钱。

洗完脚后,进亲礼节结束。年老的亲友可休息,男女青年自由对歌、吹芦笙、跳舞和谈情说爱。

跪亲进亲的第二天,由新郎和陪男向新娘的舅父、姑父、叔父和女方领头人下跪,女方家要给新郎从头到脚换一套服装,其他亲友要给新郎和陪男丢钱。

送礼也叫发草鞋钱。这是一种传统形式,一般只付给新娘的舅父、姑父、叔父各3元6角,领头人2元4角,一般送亲客3至5角。

退亲退亲时,男方领头人用一张大桌子堵住男家大门,要女方领头人对歌,对到有一方认输才让女方领头人走。退亲时,男方家要事先指定两位姑娘到寨门口去拦新娘(叫拦亲,新娘在双方领头人对歌时,趁人多不注意,悄悄溜跑了),新娘被拦住后,就放声大哭,表示不愿离开亲人,送亲客和亲友要送给新娘的钱,新娘被拦亲的人劝回新郎家后,送亲客才能退亲回女方家。

丧俗

1、中部方言丧俗

丧葬分为送终、入殓、报丧、葬礼、复三等几个程序。老人病危,儿女日夜守护。老人落气,全家恸哭,寨邻帮忙料理丧事,并将老人抬到堂前,沐浴穿戴停放于木板上。人去世后,急找本民族巫师推算安葬时间,派人分别到亲友家中报丧,亲友吊丧时,孝子跪着迎接。儿女、女婿须在人殓棺前给老人送上6尺白布作为垫盖布。参加葬礼的各路亲友请人吹唢呐,带着鞭炮、香烛、纸钱、鸡鸭、糯米、大米及苞谷等物,有的还关祭碗、祭帐、挽联。办丧事不收礼(钱),丧家一般杀猪或杀牛。葬礼必须有巫师给死者开路,棺木送到墓地后,落土时,巫师念巫词后,孝男向死者作最后告别,然后带上鸡鸭、香烛、钱纸到墓地向死者悼念,并请巫师退魂。孝家要守孝120天,守孝期不寻欢作乐、剃头,禁忌吃狗肉,3年内不贴红喜联,不穿红绿衣服。

2、西部方言丧俗

老人死后要将尸体洗净入棺,择期安葬。根据经济条件杀猪打牛办丧事(也可不办)。葬后第13天夜晚,亲戚各带上一壶酒来祭奠死者,并举行简单的祭祀仪式。

祭祀又叫“烧灵”。办丧事最隆重的典礼,多年才办一次,被祭死者不止一个。子孙分了家的也要联办。

横葬无论坟的向山如何,都要让死者的脚朝东方。据说祖先从东方来,死后仍然走到祖先那里去。

传统节日

苗家除过春节、清明、端午节、中秋节等外,还过如下节日:

跳花节农历正月初八,西部方言区过跳花节。跳花节的来历有两说。一说:古时候,苗家在战争中撤退迁徙,每到一个宿营地,首领们都要高高地竖起一面旗帜,传令前后人马,就地宿营。定居以后天天升旗。久之,改天天升旗在正月初进行,纪念过去竖旗屯兵活动。另一说:三百年前,一对男女青年,后生名杨信,姑娘叫李梅,同居一个村,青梅竹马,可是父母都为他们各自定了“背带亲”。正月初八,杨信带着芦笙,李梅携起铜琴,相约到远离村寨的一座山头上,双双依在一棵大杉树下,杨信吹起芦笙倾诉对李梅的爱情,李梅弹响铜琴,发出生死相随的和声,双双吊死在杉树上。后人为纪念他们争取婚姻自主,歌颂他们忠贞纯洁的爱情,把正月初八定为“跳花节’。主持者择定吉日,竖起花竿,挂上有色长布条,鸣放鞭炮,号召众人前来过节。正月初八,人们穿上盛装,吹着芦笙、唢呐等,云集山场并从事一些体育比赛,参加者常达数千,有的来自百里之外,青年男女交朋联友,缔结姻缘。县境每年在柏秧树过跳花节。

敬轿节农历二月二日,是送新媳妇和修补路的节日,家家煮鸡蛋,染成红色,小孩子用网袋背着出游。

六月六农历六月六,过“包棕节”。多的包四五斗米,少则包斗米(是走亲戚不可少的礼物),同时到田坎边宰杀公鸡一只,把鸡血滴在纸马上,以示驱害虫保丰收。

卯节农历七月十三日,各户都把出嫁了的姑娘、姑妈、姑奶接回来欢聚。晚上坝子里插上香,如满天繁星,预示着新谷进房,确保丰收。

传统食品

苗族主食,河谷地区以大米、苞谷、苔类为主,高山地区以苞谷、麦子、荞子高梁为主.副食有瓜类、豆类、蔬菜以及肉类等。细酸菜煮鱼是苗族待客的美味佳肴。细酸菜是由青菜凉到半干,洗净切细,加上甜酒糟、苦葱、蒜苔等拌匀,贮于坛中,密封而成。.此外,还喜作豆豉、豆腐等。荤菜的加工,主要有熏制腊肉、腌肉、香肠等。苗族喜糯食,亲友来,以糯食待之。糯米粑是春节拜年、棕粑是六月六走外家必不可少的礼物。苗族喜饮酒,秋收以后家家户户都要自酿甜酒和烧酒,特别是用苞谷和麦子烤的烧酒,是醇香的低度酒。苗族人民还喜吃狗肉。

四、民族文艺

民族文学

县境内苗族口头文学丰富,分为散文体和韵文体。

古歌又称“老歌。一般都是几百行、上千行乃至万行。古歌的语言形式为盘问体和铺叙体。盘问体的句型一律为五言,铺叙体的句型有五言和长句掺杂。每首古歌都有一定的人物和故事情节,或把动、植物和非生物拟人化。古歌在结构上采取设问作答的方法,辗转复唱。古歌的内容,一般的习惯说法是12路(路就是“本”或“部’)。按内容分,有叙述天地来源的《开天辟地》、《运金运银》、《铸日造月》等;叙述万物来源的《找木种》、《犁东耙西》、《栽枫香树》、《砍枫香树》、《妹榜妹留》等;叙述人类来源的《洪水滔天》、《兄妹成婚》等;叙述民族迁徙的《跋山涉水》等。这些歌叙述当时的祖先为寻求美好生活,历尽千辛万苦,来到现在居住的地方,开垦种植、繁衍子孙的经过。县境内陈家沟、木桥、鲤鱼、长青、马路河等地的部分老人会唱古歌。

叙事歌也叫故事歌,大多由几组合成。一般为五言体,押调不押韵,较有代表性的是《仰阿莎》,在艺术上具有独特风格,长达几千行。它叙述一个心地纯洁的“清水姑娘”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故事。

酒礼歌和祝词酒礼歌和祝词是在走亲访友、建新房、婚礼、为老人祝寿等场合唱,多是颂歌和谦词。

造反歌阶级性异常鲜明,能激起人们对反动统治者的仇恨,号召人们向那些残酷的统治者作殊死的斗争,如《霞巴夺》。

情歌种类繁多,有传统继承,也有即兴而作。抒发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使人久久难以忘怀。情歌一般分《相见歌》、《青春歌》、《赞美歌》、《单身歌》、《求爱歌》、《相恋歌》、《结婚歌》、《悔婚歌》、《逃婚歌》、《分别歌》等,有用汉语作情歌唱者。

节日歌节日才唱,不同节日又有不同的内容。如《过年歌》,说“年”天上地下到处走,天上和地下的人都争着抢它。为此,天上和地下还打了一仗,最后议定,它先到天上,天上先过年;它下到山林,百鸟才过年;钻到水里,龙王鱼虾过年。最后才来人间,只有勤劳富裕的地方才有年过,而懒惰的地方年不去,所以现今的人们才努力生产。

巫词巫师在祭祀、丧葬等活动中专门唱颂的一种苗歌,对先人、死者、灵魂等都有绘声绘色的描述,内容也极为丰富。

儿童歌和谜语儿歌苗语称“霞纠呆”。它符合儿童心理和理解能力,在苗寨的少年儿童当中广泛流传,很有群众性。儿歌和谜语虽然短小但节奏明快,琅琅上口,口头语言特点乏突出。

近年来,在陈家沟、木桥、鲤鱼、长青等地,一些青年人用苗文进行文学创作,特别是诗歌的创作。

民族艺术

音乐苗族最早的乐器是芦笙,芦笙曲调是最早的曲调之一。苗族的音乐,可分为民歌、芦笙、唢呐和箫琴曲调,每类曲调又各有若干种。民歌曲调可分为古歌、情歌、丧歌曲调几种,每种各有其特点。古歌曲调浑厚练述,拍节分明,娇健刚劲,唱时多用真声,略带朗读形式。情歌为青年男女社交所唱,曲调很多,抒情气氛浓郁,旋律优美。一般是低声对唱,也有二重唱和混声合唱。酒歌(祝酒歌、对歌)不分男女老少都可以对唱,用于社交场合敬酒时。丧歌是对成年人正常死亡时的悼曲,曲调悲戚,内容凄楚。

芦笙曲调是苗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曲调分为舞曲、代歌曲、问讯曲等几种,每种又有若干曲。舞曲节奏轻快,抑扬顿挫;代歌曲曲调婉转柔和,多有尾声;问讯曲曲调缓慢,节奏明朗。唢呐曲调各地不同。在本民族中一般是在办丧事时吹奏。苗族吹木叶,历史悠久,在也仍然时兴。

舞蹈芦笙舞起源很早,宋朝时曾进入朝廷表演。苗族最有代表性的舞蹈是芦笙舞。县内苗族的芦笙舞以双人舞为主,旋律变化多,节奏比较自如,有大旋转,立高桩,鸭子步,大翻滚等带杂技性的芦笙技巧。为获得更好的共鸣效果,吹奏者将芦笙朝下或者左右摇摆,其声与山谷回音相激荡。板凳舞,办喜事举行宴会时,助兴而舞,一妇女司酒,男女数人各持小板凳两张,击拍合歌,先进3步,退3步,旋跃而舞,节奏铿然,错节拍者罚酒。一般喜在有楼板的屋中进行,使步伐音节更为响亮,以增添活跃气氛,“蛙不勒旮耿”是县境苗族人民在祭祀中的舞蹈,流传于大山、坪子等村寨。此舞是以鼓相配唱跳和以鼓相配吹跳的芦鼓舞。第一部分以鼓相配唱跳,动作为“走”、“走场”、“转场”。第二部分以鼓相配的笙鼓舞分三段:第一段体现苗族祖先经历的艰苦历程,动作有作贝斗,踩贝勒(走三步、踩三步),意为接祖先,烧灵祭奠;独波娃哥(收牛拍角),意为祖先历程艰苦,生存来之不易。第二段动作:作贝斗(走三步,踩三步),意为接死者魂归,为其烧灵;嗡克啦(鸭子下田),意是为死者烧灵开道时辰已到。第三段动作:作贝斗,踩呗勒(走三步,踩三步)送死者归天;勾股斗(脚勾脚)死者已无牵挂,祭奠死者的牛及衣食等物已被死者带走;摩啊德(转身对掌),表示生存者为死者灵魂升天而高兴。此舞蹈的基本步伐有:走(走,踢走)、勾脚(立勾、蹲勾)、转(踏转、跳转)等。舞步动作以矮步动作为主。芦笙随体动方向自然摆动,使“走”、“勾”、“转”协调配合,揉为一体。此舞先唱跳三段后吹跳三段,唱跳都以鼓相配,唱跳踩字眼,鼓声要分明,舞步干脆利落,强弱分明,粗犷古朴。

民族工艺

刺绣具有独特的技巧,针法有平绣、辫绣、结绣、缠绣、绢绣、贴花、抽花、打子、堆花等10来种。图案有麒麟、龙凤和常见的虫鱼、花卉、桃子、石榴等。颜色有大红、紫红、水红、深蓝、浅蓝、深绿、浅绿、橙黄、深黄等。

一般以绸缎作底,绘上或贴上图案。刺绣有平绣凸绣之分,平绣流行面很广,凸绣是在底布上多铺几层纸花,使所刺花卉凸出,有立体感。有的喜绣大花,绣成后,再用金线转着花瓣边缘缀上,花朵格外醒目。有的刺绣,多以青、蓝布作底,绣出5色花纹。辫绣是先将8或12根染色丝线辫成辫子,然后将它回旋满缀于底布成花。结锈是插针后,以线在针头挽数结,然后抽针,如此反复插满花结。贴花是用彩色丝缎剪作许多等腰三角形,如葵花米大的小瓣贴在布底上,再在其周围密绣一圈,纹样多为几何图形。堆花是用缎子剪作花瓣,贴上较小的布壳,边沿往里折,再层层堆叠,缀成后,花瓣逐渐凸出,就象木雕一样,主要用袖花。

挑花花线喜用深疏色和水红色,有的喜用橙黄色套以其它杂色。挑花针法与刺绣不同,是以平布作底.挑制时先用线勾出轮廓,再按图案隔一根纱或几根纱插针,不能错乱,而且多是背面挑,正面看,花纹多成几何图形,常常是纹形不同的几朵小花拼成一大朵,外套菱形方格。

织锦把牵好的经纱轴搁在织机上,再用一块光滑的竹片按照花纹需要,向经纱的一根或数根挑通,而后引进一根纬线。织锦有宽窄两种,窄的只有四五分至2寸左右,作带子用;作裙围的织锦,宽约尺许,都是彩色丝线织成.也有挑织,全用白棉线织成,宽约1尺,染成藏青色,作妇女衣背用。

蜡染苗族蜡染历史悠久。蜡染制作方法,是将白布平铺于案上,置蜡于小锅中,加热溶解为汁,用蜡刀蘸蜡汁绘于有布上。一般不打样,只凭构思绘画。绘的花鸟、虫鱼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绘成后,投人染缸渍染,捞出清水煮沸,蜡溶化后即出现白色花纹。

银饰本民族男工匠所制,工艺精巧。较为精工的泡项圈,圈身制成空心的龙身,镂成“二龙抢宝”,玲珑剔透。还有泡手镯、银泡、银链、银耳环、银铃、银蝴蝶等,制作这类银饰费工极大,有的要经过多程序加工。

更新于:3个月前
  • 吉林省永吉县满族风俗

    旗族永吉县旗族,有佛满洲(旧满洲族)、义气满洲(新满洲族)之别。佛满洲有跳家神这特俗,义气满洲有春秋祭祖之惯例。兹就传闻所得,约述如左:跳家神佛满洲旗人,每当冬季农暇,多杀牲以祭远代祖先,藉以祈福禳灾,保佑举家安宁,是(日)[..

    2024-11-18
  • 兴仁苗族奇特的的十二路古歌

    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从史料记载来看,中国苗族至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苗族古歌,是苗族在漫长的生存、发展岁月中所创造的文化和智慧的结晶,是苗族人民的口头创作文学。有歌颂英雄人物为主体的史诗,有叙述开天辟地、开采金银和..

    2024-11-15
  • 广西柳州融水苗族民俗 坐妹

    “坐妹”一词是外来词,苗语叫“侠配”,即男青年夜晚串寨找姑娘谈恋爱的意思。它是苗族青年男女相互寻找对象、为坐在火塘边倾吐衷情的一种方式。一般十七、八岁的未婚青年都可以开始参加“坐妹”活动,父母不干涉,也不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

    2024-11-14
  • 越南共和国的风俗礼仪

    越南共和国的风俗礼仪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简称“越南”。位于印度支那半岛东侧。东面和南面临北部湾和南海,北和我国云南、广西相接,西与老挝、柬埔寨为邻。越南全国面积32.9556万平方公里。人口6400万(1987年)。主要为越人(京族),另有少..

    2024-09-29
  • 尼泊尔王国的风俗礼仪

    尼泊尔王国的风俗礼仪尼泊尔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北面和我国西藏毗邻,东界锡金、东南、南、西皆与印度接壤。尼泊尔王国简称“尼泊尔”。全国面积14.7181万平方公里。人口1750万(1987年)。主要为尼泊尔人及比哈尔人,其次还有印度斯坦人和尼瓦..

    2024-09-29
  • 沙特阿拉伯王国的风俗礼仪

    沙特阿拉伯王国的风俗礼仪沙特阿拉伯王国简称“沙特阿拉伯”。位于亚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岛上。西临红海,东濒波斯湾,同约旦、伊拉克、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为邻。沙特阿拉伯全国面积214.969万平方公里。沙特阿拉伯人口1100万(1986年),..

    2024-09-29
  • 苗族打油茶习俗

    三江、融水、龙胜等地的苗族,盛行打油茶,特别喜爱饮油茶,有的地方一天要喝三餐油茶,早上起来先喝油茶再出工,中午收工回来先喝油茶再吃午饭,晚餐也先喝油茶再做饭。客人进家不送开水不备茶,而是煮油茶招待。其制作方法特别讲究:先用油..

    2024-09-25
  • 苗族祭神树

    许多苗寨的寨中或寨边,都有大树,这些树被称为保寨树、神树。过年过节时,几乎寨上的人家都要提着酒肉去拜祭。每一组祭者,还用一段红布围树或结挂在树的枝丫上。秃杉之乡格头村,有一棵硕大的秃杉王,树大如仓,枝丫盖完半个寨子,大树年高..

    2024-09-23
  • 神秘苗族巫术是不是真的?苗族的巫术怎么解释

    说起放蛊,相信很多的朋友都在小说或者电视上面看过,我想说,其实蛊和小说还有电视上面演的还是有所出入的。苗族的蛊毒都是不一样的,也许湘西的苗族就和云南或者贵州的苗族不一样。我们湘西这里有不少会放蛊的人,男人女人都有,据我所知,..

    2024-09-03
  • 马耳他传统与风俗

    马耳他传统与风俗在现代科技技术影响并促进马耳他发展时,人们对待一些未知的事情还是一向小心翼翼,他们都知道什么东西会带来好运或恶运.即使是现在,城里的母亲也绝不让孩子穿着绿色衣服去应付重要考试。1、在马耳他许多公共汽车上都有小神..

    2024-08-18
  • 保加利亚的风俗和礼仪

    保加利亚的风俗和礼仪保加利亚现有人口896.7万,主要是保加利亚人,占88%;其他有土耳其人,吉普赛人等等,官方语言为保加利亚语。保加利亚人酷爱玫瑰花,称它为花中之王,并奉为国花。他们认为,玫瑰花是同爱神维纳斯相生相伴的,故常用它象..

    2024-08-18
  • 伊朗国家的风俗礼仪

    伊朗国家的风俗礼仪伊朗伊斯兰共和国(theislamlcrepublicofiran)简称伊朗,位于亚洲西南部。有“欧洲陆桥”、“东西方空中走廊”、“亚利安人之国”之称。面积164,5万平方公里。人口5200万,98%居民信奉伊斯兰教,伊斯兰教(什叶派)为国..

    2024-08-17
  • 泰王国的风俗礼仪

    泰王国的风俗礼仪“泰国”是泰王国的简称。位于印度支那半岛中部和马来半岛北部。东部与柬埔寨接壤,西部和西北部与缅甸交界,南部与马来西来为邻,东南临泰国湾,西南濒安达曼海。全国面积51.3115万平方公里。人口5290万(1986年),其中泰人..

    2024-08-17
  • 斯里兰卡国家的风俗礼仪

    斯里兰卡国家的风俗礼仪斯里兰卡位于亚洲南部,是印度半岛南端印度洋中的一个岛国,为印度洋东西航运中必经之地。西北与印度半岛隔保克海峡相望。斯里兰卡全国面积6.561万平方公里。人口1580万。主要民族有僧加罗族、泰米尔族、摩尔族等民族..

    2024-08-16
  • 贵州兴义蟒蛇吃人事件,少女被蟒蛇活吞

    蟒蛇是非常凶猛的冷血动物,虽然没有致命的毒牙,但是拥有着体型庞大的身体,当人类在野外遇到蟒蛇之后,多半都是九死..

    2024-05-03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Copyright © 2024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