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蒙古族的传统习俗 敬鼻烟
敬鼻烟是蒙古族的传统习俗,在杜尔伯特草原的偏远村屯,这一习俗仍然在沿袭。
蒙古族家庭来了客人,问候之后,首先要互敬鼻烟。一般是主人先敬鼻烟壶,如果对方是长辈,主人要双手擎鼻烟壶至齐眉处,如果双方是平辈,相互用右手交换就可以了。交换后,双方各自用烟勺掏一点鼻烟放在鼻孔处,用拇指轻轻按一下,在烟草浓郁的味道刺激下,顿觉神清气爽,有的甚至还会打喷嚏。换闻后,双方把鼻烟壶再交换回来。
鼻烟壶是蒙古族人的一种饰品,蒙古语叫“古乎热”,一般用做工精致的壶袋装上,佩带在腰间。
鼻烟壶是舶来品。17世纪初,意大利传教士来中国传教,为明代皇帝带来大批贡品,其中就有鼻烟壶。据传鼻烟的发明最早来源于意大利,有一位意大利烟草商,他囤积了大量的烟草,有一次,他忽然发现囤积的烟草腐烂了,发出了一股他爱闻的特殊气味。于是,他把腐烂的烟草加工制成了烟膏,因不能口食只能用鼻子闻,因此称鼻烟也叫闻烟,很受人们欢迎。这位烟草商见有利可图,就特制了一种瓶子,将烟膏装进去出售,结果大获暴利,这就是鼻烟壶的首次出现。以后人们纷纷效仿,烟膏的制作越来越精,除烟草外还要加入名贵药材和香料,用以提神和醒脑,鼻烟壶也随之发展起来了。
中国自己烧制鼻烟壶最早在清代顺治初年,以青花为主,也有开片、釉里红、加紫等。外型有直筒式、竹节式,还有桃状、梨状、扁瓶状等多种样式。质地除瓷质外,出现了玛瑙、玉石、翡翠、珊瑚、琥珀、水晶等,壶身有诗画等,《寒江独钓》、《骆驼山》是当时的名品。如今,鼻烟和鼻烟壶在蒙古民间仍然备受欢迎,它不仅是一种民族礼仪用品,更是一种工艺品。
-
新疆蒙古族舞蹈
蒙古族舞蹈热情奔放,刚健,同时又细腻含蓄,伸展稳定,以优美挺拔见长,更以诙谐、爽朗明快、憨厚闻名中外,性格多样化,表现力极为丰富。“沙吾尔登”舞是流行于新疆蒙古族民间独具特色的传统舞蹈,“沙吾尔”蒙古语,指马跑动时,马头上下..
2025-03-16 -
杜尔伯特蒙古族的奇特婚俗
虽说都是蒙古族的婚礼,可是由于地域、传统习俗的不同,在形式上与内容上也大不相同。杜尔伯特蒙古族传统婚礼,丰富多彩地体现着在当的民风民情。接亲新郎带着众骑手与一辆哈拉特勒嘎(带车篷的马车)到新娘家接亲,接亲队伍一路鼓乐一路歌声地..
2025-03-15 -
祭火节 蒙古族同胞如何过小年
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是蒙古族祭祀火神的祭火节,又称“过小年”。也有些地区不在二十四日祭火,而在二十四日祭火。据传,这是因为成吉思汗时代,一些部落在二十三日那天正遇敌人袭击而耽误了祭火,从此他们把祭火日改为24日。祭火之俗在蒙古族..
2025-03-12 -
蒙古族白节:纯洁吉祥的节日
白色,在蒙古族看来,是纯洁、吉祥之色。蒙古族称春节为“查干萨日”。“查干”一词译成汉语的意思为“白”,因此许多人称其为“白节”。进入腊月,蒙古族每家每户都要缝制好春节穿的新衣服,打扫屋里屋外的卫生,修饰庭院,准备各种食品。除..
2025-03-12 -
科尔沁蒙古族婚嫁习俗
1、禁忌科尔沁蒙古族选择配偶时,都有非常严格的婚姻约束。同辈人之间可以结婚,差辈人之间不能结婚。如双方都有达到婚龄的儿女,先互通想法,而后遣人作媒。虽父母愿意,但为人父母的不能当自己儿女的媒人。同姓之间不通婚,属相相同的男女一..
2025-02-25 -
观念不断更新 中国春节传统习俗在坚守中寻求突破
春节到了,在窗棂上、大门上贴上“福”、生肖等剪纸,曾经是中国不少地方的春节习俗。而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印刷品、工艺品逐渐取代传统剪纸,在中国普通家庭已很少能见到过春节贴剪纸了。实际上,贺卡曾经也是中国人的新年俗。上世纪九十..
2025-02-22 -
巴州蒙古族民众欢度“祖鲁节”
距蒙古族传统节日祖鲁节还有一天时间,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蒙古族民众18日已聚在博湖县巴格希恩随木庙古刹前,欢庆一年一度的祖鲁节。新疆佛教协会会长夏力宛活佛也抵临此间,为蒙古族民众摸顶赐福。“祖鲁节”也叫明安珠勒节、千灯节、..
2025-02-20 -
蒙古族敬酒、敬茶、吃肉有讲究
蒙古族人民对客人敬酒、敬茶是很有讲究的。遇到尊贵客人时,敬酒要实行“德吉拉”扎节:主人拿来一瓶酒,酒瓶口上糊有酥油,先由上座客人用右手指蘸瓶口上的酥油往额头上一抹,客人依次抹完,主人才拿杯子斟酒敬客。客人这时一边饮酒,一边说..
2024-11-16 -
科尔沁蒙古族禁忌
日常禁忌探亲访友时忌手拿绳子、布鲁和鞭子进屋,拿进屋的,要削去头,消除不祥之兆。进他人之屋忌踏登炕沿;忌磕他人鞋靴尖;忌窥视他人窗户;忌长时间照镜子;给人盛饭时忌舀三次或左手递碗;妇女忌抬胳膊打呵欠;擀面杖、刷帚、笤帚、袜子..
2024-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