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音乐介绍

2025-03-29 08:35历史文化

传统佛教音乐称为“梵呗”,起源于佛陀时代。在古印度吠陀时代即盛行歌咏偈颂,属于五明中的声明,佛教亦采用此法赞咏、歌颂佛德,称为“声呗”。

佛经中提到歌乐赞咏之处极多,如《阿弥陀经》所叙述的极乐世界,充满乐音:“彼佛国土,常作天乐,黄金为地,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诸佛菩萨皆擅长以音声作佛事。

印度孔雀王朝时期,阿育王极力护持佛教,推广佛法,此一时代所发展的佛教音乐,使用了各式各样的乐器,如铜锣、鼓、横笛、法螺贝、弓形竖琴等。佛教音乐在印度早已有辉煌的成就。

在西藏,喇嘛教不禁歌舞奏乐,有专职表演乐舞的僧尼,称为“乐神”、“香神”。《大日经》云:“——歌咏皆是真言,——舞戏无非实印。”藏传佛教音乐因而发挥得淋漓尽致,别具特色;从各种大型法会里,我们看到喇嘛们演奏的法器,无奇不有,除了传说“从天而降”的贝(螺号)、蛇笛(唢呐)以外,还有鼓、杖鼓、金鞚小鼓、觱篥等,琳琅满目。佛教音乐壮而不猛,柔而不弱,清而不燥,凝而不滞,能令闻者生起清净之心,故以音声作佛事,无远弗届,不受时空、环境背景及国籍的限制,更能达成弘扬佛法

  • 西藏佛教后宏期的美术遗珍

    所谓佛教“前宏期”和“后宏期”,系专指佛教在藏族地区传播的两个不同历史时期而言。“前宏期”指公元七世纪初叶到公元九世纪中叶吐蕃王朝崩溃以前期间的佛教(即由佛教在吐蕃本部初传,几经周折到吐蕃赞普达玛灭佛);“后宏期”一般指公元十..

    2025-03-29
  • 百忍歌解析 佛教有一个法门称为“忍辱”

    佛教有一个法门称为“忍辱”,以忍对治嗔心。弥勒菩萨化身的布袋和尚说偈曰:“是非憎爱世偏多,仔细思量奈我何?宽却肚皮常忍辱,放开泱日暗消磨。若逢知己须依分,纵遇冤家也共和;若能了此心头事,自然证得六波罗。”佛经亦云:“了嗔恚心..

    2025-03-29
  • 地脉人文孕育的清水道教音乐

    道教,是产生于中国本土并经过漫长的演化而发展起来的宗教。道教音乐是道教在其所有斋蘸科仪中,为敬天尊神、祈福迎祥,祭祖安魂、超度亡灵,驱鬼降妖、禳灾避祸等诸多的法事、道场活动而配合诵经讲法、踏罡布斗仪程所使用的宗教音乐。道教音..

    2025-03-29
  • 我国将建“数字敦煌” 佛教艺术遗产永驻青春

    11月8日,中国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著名学者樊锦诗在国际博物馆协会第22届大会上透露,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将打造一个名为“数字敦煌”的数字游客中心,计划于2013年建成。位于古丝绸之路上的敦煌曾经拥有繁荣的商贸活动,以“敦煌石窟”..

    2025-03-28
  • 【佛教法器】衣祴

    衣祴是指法会时盛放散华所用的供养华之器,又称为华筥、花笼、花筥、华箧、华盛等。《圆光大师行状画图翼赞》卷第十中记载:“华笼是散华时所用,以当后竹或铜瑜所作,垂以真红色等停丝,盛以华,随时散供,是仿诸经所谓的衣祴。”形状为直径..

    2025-03-28
  • 佛教音乐:佛乐的种类与形式

    一、佛乐种类佛教音乐通常分为佛事音乐和以佛教题材为主题的或由佛事音乐改编的通俗音乐。这里仅介绍佛事音乐的种类:1.朝暮课诵:每天早、晚两次,其形式与程序基本相同,内容各异。早课的内容与程序为:诵《楞严咒》《大悲咒》《十小咒》《..

    2025-03-28
  • 漫谈佛教的造像

    我接触与研究造像量度近十年了。初皈佛门,到各地参学,看到待修的庙宇断壁残垣,法像残旧破损,又见新造佛像多耗去巨资而不如法,真是痛心疾首。受菩萨戒时,我便发下大愿:“天下有一寺一庙一殿未修建完善者,誓不成佛。”遂浪迹萍踪,参访..

    2025-03-28
  • 普陀山佛教博物馆:浓缩的“海天佛国”

    11月25日,普陀山佛教博物馆开馆。辛永刚摄 十八臂翡翠观世音菩萨像。新华社供图 11月25日,普陀山佛教博物馆在浙江普陀山正式开馆迎客,这是我国大陆宗教界自办的首个宗教博物馆(台湾于2001年创办了世界宗教博物馆)。当日,馆内一尊采用..

    2025-03-07
  • 擦擦 西藏佛教美术上璀璨珍珠

    擦擦(图片来源:资料图)擦擦是藏区十分常见的泥质佛像。我们在寺院,在玛尼石堆旁或佛塔下,或在被认为是有灵性的山洞、水边,都能与它不期而遇。制作擦擦是藏区众多地方一直保留的传统,它多是在凹型的木质模具内捺入软泥等材质后压制成型..

    2025-03-07
  • 佛教动画片《九华小和尚》第二部于中央电视台首播

    经过近一年的创作,佛教动画片《九华小和尚》第二部于2012年2月7日在中央电视台首次公开播出。《九华小和尚》以九华山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和民间神话故事为题材,借鉴了国外经典动画片的表现形式,将池州九华文化、佛教文化有机融入,展现了池..

    2025-03-07
  • 讲述千年传奇 揭秘佛教圣地

    前 言2月2日,在陕西宾馆举行的“全省对外宣传工作会议”上,“2011年度全省优秀外宣出版物评估”各项大奖新鲜出炉,西安曲江影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独揽两项殊荣:六集纪录片《法门寺》和六集纪录片《大明宫》分获一、二等奖。曲江影视常..

    2025-03-07
  • 佛教法器——三宝印

    佛教寺院中刻有“佛法僧宝”四个字的大印,叫做“三宝印”。“三宝印”的印文:有篆书的、有录书的、也有梵字的。它的形状:有方形的、有菱形的、也有圆形的;但以方形的印,最为常见。它的面积,大者约有二三寸见方。印的质料,多半是用牛角..

    2025-03-07
  • 佛教法器——漉水囊

    漉水囊:若常用者。其格,以生铜铸之,以备水湿无有苔秽、腥涩之意;以熟铜、苔秽;铁,腥涩也。林栖谷隐者,或用之竹木。木与竹非持久涉远之具,故用之生铜,其囊,织青竹以卷之,裁碧缣以缝之,细翠钿以缀之,又作油绿囊以贮之。圆径五寸,..

    2025-03-07
  • 佛教法器——经箱

    经箱是指收藏经典之箱。收藏卷子本的用具中有“经帙”,这是像竹帘一般将卷子卷起,分为布制与竹制。敦煌的卷子布,是在方形布的一角附以绳带。经典依其装方式,可分为“卷子本”与“册子本”,经箱除了经帙之外,同时也收纳卷子本与册子本。..

    2025-03-07
  • 佛教的袈裟为什么没有一件是用完整布料做成的?

    同佛教接触过的人都会意外地发现,佛教中没有一件袈裟是用完整的布料做成的。这是怎么回事呢?他们为什么不穿华贵的服饰呢?难道他们不爱美吗?要回答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就不能不了解一些佛教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应该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2025-03-06
  • 【佛教法器】犍稚

    犍稚(梵文ghanta)为寺院报时之器具。又作犍稚、犍迟、犍地、犍抵、犍植、犍槌、犍锤。在《玄应音义》卷一中说:“犍稚,直追反,经中或作犍迟。案梵本臂吒犍稚,臂吒此云打,犍稚此云所打之木。或檀,或桐,此无正翻。以彼无钟磬故也。但椎..

    2025-03-06
  • 【佛教法器】拂子

    拂子(梵vyajana)用以拂除蚊虫的用具。即在柄上札束兽毛、棉、麻等而成者,功用与尘尾同,而形状各异。又单称拂,或称作拂尘。在印度,一般皆用此物拂蚊。关于僧团中使用拂子的由来,在《毗奈耶杂事》中说:“佛在广严城猕猴高阁堂中,时诸苾..

    2025-03-06
  • 【佛教法器】大鼓

    大鼓(梵名dundubhi)乐器名。打击乐器的一种,又作太鼓。即在中空的木制圆筒上张皮,以供打击的乐器。在佛教古来被做为敲打集众之用。在《有部目得迦》卷八中说:“六大都城诸苾宣等,咸悉来集,人众既多,遂失时候。佛言:应打犍稚。虽打犍..

    2025-03-06
  • 【佛教法器】铃铎

    “铃铎”,乐器名;也叫做“手铎”、“手铃”、“宝铎”、“风铎”、“檐铎”。——这些“铃铎”,各为“铃”的一种,都是用“金、铜、铁”等金属所制造的。“铃铎”的起源,一般都认为是开始行于印度,这一个说法,有佛教的经典可资证明。大..

    2025-03-06
  • 佛教法器法物

    法器是龙天耳目,大众共遵的讯号,丛林中一切行事皆依法器为准,例如晨钟暮鼓以及各种报钟、板声等。寺院中用于庄严佛坛及祈祷、修法、供养、法会等各类佛事,或佛子所携行的念珠、锡杖等修道资具,都是法器法物。兹将寺院道场常用的法器法物..

    2025-03-06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Copyright © 2024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