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京剧《四郎探母》中一些不合平仄、韵脚的地方

2025-01-31 08:10历史文化

下面是笔者发表在《上海戏剧》2002年第12期上的一篇拙文,现略作增补,转贴在这里。一来请网友批评指正,多多赐教;二来感到各地剧团为省里的汇演、今年10月杭州艺术节积极准备新节目,竞争剧烈,志在必得,推动了戏剧的创作和发展,这是大好事,但场景大制作、大包装的情况依然存在,糜费甚大,有的得不偿失,过去不少专家学者曾呼吁过,应该引起重视和讨论,笔者抛砖引玉,请网友发表高见;三来《四郎探母》、《失空斩》等优秀剧目不但经常演出,而且是戏曲学校的常用教材,无生不会,无旦不演,因此应该高标准、严要求这些经典剧目,不能一成不变,可以开展学术探讨和研究。

京剧的唱词源于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传奇等韵文,一般是要求很严格的。例如在一段唱词中只能押一道韵(包括韵书所允许的邻韵通押),并尽量避免“重韵字”(指出现相同的几个字押韵),如果有的唱词押了其它的韵,就算为“出韵”、“跳韵”或“不合辙口”,演员和观众都不认可;又例如除了一些特殊腔调要求外(如“四平调”要求每句唱词都押平声韵),除了每段唱词的首句可仄可平和一些极个别的唱段外(如有的唱词具有“反复”、“顶真”等修辞手法的特殊要求),其余的唱词都得严格遵守“上仄下平”的原则(即唱词上句的落脚字要押仄声韵,下句的落脚字要押平声韵,不能平仄通押),如果有的唱词违反了这个原则,就叫做“翘韵”、“翘字”或“出格”,演员唱起来也会感到头疼,行家也会讥笑,即使唱词的内容写得再好,也不会被认为是好的唱词。
京剧《四郎探母》是一出脍炙人口、百多年来久演不衰的优秀传统戏,经过很多人的加工和锤炼,并已形成不同的艺术风格和唱腔流派,那么且让我们用以上标准来检验一下这出戏的唱词,看看是否符合这些要求。这是硬措施、死标准,若有不符合的地方,特提出修改建议,以便使其更加完美,好上加好。这仅只是个人的意见和看法,有不当之处敬请专家学者和读者批评指正!

(一)

沙滩赴会统貔貅,失落番邦十五秋。
高堂老母难叩见,怎不叫人泪涟涟?

??引自台湾《戏文社?四郎探母?坐宫》杨延辉的定场诗。

这首诗前两句押“油求韵”,后两句又押“言前韵”,已跳韵,不合韵律规则,可把“十五秋”改为“十五年”,让这首诗押“言前韵”,或者把“泪涟涟”改为“泪暗流”、“泪双流”,让全诗押“油求韵”也行。

(二)

芍药开牡丹放花红一片,艳阳天春光好百鸟声喧。
我本当与驸马同去游玩??怎奈他终日里愁锁眉尖。
??引自《梅兰芳唱腔选集?坐宫》(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铁镜公主唱段。
其中第3句唱词的韵脚属上句,应押仄声,却押了平声“玩”(wán),不合平仄要求,也不好唱,更有点俗,可更改为“游览”、“游转”或“观看”均可,而且较文雅。

(三)

一见公主盗令箭,本宫才把心放宽。
站立宫门叫小番??备爷的千里战马扣连环,爷好出关。
??引自《名著在线?四郎探母?坐宫》中杨延辉的一段唱词。

其中第3句的韵脚也属上句,应押仄声,却用了平声“番”(fān),不合平仄要求,也不好唱,可改为“叫小番,站立宫门高声喊??”较妥当。近些年来,有不少演员碰到这样翘韵的字无法处理,就只好翻高音来唱,俗称“唱嘎调”或“翻高腔”。有些这样的字韵,本是编剧的错用(乃至故意这样编写),演员演唱时不得已而作了特殊处理,久而久之,反而积非为是,有的演员反爱故意这样唱了,并以此作为衡量演员嗓子好不好、唱不唱得上“高调”的标准,实则并不可取。有的专家对“嘎调”字韵的唱法,曾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和议论,这里就不多加讨论了,只作一说备参,并不作为定论。至于“嘎调”若唱在一段唱词的首句,或在某句唱词的句中,与唱词平仄的要求不相违背,笔者并不反对。例如《四郎探母》中“一见娇儿泪满腮”中的“腮”;《捉放曹》中“恨董卓专权乱朝纲”的“纲”;《二进宫》中“保国家全靠你杨家父子兵”的第三字“家”;《定军山》中“到明天午时三刻成功劳”中的“天”;《盗御马》中“饮罢了杯中酒换衣前往”的“杯”,等等。“站立宫门叫小番??”这句若一定要唱“嘎调”才够味,才能显示演员的演唱水平,那么也可以改为“叫小番??站立宫门高声喊,”),即让“嘎调”唱在句中嘛,不必让“番”字唱在上句的句尾。

(四)怀抱娇儿上银安,参娘驾来问娘安。
??引自《名著在线?四郎探母?盗令》中铁镜公主的两句唱词。很少见过唱词的上下句都用重韵字押韵的例子,这是最典型的败笔和失误,我们可将上句改为“怀抱娇儿忙上殿”,或将下句改为“见了母后把驾参”均可。

(五)

公主不必泪不干,忘了公主欺了天。
番儿带过马雕鞍??马来!(上马,接唱)泪汪汪哭出了雁门关!

??引自《名著在线?四郎探母?盗令》中杨延辉的唱词。
其中的第3句唱词的韵脚属上句,应押仄声,却用了平声“鞍”(ān),不合平仄要求,并造成这段唱词全是四个平声字押韵,可将第3句改为“番儿与爷带战马”或“番儿扶爷把马上”,等等。

(六)

杨延昭:(内唱西皮倒板)
一封战表到东京,
(二旗牌持灯笼引杨延昭上)
杨延昭:(接唱西皮原板)
宋王爷御驾亲自征。
萧天佐摆下无名阵,满营将官解不明。
我命宗保去巡营,
(转唱西皮流水板)
中途路上遇贤人。
他赠我兵书三卷整,才知番邦阵有名。
将身且坐宝帐等,
(杨延昭归座)
杨延昭:(接唱西皮摇板)
且候众将破天门。

??引自《名著在线?四郎探母?见弟》中杨延昭的一段唱词。

其中第5句唱词的韵脚属上句,应押仄声,却用了平声“营”(yíng),不合平仄要求,应改正。此外,这段唱词的意思也还不够完整,没有多少气势,可否这样修改:

杨延昭:(内唱西皮倒板)
一通战表到东京??
(二旗牌持灯笼引杨延昭上,接唱西皮原板)
宋王爷御驾来亲征。
延昭军中掌帅印,千里押粮老娘亲。
天波女将把兵领,要扫狼烟保太平。
军威士气皆大振,扶保大宋捍黎民!
辽邦摆下无名阵,满营将官解不明。
宗保巡营观动静,
(转唱西皮流水)
中途路上遇贤人。
赠我兵书三卷整,才知番邦阵有名。
行兵御敌须谨慎??
(归坐,接唱西皮摇板)
群策群力破天门。

(七)(二宋兵押杨延辉上)
杨延辉:(唱西皮摇板)
大喝一声如雷震??
众:(喊堂威)哦??
杨延辉;(接唱西皮快板)
杨家将令鬼神惊。
迈步且把宝帐进??
(杨延辉进帐与杨延昭对望)
杨延辉:(接唱西皮快板)
上面坐的同胞人。
弟兄们分别十五春,怎知今日回宋营。
将身站在了阶前等,问我一言答一声。

??引自《名著在线?四郎探母?见弟》中杨延辉的一段唱词。

其中第5句唱词的韵脚属上句,应押仄声,却用了平声“春”(chūn),不合平仄要求,应改正。可将这句改为“十五载弟兄分别无音信”即可。

(八)杨延昭:(接唱)
听罢言来才知情,原来四哥回宋营。
众将与爷忙掩门??
(二宋兵、四军士两边下;杨延昭离座,二旗牌下)
杨延昭:(接唱西皮摇板)
自己骨肉认不清。
走向前来忙松捆,
(杨延昭为杨延辉摘除手桎,二人坐。笔者注:“手桎”一词有误,见拙文《〈四郎探母〉中一句潜台词商榷》)
杨延昭:(接)
弟兄对坐叙寒温。
(杨宗保)
杨宗保:(唱西皮摇板)
忽听堂前堂哭声震,
急忙向前问详情。(进门)

??引自《名著在线?四郎探母?见弟》中杨延昭的一段唱词。

其中第3句唱词的韵脚属上句,应押仄声,却用了平声“门”(mén),不合平仄要求,应改正。可将这句唱词改为“众将与爷门掩定”即可。

(九)杨延昭:(接唱)
四哥失落在番营,
哭坏了老娘亲,盼坏了四嫂夫人。
宗保儿近前你听令,
(转唱西皮快板)
晓谕帐外众三军。
伯父今日回宋营,
帐里帐外莫高声。
??引自《名著在线?四郎探母?见弟》中杨延昭的一段唱词。
其中第5句唱词的韵脚属上句,应押仄声,却用了平声“营”(yíng),不合平仄要求,应改正。可将这句唱词改为“伯父今晚宋营进”或“伯父回营把亲省”等均可。
总而言之,这出戏不合平仄和韵脚的地方还有一些,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不少传统戏,包括一些很有名的传统戏,在这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很有必要进行整理和修订,因为这是戏曲唱词最基本的要求。由于我们过去对戏曲唱词平仄和韵脚的要求和宣传有所忽视或抓得不够认真,没有认真抓好这方面的专门教育、培养工作,现在真正懂戏曲音韵的人不多,我们在这方面很有造诣的专家学者就更少了;现在有一些中青年编剧不太谙熟戏曲音韵方面的知识,即使懂得一些,其基本功和韵律功底也没有夯实,或者实践经验不足,所以编写出来的现代戏或新编历史剧,在韵律方面,总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其作品让人看了不顺眼,听起来不悦耳,不像行家里手写的东西。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维康老师曾对人说,他们家经常收到一些业余作者寄来的剧本,要他们夫妇演唱,家里堆了一大摞都无法演唱。为什么没有演唱?原因不少,李老师也没有讲明。据笔者推测,其中一条重要原因也因为这些剧本的唱词有的不合平仄、韵脚,不好演唱。前不久,笔者在北京曾去拜访一位戏剧杂志社的编辑,他告诉我,很担心业余作者写的唱词不符合平仄和韵脚,演员不好演唱,但看了某个业余作者的剧本后,认为唱词的平仄和韵脚写得很好。又如前段时间,上海《文汇报》报道了京剧名家关正明老先生在演出《失空斩》时,对剧中的一些唱词作了修改演出,很有说服力,创出了新意。例如剧中诸葛亮的两句唱词原来是“一来是马谡无谋少才能(笔者按:早期无名氏的同名剧本作“才论”,后人认为不妥才改为“才能”),二来是将帅不和失街亭”,其中上一句的“能”是阳平声,不和“上仄下平”的规则,关先生将这句唱词改为“一来是马谡无谋违将令”,这样唱起来就很顺畅了,云云。由此可见,艺术家和编辑是何等看中戏曲唱词平仄和韵脚的要求了。一个戏曲作者要写好唱词的平仄和韵脚,是要下一番苦功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到的事情。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多多介绍和大力普及这方面的知识,下决心多培养一些这方面的优秀编剧人才。
此外,中央提出戏曲创作“三并举”的方针很正确,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时意义,在一般情况下,我们不能老投巨资搞新戏的场景大制作、大包装,仅为专业剧团演几场竞赛戏就收场,广大戏曲爱好者和一般剧团、戏校也无法学习和演唱这些新戏,更不能承受和负担这些新戏的场景制作,这些大制作、大包装的戏受一定的环境限制,很难推广,很难普及,很难带到基层、厂矿、部队、学校、农村为广大群众演出,因此这些新戏的根基是很不牢靠的;其感染力、传播力也很弱。我们不如认认真真深加工出一批很有影响的、久演不衰和群众基础比较广泛的优秀传统戏来奉献社会,让它们在广大群众中普及和传唱,也就是注意了提高也要更注重普及。再者,从一些传统戏来说,最起码也还存在含意、词句、平仄、音韵、文字等方面的一些问题,的确很有必要认真加工、整理、锤炼和推陈出新。如果我们踏实、认真地抓好了这项工作,不但可以很好地继承老一辈的优秀艺术成果和演出风格,不断提高专业演职人员的基本功和演出水平,不断提高传统戏的演出质量,而且也能供给一般剧团、戏校和广大戏曲爱好者学习和演出,进一步扩大和巩固群众基础,让祖国的戏曲深深扎根于民间。
(见2002年12月号《上海戏剧》11?13页,笔者略有增补)

云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张在云
2002年9月30日文稿专投
邮政编码:650091
电话号码:0871?5032462
电子信箱:zssp@sohu.com

(一)

沙滩赴会统貔貅,失落番邦十五秋。
高堂老母难叩见,怎不叫人泪涟涟?

??引自台湾《戏文社?四郎探母?坐宫》杨延辉的定场诗。

这首诗前两句押“油求韵”,后两句又押“言前韵”,已跳韵,不合韵律规则,可把“十五秋”改为“十五年”,让这首诗押“言前韵”,或者把“泪涟涟”改为“泪暗流”、“泪双流”,让全诗押“油求韵”也行。

(二)

芍药开牡丹放花红一片,艳阳天春光好百鸟声喧。
我本当与驸马同去游玩??怎奈他终日里愁锁眉尖。
??引自《梅兰芳唱腔选集?坐宫》(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铁镜公主唱段。
其中第3句唱词的韵脚属上句,应押仄声,却押了平声“玩”(wán),不合平仄要求,也不好唱,更有点俗,可更改为“游览”、“游转”或“观看”均可,而且较文雅。

(三)

一见公主盗令箭,本宫才把心放宽。
站立宫门叫小番??备爷的千里战马扣连环,爷好出关。
??引自《名著在线?四郎探母?坐宫》中杨延辉的一段唱词。

其中第3句的韵脚也属上句,应押仄声,却用了平声“番”(fān),不合平仄要求,也不好唱,可改为“叫小番,站立宫门高声喊??”较妥当。近些年来,有不少演员碰到这样翘韵的字无法处理,就只好翻高音来唱,俗称“唱嘎调”或“翻高腔”。有些这样的字韵,本是编剧的错用(乃至故意这样编写),演员演唱时不得已而作了特殊处理,久而久之,反而积非为是,有的演员反爱故意这样唱了,并以此作为衡量演员嗓子好不好、唱不唱得上“高调”的标准,实则并不可取。有的专家对“嘎调”字韵的唱法,曾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和议论,这里就不多加讨论了,只作一说备参,并不作为定论。至于“嘎调”若唱在一段唱词的首句,或在某句唱词的句中,与唱词平仄的要求不相违背,笔者并不反对。例如《四郎探母》中“一见娇儿泪满腮”中的“腮”;《捉放曹》中“恨董卓专权乱朝纲”的“纲”;《二进宫》中“保国家全靠你杨家父子兵”的第三字“家”;《定军山》中“到明天午时三刻成功劳”中的“天”;《盗御马》中“饮罢了杯中酒换衣前往”的“杯”,等等。“站立宫门叫小番??”这句若一定要唱“嘎调”才够味,才能显示演员的演唱水平,那么也可以改为“叫小番??站立宫门高声喊,”),即让“嘎调”唱在句中嘛,不必让“番”字唱在上句的句尾。

(四)怀抱娇儿上银安,参娘驾来问娘安。
??引自《名著在线?四郎探母?盗令》中铁镜公主的两句唱词。很少见过唱词的上下句都用重韵字押韵的例子,这是最典型的败笔和失误,我们可将上句改为“怀抱娇儿忙上殿”,或将下句改为“见了母后把驾参”均可。

(五)

公主不必泪不干,忘了公主欺了天。
番儿带过马雕鞍??马来!(上马,接唱)泪汪汪哭出了雁门关!

??引自《名著在线?四郎探母?盗令》中杨延辉的唱词。
其中的第3句唱词的韵脚属上句,应押仄声,却用了平声“鞍”(ān),不合平仄要求,并造成这段唱词全是四个平声字押韵,可将第3句改为“番儿与爷带战马”或“番儿扶爷把马上”,等等。

(六)

杨延昭:(内唱西皮倒板)
一封战表到东京,
(二旗牌持灯笼引杨延昭上)
杨延昭:(接唱西皮原板)
宋王爷御驾亲自征。
萧天佐摆下无名阵,满营将官解不明。
我命宗保去巡营,
(转唱西皮流水板)
中途路上遇贤人。
他赠我兵书三卷整,才知番邦阵有名。
将身且坐宝帐等,
(杨延昭归座)
杨延昭:(接唱西皮摇板)
且候众将破天门。

??引自《名著在线?四郎探母?见弟》中杨延昭的一段唱词。

其中第5句唱词的韵脚属上句,应押仄声,却用了平声“营”(yíng),不合平仄要求,应改正。此外,这段唱词的意思也还不够完整,没有多少气势,可否这样修改:

杨延昭:(内唱西皮倒板)
一通战表到东京??
(二旗牌持灯笼引杨延昭上,接唱西皮原板)
宋王爷御驾来亲征。
延昭军中掌帅印,千里押粮老娘亲。
天波女将把兵领,要扫狼烟保太平。
军威士气皆大振,扶保大宋捍黎民!
辽邦摆下无名阵,满营将官解不明。
宗保巡营观动静,
(转唱西皮流水)
中途路上遇贤人。
赠我兵书三卷整,才知番邦阵有名。
行兵御敌须谨慎??
(归坐,接唱西皮摇板)
群策群力破天门。

(七)(二宋兵押杨延辉上)
杨延辉:(唱西皮摇板)
大喝一声如雷震??
众:(喊堂威)哦??
杨延辉;(接唱西皮快板)
杨家将令鬼神惊。
迈步且把宝帐进??
(杨延辉进帐与杨延昭对望)
杨延辉:(接唱西皮快板)
上面坐的同胞人。
弟兄们分别十五春,怎知今日回宋营。
将身站在了阶前等,问我一言答一声。

??引自《名著在线?四郎探母?见弟》中杨延辉的一段唱词。

其中第5句唱词的韵脚属上句,应押仄声,却用了平声“春”(chūn),不合平仄要求,应改正。可将这句改为“十五载弟兄分别无音信”即可。

(八)杨延昭:(接唱)
听罢言来才知情,原来四哥回宋营。
众将与爷忙掩门??
(二宋兵、四军士两边下;杨延昭离座,二旗牌下)
杨延昭:(接唱西皮摇板)
自己骨肉认不清。
走向前来忙松捆,
(杨延昭为杨延辉摘除手桎,二人坐。笔者注:“手桎”一词有误,见拙文《〈四郎探母〉中一句潜台词商榷》)
杨延昭:(接)
弟兄对坐叙寒温。
(杨宗保)
杨宗保:(唱西皮摇板)
忽听堂前堂哭声震,
急忙向前问详情。(进门)

??引自《名著在线?四郎探母?见弟》中杨延昭的一段唱词。

其中第3句唱词的韵脚属上句,应押仄声,却用了平声“门”(mén),不合平仄要求,应改正。可将这句唱词改为“众将与爷门掩定”即可。

(九)杨延昭:(接唱)
四哥失落在番营,
哭坏了老娘亲,盼坏了四嫂夫人。
宗保儿近前你听令,
(转唱西皮快板)
晓谕帐外众三军。
伯父今日回宋营,
帐里帐外莫高声。
??引自《名著在线?四郎探母?见弟》中杨延昭的一段唱词。
其中第5句唱词的韵脚属上句,应押仄声,却用了平声“营”(yíng),不合平仄要求,应改正。可将这句唱词改为“伯父今晚宋营进”或“伯父回营把亲省”等均可。
总而言之,这出戏不合平仄和韵脚的地方还有一些,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不少传统戏,包括一些很有名的传统戏,在这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很有必要进行整理和修订,因为这是戏曲唱词最基本的要求。由于我们过去对戏曲唱词平仄和韵脚的要求和宣传有所忽视或抓得不够认真,没有认真抓好这方面的专门教育、培养工作,现在真正懂戏曲音韵的人不多,我们在这方面很有造诣的专家学者就更少了;现在有一些中青年编剧不太谙熟戏曲音韵方面的知识,即使懂得一些,其基本功和韵律功底也没有夯实,或者实践经验不足,所以编写出来的现代戏或新编历史剧,在韵律方面,总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其作品让人看了不顺眼,听起来不悦耳,不像行家里手写的东西。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维康老师曾对人说,他们家经常收到一些业余作者寄来的剧本,要他们夫妇演唱,家里堆了一大摞都无法演唱。为什么没有演唱?原因不少,李老师也没有讲明。据笔者推测,其中一条重要原因也因为这些剧本的唱词有的不合平仄、韵脚,不好演唱。前不久,笔者在北京曾去拜访一位戏剧杂志社的编辑,他告诉我,很担心业余作者写的唱词不符合平仄和韵脚,演员不好演唱,但看了某个业余作者的剧本后,认为唱词的平仄和韵脚写得很好。又如前段时间,上海《文汇报》报道了京剧名家关正明老先生在演出《失空斩》时,对剧中的一些唱词作了修改演出,很有说服力,创出了新意。例如剧中诸葛亮的两句唱词原来是“一来是马谡无谋少才能(笔者按:早期无名氏的同名剧本作“才论”,后人认为不妥才改为“才能”),二来是将帅不和失街亭”,其中上一句的“能”是阳平声,不和“上仄下平”的规则,关先生将这句唱词改为“一来是马谡无谋违将令”,这样唱起来就很顺畅了,云云。由此可见,艺术家和编辑是何等看中戏曲唱词平仄和韵脚的要求了。一个戏曲作者要写好唱词的平仄和韵脚,是要下一番苦功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到的事情。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多多介绍和大力普及这方面的知识,下决心多培养一些这方面的优秀编剧人才。
此外,中央提出戏曲创作“三并举”的方针很正确,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时意义,在一般情况下,我们不能老投巨资搞新戏的场景大制作、大包装,仅为专业剧团演几场竞赛戏就收场,广大戏曲爱好者和一般剧团、戏校也无法学习和演唱这些新戏,更不能承受和负担这些新戏的场景制作,这些大制作、大包装的戏受一定的环境限制,很难推广,很难普及,很难带到基层、厂矿、部队、学校、农村为广大群众演出,因此这些新戏的根基是很不牢靠的;其感染力、传播力也很弱。我们不如认认真真深加工出一批很有影响的、久演不衰和群众基础比较广泛的优秀传统戏来奉献社会,让它们在广大群众中普及和传唱,也就是注意了提高也要更注重普及。再者,从一些传统戏来说,最起码也还存在含意、词句、平仄、音韵、文字等方面的一些问题,的确很有必要认真加工、整理、锤炼和推陈出新。如果我们踏实、认真地抓好了这项工作,不但可以很好地继承老一辈的优秀艺术成果和演出风格,不断提高专业演职人员的基本功和演出水平,不断提高传统戏的演出质量,而且也能供给一般剧团、戏校和广大戏曲爱好者学习和演出,进一步扩大和巩固群众基础,让祖国的戏曲深深扎根于民间。
(见2002年12月号《上海戏剧》11?13页,笔者略有增补)

云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张在云
2002年9月30日文稿专投
邮政编码:650091
电话号码:0871?5032462
电子信箱:zssp@sohu.com

更新于:22天前
  • 京剧的龙套

    京剧角色行当。扮演剧中士兵、夫役等随从人员及群众。由于所穿均是各色的龙套衣而得名。龙套不同于舞台上的“零碎儿”,而是以整体出现,一般以四人为一堂。在舞台上用一堂或两堂龙套,以表示人员众多,起烘托声势的作用。根据各剧不同的需要..

    2025-02-18
  • 京剧的板式

    二黄二黄原板二黄慢板二黄三眼二黄正板二黄中三眼二黄快三眼二黄中板二黄碰板二黄顶板二黄导板二黄回龙碰板回龙二黄散板二黄摇板二黄滚板二黄哭板反二黄唢呐二黄四平调平板二黄西皮西皮原板西皮快三眼西皮慢板西皮慢三眼西皮二六西皮流水西皮..

    2025-02-18
  • 京剧声腔板式:不同行当的二黄原板唱腔

    京剧各行当的唱腔各有特色,这里选听的都是老生、花脸、老旦、旦角、小生行当很具代表性的唱腔,是学习和从事京剧表演、器乐演奏各专业必须掌握的曲目。也是京剧爱好者、广大戏迷喜闻乐见、非常熟悉的唱段。十字句的老生二黄原板唱腔和七字句..

    2025-02-17
  • 京剧声腔板式:旦角二黄综合板式

    《生死恨》“耳边厢又听得初更鼓响”这大段是旦角梅派二黄唱腔,由六种二黄板式组合而成的。从二黄导板引出,二黄散板用于回忆,回龙作为感叹过渡,慢板用于感情的抒发,两句慢板后,转行弦接转原板、两段二黄原板用于剧中人对亲人的思念和对..

    2025-02-17
  • 京剧声腔板式:反二黄新板式

    京剧排演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时,诞生了许多新的板式,如老生反二黄导板、回龙、二六、各行当的反二黄流水、快板等,反二黄声腔中原没有的板式的唱腔在京剧现代戏中出现了,如《平原作战》赵永钢唱“几天来与曰寇周旋在平川上”的反二黄二六。..

    2025-02-17
  • 京剧声腔板式:反二黄附属板式

    反二黄导板的唱腔、过门与二黄导板基本相同。将二黄导板的过门和唱腔下移四度,个别部位根据反二黄的旋律特点略作调整。在京剧传统剧目中,有反二黄导板的行当和剧目很少,在众多的行当中,只有旦角有反二黄导板。老旦行当的反二黄导板是在传..

    2025-02-17
  • 京剧声腔板式:旦角的二黄原板唱腔

    因为男女(生、旦行当)声腔有不同的个性特征,演唱用大、小嗓的区别,及演唱音域的不同,使旦角二黄原板与老生行当的旋律不同,从旋律上分析,用小嗓演唱的旦角,如果也演唱同老生一样的旋律,会有音域不适的压抑感,不便演唱,将旋律上移四..

    2025-02-17
  • 关于京剧中的上口字

    凡京剧爱好者,都知道京剧有个上口字的问题。什么是上口字?简言之,即凡是京剧语言中与普通话声、韵(声调除外)不同的那些字,就是上口字。换句话讲,上口字就是至今仍保留在京剧唱念中的那些古音、方言字,古音来自《中原音韵》(或“中州..

    2025-02-17
  • 京剧中字的声和韵

    什么叫京剧音韵,杨振淇先生在其《京剧音韵知识》一书中是这样表述的:京剧音韵是在《中原音韵》(或“中州韵”)基础上逐渐演变而来的以普通话为主体,又保留了某些古音,吸收了鄂、皖、苏等方音,经过一些著名艺术家逐步琢磨、实践、创造的..

    2025-02-17
  • 漫谈京剧与歌曲的区别

    京剧与歌曲虽同属艺术化的语言音乐体系,但却存在许多不同之点,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旋律不同。京剧音乐特别是唱腔,是特征性、体系性非常强的。西皮、二黄两大系列统贯全局,其旋律虽可以有无穷变化,也可掺入其它剧种及民族音乐的成份..

    2025-02-16
  • 京剧的吐字和咬字-五音辨

    五音在音韵学上是指古代学者按发音部位,把声母分为五类,即: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和喉音。这一传统的提法,沿用至今,仍是学习和研究京剧吐字、咬字方面的一个重要概念。人们常以“字正腔圆”来作为评议京剧演唱的一个重要标准。但是,有..

    2025-02-16
  • 《我看京剧衰落的原因》的几个观点之我见

    拜读网友“碗豆”大作《我看京剧衰落的原因》,有几点想法。特记于下,来请指正。首先是“京剧衰落”的讲法问题,我个人认为“衰落”一词不足以说明京剧艺术现今之处境。何为“衰落”,衡量它大概有三:其一,从业人员渐少且演出场所近无;其..

    2025-02-16
  • 安徒生谈“振兴京剧”

    安徒生也能谈“振兴京剧”么?他可能都不知道京剧是什么东东~~可是,有些东西,其情其理儿,是古今中外皆大同的。在他的童话《天上落下的一片绿叶》中,他写了“绿叶”是如何的特立超群、与重俗品所不同!他写了在“绿叶”生时,没有几人能正..

    2025-02-16
  • 京剧《痴梦》及其他

    中国人是讲究宅心仁厚,以德报怨的。可也讲究因果报应,有时候却让人不舒服。小时侯看电影,每当看见坏人被送上断头台,就要高兴上很久。只要是沾一点坏的,就是一个死。胸口是一种热辣辣的感觉,透着爽快。长大了,因为知道自己也不是所有事..

    2025-02-16
  • 关于《菊坛经典??京剧大师著名唱段》的想法

    我是青年的京剧爱好者,喜欢收藏京剧音像资料,藏得多了,也就有了些想法,向各位请教。从剧目、曲目的选择和编排中,我们就能学习到很多戏曲鉴赏的知识,学习到辨别精粗美恶的方法。我能从无言的编辑工作中,体会到编辑者对京剧的理解、用意..

    2025-02-16
  • 万圣节 英国人忌讳去20个地方

    伦敦市民在万圣节喜欢扮“僵尸”,但真正“鬼气森森”的地方,他们也不敢去的。万圣节临近,鬼的话题盛行起来。在英国有20个地方被公认是连英国人都不敢去的。这些地方未必地处偏僻,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鬼气森森”,背后往往都有一段古..

    2025-02-05
  • 为什么说泰国是个阴气很重的地方

    导语:泰国阴气重的原因可能是泰国的高死亡率,虽然泰国的医疗保健机会不困难,但是疾病还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特别..

    2025-02-01
  • 京剧梅派唱腔及行腔要领初探

    大凡京剧爱好者,无一不知梅兰芳京剧艺术,即便“圈外之人”,也略知一、二,可见其在京剧艺术中的地位。梅派艺术享有“雍容华贵、端庄凝重、意境和美、深沉含蓄”之盛誉,而其众多脍炙人口的唱腔则是构成其艺术特色的核心,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2025-01-31
  • 谈京剧《野猪林》舞台版本与电影版本的不同

    京剧《野猪林》之舞台版本与电影版本的不同之处大致有以下:1、“长亭分别”一场电影版本有林冲和林娘子的大段对唱,而舞台版本以对白来诉说对唱的内容;2、“野猪林”一场电影版本有林冲与鲁智深的大段对唱,而舞台版本则同样以对白来诉说对..

    2025-01-31
  • 故宫最恐怖的地方竟然是坤宁宫,后妃无一不下场凄惨

    大家都知道故宫灵异事件比较多,珍妃井就是广为流传的!而且故宫晚上不开放,甚至故宫冷宫也不开放,甚至有人还发现199..

    2024-12-20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Copyright © 2024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