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雕塑艺术的审美特征

2025-02-15 08:48历史文化
八字精批2025运势命中贵人八字合婚

印度的装饰性雕塑与中国的写意性雕塑交融,形成了中国佛教雕塑艺术的特有风格,并呈现着由装饰性为主向写意性为主的转化,这是石窟雕塑的总趋势。

雕塑空间的感性处理不论在云冈、敦煌,还是龙门,几乎每一洞窟内的雕绘都组成一个相互呼应、相互关联的完整世界。塑像是石窟的主角,一般本尊佛像呈现为圆雕形式。其背光与身光的圆形或莲瓣形光环绘于或浮雕于身后龛壁上。本尊佛两旁的弟子、菩萨等形象多以类似的圆雕形式表现出来,而供养人的形象则多被绘在墙壁之上,龛楣绘有装饰性的花朵或飞天,窟内整个墙壁满绘着佛教故事的情节、场面。形成有主有从、有衬托、有照应、有节奏起伏、有微妙变化的统一的艺术世界,孤立地绘画或孤立地看雕塑都不能理解其真正的内容和意义。在这样十种统一的艺术世界中,多种造型方法共同发挥着作用,表现出整体性的浑然气势。中国雕塑往往有背景的描绘,独立的圆雕毕竟在表现空间体量方面有着一定的局限,背景中图像的雕绘可以起到意蕴方面的补充。中国特有的塑绘结合的艺术,寓装饰性于空间感中,那山水画一般的空灵意境之表现,使得有限的空间深远化、无限化了。 

以形写神,重表现以及情感因素 传神是中国艺术的最高审美要求。面部表情是最能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的,佛的庄严、观音的慈祥、愤怒的天王、骡悍的力士都要通过人的眼神、嘴唇的微妙变化传达出来,当然,眼睛离不开五官的谐和,神态也离不开身姿手势的表征。除个体形象本身的传神之外,传神还表现在人物关系之间及巨幅造像的整体意境中。石窟艺术中那些最为美丽的人体雕塑,盛唐的飞天、菩萨、供养人往往衣着华美而富有表现力。中国的人体雕塑很注意在服装刻画上下功夫,表现了非凡的艺术创造力。不仅雕像衣服质地的轻薄、厚重之感能真切地刻画出来,人们更常常通过衣纹的走向折变表现人体绅动态、身段,甚至巧妙地利用衣纹的特征烘托人物的精神气质和内在性格。而西方雕塑多为裸体人像,没有用衣饰来充当表现人物情感的工具, 一切都通过裸露于外的筋肉及面部表情、外在动态姿式表达出来。这也构成中国雕塑的一大特色。

线的艺术 中国绘画重线条的表现力也影响到中国雕塑的风格。以体积为主要表现手段,并辅之以既有表现力又有形式美的线条,这就使中国传统雕塑在世界雕塑中具有鲜明的东方民族风格。 与突出团块、光影效果的雕塑造型方法相比,突出线条作用是一种概括性极强的造型方法。中国雕塑运用抽象于万事万物的形式棗线条概括物象的形态神情,能获得圆满的立体效果。这个效果不在雕塑实在的形态上,而超乎于形表之外,它产生于观赏者的头脑,是一种由主体精神补充上去的立体空间感。 在佛教造像中,常用粗硬的线条刻画出迎叶的“瘦”与天王的“猛”,用细柔的阴刻线刻画菩萨颈下横纹,表现其肌肤的丰腴细腻。在人物衣纹的处理方面更见出线条的功夫与魅力。如麦积山16号造像碑上的佛龛造像,线条的表现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龛内三世佛的宽大衣裙因坐势而簇集垂聚成皱褶层迭的状态,坚硬的石头竞被刻成轻盈柔软的织物,像绸缎又像丝绒,石质竟然产生纺织品的光泽。这些线条常常表现得如毛笔般得心应手,衣裙层迭的线条宛转自如,衣内人体的动势巧妙地表现出来,且线条本身的美感和生气也通过这线条的韵律和节奏感得到充分流露。中国雕塑塑线条作用而造成的不拘泥于形体形表的空灵的空间感中,有着一种与西方团块雕塑的实在空间感大异其趣的美感。

程式化倾向 但是受佛教仪轨和思想制约的中国传统雕塑在题材、造型和审美范围内,长期摆脱不了印度佛教雕塑之“制”的影响。制;是程式化题材和表现形式的规范,包括题材内容、造型约定、配置原则。尽管佛教造像的题树很丰富,但都可以从佛经中找到出处和造型根据,在这点上讲,从事佛像制作的艺术家是没有创造自由的,必须受“制”于经典、范品和粉本的规范。人物造型五种规范模式(大小等级、正侧面、空间经营位置、色彩配置、人物动态)也造成了人物形态的类型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雕塑匠师的写实能力的提高。上述各方面的造型规矩限定了佛教艺术的基本表现效果。它以一种恒定的面目反复深化其宗教内容和审美功能,达到独特的造型效果。它们既代表宗教理想也代表了审美理想。佛教雕塑艺术的成熟与程式化几乎成了同义语,愈到后期,这种程式化倾向愈明显。毋庸置疑,它对中国传统雕塑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内容上由以表现人和动物为主题,变为着重表现佛、菩萨的宗教信仰崇拜。在技巧上由简明朴质发展到了精巧圆熟。在风格上由雄伟、挺秀转为庄严、富丽。

免责声明
本站主题以弘扬中华国学文化为主,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交流并不代表本站观念,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本站会立即屏蔽或根据要求修改或删除处理,联系邮箱 jiuchisu@foxmail.com
  • 谢稚柳的艺术特点

    张大千1964年的题诗评价谢稚柳作品《槲树啼猿》:“别来岁岁滋烟尘,画里啼猿怨未申。天下英雄君与操,三分割据又何人。”张大千吞吐大荒固然堪称一世之雄,可是在他心中,能与自己在画艺上颉颃雁行,并驾齐驱的,恰恰是这位“柳弟”。三分割..

    2025-05-13
  • 雕塑收藏正当时

    雕塑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人类制造工具时,在对石头、木头、骨头、泥巴等材质加工的过程中,大量运用了雕刻、堆塑等手法,最早的雕塑艺术就这样在原始器物中产生了。后来随着人类思维的发展,开始有了精神文化层面的雕塑追求,生存、祭祀、祈福..

    2025-05-12
  • 浅读奚派艺术

    京剧形成二百年来,流派纷呈,大家迭出,其中老生行当因演绎社会生活中上至气度雍容、神貌英伟的帝王将相,下至忠义秉直,智慧儒雅的清贫布衣的各类人物角色,是传统社会中精神价值的最高折射。故此京剧老生行名家迭出,良才辈续,成为人们最..

    2025-05-10
  • 中国佛教美术漫谈

    隋唐代的壁画,今存于麦积山石窟与敦煌的莫高窟,敦煌所存唐代壁画,尤为富美,色彩鲜丽,人物造型端庄华贵,男女的形貌,都非常映丽。往往以当时的贵官贵嫔为范。音乐弦管、胡旋、柘枝,都搬到佛前演奏,极乐世界也就是人间的世界。尽态极妍..

    2025-05-09
  • 希热布唐卡艺术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非常有代表性的艺术。唐卡兴起于松赞干布时期。唐卡的品种和质地丰富多彩。以制作技艺论,画、绣、粘贴、镶嵌,以质地论,有纸、布、丝绸等等,其中用麻布或丝绸为底布,以绘画形式制作的占绝大部分。唐卡以色彩绚丽著称,所..

    2025-05-09
  • 仰望夏鲁寺壁画艺术

    夏鲁寺的壁画绘制主要经历了两个重要历史时期。所有壁画的绘制,都与夏鲁寺不同历史时期进行的佛殿扩建紧密联系。第一个时期是公元11世纪吉尊•西饶迥乃初建夏鲁寺时期。这一时期的壁画,分布在吉尊•西饶迥乃修建的护法神殿、马头金刚殿、般..

    2025-05-08
  • 吸收与创新:藏传佛教艺术的形成过程

    公元9世纪中叶,随着吐蕃王朝的崩溃,佛教进入了沉寂时期,直到10世纪下半叶至11世纪初期,佛教才分别从西藏西部和东部两个地区重新传入,佛教史上将佛教重新复兴的这一时期称为“后弘期”。从后弘期开始,随着西藏各个宗教派别的兴起和佛教寺..

    2025-05-08
  • 世博媒体浙江行:在中国佛教宗源感受佛音

    由京沪港浙的二十多家媒体参加的“世博媒体浙江行”的第一站是中国天台宗的发源地台州天台。天台山,是中国佛教第一宗源的发源地,天台山素以“山水神秀,佛宗道源”而著称。而今天晚上,天台民乐团的”天台音乐会”向到访的媒体,展示了天台..

    2025-05-07
  • 市场抗跌力一流 赵无极:艺术市场的硬通货

    在香港佳士得“亚洲当代艺术与中国二十世纪艺术”夜间拍卖上,之前备受关注的赵无极作品《02-01-65》、《14-3-59》均拍出了2082万港元的高价。作为此次香港佳士得春拍拍品的一大亮点,这两幅赵无极创作高峰时期的作品深深地吸引着众藏家的眼球..

    2025-04-21
  • 有这个特征的人,容易被人利用

    一个人如果有特别的爱好,就容易被别人利用,而且他也会迷失自己。《止学》的心卷中说:无嗜之病,其身靡失意思是:没..

    2025-04-21
  • 根系巴南的艺术奇葩

    2003年,我国评选出了第一批国家级文化精品。重庆川剧院创作的现代川戏《金子》荣登金榜,列为十大精品之一,作为传世之作。消息传来,市委、市府通令嘉奖,市川剧院爆发出了一阵阵欢呼,大家奔走相告,无比激动,一致认为这是振兴川剧的一大..

    2025-04-20
  • 观音画像与普门艺术的兴盛

    唐末以后,随着观世音菩萨信仰的深入人心,普门艺术逐渐兴盛起来。姿容温婉、体态秀研的女相观音逐渐取代了威武有须的男相观音。这跟《普门品》中说观音有三十三应化身,可变幻居士妇女、比丘尼、童女、仙女、优婆夷、婆罗门妇女等女相教义有..

    2025-04-19
  • 中国堆锦艺术

    巨幅佛教画卷“西方极乐世界图”中国堆锦艺术始于唐代,至今已有1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是我国古老的民间工艺。其制作方法用五光十色的丝织品和布料,按艺术精心设计的要求,以人物形像、珍禽异兽、琼花仙草等题材堆制成具有浮雕效果的工艺美术品..

    2025-04-18
  • 中国佛教音乐

    中国佛教寺院和信众在举行宗教仪式时所用的音乐。佛教认为,音乐有“供养”、“颂佛”作用。《法华经·方便品》云:“歌呗颂佛德,乃至一音,皆已成佛道。”形式有声乐和器乐等多种。声乐主要有:1、独唱,由维那担任;2、领唱和齐唱结合,即..

    2025-04-18
  • 安岳石刻 佛之栖息地见证三教共存的中华石刻艺术

    四川资阳安岳县连绵起伏的岩壁上,开凿有大小佛像十万尊,年代从唐朝延续到清代,尤以唐朝、五代、宋代佛像最为精妙。这些佛像由于过于分散,至今仍尘封于中国西南的一角,任凄风冷雨腐蚀他们的脸庞与身躯。安史之乱后,石窟从中原入蜀,又从..

    2025-04-18
  • 天龙山佛教雕塑艺术

    第8窟是天龙山年代最清楚的石窟,也是天龙山石窟中唯一有中心方柱的石窟。该窟约4平方米,窟壁和方柱四周都开龛造像,周壁龛内雕有立体坐佛,龛外雕有两位比丘和两位菩萨像,方柱四面各有一组三尊坐佛。这些佛菩萨比丘像,脸型长方,颈长体态..

    2025-04-18
  • 藏传佛教金铜佛像艺术的流派及风格

    布达拉图片来自百度藏传佛教金铜佛像艺术,是藏族人民在继承本民族传统雕塑艺术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和融合印度、尼泊尔以及内地的造像与绘画技法,并经过千百年的不断创新、不断进取而形成的具有鲜明独特民族风格和醇厚质朴地方特色的艺术类型..

    2025-04-17
  • 雪域佛教艺术奇葩——酥油花

    酥油花制作为藏传佛教之一绝,在佛教的其他宗派中并无同类艺术。而在酥油花的工巧高下中,以青海宗喀巴祖师之出生地塔尔寺为最高,属于该寺之“三绝”之一。酥油花(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与其他雕塑艺术原理相违,酥油花艺术之特点在于..

    2025-04-17
  • 中国文化的最大特征是有文没化

    什么是文化文是用来记录人类对世界和自身认识、领悟和欲望的文字,除文字之外,还有各种形态和质地的人造物,也记载或..

    2025-04-17
  • 内蒙古方言的特征与分类

    1。内蒙古晋语十大特征(1)。完全保留入声,并且入声未分化出阴调与阳调。所保留的入声韵尾是喉塞尾-h。(2)。含有韵尾-..

    2025-04-05

最近更新

    内容加载中...

月排行榜

    内容加载中...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Copyright © 2025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