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家民俗:新年祭祖
客家人重亲情,宗族血缘观念特别强烈,敬宗祭祖是各地客家人极其重要的民俗活动。从年初一到年三十,客家人重要的祭祖时间有:年初一新年祭祖、正月十五前后“上灯”祭祖、二月二春社祭祖、清明祭祖、七月十五中元祭祖、八月十五中秋祭祖、九月九重阳祭祖、十月朝祭祖、冬至祭祖、年三十祭祖。最为隆重的是“春祭”,即清明祭祖。
客家人的祖先崇拜,来源于楚文化、汉文化的伦理思想。不过在他们的脑海里主要是混杂有儒教、道教、佛教的综合思想,因而就把生与死看作一回事。客家人认为,人一旦死亡之后,他的灵魂就会离开阳间,进入阴曹,继续过着和人间完全相同的生活方式。因而就认为,一个断绝后嗣的人,就会变成无人祭吊的孤魂而不得不在阴间过着乞丐生活。俗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又曰:“百礼孝为先”。“孝”就是子孙绵绵、香火不断;“孝”就是尊老爱幼、不忘祖恩;“孝”就是时刻与先祖分享美味佳肴,焚香点腊,叩头敬献;“孝”就是与列祖列宗共同分享今天儿孙们的和美生活。“孝”是客家祭祖的最高准则。
岁时中的客家,通过种种方式来祭祀祖先,使祖先在阴间的生活舒适安定、幸福美满。只有这样,祖灵才会庇护子孙,保佑全家、族人的世代繁荣和昌盛。过年祭祖更是客家人必备的礼俗,因为客家先民、先祖在任何历史时期任何地方的创业都十分艰辛。祭祖除了表示不忘祖恩或对先祖感恩外,更用来教导子子孙孙:唯有祖先的英勇奋斗甚至浴血牺牲,才有后世的繁荣。
客家不仅有远祖宗庙,而且在居住的土楼和围屋、围村里,大都建有祖公堂即祠堂或曰宗祠,作为陈放祖公牌(赣南客家俗称“龙牌”)和祭祀祖宗的地方,并且一定设在上堂屋。祠堂上厅是客家人最神圣的地方。客家祠堂设有精致的木雕神龛,里面按祖先的辈分自上而下陈列祖公牌位,虽支系纷繁却毫不错乱。逢年过节,客家人到宗庙或祠堂祭祖,仪式十分隆重,不仅要摆放猪肉、鸡、鱼,还要摆上各式糕点和水果。穿戴整齐的子孙们排列有序进入祖公堂。然后恭敬虔诚地进行烧香、点烛、读祭文、行跪拜礼。门上贴对联、放鞭炮。整个祭拜过程都显示了客家人对祖先的崇拜和敬仰。
客家人十分注重尊崇孔子仁义道德的正统思想,将“耕读为本”,“学而优则仕”作为行为准则。他们所挂的堂联,更是凝聚着他们的行为思想和客家文化的精华,可以说是客家人教育子孙的随时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宣传标语,为子孙创造了一种处身立事的文化氛围。这些堂联,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培养后生尊祖、孝悌、勤俭持家、读书为本的思想,始终贯穿着中原华夏传统文化儒家思想,这也是客家人与中原汉族文化认同的重要标志。
客家人以外的其他汉族民系也很好地保留着新年祭祖的习俗。为了更好地理解客家新年祭祖的文化传统,这里便将祖国各地的新年祭祖活动略作介绍。
闽南地区:从年三十转入年初一的三更时分,第一件大事是祀神、祭祖。那时红烛高照,上供清茶、红豆等祭品,人们严肃诚敬。祀神后要叩拜祖先,这叫“开春”。继而迎接新年,也叫“开正”。祭典进行到最后,是烧金纸献给祖宗。台湾闽南语地区新年祭祖风俗亦同。
浙江宁波:正月初一,在祖先遗像前,点着香烛,供陈汤圆、年糕、米饼、水果,家人依次跪拜。也有把祖先遗像供在祠堂里的,家人就同去祠堂行祭祖礼仪。
广东东莞:正月初一,大多数人家先在历书上择一个吉利的时辰,举行祭祖典礼,祭品是茶、酒、白饭、攒盒、生果、如龙(年糕)、禄堆和斋菜。祭祖程序:焚香、点烛、烧元宝、放串炮,全家人依辈份、年龄的秩序拜祖先。中上人家的祭祖,都是灯火长明,香烟不绝。
河南开封:守岁的到五更时候,先行盥洗,穿着礼服礼帽,在供桌之上摆好祭品,香烛齐燃,爆竹争放,一家人依长幼辈份,连续向祖宗跪拜致祭,拜祝“年福”。
湖北罗田:正月初一早晨,到祠堂去祭祖拜年,看守祠堂的人早已准备祭品供奉在祖宗神位之前,又准备一支长竿挂着鞭炮,等族人来到时,便点火燃放,表示欢迎前来祭祖,等到祭祖仪礼完毕,有果盒、茶点或丰盛的早餐相招待。
东北地区:一到正月初一子时时分,大大小小都换上新衣、新帽、新袜、新鞋、祭拜祖先,在供奉祖宗的神位前面,点烛、烧香、焚纸、放炮,子孙跪拜如仪,称为“发纸接种”。
粤桂地区:年初一上午五、六点钟,摆设丰盛酒菜在祖堂之前,全家男女老幼都穿上新衣,按尊长辈份,排前后次序,向祖宗跪拜叩头。
豫东地区:年初一早餐以后,全家大小都要祭祖,照辈份长次,先男后女,对着祖宗神位,一一磕头跪拜。
川西地区:大年初一,祖宗神位前的香炉中,点了轻烟缭绕的长香,红烛燃起辉煌的亮光,铜磬在一声声的敲着,弥漫肃穆的气氛。长辈带领男女老幼,男左女右衣冠整齐地站立两旁,向祖宗神位,焚香点烛烧纸,按辈份长次,向祖宗跪拜、上酒、供饭、焚化纸钱。
比之上述地区,客家新年祭祖相对独特。上述地区新年祭祖的时间基本都在三更到五更的夜间,并且大多都是祀神与祭祖并举。客家人也有在同样的时刻祭祖,即在“出行”之前的敬神仪式中,也有祭拜祖先的简单仪式,但客家更具有专门的新年祭祖时间和隆重仪式。客家新年祭祖的时间一般在中午时分,那时一天中阳气最旺的时刻,“阳盛”即象征着客家人子孙绵延,香火旺盛。祭祀仪式的隆重程度仅次于清明“春祭”。新年祭祖家祭的祭品一般是前茶后酒,左鱼右肉,三杯酒,九杯茶,再隆重一些的还有熟三牲(即鸡、鱼、肉),十二碗菜,以及鲜花一束象征“花开富贵”、“大发大富”。(“花”与“发”谐音)
客家人新年家家祭祖之外,还有同宗、同族的祠堂拜祭。是日,无论男女老少,凡同宗同族必齐集祠堂,参拜先祖。客家新年祭祖采用的祭礼一般都用“常礼”。常礼设唱礼一人、读祝一人、执事二人。其祭礼仪式过程如下:
序立,降神,盥(音罐guan)洗。
诣神位前跪,焚香,上香,酹(音类lei)酒,俯伏,兴二,拜二,兴,平身。
参神鞠躬拜(众拜),兴四,拜四,兴,平身。初献礼。
诣神位前跪,祭酒,献酒,俯伏,兴二,拜二,兴,平身,奉馔。读祝。
诣读祝位跪,主祭以下皆跪,读祝,俯伏,兴二,拜二,兴,平身。亚献礼。
诣神位前跪,祭酒,献酒,俯伏,兴二,拜二,兴,平身,奉馔。终献礼。
诣神位前跪,祭酒,献酒,俯伏,兴二,拜二,兴,平身,奉馔。
侑(音又you,劝先祖吃喝之义)食。献饭,献果,献茶。
辞神鞠躬拜(众拜),兴四,拜四,兴,平身。焚祝文,化财帛,礼毕。
祠堂祭祖的祭品比家祭要纷繁许多。祭祖神台正中一般必摆放一个大猪头,一侧摆着一只宰好去掉羊毛、内脏的全羊,作为祭品,一侧摆着诸如柑橘(客家俗称“吉子”)、柚子(客家俗称“大柑”,“柑”与“官”谐音)、苹果(寓意“平安”)之类的吉祥水果。至于米饭、米酒、清茶、年糕以及客家风味的“十二菜”,则将长长的神案摆得没有任何缝隙,甚至层层叠叠。
-
藏历新年话民俗:把新年的祝福放进“扎西德勒”
藏历1月1日是藏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藏历新年。藏历新年整个西藏高原会沉浸在欢乐的海洋里,可以说藏历新年是藏族人民最为幸福的节日。装饰一新的房屋、崭新靓丽的服饰、种类丰富的年贡品、每个人脸上幸福的笑容、一声声扎西德勒,没错,我..
2025-04-04 -
西北地区迎来新年最大篝火节“燎疳”
14日,当大都市的人们浪漫欢度情人节时,广袤西北地区城乡的人们则办起盛大的篝火节,为农历春节画上了句号。“年年正月二十三,家家户户燎疳疳;驱除病魔和鬼怪,岁岁健康保平安。”在西北地区尤其是广大农村,当这首古老的民谚唱起的时候..
2025-04-04 -
民俗日历:农耕文化的千年沉淀
今天,当我们强烈呼吁保护中国传统民俗节日文化的时候,不能不对中国民俗节日文化传承的濒危状况做出分析,特别是对它们濒临失传的原因进行论证。民俗节日在中国民众农耕生活中经过了几千年的自在的、自发的传承,早已经形成了世世代代传习不..
2025-03-16 -
白裤瑶群众话新年
1月16日,农历正月二十三,传统小年到来。这天也是桂西北南丹县里湖瑶族乡的赶集之日。集市上人头攒动,摩肩接踵,许多白裤瑶群众穿着特有的蓝白相间的民族服装兴高采烈地置办年货。白裤瑶是瑶族的分支,主要分布在广西南丹县里湖、八圩等乡镇..
2025-03-13 -
土家族春节民俗:“赶年”与“抢年”
奔放飘逸的土家族跳起毛古斯舞。卢瑞生摄过年是土家族人最重要的节日,从内容到形式比土家族的其他节日都要隆重,持续时间也最长。湘西土家族过“赶年”的习俗传承至今。土家年(土家语:起老嘎卡)是湘西土家族最为重大的节日。其时间是腊月大..
2025-03-12 -
四川游客做客藏家过新年
拉萨市八廓街吉日旅馆院内,一字排开的4辆越野车,分外引人注目。尽管风尘掠扫的痕迹尚存,但在高原强烈的阳光下,依然折射着下线不久的耀眼底蕴。车主人之一的四川游客蒋先生说,和几个玩得不错的兄弟,沿青藏公路一路来到西藏旅游。“原本以..
2025-02-21 -
黑水苦瓜村:载歌载舞喜迎藏历新年
该村老人跳“圈德迪”舞蹈 藏戏表演吹奏藏笛舞“圈德迪”、唱民歌、跳藏戏、吹藏笛……2月20日下午,黑水县苦瓜村的打麦场里歌舞荡漾,乐声飞扬,来自该村的村民们聚集一堂,你方唱罢我登场,一个个民间文艺节目在引得在场群众欢呼声的同时..
2025-02-21 -
门巴族的春节藏历新年:勒布沟的鞭炮声
从雅鲁藏布江畔到万里羌塘草原,从拉萨河谷到三江流域……春节、藏历新年前夕,西藏日报组织数个采访小组分赴全区各地市,走边境、进村庄、进社区,入农家、访牧户、到哨卡,与基层群众共迎共度新春佳节和藏历新年,并进行实地采访报道。西藏..
2025-02-21 -
民俗专家解释:“春节”为何又叫“过大年”
“红红火火过大年”。23日是农历正月初一春节。春节是全年的第一个重大节日,有道是“百节年为首”,民间俗称“过年”或“过大年”。那么,“春节”为何又叫“过大年”呢?民俗专家给予了解释。天津社科院教授王来华介绍说,每年农历十二月三..
2025-02-21 -
德昂族的新年——“浇花节”
接佛的队伍走向“奘房”浴佛是“浇花节”的中心内容德昂族姑娘作为云南省15个独有民族之一的德昂族,目前仍较完整地保持着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浇花节”是德昂族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也是最能集中体现德昂族传统文化的一项活动。“浇花节”..
2025-02-20 -
民俗礼仪:葬礼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时间,方式各有不同。幼年夭折者有之,逝于非命者有之,犯戒而诛者有之,为情自尽者有之,寿终正寝者实为多数,不一而足。常规而论,人死了之后,家属及亲人要为其操办葬礼,寄托哀思。尤其是那些年迈而寿终正寝者,丧葬..
2025-01-13 -
民俗礼仪:槟榔
槟榔,以它的独特风味,以及人情交际之需,近年来已成为某些省市备受人们欢迎的日常果品。而且价格不菲,消费可观,大有超越或取代香烟之势。吃槟榔的习俗历史悠久,有时可查者,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的《南史·刘穆之传》。书中记载,刘穆之每..
2025-01-13 -
崇左壮族奇特的待客民俗 嚼槟榔
在广西龙州、防城、上思和宁明等地的壮族村庄里,盛行着“客至不设茶,唯以槟榔为礼”的习俗。嚼槟榔象喝茶抽烟一样,不限次数。方法是用小尖刀将槟榔削下少许,用火柴头大的面灰掺和着,加上一片指甲盖大的烟叶揉在一起,再用蒌叶包起来,放..
2025-01-06 -
来宾金秀瑶族民俗 跳盘王
跳盘王是敬奉祖先和崇拜英雄的一种宗教仪式,源远流长。瑶族敬奉盘王,并当做祖先祭祀,随着社会的发展,有如下几种形式:1、图腾崇拜。瑶族先民把龙犬当着保护神,加以祭祀,晋代《搜神记》已提到瑶族先民“用糅杂血肉,叩槽而号,以祭盘瓠。..
2024-11-14 -
广西柳州融水苗族民俗 坐妹
“坐妹”一词是外来词,苗语叫“侠配”,即男青年夜晚串寨找姑娘谈恋爱的意思。它是苗族青年男女相互寻找对象、为坐在火塘边倾吐衷情的一种方式。一般十七、八岁的未婚青年都可以开始参加“坐妹”活动,父母不干涉,也不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
2024-11-14 -
桂林兴安县瑶族民俗
瑶族打醮打醮这种活动解放前在瑶族中比较普遍,几乎每年都进行。瑶族人民每当有疾病流行时就进行打醮。打醮分为三等,即(1)上元三府醮:还此愿时进行七天,请师公七人。(2)中元二府醮:还愿时进行五天,请师公五人。(3)下元一府醮:还此..
2024-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