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京剧

2024-03-01 08:21历史文化

我从十八岁开始,就远离家乡,到天津大学读书.直至再离开,总共在天津生活了十三个年头。就京剧这个爱好来说,是我最最得到满足的一段时光。记得小学还没有毕业,每天听收音机,不知不觉中,三个样板戏熟得一塌糊涂。最熟悉的就是【智取威虎山】,全剧的念白和唱段都会了。回想起来,那时候只有收音机和外面的高音喇叭,就靠这些和自己都不清楚的热爱,自然的会了很多。放了学,回到家中,就站在床上,去够那放得很高的收音机。还记得更小的时候(不知道几岁),因为好奇里面怎会有声音,多少次打开后盖,查看里面的电子管;也因为好奇为啥把那连线往墙里一插才会响,试着拿根咸菜条插进墙上插孔,当然吓了一跳。吓归吓了,谜尚未揭开,遂在后日,又爬上桌子,站在上面,拿根铁丝去捅房间灯头上的插孔,自然,又是被电击了一次,以后再不敢乱动了。我似乎天生和京剧有缘分,第一次看京剧电影好像是关于穆桂英的,里面还有焦孟二将。花脸整个不知道哪里是眼睛,哪里是鼻子;不懂是不懂,可就是感兴趣。后来还看了一个秦香莲,记得对一个老头走路的姿势,印象特深刻,感到动作特别美,妙不可言。问了父亲,说那个演员叫马连良。此后父亲常给我讲在北京的时候,看那些著名演员演戏的事情,诸如梅兰芳、谭富英、裘盛荣、张君秋的名字就是那个时候存在记忆里的。小时候我常在家里给父母兄弟唱戏,而在学校,那时候兴表演样板戏,有一次我在操场上,表演一曲【打虎上山】一举“成名”,我还应邀给别的班级同学导演过【红灯记】呢。后来在大学系里的活动中演唱过一次【沙家浜】,之后就再没有表演的机会了。

我似乎总是敏感于社会的,总能跟上时代步伐。小学时代是狂热***现代京剧样板戏的时代,虽然不懂啥叫***,还是热爱那些人物和那些好听的唱。到了中学,社会上掀起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以及批林批孔运动。那时候我忘记了京剧,拿起了画笔,担当起学校墙报的美术工作。再后来,全国恢复高考,我又放下学习美术,一门心思投入到学习"数理化"之中。也是在恢复高考的第二年,顺利地以高出录取线很高的成绩考上了天津大学。同时,也开始真正的接触传统京剧。

来到天津后,京剧这个藏在心底的种子,终于再次生长开来。入学同年,第一次进入中国大戏院(天津京剧团的所在地),看的是天津京剧团的【李陵碑】,记得很清楚,是程正泰先生演的杨继业。从买好了票就心里激动,坐在二楼,一直在亢奋状态下看完了全剧。当晚躺在大学宿舍的床上,久久不能入睡,至今记忆犹新。此后,一发不可收拾,除了中国大戏院,还有一宫剧场、劝业场里的天华景戏院等,都常有我的身影。我是在每个月二十五元人民币的生活费中,厉行节俭,才得以这么经常看戏,当时天津三个团知名新老演员的戏都看过不少。比如杨荣环的【乾坤福寿镜】、张世麟的武松、李荣威的潘洪、少良的【长板坡】【汉津口】【打金砖】、杨乃朋的【空城计】,【击鼓骂曹】、还有哈宝山、张学敏、李莉、邓沐伟、王立军、董玉杰、张幼麟,都令我印象深刻;还有二团和三团的王则昭、李经文、王平、董文华、康万生……等。外地来津的演员也看过一些,有刘秀荣、张春孝、李万春、李慧芳、关肃霜,任德川等。

从大学开始,最喜欢杨宝森的老生唱段,最开始学唱的就是【空城计】。大学四年,只是自己喜欢哼唱,因为没有条件,很少放开大声。可喜的是同宿舍有一同学,也喜欢听杨宝森,时常能聊聊京剧。大学一毕业,又赶上开始从应届中招收硕士生,顺利考上了。巧得很,同专业的一位同学拉得一手好胡琴,灵活多变,手音特好,从此,不顾同宿舍同学的无奈,两个人一起练习了【文昭关】、【碰碑】、【空城计】、【野猪林】这些段子。那时还不懂尖字团字发声什么的,只是模仿.两个人只去过一次大学的京剧票房,琴师由于紧张没有调好调门儿,我也紧张得一头热汗,唱完两人低头赶快溜走。

大概这样玩了两年,后来他去了美国,再过一年我也来到日本。在异国,同学之间偶尔传看一张中文报纸,都会把包括广告在内的所有中文文字看上几遍,这样的岁月,京剧在我的生活里完完全全地消失了。前面提到,我总能跟上时代步伐。这次,又是随着出国大潮去读博,于1992年7月来到日本南部的一个大学。那时候,所在的研究室里还没有网络,更别提自己拥有电脑了,当然没有了关于京剧的任何信息。后来到了关东地区,进而又到了东京。那时候网络在日本正是方兴未艾,开始是按月契约一定时限的上网方法。

大概2002年我第一次有了自己的个人电脑,并开始有了上网的机会??除了收发信件,就是搜查有关京剧信息。也因此于同年结识了在东京活动的京剧武生张先生,又开始恢复了唱戏。也是这位张先生,帮助我解决尖团字,并使我第一次想到追求亮音和立音。对我来说,这是第一次大的进步。后来上网到中国京剧艺术网语音聊天室,认识了济南京剧团的沈先生夫妇,他又帮助我提高了唱戏的味道,并告诉我发高音的要领;这使我有了第二次大的进步。再后来,沈老师因为工作忙很少上网,我也因工作突增,导致练习京剧的时间激减。往下,我的嗓音一直不稳定,变得沙哑,高音上不去,唱一段长些的嗓子就哑了。那时候,有朋友告诉我:“你太使拙劲了!”我自己当然很着急,却苦于没有老师指点,不得要领。前面提到的那位张先生,一直是好朋友,他嗓子很出色,可就是不知道如何教。他说,是打小那样练习过来的,自己也不知道怎样发的声。我呢,就是在这样自觉毛病很多,却不知该怎样练习、提高的迷茫状态下,又遇到了夜山老师。这就是我唱戏实现第三次大的进步??实现理性的意识发声方法的开始。在爱好上追求进步固然更多的是为了满足自己,但是反过来又使自己更体会到了爱好的意义所在。到目前为止,我并没有任何想登台彩一回的想法,票友朋友多次相劝,好友戏装很多,可穿上戏装留念,我也没动过心。对我来说,爱好京剧,并不断求取进步,其结果是光亮了生活,充实了精神世界,这就足够了。现在,京剧是我唯一的业余爱好,是调剂生活的佐料,是使我忘掉工作烦恼的好伙伴,也是生活中和网络上结交戏迷朋友的一条渠道。在网络上唱戏以来,多少不留名的朋友在我唱后主动提出改善的要点,网络上的老师们更是付出了很多汗水,这些都是留在我心深处的人间温情,是特别的一种感动??没有索取、没有功利、纯洁如冰。

  • 京剧的生行

    京剧的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但在初期,京剧的行当仍分为生、旦、净、末、丑五大类,后来才把生行和末行合并,取消了末行。所以我们在讲京剧生行的时候,应该顺便把生和末的关系,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给大家介绍一下。因为在元杂剧..

    2025-03-31
  • 京剧的丑行

    净行里有大花脸,二花脸,而丑行则叫作小花脸,或者叫三花脸。因为凡是丑行都是在鼻梁上用白粉涂一个粉块。这白粉的块,也有几种不同的形状,有的是方的,有的是元宝形或是倒元宝形,叫作腰子形,还有的是枣核形,根据不同的人物,画不同形状..

    2025-03-09
  • 京剧的乐器

    单皮鼓又称小鼓。是打击乐和管弦乐的指挥乐器,演奏时用两根细竹(通称鼓箭子、鼓签)。,指挥方法用底鼓,有时并配合手势,各种乐器都随着它的指挥来演奏。歌唱时辅助板打节奏。司鼓、板者称为鼓佬(即鼓师)。板亦名檀板、拍板。打击乐器。由三..

    2025-03-09
  • 我的京剧情缘

    谈到京剧,不禁想起小时候,我外婆是个戏迷,逢戏必看,那时,我时常听到隔壁电视机里传来的锣鼓声和一些很奇怪的声音,一开始,我并不怎么喜欢京剧,嫌她节奏太慢,可慢慢的,我在外婆的影响下,出现体会得其中的韵味。后来,我也知道京剧不..

    2025-03-09
  • 京剧与歌剧

    很早就想写这篇文章,但一直不曾动笔,因为不同的文化其实是很难类比的,就像“五四”时期的“打倒孔家店”、“全盘西化”一样,极端无法改变问题,但保守和温和更是有害的。文化有相似性,但更主要的是因为不同才能使人感到它的丰富性。从舞..

    2025-03-08
  • 京剧随笔

    闲暇无事,以听京剧自娱,每到会意处,则记之。听戏只是一种个人的趣味,而所记之事也是个人的体会,不足为训。【一】终于能看到中央台11频道的京剧节目了,以前家中的那台电视机可能是老了缘故,一直无缘看自己喜欢的京剧,而其他的电视节目..

    2025-03-08
  • 小议学京剧的方法

    随手拿起枕边的一本小册子,名曰《梨园走马》,作者是徐城北先生。读第一篇就看到一段文字,教诲普通观众如何掌握学习京剧的方法,原文是这样的:“…第一步,选看京剧最简单也最基础的小戏,既弄懂意思,也学习一下京剧的基本格式。第二步是..

    2025-03-08
  • 摇滚京剧之搞笑版

    1.“天女散花”,典型的NewAge,自信京剧的旦角嗓子不比Enya差,甚至难度还要高,但是伴奏千万别有小锣,一敲就完了。2.“长板坡”,典型的DeathMetal,赵子云七进七出,血肉横飞,不用DeathMetal似乎说不过去。伴奏中的金属效果器是必不可少..

    2025-03-08
  • 答古龙,也谈我的京剧情缘

    那是一个遥远的记忆,其实并不是很久,但为什么生命中总是有那么遥远的记忆。古龙兄使我又开始回忆。小时候,只不过是一些天真的孩子在一起嬉戏而已,我记得,在70年代,那时在上海,还是非常的穷困,虽然很多上海人到外地还希望找到自己的那..

    2025-03-08
  • 京剧的龙套

    京剧角色行当。扮演剧中士兵、夫役等随从人员及群众。由于所穿均是各色的龙套衣而得名。龙套不同于舞台上的“零碎儿”,而是以整体出现,一般以四人为一堂。在舞台上用一堂或两堂龙套,以表示人员众多,起烘托声势的作用。根据各剧不同的需要..

    2025-02-18
  • 京剧的板式

    二黄二黄原板二黄慢板二黄三眼二黄正板二黄中三眼二黄快三眼二黄中板二黄碰板二黄顶板二黄导板二黄回龙碰板回龙二黄散板二黄摇板二黄滚板二黄哭板反二黄唢呐二黄四平调平板二黄西皮西皮原板西皮快三眼西皮慢板西皮慢三眼西皮二六西皮流水西皮..

    2025-02-18
  • 京剧声腔板式:不同行当的二黄原板唱腔

    京剧各行当的唱腔各有特色,这里选听的都是老生、花脸、老旦、旦角、小生行当很具代表性的唱腔,是学习和从事京剧表演、器乐演奏各专业必须掌握的曲目。也是京剧爱好者、广大戏迷喜闻乐见、非常熟悉的唱段。十字句的老生二黄原板唱腔和七字句..

    2025-02-17
  • 京剧声腔板式:旦角二黄综合板式

    《生死恨》“耳边厢又听得初更鼓响”这大段是旦角梅派二黄唱腔,由六种二黄板式组合而成的。从二黄导板引出,二黄散板用于回忆,回龙作为感叹过渡,慢板用于感情的抒发,两句慢板后,转行弦接转原板、两段二黄原板用于剧中人对亲人的思念和对..

    2025-02-17
  • 京剧声腔板式:反二黄新板式

    京剧排演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时,诞生了许多新的板式,如老生反二黄导板、回龙、二六、各行当的反二黄流水、快板等,反二黄声腔中原没有的板式的唱腔在京剧现代戏中出现了,如《平原作战》赵永钢唱“几天来与曰寇周旋在平川上”的反二黄二六。..

    2025-02-17
  • 京剧声腔板式:反二黄附属板式

    反二黄导板的唱腔、过门与二黄导板基本相同。将二黄导板的过门和唱腔下移四度,个别部位根据反二黄的旋律特点略作调整。在京剧传统剧目中,有反二黄导板的行当和剧目很少,在众多的行当中,只有旦角有反二黄导板。老旦行当的反二黄导板是在传..

    2025-02-17
  • 京剧声腔板式:旦角的二黄原板唱腔

    因为男女(生、旦行当)声腔有不同的个性特征,演唱用大、小嗓的区别,及演唱音域的不同,使旦角二黄原板与老生行当的旋律不同,从旋律上分析,用小嗓演唱的旦角,如果也演唱同老生一样的旋律,会有音域不适的压抑感,不便演唱,将旋律上移四..

    2025-02-17
  • 关于京剧中的上口字

    凡京剧爱好者,都知道京剧有个上口字的问题。什么是上口字?简言之,即凡是京剧语言中与普通话声、韵(声调除外)不同的那些字,就是上口字。换句话讲,上口字就是至今仍保留在京剧唱念中的那些古音、方言字,古音来自《中原音韵》(或“中州..

    2025-02-17
  • 京剧中字的声和韵

    什么叫京剧音韵,杨振淇先生在其《京剧音韵知识》一书中是这样表述的:京剧音韵是在《中原音韵》(或“中州韵”)基础上逐渐演变而来的以普通话为主体,又保留了某些古音,吸收了鄂、皖、苏等方音,经过一些著名艺术家逐步琢磨、实践、创造的..

    2025-02-17
  • 漫谈京剧与歌曲的区别

    京剧与歌曲虽同属艺术化的语言音乐体系,但却存在许多不同之点,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旋律不同。京剧音乐特别是唱腔,是特征性、体系性非常强的。西皮、二黄两大系列统贯全局,其旋律虽可以有无穷变化,也可掺入其它剧种及民族音乐的成份..

    2025-02-16
  • 京剧的吐字和咬字-五音辨

    五音在音韵学上是指古代学者按发音部位,把声母分为五类,即: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和喉音。这一传统的提法,沿用至今,仍是学习和研究京剧吐字、咬字方面的一个重要概念。人们常以“字正腔圆”来作为评议京剧演唱的一个重要标准。但是,有..

    2025-02-16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Copyright © 2024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