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几位京剧琴票

2025-04-20 08:13历史文化
浓浓戏韵,荡漾在票友脸上

“带上唱戏的家伙,咱们的生、旦、净、末、丑给苏老拜年可一个都不能少啊!都拿出各自的绝活来,好好乐呵乐呵。”这是十几个京戏老票友们在年前精心谋划正月初五的一场约会。

可别小看这些票友,生、旦、净、末、丑演员角色齐全,凑在一起就是一台戏。可谁知,唱老生又能拉京胡的苏老年初不幸患了中风,半身不遂,从此戏班子里少了他的身影,老生的角色也空缺了,这可急坏了一帮老票友们。

这不,正月初五一大早,兰石厂的王志明和家住西固今年66岁的男青衣刘景鹏、老旦穆怀琴、花脸老冉等一班人马带着各自的行头来了;家住铁路局的李志毅和王天佑带着京胡、二胡、锣、鼓出门了;扮演老生的韩大妈生怕记不住,特意在头天晚上将谱子工工整整地抄了一遍,也赶来了。不到上午11时,11个老票友齐聚在苏老家。

调弦、清嗓。随着锣鼓点不紧不慢地响起,王慎玲首先“登台”亮相,她先来了一曲《状元媒》片段,接着王志明献上了《赵氏孤儿》选段,紧接着穆怀琴表演了一段《打龙袍》,徐丽的梅派《凤还巢》,王德英的《龙凤呈祥》……真可谓好戏迭出。李志毅和穆怀琴对唱的《沙有浜》中的“军民鱼水情”,把大家带入现代戏之中,而刘景鹏表演的程派青衣更是声情并茂,将人物薛湘玲刻画得入木三分,11个人都拿出了自己的绝活。

喧天的锣鼓声、京胡声以及浓浓的京戏韵味穿透苏老家的门向四周荡漾。不一会,就吸引来了楼上楼下老老少少的邻居们,其他楼的人们也闻声赶来了。苏老家的人越聚越多,两间屋子挤满了人,没地方坐,也没有地方站,好多人只能挤在过道里听。这时大家相互的拜年声、祝福声与屋内的唱戏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欢乐的票友聚会,在人们的依依不舍之中渐渐散去……(兰州晚报记者苏丽华)

京胡操在手生活乐悠悠???记原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董凤基(记者李延春)

日前,原省人大副主任、今年67岁的董凤基同志到青岛疗养时,也不忘带上自己的心爱之物??

?京胡,有空的时候就拉一把,悦耳的京胡声经常在八大关宾馆里回响。

董凤基是位不折不扣的“京剧迷”,不仅京剧唱得好,而且京胡也拉得棒。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拉着京胡哼京剧,是他最大的爱好。

“京剧艺术是一门雅俗共赏、博大精深的艺术。我从小就喜欢京剧、京胡,但参加工作后,很少有时间顾上自己的爱好。现在有时间了。就想让自己的水平再提高一步,2000年,我与老伴买了一把京胡,在家操练起来。我虽然已40年没有动过京胡了,但重新操起来,感觉还是那么熟悉、亲切。”董凤基说。

常言道,百日笛子千日箫,一把胡琴拉断腰。董凤基却凭借着自己的悟性和天资,在短时间内就熟练掌握了京胡的伴奏技巧。出于对京剧的喜爱,他练习伴奏的谱子,都是自己动手抄写。一张张抄写工整的戏谱,经常陪伴他走四方。传统京剧《空城计》、《借东风》、《红娘》等50余个谱子,他能不知疲倦地一气呵成。现在大部分京剧的背景和内容,他不仅熟知而且还能熟练操琴演奏。

说起识谱子,董凤基戏称:“以前从没涉猎过,都是近几年来自己‘懵’出来的。”

目前,董凤基是齐鲁京剧爱好者协会名誉会长,经常与省直机关的老同志一起切磋演技。“人到老年还是要有自己的爱好。有爱好陪伴,我们就不会感到寂寞。”董凤基深有感触地说。

一亩地里挑不出两根好琴杆张培公60把胡琴皆过半百

来源:北京娱乐信报

今年65岁的东方白马书画院副院长张培公,不但画得一手好画,还是个地道的戏迷。曾为梁小鸾、孙毓敏、高宝贤等京剧名家拉琴的他,近日还和科威特驻华大使凯斯合作了《空城计》。在他50多年的京剧生涯中,迄今收藏了60多把老琴,其中不乏名琴师杨宝忠等人的旧藏。

刚放下月琴,张培公又奏起胡琴

和科威特驻华大使合作
来到张培公家中时,已是下午四点多。此前曾有朋友告诉记者,哪家窗前养了很多花,并有麻雀不断飞来,就是张培公家。如此寻去,果真不错。
今年65岁的张培公是个闲不住的人,他和一些戏友组成了“樱花国际京剧联谊社”,每周要小聚两次,10多年来他们走遍大江南北,还特意到安徽去寻根问祖。“上周科威特驻华大使凯斯还参加了我们的活动,他唱《空城计》,我为他伴奏。”张培公说。
??
14岁就能一人演三角儿
说到收藏胡琴,张培公说要从学胡琴开始谈起,因为只有会拉胡琴的人才会收藏,不懂、没感情是根本不可能收藏的。“我父亲名叫张世华,他是中国四大名医之一汪逢春的弟子,作为中医的他非常喜欢京剧和绘画。他开药方,是在宣纸上用毛笔写字,然后盖章,本身就是一幅书法作品。我是独生子,从小父亲就不许我抽烟喝酒,而要努力学习琴棋书画,就这样,14岁时我已经可以唱《钓金龟》、《二进宫》,而且能够‘一赶三’,一人分饰青衣、花脸、老生三个角色。”说到这里,张培公不由激动地唱了几句。
“生理期变声,到了30岁我的嗓子不行了,高音没有了,就开始改学乐器。”张培公介绍,自己有两老师,一是杨似云,一是葛桐。
“我跟杨似云先生学过《平原作战》,他原住宣武门外绒线胡同,‘***’后去了美国,专门为华侨戏迷操琴。每到周末,家里是人声鼎沸,每个人唱过以后,都像喝了酒一样酣畅淋漓,给先生留下酬劳而后相约再会。可以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京剧。”张培公说。
??
杨宝忠胡琴已值6000元
记者看到张培公家的墙上悬挂着五六把胡琴,因为是外行并不懂孰好孰坏,只觉年代已经久远。张培公介绍,自己现在共有60多把胡琴,年代都在半个世纪以上。其中,年代最久的当数杨宝忠的胡琴,诞生于上世纪40年代,后经专家估价达6000元人民币。

琴身里隐约可见名琴师杨宝忠的签名

上世纪70年代响应***提出的“普及样板戏”指示,张培公成了自己所在“财贸文工团”的首席琴师,在当时王府井的吉祥剧院演出了200多场《红灯记》。由于当时商店里的胡琴已经脱销,领导就号召大家到民间收集。开会时,饰演李玉和的演员就说,家中有一把胡琴,是父亲留下的,为名琴师杨宝忠所赠。“就这样,我用这把琴演出了200多场,演出结束时,这位演员说‘您给我伴奏了这么多场,和这把琴也有了感情,希望您能把它传下去’,就把琴转赠给了我。”张培公说。
??
一亩地挑不出两根好琴杆
记者问好琴有什么讲究,张培公就把中空竹筒做的琴身倒过来,记者在竹筒的内壁隐约看到“北平王府井,新音斋,杨宝忠”几个小字。张培公介绍,这把胡琴是当时的名牌,是杨宝忠自己做的。
“‘宽松圆’是一把好胡琴的标准,也就是说它必须音域宽,声音有松有弛,圆润。”张培公指着手上这把杨宝忠的胡琴介绍,俗称“担子”的琴杆是紫竹制成,上面有五节,每节的距离必须合乎规矩,这样的竹子一亩地挑不出两根。琴的轴头是黄杨木制成,琴膜则是蛇皮,黑色花纹如缎,周围白边如线,而且只能是蛇背上的皮,蒙在琴身上,从上到下五个蜂窝状的花纹必须是五个,俗话叫“五鳞通天”。胡琴的弓子是“一节弓”,这种竹子名为“江竹”,生长在长江边,只有一个竹节,拉琴时阻力小,不过因为这种竹子稀少,现在卖的胡琴的弓子多是两节的。
张培公还展示了另外一把胡琴,此琴出自中国戏曲学院教授杨明华之手,琴杆所用竹子名叫“鳝鱼黄”。记者看到,淡黄的竹子上布满了很多淡褐色的花纹,十分漂亮,还真的很像鳝鱼。张培公说,自己和杨明华非常投缘,平常杨明华也制作、经营胡琴。有一次,到他店里,一眼就看中这把胡琴,但杨明华说琴身上已有裂口,不能用了。后来看张培公非常喜欢,就让他过一阵子来。等张培公后来再来时,琴已经修好了,裂缝竟再也找不到了。
??
装入皮囊防潮防晒
“我见过徐兰源的胡琴,真棒!可惜现在这种琴已经没有了。”张培公介绍,徐兰源是梅兰芳的琴师,人称“铁弦”,他能用七种指法演奏一首曲子。此人的古典文学修养非常了得,他自己做胡琴,琴杆上刻有自创的《西江月》、《满江红》,然后在刻痕里填上国画颜料石青,俗称“垂青”,棕色的琴杆配上绿色的字,古色古香。琴杆顶端还镶了玉石。
胡琴名贵,收藏者自然深谙保养之道。张培公介绍,需要防潮防晒,天气骤变要注意,必要时要装入皮囊中保存。特别是北方,天气干燥,要保证琴膜皮不塌,琴身竹不裂。夏天天气热,有时琴就会发出噪音,有人就稍微在琴膜上擦一点水。和其他藏品一样,胡琴也可把玩,琴杆越摸就越亮,有岁月韵味。

  • 清朝有哪几位皇帝是秘密立储的?他们分别是谁?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今天趣历史小编来说说清朝秘密立储制度的故事。秘密立储制度,是清代..

    2025-04-21
  • 漫谈京剧色彩的黑与白

    京剧是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化妆勾脸、盔头饰物、十色蟒靠、桌椅帐幔、车旗伞盖,其色彩无不鲜艳夺目,具有强烈的所谓“视觉冲击力”,构成辉煌的东方色彩美的世界。在这五光十色中,您注意到黑与白吗?它们虽并不张扬,但却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2025-04-20
  • 浅谈传统绘画美学与京剧

    国画与京剧在中国艺术发展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世界艺术史上也是一枝独秀,有其较为完整的美学体系。它们虽然是两大不同的艺术门类,但其美学价值息息相通,意境与神韵,从意象到造象,追求艺术美是国画与京剧的共同艺术特征。本文拟从..

    2025-04-20
  • 京剧脸谱杂谈

    脸谱艺术的发展与中国戏曲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大约在十二至十三世纪的宋院本和元杂剧的演出中,就出现了面部中心有一大块白斑的丑角脸谱。净角脸谱相传在中国戏曲发展之前,南北朝和隋唐(公元420--907)乐舞节目里就有了“假面歌舞”,这假..

    2025-04-20
  • 西汉共有几位皇帝?他们在位期间分别发生过什么大事?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今天趣历史小编来说说西汉皇帝的故事。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你对某一..

    2025-04-20
  • 京剧绝不是赔本的买卖

    2001年中山公园音乐堂首次演出京剧时,音乐堂经营方保利紫禁城剧院管理公司对京剧的市场既不了解也不看好,经营的品牌仅仅是中国京剧院一年两场的“名家名段演唱会”。2006年中山音乐堂的京剧演出已经是“逢节必演,一年30场”,保利紫禁城剧..

    2025-04-20
  • 常用的京剧曲牌

    京剧曲牌:曲牌合头大字牌子混牌子清牌子干牌子吹打曲牌胡琴曲牌小开门(西皮)小开门(二黄)小开门(反二黄)八岔八板(胡琴曲牌)柳青娘(胡琴曲牌)海青歌万年欢(胡琴曲牌)哭皇天(胡琴曲牌)柳摇金(胡琴曲牌)夜深沉工尺上(胡琴曲牌..

    2025-04-19
  • 四大原因使京剧新流派产生困难

    京剧产生发展200年来,在上世纪前期开始空前发展,成为让人心服口服的国剧,涌现出了诸多优秀的艺术家,一时间流派林立,剧目也异常丰富,其中前后四大须生、四大名旦、四小名旦最为出名,至今常演的剧目仍是们各自的经典,传人也以这几派为多..

    2025-04-19
  • 京剧的生行

    京剧的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但在初期,京剧的行当仍分为生、旦、净、末、丑五大类,后来才把生行和末行合并,取消了末行。所以我们在讲京剧生行的时候,应该顺便把生和末的关系,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给大家介绍一下。因为在元杂剧..

    2025-03-31
  • 汉昭帝刘弗陵共有几位妃子?她们的命运如何?

    汉昭帝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汉昭帝刘弗陵,即位时年仅八岁,在霍光、金日磾、桑..

    2025-03-29
  • 永璇为什么没有资格继承皇位?他有几位妻子?

    永璇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如懿传》剧中金玉妍所生的八阿哥永璇出生后被人议论..

    2025-03-28
  • 隋朝共有几位和亲公主?她们的命运如何?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隋朝的和亲公主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隋朝(581年—618年或619年)是..

    2025-03-20
  • 京剧的丑行

    净行里有大花脸,二花脸,而丑行则叫作小花脸,或者叫三花脸。因为凡是丑行都是在鼻梁上用白粉涂一个粉块。这白粉的块,也有几种不同的形状,有的是方的,有的是元宝形或是倒元宝形,叫作腰子形,还有的是枣核形,根据不同的人物,画不同形状..

    2025-03-09
  • 京剧的乐器

    单皮鼓又称小鼓。是打击乐和管弦乐的指挥乐器,演奏时用两根细竹(通称鼓箭子、鼓签)。,指挥方法用底鼓,有时并配合手势,各种乐器都随着它的指挥来演奏。歌唱时辅助板打节奏。司鼓、板者称为鼓佬(即鼓师)。板亦名檀板、拍板。打击乐器。由三..

    2025-03-09
  • 我的京剧情缘

    谈到京剧,不禁想起小时候,我外婆是个戏迷,逢戏必看,那时,我时常听到隔壁电视机里传来的锣鼓声和一些很奇怪的声音,一开始,我并不怎么喜欢京剧,嫌她节奏太慢,可慢慢的,我在外婆的影响下,出现体会得其中的韵味。后来,我也知道京剧不..

    2025-03-09
  • 京剧与歌剧

    很早就想写这篇文章,但一直不曾动笔,因为不同的文化其实是很难类比的,就像“五四”时期的“打倒孔家店”、“全盘西化”一样,极端无法改变问题,但保守和温和更是有害的。文化有相似性,但更主要的是因为不同才能使人感到它的丰富性。从舞..

    2025-03-08
  • 京剧随笔

    闲暇无事,以听京剧自娱,每到会意处,则记之。听戏只是一种个人的趣味,而所记之事也是个人的体会,不足为训。【一】终于能看到中央台11频道的京剧节目了,以前家中的那台电视机可能是老了缘故,一直无缘看自己喜欢的京剧,而其他的电视节目..

    2025-03-08
  • 小议学京剧的方法

    随手拿起枕边的一本小册子,名曰《梨园走马》,作者是徐城北先生。读第一篇就看到一段文字,教诲普通观众如何掌握学习京剧的方法,原文是这样的:“…第一步,选看京剧最简单也最基础的小戏,既弄懂意思,也学习一下京剧的基本格式。第二步是..

    2025-03-08
  • 摇滚京剧之搞笑版

    1.“天女散花”,典型的NewAge,自信京剧的旦角嗓子不比Enya差,甚至难度还要高,但是伴奏千万别有小锣,一敲就完了。2.“长板坡”,典型的DeathMetal,赵子云七进七出,血肉横飞,不用DeathMetal似乎说不过去。伴奏中的金属效果器是必不可少..

    2025-03-08
  • 答古龙,也谈我的京剧情缘

    那是一个遥远的记忆,其实并不是很久,但为什么生命中总是有那么遥远的记忆。古龙兄使我又开始回忆。小时候,只不过是一些天真的孩子在一起嬉戏而已,我记得,在70年代,那时在上海,还是非常的穷困,虽然很多上海人到外地还希望找到自己的那..

    2025-03-08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Copyright © 2024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