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流派唱腔音乐-中国戏曲学院张玄讲座

2024-09-05 08:09历史文化

2006年10月25日晚来自中国戏曲学院的研究生张玄,在上音教学楼217举办了一场主题为“京剧流派唱腔音乐”的讲座。

“流派”是一门艺术成熟的标志,我们研究任何一门艺术也许都无法逾越“流派”这一个门槛。

一、流派的本体论

关于“本体论”的本体论

我们现在所认识的戏曲是经过了历史的冲刷和积淀之后的艺术品种,应当承认事物是运动发展的过程,本体也是流变当中的本体。流派的源头不是哪一个人、哪一出戏,而是艺术规律,即以唱腔表演为其特色的,符合艺术规律的艺术表现的产生。因此必须记住,“本体”是变化发展中的本体,流派的实质是创新

流派形成的原因有很多,但在众多因素中,最不容忽视的音乐,尤其是唱腔音乐。

流派唱腔音乐在流派形成过程中的突出地位及其重要作用:耳目一新的唱腔初起为流派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以特色唱腔为主导的声腔音乐系统的建立是流派成熟的标志之一;

本讲座以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及后来“四小名旦”的张君秋等声腔艺术作一个简要的分析。

二、关于“四大名旦”一说之来源

很多人看到的材料是,1927年《顺天时报》进行了一次评选,评出了“四大名旦”。但是经过论证,这个说法是有偏颇的。原因有三,一是1927年《顺天时报》并没有关于“四大名旦”评选的记载;二是《顺天时报》的第五版于6月25日有一次刊登了征集五大名伶(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徐碧云)新剧夺魁投票,也就是说所评内容为剧目而非演员;三是“四大名旦”说法早已有之。许多老艺人也证实了,1924年梅、尚、程、荀四人在军阀张宗昌的府中合演剧目时已有这个称谓了。“四大名旦”并不是某一次评选的结果,而是这几位艺术家通过自己一出一出的演、唱为观众认可之后得到的殊荣。

京剧流派的成因有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内因是师承前人、发挥个性、博取精萃、冶于一炉;外因是腔调风靡、社会认可、文人相佐、观众捧场。

京剧流派唱腔系统和整体架构

1、以演员个性气质为核心的声乐形象

2、以琴师个性气质为核心的胡琴伴奏音乐形象

3、以颉颃鸣奏的统一与若即若离的张力所构成的唱腔伴奏共同体

4、以习惯性板式安排、特色旋律走向、特型唱腔等为轴心,以模式化思维进行统一的腔型结构所形成的整出唱腔伴奏系统。

5、以相对固定的腔型结构出之的传统折子戏和新创剧目所形成的整个流派的艺术特点。

6、以渐进式发展的唱腔伴奏模式培养的、核心相对固定的、适当波延的观众群落

平和恬淡、均衡静穆的梅派唱腔

中和美是梅派唱腔乃至梅派表演的最突出的特点,他的唱腔和表演是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在京剧舞台上的具象化的表现形式。其唱腔中的工尺、气口、发音、发声、咬字乃至归韵等无一不是追求平和中正、淡美的美学原则的。

梅派特型腔微观构成要素:

1、程式性的“破”与“立”

2、下滑尾音技巧,这种细小的装饰形成了梅腔特有的“阳柔”之美。

3、四声变调处理

4、唱腔中旋律的情态模拟

5、创新腔的使用

顿挫有致、刚柔相济的尚派唱腔

尚小云有一副极高亢、明亮的嗓音,他极擅长发挥自己的天赋特长,同时又注意气韵和力度,文戏武唱是尚派最大的特点,形成了刚中带柔,高亢激昂的尚派特色。他的美学追求可以一个“擞”字来概括。

尚派特型腔微观构成要素:

1、利用各种行腔技巧点缀唱腔,创造了坠腔、顿腔、勒腔、颤腔等技巧

2、急停与突起的节奏处理

3、高定调

幽咽婉转、沉厚含蓄的程派唱腔

程派唱腔走势如行云流水,荡气回肠。很多人认为只要是繁密的双音密腔或闷着嗓音低唱就是程派,其实寓刚于柔、以绵裹针才是程派真正的美学追求,含蓄是有力度、力道的。

程派特型腔微观构成要素:

1、唱腔结构疏密有致

2、张弛运腔法,用保持音将唱腔托起、绷紧,随后用流淌不断的滚奏小腔法结束唱句

3、切分节奏的大量运用

4、借鉴生腔吐字方法,我们可以在程派唱腔中看到很多老生余派唱腔的影子

娇柔美艳、俏丽多姿的荀派唱腔

由于荀慧生先生原先是唱河北梆子的出身,使得荀派唱腔的结构基础与河北梆子有这非常深的渊源,他有一些京剧的唱段直接引自河北梆子。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荀慧生先生是化刚为柔,借用梆子腔行腔来激活皮黄的节奏,创造了一系列的新腔法和新板式。他的唱腔蕴含了融于格律之中,变幻于格律之外的美学思想。

荀派特型腔微观构成要素:

1、节奏律动的创新和把握

2、腔化过门

3、利用虚字衬腔

甜润清新、护理柔美的张派唱腔

张君秋先生继“四大名旦”之后,创立新的张派唱腔,其唱腔具有时代感,成为发展京剧艺术的新典范。张君秋的演唱人们一般用“娇、媚、脆、水”四个字来形容。他的高亢脆亮是吸收了尚派的特点,甜润宽厚又近似于梅派,他不学尚派的刚硬挺拔,学梅派的自然舒展,还学程派的委婉,荀派的娇柔,并能博采众长,索本求源,最终集各派所长形成了新的流派。

张派特型腔微观构成要素:

1、突破板式、表情达意

2、巧妙转板

3、常用附点装饰特型腔、弧形上扬特型腔、断连交织特型腔、回滑急揉特型腔

讲座之后大家进行了热烈的交流,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关心我们的传统戏曲、传统音乐文化,正如张玄最后感言,也许你一辈子不太会去关注戏曲(和我们民族的传统音乐、艺术),可是你试着去接近它,也许你会慢慢喜欢它爱上它,那也是一辈子的!

  • 京剧的生行

    京剧的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但在初期,京剧的行当仍分为生、旦、净、末、丑五大类,后来才把生行和末行合并,取消了末行。所以我们在讲京剧生行的时候,应该顺便把生和末的关系,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给大家介绍一下。因为在元杂剧..

    2025-03-31
  • 京剧的丑行

    净行里有大花脸,二花脸,而丑行则叫作小花脸,或者叫三花脸。因为凡是丑行都是在鼻梁上用白粉涂一个粉块。这白粉的块,也有几种不同的形状,有的是方的,有的是元宝形或是倒元宝形,叫作腰子形,还有的是枣核形,根据不同的人物,画不同形状..

    2025-03-09
  • 京剧的乐器

    单皮鼓又称小鼓。是打击乐和管弦乐的指挥乐器,演奏时用两根细竹(通称鼓箭子、鼓签)。,指挥方法用底鼓,有时并配合手势,各种乐器都随着它的指挥来演奏。歌唱时辅助板打节奏。司鼓、板者称为鼓佬(即鼓师)。板亦名檀板、拍板。打击乐器。由三..

    2025-03-09
  • 我的京剧情缘

    谈到京剧,不禁想起小时候,我外婆是个戏迷,逢戏必看,那时,我时常听到隔壁电视机里传来的锣鼓声和一些很奇怪的声音,一开始,我并不怎么喜欢京剧,嫌她节奏太慢,可慢慢的,我在外婆的影响下,出现体会得其中的韵味。后来,我也知道京剧不..

    2025-03-09
  • 八字流派

    四柱命理在宋朝得到了蓬勃发展,各种著作层出不穷,代表作主要有宋代徐子平所著的《渊海子平》,至今仍在香港及国内流..

    2025-03-09
  • 京剧与歌剧

    很早就想写这篇文章,但一直不曾动笔,因为不同的文化其实是很难类比的,就像“五四”时期的“打倒孔家店”、“全盘西化”一样,极端无法改变问题,但保守和温和更是有害的。文化有相似性,但更主要的是因为不同才能使人感到它的丰富性。从舞..

    2025-03-08
  • 京剧随笔

    闲暇无事,以听京剧自娱,每到会意处,则记之。听戏只是一种个人的趣味,而所记之事也是个人的体会,不足为训。【一】终于能看到中央台11频道的京剧节目了,以前家中的那台电视机可能是老了缘故,一直无缘看自己喜欢的京剧,而其他的电视节目..

    2025-03-08
  • 小议学京剧的方法

    随手拿起枕边的一本小册子,名曰《梨园走马》,作者是徐城北先生。读第一篇就看到一段文字,教诲普通观众如何掌握学习京剧的方法,原文是这样的:“…第一步,选看京剧最简单也最基础的小戏,既弄懂意思,也学习一下京剧的基本格式。第二步是..

    2025-03-08
  • 摇滚京剧之搞笑版

    1.“天女散花”,典型的NewAge,自信京剧的旦角嗓子不比Enya差,甚至难度还要高,但是伴奏千万别有小锣,一敲就完了。2.“长板坡”,典型的DeathMetal,赵子云七进七出,血肉横飞,不用DeathMetal似乎说不过去。伴奏中的金属效果器是必不可少..

    2025-03-08
  • 答古龙,也谈我的京剧情缘

    那是一个遥远的记忆,其实并不是很久,但为什么生命中总是有那么遥远的记忆。古龙兄使我又开始回忆。小时候,只不过是一些天真的孩子在一起嬉戏而已,我记得,在70年代,那时在上海,还是非常的穷困,虽然很多上海人到外地还希望找到自己的那..

    2025-03-08
  • 京剧的龙套

    京剧角色行当。扮演剧中士兵、夫役等随从人员及群众。由于所穿均是各色的龙套衣而得名。龙套不同于舞台上的“零碎儿”,而是以整体出现,一般以四人为一堂。在舞台上用一堂或两堂龙套,以表示人员众多,起烘托声势的作用。根据各剧不同的需要..

    2025-02-18
  • 京剧的板式

    二黄二黄原板二黄慢板二黄三眼二黄正板二黄中三眼二黄快三眼二黄中板二黄碰板二黄顶板二黄导板二黄回龙碰板回龙二黄散板二黄摇板二黄滚板二黄哭板反二黄唢呐二黄四平调平板二黄西皮西皮原板西皮快三眼西皮慢板西皮慢三眼西皮二六西皮流水西皮..

    2025-02-18
  • 京剧声腔板式:不同行当的二黄原板唱腔

    京剧各行当的唱腔各有特色,这里选听的都是老生、花脸、老旦、旦角、小生行当很具代表性的唱腔,是学习和从事京剧表演、器乐演奏各专业必须掌握的曲目。也是京剧爱好者、广大戏迷喜闻乐见、非常熟悉的唱段。十字句的老生二黄原板唱腔和七字句..

    2025-02-17
  • 京剧声腔板式:旦角二黄综合板式

    《生死恨》“耳边厢又听得初更鼓响”这大段是旦角梅派二黄唱腔,由六种二黄板式组合而成的。从二黄导板引出,二黄散板用于回忆,回龙作为感叹过渡,慢板用于感情的抒发,两句慢板后,转行弦接转原板、两段二黄原板用于剧中人对亲人的思念和对..

    2025-02-17
  • 京剧声腔板式:反二黄新板式

    京剧排演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时,诞生了许多新的板式,如老生反二黄导板、回龙、二六、各行当的反二黄流水、快板等,反二黄声腔中原没有的板式的唱腔在京剧现代戏中出现了,如《平原作战》赵永钢唱“几天来与曰寇周旋在平川上”的反二黄二六。..

    2025-02-17
  • 京剧声腔板式:反二黄附属板式

    反二黄导板的唱腔、过门与二黄导板基本相同。将二黄导板的过门和唱腔下移四度,个别部位根据反二黄的旋律特点略作调整。在京剧传统剧目中,有反二黄导板的行当和剧目很少,在众多的行当中,只有旦角有反二黄导板。老旦行当的反二黄导板是在传..

    2025-02-17
  • 京剧声腔板式:旦角的二黄原板唱腔

    因为男女(生、旦行当)声腔有不同的个性特征,演唱用大、小嗓的区别,及演唱音域的不同,使旦角二黄原板与老生行当的旋律不同,从旋律上分析,用小嗓演唱的旦角,如果也演唱同老生一样的旋律,会有音域不适的压抑感,不便演唱,将旋律上移四..

    2025-02-17
  • 关于京剧中的上口字

    凡京剧爱好者,都知道京剧有个上口字的问题。什么是上口字?简言之,即凡是京剧语言中与普通话声、韵(声调除外)不同的那些字,就是上口字。换句话讲,上口字就是至今仍保留在京剧唱念中的那些古音、方言字,古音来自《中原音韵》(或“中州..

    2025-02-17
  • 京剧中字的声和韵

    什么叫京剧音韵,杨振淇先生在其《京剧音韵知识》一书中是这样表述的:京剧音韵是在《中原音韵》(或“中州韵”)基础上逐渐演变而来的以普通话为主体,又保留了某些古音,吸收了鄂、皖、苏等方音,经过一些著名艺术家逐步琢磨、实践、创造的..

    2025-02-17
  • 漫谈京剧与歌曲的区别

    京剧与歌曲虽同属艺术化的语言音乐体系,但却存在许多不同之点,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旋律不同。京剧音乐特别是唱腔,是特征性、体系性非常强的。西皮、二黄两大系列统贯全局,其旋律虽可以有无穷变化,也可掺入其它剧种及民族音乐的成份..

    2025-02-16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Copyright © 2024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