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京剧与歌曲的区别

2025-02-16 09:14历史文化
京剧与歌曲虽同属艺术化的语言音乐体系,但却存在许多不同之点,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旋律不同。京剧音乐特别是唱腔,是特征性、体系性非常强的。西皮、二黄两大系列统贯全局,其旋律虽可以有无穷变化,也可掺入其它剧种及民族音乐的成份,但基调不变,必须遵循固有的板、眼起落规律。而歌曲的旋律的设计却无所谓框框,比京剧“自由”得多,因而“空间”也大得多。
二、字韵不同。京剧语言的特定性、专用性很强,它是多种方言的提炼、融合。京剧字韵的特定性、专用性也和越剧必须用浙江绍兴方言、沪剧必须用上海方言、京韵大鼓必须用北京方言、豫剧必须用河南方言一样,不能随便置换。否则就会失去京剧原有的特色和韵味。歌曲歌词的语音则一般不强调其特定性、专用性,因而同一首歌曲可以用普通话,也可以用某一种方言;可以用汉语,也可以用外语,京剧却绝对不可以。
三、字腔关联不同。京剧的曲调高低起伏与字调的四声调性、调值、调向走向是基本一致的。不可以有填词式的唱腔,即不可以用现成的唱腔改换其它唱词,原因在于改换其它唱词就改变了字调走向,与原有的曲调走向就不能吻合了(当然仅仅改动个别字的情况不在此列,不过即使是这种情况,也要考虑与原字阴阳平仄的一致)。而歌曲则不强调曲调与字调的对应一致,故一曲多词以及改词、填词的现象是常见的。例如《歌唱祖国》同一曲谱有三组歌词,而京却不存在这种现像。
四、出字方法不同。歌曲演唱,出字行腔,是该字韵的延长,某一个字对应的曲调有多长,则这个字的韵就延到多长。京剧出字强调头、腹、尾的依次出音,不管某字的行腔有多长,该字的头、腹、尾的出音过程的长度应与该行腔的长度相等,而且只是一次,不是数次。即以字头吐字,以字腹归韵,以字尾收韵。头起曲始,韵收曲尽。行腔的过程就是出字的过程。比如“江jiang”字,歌曲行腔过程是这样的jiang……………;而京剧行腔过程却是这样的:ji…a………ng。
五、用嗓不同。歌曲一般用真嗓演唱,而京剧却不一定了。旦角用假嗓,而小生则真假嗓兼用。另外发声原理也不同。
以上肤浅之见,望指教!更新于:6天前
  • 京剧的龙套

    京剧角色行当。扮演剧中士兵、夫役等随从人员及群众。由于所穿均是各色的龙套衣而得名。龙套不同于舞台上的“零碎儿”,而是以整体出现,一般以四人为一堂。在舞台上用一堂或两堂龙套,以表示人员众多,起烘托声势的作用。根据各剧不同的需要..

    2025-02-18
  • 京剧的板式

    二黄二黄原板二黄慢板二黄三眼二黄正板二黄中三眼二黄快三眼二黄中板二黄碰板二黄顶板二黄导板二黄回龙碰板回龙二黄散板二黄摇板二黄滚板二黄哭板反二黄唢呐二黄四平调平板二黄西皮西皮原板西皮快三眼西皮慢板西皮慢三眼西皮二六西皮流水西皮..

    2025-02-18
  • 京剧声腔板式:不同行当的二黄原板唱腔

    京剧各行当的唱腔各有特色,这里选听的都是老生、花脸、老旦、旦角、小生行当很具代表性的唱腔,是学习和从事京剧表演、器乐演奏各专业必须掌握的曲目。也是京剧爱好者、广大戏迷喜闻乐见、非常熟悉的唱段。十字句的老生二黄原板唱腔和七字句..

    2025-02-17
  • 京剧声腔板式:旦角二黄综合板式

    《生死恨》“耳边厢又听得初更鼓响”这大段是旦角梅派二黄唱腔,由六种二黄板式组合而成的。从二黄导板引出,二黄散板用于回忆,回龙作为感叹过渡,慢板用于感情的抒发,两句慢板后,转行弦接转原板、两段二黄原板用于剧中人对亲人的思念和对..

    2025-02-17
  • 京剧声腔板式:反二黄新板式

    京剧排演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时,诞生了许多新的板式,如老生反二黄导板、回龙、二六、各行当的反二黄流水、快板等,反二黄声腔中原没有的板式的唱腔在京剧现代戏中出现了,如《平原作战》赵永钢唱“几天来与曰寇周旋在平川上”的反二黄二六。..

    2025-02-17
  • 京剧声腔板式:反二黄附属板式

    反二黄导板的唱腔、过门与二黄导板基本相同。将二黄导板的过门和唱腔下移四度,个别部位根据反二黄的旋律特点略作调整。在京剧传统剧目中,有反二黄导板的行当和剧目很少,在众多的行当中,只有旦角有反二黄导板。老旦行当的反二黄导板是在传..

    2025-02-17
  • 京剧声腔板式:旦角的二黄原板唱腔

    因为男女(生、旦行当)声腔有不同的个性特征,演唱用大、小嗓的区别,及演唱音域的不同,使旦角二黄原板与老生行当的旋律不同,从旋律上分析,用小嗓演唱的旦角,如果也演唱同老生一样的旋律,会有音域不适的压抑感,不便演唱,将旋律上移四..

    2025-02-17
  • 关于京剧中的上口字

    凡京剧爱好者,都知道京剧有个上口字的问题。什么是上口字?简言之,即凡是京剧语言中与普通话声、韵(声调除外)不同的那些字,就是上口字。换句话讲,上口字就是至今仍保留在京剧唱念中的那些古音、方言字,古音来自《中原音韵》(或“中州..

    2025-02-17
  • 京剧中字的声和韵

    什么叫京剧音韵,杨振淇先生在其《京剧音韵知识》一书中是这样表述的:京剧音韵是在《中原音韵》(或“中州韵”)基础上逐渐演变而来的以普通话为主体,又保留了某些古音,吸收了鄂、皖、苏等方音,经过一些著名艺术家逐步琢磨、实践、创造的..

    2025-02-17
  • 京胡上漆与不上漆的区别

    京胡上漆是现代京胡制作工艺的需要,而传统京胡的制作是不上漆的。原因是,早期的京胡制作工艺手段是对琴担及筒子水分的施放采取的是“自然风干”的干燥法,这样会使京胡的声音随着材料的自然干燥而越来越好听。而我们现代京胡的制作是采取暖..

    2025-02-17
  • 京剧的吐字和咬字-五音辨

    五音在音韵学上是指古代学者按发音部位,把声母分为五类,即: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和喉音。这一传统的提法,沿用至今,仍是学习和研究京剧吐字、咬字方面的一个重要概念。人们常以“字正腔圆”来作为评议京剧演唱的一个重要标准。但是,有..

    2025-02-16
  • 《我看京剧衰落的原因》的几个观点之我见

    拜读网友“碗豆”大作《我看京剧衰落的原因》,有几点想法。特记于下,来请指正。首先是“京剧衰落”的讲法问题,我个人认为“衰落”一词不足以说明京剧艺术现今之处境。何为“衰落”,衡量它大概有三:其一,从业人员渐少且演出场所近无;其..

    2025-02-16
  • 安徒生谈“振兴京剧”

    安徒生也能谈“振兴京剧”么?他可能都不知道京剧是什么东东~~可是,有些东西,其情其理儿,是古今中外皆大同的。在他的童话《天上落下的一片绿叶》中,他写了“绿叶”是如何的特立超群、与重俗品所不同!他写了在“绿叶”生时,没有几人能正..

    2025-02-16
  • 京剧《痴梦》及其他

    中国人是讲究宅心仁厚,以德报怨的。可也讲究因果报应,有时候却让人不舒服。小时侯看电影,每当看见坏人被送上断头台,就要高兴上很久。只要是沾一点坏的,就是一个死。胸口是一种热辣辣的感觉,透着爽快。长大了,因为知道自己也不是所有事..

    2025-02-16
  • 关于《菊坛经典??京剧大师著名唱段》的想法

    我是青年的京剧爱好者,喜欢收藏京剧音像资料,藏得多了,也就有了些想法,向各位请教。从剧目、曲目的选择和编排中,我们就能学习到很多戏曲鉴赏的知识,学习到辨别精粗美恶的方法。我能从无言的编辑工作中,体会到编辑者对京剧的理解、用意..

    2025-02-16
  • 京剧梅派唱腔及行腔要领初探

    大凡京剧爱好者,无一不知梅兰芳京剧艺术,即便“圈外之人”,也略知一、二,可见其在京剧艺术中的地位。梅派艺术享有“雍容华贵、端庄凝重、意境和美、深沉含蓄”之盛誉,而其众多脍炙人口的唱腔则是构成其艺术特色的核心,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2025-01-31
  • 谈谈京剧《四郎探母》中一些不合平仄、韵脚的地方

    下面是笔者发表在《上海戏剧》2002年第12期上的一篇拙文,现略作增补,转贴在这里。一来请网友批评指正,多多赐教;二来感到各地剧团为省里的汇演、今年10月杭州艺术节积极准备新节目,竞争剧烈,志在必得,推动了戏剧的创作和发展,这是大好..

    2025-01-31
  • 谈京剧《野猪林》舞台版本与电影版本的不同

    京剧《野猪林》之舞台版本与电影版本的不同之处大致有以下:1、“长亭分别”一场电影版本有林冲和林娘子的大段对唱,而舞台版本以对白来诉说对唱的内容;2、“野猪林”一场电影版本有林冲与鲁智深的大段对唱,而舞台版本则同样以对白来诉说对..

    2025-01-31
  • 东周为什么会分为春秋和战国?春秋与战国的区别是什么?

    很多人都不了解东周,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说道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相信大家多少都能说出个一二了,这只我..

    2025-01-17
  • 永乐盛世和仁宣之治有哪些区别?为什么要区分开?

    永乐盛世是明成祖朱棣统治时期所出现的盛世,与太祖朱元璋开创的的洪武之治和明仁宗、明宣宗开创的仁宣之治并称为为明..

    2024-12-01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Copyright © 2024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