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展示和传承民间信仰文化

2025-01-01 08:05历史文化

陕西省合阳县冬雷村村民,农历正月初三晚举行了南北社火比斗传统活动。渭南社火是在驱傩、猎祭、祈雨、迎春等活动的基础上衍变发展而成,其形式融民间舞蹈、音乐、美术、说唱、杂技、戏曲、武术等为一体,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俗特征。宋吉河摄 

春节,即农历新年,是我国古老的节日,具有悠久的历史。自汉武帝颁布太初历开始,就将新年定在农历正月初一,此后历代相沿;但“春节”这个名称却只有百年历史。1911年辛亥***推翻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民国成立,各省都督府召开会议讨论历法,决定“行夏历,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遂将公历的1月1日定为新年元旦,而把农历的正月初一称做“春节”。

春节作为我国最为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内容极其丰富。俗话说,到了腊月就是年。春节肇始于腊八,所谓“报信儿的腊八粥”。腊八与古代腊日祭祀有关。佛教传入中国后,腊月初八也被说成是释迦牟尼佛成道日。腊八过后是“小年”,即腊月二十三(南方一些地区是腊月二十四),“小年”最重要的节目是祭祀灶神,将灶神送上天。小年过后的几天就是为春节做最后的准备,清扫房屋,沐浴更衣,置办年货。大年三十“除夕夜”是过年的高潮,全家团聚,吃年夜饭,放鞭炮,守岁,有些地方还要组织驱邪的傩舞表演。大年初一,开门迎年,祭拜祖宗,给亲友拜年。整个春节一直要到正月十五闹元宵,看完花灯、舞龙、舞狮、社火等表演才算结束。有些地方,甚至要等整个正月结束,过了“二月二,龙抬头”,各种过年禁忌解除,才算把整个“年”(春节)过完。

中国过年,讲究过团圆年,以家庭为单位度岁,因此祭祀祖先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除了祖先崇拜,我国各地民众过春节还有其他许多宗教习俗。例如福建厦门人,春节出门前常常要“祭神”,即当空拜祷玉皇大帝。清晨祭神用鲜花素果,中午则要用牲醴和一碗“春饭”。所谓“春饭”,就是在白米饭上插上红纸做的春花。闽南语“春”与“剩”谐音,春饭取其“年年有余”之意。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四川话“饭”与“犯”同音,所以那里的人们春节一般不吃饭,而以汤圆或挂面为主食。不过成都一些地方在正月初七“人日”还要“过小年”,除了敬神、祭祖外,也吃团年饭。

除了正月初七“人日”外,正月初五也是我国北方很多民众重视的日子,天不亮就家家户户鞭炮齐鸣,有的地方说是“迎财神”,有的地方说是“蹦穷神”。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包饺子,“捏住小人嘴”。这一天,河北人一般不串亲戚、不送礼,因为这天给人送礼就是“送穷”。陕西一些地方,还要剪好纸人扔掉,叫做送穷神;初五当天还要尽量多吃饭,称为“填五穷”。

过春节或者说过年,是中国人一种新旧交替的岁时通过仪式。年末岁初,是一年最为寒冷的冬季,阳气最弱,而阴气最强,但此刻也是春天即将到来,充满生机的时刻;此时,中国人以家庭为单位,驱除邪祟,严守禁忌,净化身心,通过年节庆典来辞旧迎新。

从上面“春节”的各种信仰习俗,我们可以看出,过春节的各种习俗和禁忌,与古人的许多宗教信仰密切相关。春节在其历史的发展演变中,不断形成并凝结了中国人特有的伦理情感、生命意识、文化认同,乃至宗教意识。

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具特色的宗教性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大多以祭奠祖先、除旧迎新、庆禧纳福、祈求丰年、祭祀各种神祉为主要内容。在各种独特的春节仪式中,我国传统的民间信仰文化得以集中展示和表现。

  

更新于:21天前
  • 高山族的酿酒与饮酒文化

    高山族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早在远古时期,高山族同胞就已在台岛繁衍生息、发展生产,同时创造了具有独特风格的酒文化。郁永河《裨海纪游》云:“平地近番,……呼少曰‘打刺酥’。……秋收纳稼,计终岁所食有余,则尽会曲蘖;..

    2025-01-17
  • 鬼怪节-欧美各国的民间传统节日

    鬼怪节是欧美各国的民间传统节日。在每年的10月31日举行。“鬼怪节”又叫“鬼怪夜”,源于1000多年前的宗教祭祀,原是驱避邪恶,盼望来年风调雨顺、人丁兴旺的一种仪式,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后来,逐渐变成人们相聚狂欢的一种民间传统活动。1..

    2025-01-10
  • 新疆禾木:冰雪窖藏的图瓦人春节

    告别过去的一年,迎接新年的到来,图瓦人“砸骨吸髓”,祝愿每个人像满溢的骨髓一样,幸福满溢,收入满溢,牛肥马壮。 冬天的新疆禾木喀纳斯,是一个令人向往的乡村。不仅因为这里独特的民俗与童话般的风景,真正吸引人的是村庄的宁静与恬淡..

    2024-12-29
  • 民间秘传的看相口诀,背会了一看一个准!

    男人口大吃四方,男人嘴小白慌忙,嘴大相正得正位,嘴大相偏空一场嘴小相正得贵人,嘴小相偏匆匆忙男人唇薄有心机,唇..

    2024-12-20
  • 台湾古建专家:儒释道文化是中国古建筑“dna”

    近日,台湾著名古建专家李乾朗来到山西,除亲自考察了一些古建筑外,还畅谈了中国建筑与儒释道文化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儒释道文化是中国古建筑的“DNA”。  “从儒释道观点来理解中国传统古建筑,是一个吸引人的角度,先人们把他们的所思..

    2024-12-12
  • 泰国民间巫术古曼童是怎么回事?泰国人为何热衷请“小鬼”

    古曼童本意是金色男童未出生就夭折的男婴尸体..按照传说,古曼童是夭折小孩的灵魂,被用法力放入做好的牌或塑像中,保..

    2024-12-12
  • 民间养猫的诡异禁忌,猫养久了能通灵

    一直觉得猫是一种很灵性的东西,盯着猫的眼睛看,看久了你会觉得这只猫的身体里面好像住着人的灵魂似得,但同为宠物的..

    2024-12-07
  • 二十四节气属于什么文化

    1、二十四节气属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2、二十四节气,是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一岁四时,春夏秋冬各三个月,每月两个节气,每个节气均有其独特的含义。廿四节气准确的反映了自然节律变化,在人们日常生活中..

    2024-12-01
  • 中国餐桌上的礼仪文化

    1、入座后姿式端正,脚踏在本人座位下,不可任意伸直,手肘不得靠桌缘,或将手放在邻座椅背上。2、用餐时须温文而雅,从容安静,不能急躁。3、在餐桌上不能只顾自己,也要关心别人,尤其要招呼两侧的女宾。4、口内有食物,应避免说话。5、自用..

    2024-12-01
  • 捷克的啤酒文化及发展

    史书记载,捷克人早在公元859年就开始大规模种植啤酒花,捷克第一家啤酒厂建于1118年。不过在此之前,已有很多民间作坊自酿啤酒,最早的啤酒是不很透明的,是捷克的皮尔生酿造法产生了诱人的金黄色透明酒液,从此风靡欧洲。起初只有捷克本..

    2024-11-29
  • 民间灵蛇事件,湖南百年灵蛇能分善恶

    大家知道蛇是比较有灵性的生物之一,可能大家家里的一些老人会告诉大家,如果在家中,或家周围发现蛇一定不要去伤害它..

    2024-11-28
  • 民间祖坟真实风水故事,坟地风水被风水师破坏竟导致绝户

    生活在农村的网友们可能都见到过风水先生吧,相信大家的父母爷爷辈都是很看重这些的,小编家中就是这样的,在每次家中..

    2024-11-23
  • 在《清明上河图》的描绘中,北宋的广告文化发达吗?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宋代张择端(约公元1111-1125年)所绘,我们可以清晰看到中国宋朝时的广告形式,幌子、旗帜、招牌和灯箱、彩楼的表现,在长534.6cm,宽25.8cm的长卷中,除景物的遮挡外,画面上有各家商店设置的广告招牌23处,广告旗帜10面..

    2024-11-22
  • 《赖文俊公地理秘诀启蒙》民间精钞手稿本

    《赖文俊公地理秘诀启蒙》,内容包含:地理三十文问歌、九星位次、九星纳甲所属、九星峦头、鑑向水法、断向上九星诀、..

    2024-11-21
  • 《刘国师地理真传》民间手抄本

    《刘国师地理真传》手抄本,清晰度欠佳,相传此书为刘伯温所著!pdf电子版大小:4.72MB,合计84个筒子页(双面)..

    2024-11-21
  • 《杨曾刘赖祖师秘传》清末民间手抄本

    《杨曾刘赖祖师秘传阴阳二宅总秘真诀》,成书于清末民初,民间私人珍藏的手抄本,其书名中所指四人为杨(救贫)、曾(文辿..

    2024-11-20
  • 《杨救贫水法》民间抄本

    《杨救贫水法》,王菊甫撰,晚晴民间手抄本。pdf电子版大小:7.92MB,合计82个筒子页(双面)..

    2024-11-18
  • 春节习俗之腊月二十四 扫房子

    民谚称“二十四,扫房子”。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

    2024-11-16
  • 瑶族民间祭祀刘大娘仪式 游神

    游神,是茶山瑶、花蓝瑶、坳瑶、山子瑶集体崇拜刘大娘仪式之一。为何要崇拜刘大娘?因为她是五谷保护神。相传刘大娘是宋朝时人,家住平南县回岩下洞心村,父亲刘国赞,母亲黄氏,兄刘猛。因除蝗虫有功,被封为刘猛将军。二姐出游天下,三妹唱..

    2024-11-13
  • 日本切腹文化的起源:切腹不是单纯的自杀

    姜文的《让子弹飞》里,出现了两段关于切腹的情节,多少让人印象深刻。一处是六子切腹取粉,自证清白;另一处,黄四郎..

    2024-11-10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Copyright © 2024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