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有“手指”的鱼希望螈是我们人类的祖先?希望螈艺术复原图
这条长有手指的鱼,就是我们的共同祖先?
这条长有手指的鱼,就是我们的共同祖先?
新浪财经APP缩小字体放大字体收藏微博微信分享
希望螈艺术复原图(图片来源:Katrina Kenny)
撰文 | 张毛毛
3亿多年前,一部分鱼类登上陆地,最终演化出包括人类在内种类繁多的陆生脊椎动物。鱼类登陆是生命演化史上的重要事件,但对于从鱼类到两栖动物的过渡环节,我们仍然缺乏足够的认识。在发表于《自然》的研究中,研究团队找到了鱼类登陆过程中的关键化石希望螈,这种长有指骨的鱼让我们窥见生命演化的规律,但它们就是人类的直系祖先吗?
在大约4.2亿~3.6亿年前的泥盆纪时代,海洋中多种多样的鱼类在挣扎求生,抢夺着有限的食物、栖息地甚至是氧气资源。而与此同时,广阔的陆地上却安静得多蕨类植物和昆虫占领着大片土地,大片宝贵的生态位仍然虚位以待。直到泥盆纪晚期,一部分鱼类开始了登陆的尝试。
鱼类登陆是生命演化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当今陆地上种类繁多的脊椎动物,包括我们人类,都是这一批登陆者的后代。从水生环境到陆生环境的转换会遇到许多困难,而其中最重要的挑战,就是获得在陆地上运动的能力。鱼类的鳍逐渐演化为有力的四肢,在陆地上撑起它们沉重的身躯,并且提供足够的运动能力。
鱼到两栖的过渡阶段
最早的登陆者是谁?对于这个问题,科学界有过许多争论。现在,随着更多化石证据被发现,古生物学家将目光聚集在了肉鳍鱼中的一支四足形类(tetrapod-like)动物。这一类动物的化石保留了鱼类基本的身体形态,但又具有某些适应陆地生活的特征,因此被认为是鱼类到两栖动物中间的过渡形态。
借助四足形类提供的化石证据,我们得以窥见泥盆纪晚期的肉鳍鱼是如何一步步抛弃掉无力的鳍,获得强壮的四肢,从而登上陆地的。比如我们熟悉的鱼石螈(Ichthyostega)和棘螈(Acanthostega),它们虽然保留有鱼类的特征,但已经抛弃了有鳍条支撑的胸鳍和腹鳍。取而代之的,是由骨骼支撑的四肢,包括数量不等的手指,这证明它们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在陆地或水底移动的能力。
鱼石螈复原图(图片来源:Dr。 Gnter Bechly)
但是形态特征显示,它们并不能完全离开水环境生活。比如棘螈,它具有扁平的头部和笨重的身躯,前肢无法在肘部弯曲,因此很难在陆地上支撑起它庞大的身躯,更不要说快速移动了。显然,这种动物更多还是生活在水中,四肢平摊划水,而不是放在身体下部提供支撑。也正是考虑到它们很可能无法脱离水体生活,因此尽管命名为螈,但它们并不属于狭义上的两栖动物。
复原的棘螈骨骼(图片来源:Ryan Somma)
同时,古生物学家也发现了更偏向鱼类的化石提塔利克鱼(Tiktaalik)。2019年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的一项研究发现,相比鱼类祖先,提塔利克鱼的鳍变得更小也更简单了。提塔利克鱼胸鳍的鳍条很不对称,腹侧的鳍条比背侧的鳍条小好几倍,研究者推测,这可能说明在胸鳍的底部,形成了一层肌肉。这层肌肉类似于四足动物掌心的肉,尽管还不足以支撑它们上陆,但可以帮助它们在河底移动。提塔利克鱼还保留有胸鳍,但是鱼鳍中已经具有骨骼支撑了,只是还缺少明确的指骨。
提塔利克鱼还保留有胸鳍,但是鱼鳍中已经具有骨骼支撑了(图片来源:Tom Stewart)
无论是有鳍条但没有指骨的提塔利克鱼,还是没有鳍条但有指骨的棘螈和鱼石螈,都为鱼类向两栖动物的演变提供了重要线索。但在它们中间,还缺少了一个关键的过渡环节既有鳍条支撑,并且已经演化出指骨的鱼类。
带来希望的希望螈
近日,发表于《自然》杂志的一项研究终于补上了这缺失的一环。
加拿大魁北克大学穆斯基校区和澳大利亚福林德斯大学的研究者用CT扫描了一件希望螈(Elpistostege watsoni)的标本。
希望螈(Elpistostege watsoni)标本及复原图(图片来源:Cloutier et al。, 2020)
希望螈生活在大约3.8亿年前的浅海及河口区域,长约1.6米,是一种大型的捕食者。这一物种最早发现于加拿大魁北克的Miguasha国家公园,当时只发现了一枚残缺的头盖骨化石,并将它分类为某种早期的四足动物。但随后,在1985年再次发现的部分头骨化石显示,希望螈其实属于肉鳍鱼。2010年,在这里又发现了一件保存非常完好的希望螈完整化石,它也是本次研究的对象。
三维复原结果显示,这种鱼既有鳍条包裹,也拥有明显的指骨。此前的研究显示,希望螈与提塔利克鱼在系统发生学上的关系很近。在看到CT扫描图像后,研究人员惊讶地发现,希望螈比提塔利克鱼更为接近四足动物。在鳍条包裹的胸鳍中,不仅可以清晰地看到肱骨(对应我们的大臂)、桡骨和尺骨(小臂)、腕骨(手腕)和掌骨(手掌),甚至还发现了两根明确的指骨,以及三根可能的指骨。
希望螈胸鳍的骨骼与人类上肢骨骼对比,图中红色为确认的指骨(图片来源:John Long)
这是第一次在鱼类中观察到指骨和鳍条共存。这个标本中的指骨,与其他四足动物的指骨非常类似。论文作者之一,福林德斯大学的古生物与地层学教授约翰朗(John Long)介绍道。
指骨虽然看起来只是一些细小的骨骼,并不起眼,但它其实对四肢的支撑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拥有指骨后,这些鱼类就能在水底,或短暂地在陆地上支撑起自己沉重的身体。在鳍中增加这些小骨骼让它们能将重量灵活且均匀地分散给整个鳍,朗教授说,我们的这项发现将指骨的起源推回到了鱼类。同时这一结果也告诉我们,在鱼类离开水之前,就已经具有脊椎动物基本的四肢结构了。
论文的通讯作者,加拿大魁北克大学里穆斯基校区的理查德克卢捷(Richard Cloutier)表示,在过去的十年间,化石证据很好地揭示了鱼类登陆过程中,由于水陆环境变化,在呼吸系统、听觉器官、觅食方式等方面发生的改变。而这一发现填补了鱼类运动能力演化中的空缺。
我们的祖先?
遗憾的是,尽管我们已经发现了如此多由鱼类向两栖动物演化的过渡化石,但它们是否就是人类以及其他陆生生物的祖先,还存在着很大争议。这是因为许多四足动物普遍具有的结构,在这些化石中却没有发现。比如大部分现生的四足动物每只手都有5根手指,而鱼石螈每只手却有6~7根指骨,棘螈甚至有8根。
更有可能的一种情景是,当时不同地区的鱼类纷纷尝试登陆,并发展出了相似的形态。这些希望螈、棘螈和鱼石螈等更有可能是我们祖先在当时的一支竞争者,而我们真正的祖先并没有形成化石保留下来,或是还没有被发现。
但这类研究依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这些化石,我们能够从中窥见生命演化的历史与规律。正如克卢捷所说:希望螈并不一定是我们的祖先,但是它仍能体现从鱼类到四足动物的演化过程。
-
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当下与未来
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未来会怎样发展,恐怕是当下每个人都很关注的焦点。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近日发布的不完全数据统计显示,截止目前,2010年春季拍卖中国油画及当代艺术总成交额达231,973万元,与去年秋拍(158,666万元)相比增加了46.2%,同比..
2025-04-01 -
收藏当代国画 须对艺术理解
在世界性的艺术系统中,中国艺术有许多独到之处。而能够以一种文字的书写方式和笔迹的律动,表现出书者的情绪和审美的追求,从而使文字的书写升华为一种艺术的方式,这就是中国书法的奥秘。这种抽象的表现形式不仅丰富了中国的艺术,也为西方..
2025-04-01 -
西藏丹萨替寺藏传佛教艺术
2010年6月21日下午3:30,刚刚从西藏高原考察归来的首都博物馆研究员黄春和先生,在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作了一场题为《西藏丹萨替造像研究》的专题学术讲座,讲座由该所所长霍巍教授主持。黄先生首先介绍了研究丹萨替造像的意义。他认为丹..
2025-03-29 -
藏传佛教艺术的精华——坛城
坛城,又称“坛”或“坛场”,梵文称“曼陀罗”,意为轮集,藏语称“吉廓”,是藏传佛教宇宙观、理想境界的集中表现,为一切圣众聚会的场所。一般来讲,坛城的作用是给修行者作为观想的对象,将主尊的坛城意义予以图像化,由中心的本尊层层开..
2025-03-28 -
世界十大艺术收藏家解说
收藏家正为认知上的不一致而烦恼”,拉斯维加斯赌场巨头、世界顶级艺术收藏家之一StephenA.Wynn说,“他们正在很理智的同这种状况做斗争。他们知道他们收购的艺术品的价值远远超出了他们花的资金,他们也知道如果出售了这些艺术品将无以替代。..
2025-03-11 -
傩艺术殿堂:色彩斑斓、高深莫测
傩,是什么?它是一种极其特殊的文化现象,在漫长的历史中,随时光变迁、地域变换而衍生出不同的内涵和名称。它是一种巫术,早在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即作为一种狩猎活动的驱逐术而诞生。它是一种祭祀,进入夏代之后,有人以此来祭祀各种非正常..
2025-03-07 -
方寸唐卡描绘热贡艺术产业发展新蓝图
如何发展文化产业,成为全省“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其实,紧盯“两会”新闻的娘本,也在关注这一问题。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近年来,随着“热贡艺术”申遗的成功,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黄南藏族自治州热贡画院作为青海..
2025-03-07 -
艺术投资指南普通藏家如何投资齐白石画作
最新出炉的2009年全球艺术品销售排行榜也显示,齐白石的作品全球销售额高居第三位,彰显齐白石在国际画坛崇高的地位。那么,普通投资者如何“高攀”齐白石的画作呢?虽然2010年的拍卖大幕虽未打开,但是“白石热”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拍卖行不..
2025-02-19 -
真话艺术收藏 大浪淘沙擦亮眼睛才能最终获胜
日前,著名收藏家郭庆祥等嘉宾做客央视财经频道由王小丫主持的《艺术品市场热点对话》栏目,针对艺术品收藏和艺术品市场相关话题进行了精彩对话。国内各大媒体都予以了广泛的关注和赞扬,作为一位长期关注艺术品市场的爱好者,对其中的一些观..
2025-02-18 -
艺术收藏要看质量 “买艺术,不买‘头衔’”
近年来,艺术品市场风起云涌,大量原本对艺术品并不熟悉的普通收藏者蜂涌入市。但是,在具体的收藏过程中,不少人却屡屡失误,不仅没有品尝到收藏的乐趣,而且吞下了因错买藏品而自酿的苦果。对此,著名收藏家郭庆祥告诫收藏者:收藏艺术品最..
2025-02-18 -
麦积山的佛教艺术
自佛教传入中国,佛教艺术也同时传入中国,在中央亚细亚与印度的交通要道上,古来营造了不少石窟,其中优美的造象与壁画,保存至今,放射出灿烂的光彩,例如高昌的壁画,敦煌千佛洞的壁画和塑象,大同云岗和洛阳龙门的雕象等等,这些著名的佛..
2025-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