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遗存释迎牟尼佛坐像 6——7世纪 斯瓦特 黄铜 高12.3cm
释迦佛面部泥金,蓝色发髻,右手施与愿印,左手握衣角,结跏跌坐。身躯魁伟,圆领通肩袭装,一角披于左肩后,衣纹写实,质感厚重,可见晚期键陀罗佛教艺术遗风。椭圆形的仰覆莲座,莲瓣肥大,深束腰。此像头部的色彩是在西藏流传中涂饰的,按西藏习俗经常为佛贴金敷彩可以修功德。造像附满汉双文黄条:“大利益密噜什喀释迎牟尼佛,五十三年九月二十五日收***喇嘛进。”证明此像是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由***喇嘛进贡的。
注释:跏趺[jiāfū],是结跏趺坐的略称。佛教中修禅者的坐法:两足交叉置于左右股上,称“全跏坐”。或单以左足押在右股上,或单以右足押在左股上,叫“半跏坐”。据佛经说,跏趺可以减少妄念,集中思想。
布达拉图片来自百度藏传佛教金铜佛像艺术,是藏族人民在继承本民族传统雕塑艺术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和融合印度、尼泊尔以及内地的造像与绘画技法,并经过千百年的不断创新、不断进取而形成的具有鲜明独特民族风格和醇厚质朴地方特色的艺术类型..
2025-04-17西藏西部范围大致相当今阿里地区,古文献称“羊同”或“娑播慈”。其地南与尼泊尔、印度接壤,西与克什米尔毗邻,北部连接新疆及中亚各地。公元2世纪到7世纪为古代象雄部落重要发展地及原始苯教发祥地,7世纪后为吐蕃所属赞普朗达玛,佛教大致..
2024-02-27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