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融和精神

2025-01-29 08:42历史文化

融和精神是佛教的基本精神之一。“融”与“和”连用,字面上基本为融通无碍、和谐和解的意思。融和精神是佛教在处理其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一切争端及矛盾时所体现出的一种精神。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对于异己的存在持一种平等、尊重的态度,肯定其存在的合理性;对于不同的学说和理论,力争与其和谐共处,并采取积极、审慎的态度去吸收其中于己有益的成分,来不断丰富和发展自身的理论;用自身丰富的理论成果去滋养其他的学术理论,促进多种文化共同繁荣。

佛教讲“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所谓“百川汇归大海,共一咸味”,“各族入佛,同为佛子”。简言之,佛教的融和精神是一种尊重的态度,一种平等的对待,一种包容的雅量,一种互助的品质。

融和精神源于原始佛教的缘起思想。佛陀的缘起思想认为宇宙万物都是因果相续、自他相依的,都处在一个无尽缘起的关系网之中。万事万物都是因缘和合而起,本性是空的。万物虽然千差万别,却是互相关联,可以互入互摄、互相融通。大乘佛教时期,融和精神主要体现在大乘佛教的“中道观”中。中道义可谓是大乘精髓,主张“双遮双照”的不二法门。所谓:“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重道义”,体现了真俗二谛融通无碍。

佛教传入中国之初,即发挥其融和精神,与中国本土的儒道思想互相融摄,最终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中国佛教。中国佛教继承并发展了印度佛教的融和精神,形成了各宗的圆融思想,最典型的为天台宗的三谛圆融思想,华严宗的三种、六相圆融思想,禅宗取各宗圆融义的更为完满的世间、出世间圆融不二的思想。

陈兵教授在其《中国佛教圆融精神的当代意义》一文中即对中国佛教圆融精神所体现的哲学思想作了深入的探讨。他指出,中国佛教圆融思想主要有以下哲学意蕴:第一,万有为一整体,皆由同一的终极实在缘起或现起,同生共体,互不相离。第二,万有体性虽一,而不妨千差万别;虽然千差万别,而互相融通无碍。第三,诸法本来无碍,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中国佛教的圆融思想是佛教的融和精神在中国特殊的文化背景下的一种体现,是佛教运用融和精神与中国传统儒道思想融会、互摄的理论成果。佛教的融和精神伴随佛教历史发展的全过程,并在中国佛教中得到了更确切、更深刻的阐述和体现。

佛教的融和精神在佛教的发展历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对佛教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同时对人类文化的发展也有着客观的指导意义和启示价值。首先,融和精神是佛教理论的本色体现,是佛教确立其教义所依据的基本精神。融和精神是佛教的核心教义——缘起论的真义体现,佛教的诸种教义皆由缘起论而阐发,以融和精神为指导,处处展现其包纳、融会的精神。其次,融和精神是佛教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根本原因。佛教对异己的理论不是猛烈地排斥和抨击,而是尊重其存在,并努力去发现和吸收其中于己有益的理论,来促进自身的发展。佛教在印度得以创立发展,在中国得以生存光大,无不得益于佛教的这种融和精神。融和精神作为佛教的指导精神,是佛教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根本原因。第三,融和精神客观地促进了不同学术理论的交流互补,是多元文化共同发展的驱动力。佛教以“自利利他”的态度对待异己学说,既能积极慎重地吸收各家精华,又能主动滋养其他理论,客观地推动了多元文化的共同发展。中国隋唐时期出现的三教融和、三教并繁的局面,即印证了这一点。

更新于:24天前
  • 麦积山的佛教艺术

    自佛教传入中国,佛教艺术也同时传入中国,在中央亚细亚与印度的交通要道上,古来营造了不少石窟,其中优美的造象与壁画,保存至今,放射出灿烂的光彩,例如高昌的壁画,敦煌千佛洞的壁画和塑象,大同云岗和洛阳龙门的雕象等等,这些著名的佛..

    2025-02-16
  • “佛之光影-和谐佛教”

    为了更好的传承和弘扬丰富多彩、辉煌灿烂的中国佛教文化,展示当代佛教欣欣向荣、紧跟时代步伐的积极形象。菩萨在线网站特主办首届“佛之光影-和谐佛教”佛教艺术文化摄影大赛。此次摄影大赛得到了扬州大明寺、昆山佛教协会的大力支持,中国..

    2025-02-15
  • 佛教的香器

    香器是指焚香用的器皿及用具,除了最常见的香炉之外,还有手炉、薰球、香囊、香盘,及在香粉的香篆、盛香的香盆,都是属于香器的范畴。 这些丰富的香器种类,主要是为了配合各种不同型态的香焚烧或蒸薰的方式而产生。除了实际上的用途之外,..

    2025-02-15
  • 香与佛教

    虔诚的香客 中国民族宗教网记者张世辉摄在佛教中,无论是对佛菩萨的供养,或是在说法的譬喻中,经常都可以见到香的踪影。密法中,不同的本尊甚至有不同供养的香,香与佛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由于香能袪除一切臭气、不净,使人身心舒畅,..

    2025-02-15
  • 关中西部的佛教艺术奇观:彬县大佛寺石窟

    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即唐帝国建国的第一年,割据甘肃东部一带的军阀薛举率领大军进逼唐朝的首都长安城,秦王李世民以西讨元帅的名义带领八总管兵力前往抗击。从七月到十一月间,两军大战于关中西部地区,经过数次的交锋,最终以李世..

    2025-01-30
  • 世界佛教史上首部高清3d影片《本焕大师》亮相鹏城

    本焕长老卡通形象(图片来源:资料图)本焕长老(图片来源:资料图)《本焕大师》,是世界佛教史上第一部大型高清3d影片。影片以深圳弘法寺开山祖师本焕长老的传奇人生经历为电影题材,形象生动地展示本焕长老的人生修行之路,以此弘扬传播中..

    2025-01-28
  • 东方遗珠:山东北朝时期佛教造像艺术

    代表着国家形象的国家博物馆新近开放,一时成为人们进京旅游的热门地点之一。在国博重点推出的展览“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展中,有六件来自山东青州的大型石雕造像成为“亮点”,山东的佛教造像艺术也再次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其实,自20世纪8..

    2025-01-28
  • 国际佛教电影节开幕 10部中国佛教文献纪录片参展

    2011年5月18日,为纪念佛祖悟道2600周年,国际佛教电影节开幕式在斯里兰卡科伦坡班达拉奈克文化中心隆重举行。斯里兰卡议会议长恰马尔与尼泊尔、缅甸、泰国、韩国、俄罗斯、印度等国驻斯使节、斯政要和佛教界人士共100多人出席开幕式。中国驻..

    2025-01-28
  • 佛教公益片《观音故里》在平顶山举行首映式

    3月13号上午佛教公益片《观音故里》首映式在平顶山市八中礼堂举行。平顶山市政协副主席潘民中和四百余名信众一起观看了首映。《观音故里》,对中国第一佛——观世音菩萨的出生地宝丰县古父城,出家地白雀寺,得道证果地香山普门禅寺进行了实地..

    2024-12-15
  • 佛教密宗的八大守护神

    八大守护神又叫“本命佛”,是佛教密宗通过天干地支、十二因缘、“地、水、火、风、空”五大元素相生,推出了有八位佛和菩萨保佑十二个生肖,故称为“本命佛”,也叫八大守护神!佛教密宗本命佛是千年以来人们所供奉的护法善神,能使众生逢凶..

    2024-12-15
  • 云南佛教书画收藏只涨不跌

     佛教丹青受关注。每年春季都是书画艺术品市场开始忙碌的时候,不管是画廊还是拍卖行,也不管是收藏家还是爱好者,都会在这个时候考量全年的计划和行动。在今年春季一般书画作品市场行情扑朔迷离时,收藏家和投资人却发现一项规律:佛教书画..

    2024-12-14
  • 佛教建筑记录北京千年文化史

    法源寺:徽钦二帝曾关押在此很多人对法源寺的了解源于李敖的小说《法源寺》。在这部小说里,李敖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死、仕隐、家国、君臣、忠奸、去留、因果等等都浓缩在法源寺院这一历史舞台上。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会记得书中写到的寺院里铺..

    2024-12-13
  • 元宵节的文化内涵:祈生意蕴和狂欢精神

    元宵节,又称灯节、元夕、上元节,标志性时间在一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至少从隋朝开始,元宵节就已经有了丰富的习俗活动,并形成十分鲜明的文化性格,此后节俗活动更加多姿多彩。节日期间,人们踏月走桥、观灯彩、猜灯谜、放烟花..

    2024-11-06
  • 佛教雕塑艺术的源与流

    作为一种世界性宗教——佛教,它的源头在印度,而印度的佛教艺术却是东西方文化血液融合的产物。佛教艺术的兴起,正值印度与波斯、希腊文化交流的孔雀王朝时代。为了弘扬佛法,阿育王诏令凿窟建塔。桑奇大塔的塔门雕刻、优美的药义女、野鹿苑..

    2024-10-24
  • 广州南海神庙“佛教圣树”繁花怒放

    4月15日,广州南海神庙内二十多棵“佛教圣树”无忧树自2006年引种以来首次展现繁花怒放的景观,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观看。只见数不胜数的金黄色花朵点状如火炬般将整个树冠覆盖,整棵大树仿佛一座金黄色的“宝塔”。许多游客纷纷上前抚摸无忧树..

    2024-10-23
  • 海口意外发现石室藏身 800年佛教涅槃石塔

     石龟石雕正面造型(左上)、石龟石雕侧面造型(右上)、石匣里放置有铜钱和锡牌等文物(下图)。(图片来源:中国网摄影:黃一冰)文保工作人员在清理塔身过程中从塔身中央发现石室。(图片来源:中国网摄影:黃一冰)海口儒符石塔出土文物,..

    2024-10-21
  • 别样的阿Q精神

    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总是会出现很多迷惑行为,这些行为的出现通常会让人哭笑不得……朋友阿Q最近在装修房子,一边装修一..

    2024-09-13
  • 佛教如何看待灵魂投胎转世之说

    问:请问法师,佛教是如何看待灵魂转世之说?济群法师答:佛教从缘起的角度,认为世间不存在固定不变的主体,并因此否..

    2024-09-02
  • 试论中国南传佛教佛塔艺术——郑筱筠

    东南亚南传上座部佛教一经传入中国云南地区,它在保持南传上座部佛教基本传统纯洁性的同时,更多地在制度层面上适应着中国边疆少数民族文化,它与当地固有的原始宗教和少数民族文化相互斗争、相互融合,逐步渗入到当地少数民族世俗生活的方方..

    2024-08-30
  • 佛教是如何说的灵魂哪里来的?

    索达吉堪布问:往前推几百年或几千年,地球上可能只有十亿人,但当今已经六七十亿了,如果轮回学说真的成立,为什么人会越来越多?多出来的灵魂是从哪儿来的?索达吉堪布答:我们这个地球上的人类,最近刚公布达到了70亿。人类虽然有这么多,但在六道..

    2024-08-30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Copyright © 2024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