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京剧色彩的黑与白

2025-04-20 08:32历史文化
京剧是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化妆勾脸、盔头饰物、十色蟒靠、桌椅帐幔、车旗伞盖,其色彩无不鲜艳夺目,具有强烈的所谓“视觉冲击力”,构成辉煌的东方色彩美的世界。在这五光十色中,您注意到黑与白吗?它们虽并不张扬,但却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有着一种独特的美。
色彩学中说到色彩的感情,如红色热情、黄色明媚、蓝色深沉、绿色和平……由于各自的个性不同,有时便不能协调。民间画师还根据经验编成了口诀:红配蓝,讨人嫌。蓝配绿,死没气等等。好比人一样,个性太强往往不容易合得来。而黑色与白色则不同,它们不但有自己的个性和丰富的内涵,同时又有着广阔的胸怀,与哪种颜色都可“搭档”,并能将他们衬托得更加鲜明美丽。京剧充分认识了这一点,并将它巧妙地用于化妆与服装上。
拿生行来说,面部化好后要戴网子、勒水纱,再戴盔头。戴盔头时要露出一指宽的黑色水纱。额头上留这“一笔黑色”有着了不起的作用,它能使脸部显得“响亮”,既干净又精神。假如因盔头松了沉下来把水纱完全盖住,演员的脸顿时会“兀秃”了,失去了光彩。这“一笔黑色”是不可缺乏的。
旦角脸部的“小弯”和“片子”其作用也是一样。漆黑的“一条曲线”,将脸形轮廓按照自己的意愿勾勒出来,衬出脸蛋的粉红色是那样透明娇美,头上闪光的饰物和各色花朵也因有黑发作衬底,颜色越发鲜艳而稳重,但不会夺脸,所以会化妆的演员绝不为华丽而把头饰插得太多太满,一定要留出些黑底,至少是那漆黑的“一条曲线”。否则会适得其反,一张生动的脸被湮没在红花绿朵金银饰物当中。
净角要说到脸谱,京剧脸谱的颜色是在生活基础上的极度夸张。但从主色的象征意义上说,有一种褒黑贬白的意思。黑脸(如张飞、李逵等)表示性格虽然粗猛,但却正直,没有坏心眼;白脸(如曹操、潘洪等)则表示奸诈阴险、工于心计。因此脸谱中有“黑脸无坏人,白脸没好人”之说。从脸谱,眼窝、鼻窝这三块大都是黑色,白色作为各色的间隔,使其不至混淆和更加鲜明。所以一张脸谱勾得是否匀称传神、美与不美,就看把这三块黑色安排得怎样了。架子搭好了,无论再画什么细碎的图案也不显杂乱,套用多少种色彩都会协调,远距离观看也能鲜明,因为有黑与白在其中起着“震慑”作用。近来在电视中看“音配像”,张韵斌、马崇仁先扮演了许多角色,包括零碎角色,其脸谱勾得都很好看,花的不显乱,碎的不散漫。或许就是因为很好地把握住了黑与白,以形写神。
现在净角的髯口,无论“扎”与“满”,白与黑,大有越来越长之势。与早年的剧照相比差不多要长出半尺到了下腹部,而且越来越丰满,更加显出花脸的雄壮与气势。从色彩的角度看,其实就是把黑或白的面积加大了,以起到更好的色彩对比作用。这也表明了演员与观众之间对黑与白一种有意无意选择。比如曹操的扮相:黑满里相貂一上一下挤出那张惨淡的白脸,胡子的大快黑色把那件大红蟒的红色衬托得更加透明、鲜亮,焕发出红色的全部能量和美感。舞台上曹操的人物形象之所以那么鲜明生动,与其色彩形象是分不开的。再比如关羽的形象也是如此:红脸绿袍其色彩对比固然十分鲜明,但于人物来说似缺少了力度和份量感,幸好关羽是美髯公,有一部又黑又长的胡子,红、绿配上黑,感觉既强烈又有份量。有人说关羽的形象是东方勇武之美的典型而能走向世界(如日、韩、东南亚),窃以为是与其色彩构成的魅力相关联的。其色彩形象或对欧洲某些印象派以后的画家产生过影响,曾见一幅照片,一位画家的画室里挂着一幅关羽像(关羽的画像或塑像与京剧舞台上十分相似,可能互受影响),或许从中找到些灵感和启发。
记得袁世海先生曾说,他喜欢黑或白的髯口,不喜欢灰的,灰的显奸。想来也是,只有赵高、姬僚等戴,大都是坏人。从视觉角度讲,灰色不如黑或白那样明确、肯定,于是戴的人也觉暧昧起来,日常生活中也是一样,年纪大了头发黑固然好,全白了也很漂亮,唯独“”了不那么美,所以大都染一染。
旦角服饰上利用黑色最巧妙的例子要算是“线尾子”,它是对垂下部分的高度夸张。从角色正面看,自耳边经过胸部垂至膝下,形成两条长长的黑线;背过身去则是一条巴掌宽的黑色丝带自脑后直垂小腿。这前后几条黑线既把分作两截的衣裙联成一体,又使人物形象显得修长挺拔,增加了女性的美感,而且很有中国画以线造型的绘画意味。当初不知是谁做了如此设计,真是绝妙之笔。
马连良先生对色彩的要求最为讲究,也做过不少改革,他的一些服装颜色都是前所未有的,同样也极其重视黑与白。为了黑的更黑,有些纱帽或靴子改用不反光的黑绒制作,并要求同台演员的“三白”?护领、水袖、靴底要经常保持白净,其目的就是满台的色彩形象更加鲜明和谐,这反映了一位艺术家对色彩感觉的敏锐和修养。
护领、水袖、靴底的三白,分别在不同层面对化妆与服饰的色彩起着烘托作用。尤以水袖对塑造人物更为重要,就其白色而论:首先它突出着手的表演,“手眼身法步”,手占首位,使像梅兰芳那样优美的手势随时随地有单纯的白色衬托而醒目传神。第二,中国的舞蹈强调上肢的动作。随着演员的表演,水袖的舞动,留下一组明亮而流动着的白色轨迹,强化着人物的动态和舞蹈的美感。作为舞台剧,水袖的白色功不可没。
京剧的服装,上五色下五色绚烂多彩,但细细品味,朴素的黑与白服装更有着特殊的魅力,并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穿黑色的人物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净角中勾黑脸的大都穿黑色,女性中如杨七娘、巴九奶奶等女强人也穿黑色,这里的黑色有如脸谱中黑色在性格上的含义;一类是地位低下的小官小吏捕快都头,如宁江、武松、秦琼等,或并无官职的门客穷儒,如程婴、祢衡、范仲禹、莫稽等,女性则多是贫穷而坚贞的角色,所谓“正工青衣”,如王宝钏、秦香莲、罗敷等。这里黑色的意义是封建等级社会中色彩的等级观念所规定的:“诸行百户,衣装各有本色,不敢越外”其实历史上的秦汉时代皇帝才穿黑色,大约自宋以后吧,皇帝捡了最明亮的黄色穿,把黑色让给了下层人士,戏剧里也就随了此俗;另一类穿黑色的多为武丑扮演的角色,他们大都是夜行人,盗钩、盗甲、盗杯、盗坟。这里的黑色是作为保护色而出现。
黑色衣服虽不像红橙黄绿那样华丽惹眼,但却质朴峭拔,另有一番美感,翁偶虹先生在他的《编剧生涯》一书中说:有一天李少春在欣赏王雪涛画的一幅“墨鹊图”,望着那展翅飞腾的黑色喜鹊,想起了自己钟受的《洗浮山》中贺天保一身青的扮相,舞台形象隽永而潇洒,可惜当时禁演此剧,少春便把这意思告诉了翁老,于是翁老便为他编了一出《响马传》,把贺天保的扮相移植到秦琼身上。“观阵”一场,秦琼身穿青素箭衣、青素褶子,背插双锏,像一只黑蝴蝶满台飞舞,使少春得偿宿愿,在少春眼中,黑蝴蝶比花蝴蝶更有魅力。
京剧舞台上穿白色衣服的也不少,男性倜傥俊秀、英武儒雅,而多为领兵的将帅,如赵云、周瑜、薛仁贵、岳飞、杨延昭、黄天霸等,文生似较少穿白衣者。这里白色多与武人联系在一起而颇有文武双全之意。女性除了白娘子以外,穿白衣多为孝服,如东方夫人、小乔、潘金莲等,或冤屈复仇的鬼魂,如李慧娘、殷桂英、柳金婵等。她们的舞台形象十分动人,旦角化妆色彩浓艳,而身著素白,正所谓“红妆素裹,分外妖娆”。综上可以看出,穿黑或穿白的很多都是剧中的主要角色,由此可见京剧对黑与白的认识与重视。
如果把千万种色彩概括到两极,那就是黑与白,如姜维脸谱脑门上的太极图那样,它象征着阴与阳、天与地、男与女。因此黑与白可以说是最单纯、最深刻、最优雅、最有力度的对比。中国的书法和水墨画以其特色立于世界艺苑之林,其魅力正在于此。其实西方人也看重黑白对比之美。比如他们的结婚礼服,大喜的事,却摒弃了其它颜色,男穿一身黑,女穿一身白。男方显得深沉稳重,女方显得纯洁轻柔,也正应了我国一名俗话:“男要俏,一衣皂;女要俏,一衣孝。”
京剧《武松杀嫂》一折戏,武松一身皂,黑中有几排白纽绊;潘金莲一身孝,白中有两行黑“线尾子”,一黑一白,一阳刚一阴柔,反差强烈,对比分明而又呼应,这一场戏其色彩构成与情节内容紧紧相扣,足以给观众留下深刻的视觉印象。还有一出《战马超》,黑张飞、白马超挑灯夜战,舞台上极有夜色感觉,仿佛一切颜色都湮没于夜色之中,只剩下了黑与白。在对打黑白箭衣飞舞起来“导之如泉注”,亮相停住“顿之如山安”。黑与白极富节奏感的交织在一起,让人想起了书法艺术中“龙蛇竞笔端”的草书。士兵们挑着的几个红灯笼不就是一幅书法作品中的几颗红印章吗!这种黑白美的享受与《长坂坡》曹操升帐十色蟒靠满台生辉的场面相比,别有一番的韵味在心头。
既然黑色能很好地衬托其它颜色,用黑色做舞台的天幕如何?可惜那将是阴森可怖、世界末日的感觉。黑色虽美,但有个面积的限度。常说“万绿丛中一点红”很美,“万红从一中一点绿”可不那么好,那一点绿会被大面积的红色欺得透不过气来感到无地自容。所以京剧在废除了使观众视线不得集中的“守旧”以后,多采用明度和纯度均为中性的色彩作为天幕。它本身既要好看,又托人物的作用,这样才能把京剧本身的色彩美(当然包括黑与白)全部表现出来。所以传统京剧的舞台布景和道具极尽简单,只有必不可少的一桌二椅。大幕拉开,好比一张白纸,在上面慢慢画出许多图画来。假如这样太简单,不够现代味,在做令人眼目一新的设计时,也应按京剧本身的色彩规律办事,不必追求通俗歌曲表演的那种富丽堂皇令人眼花缭乱的舞台模式。京剧人物的“包装”,从化妆到服饰繁而又繁,浑身上下从点翠的头面到绣花的袍服无一处不是艺术品,可以说“够瞧老半天的”了,它极需要一个简单朴素的背景。以简衬繁,从广义上说也是一种黑与白的关系。
  • 浅谈传统绘画美学与京剧

    国画与京剧在中国艺术发展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世界艺术史上也是一枝独秀,有其较为完整的美学体系。它们虽然是两大不同的艺术门类,但其美学价值息息相通,意境与神韵,从意象到造象,追求艺术美是国画与京剧的共同艺术特征。本文拟从..

    2025-04-20
  • 京剧脸谱杂谈

    脸谱艺术的发展与中国戏曲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大约在十二至十三世纪的宋院本和元杂剧的演出中,就出现了面部中心有一大块白斑的丑角脸谱。净角脸谱相传在中国戏曲发展之前,南北朝和隋唐(公元420--907)乐舞节目里就有了“假面歌舞”,这假..

    2025-04-20
  • 介绍几位京剧琴票

    浓浓戏韵,荡漾在票友脸上“带上唱戏的家伙,咱们的生、旦、净、末、丑给苏老拜年可一个都不能少啊!都拿出各自的绝活来,好好乐呵乐呵。”这是十几个京戏老票友们在年前精心谋划正月初五的一场约会。可别小看这些票友,生、旦、净、末、丑演..

    2025-04-20
  • 京剧绝不是赔本的买卖

    2001年中山公园音乐堂首次演出京剧时,音乐堂经营方保利紫禁城剧院管理公司对京剧的市场既不了解也不看好,经营的品牌仅仅是中国京剧院一年两场的“名家名段演唱会”。2006年中山音乐堂的京剧演出已经是“逢节必演,一年30场”,保利紫禁城剧..

    2025-04-20
  • 常用的京剧曲牌

    京剧曲牌:曲牌合头大字牌子混牌子清牌子干牌子吹打曲牌胡琴曲牌小开门(西皮)小开门(二黄)小开门(反二黄)八岔八板(胡琴曲牌)柳青娘(胡琴曲牌)海青歌万年欢(胡琴曲牌)哭皇天(胡琴曲牌)柳摇金(胡琴曲牌)夜深沉工尺上(胡琴曲牌..

    2025-04-19
  • 四大原因使京剧新流派产生困难

    京剧产生发展200年来,在上世纪前期开始空前发展,成为让人心服口服的国剧,涌现出了诸多优秀的艺术家,一时间流派林立,剧目也异常丰富,其中前后四大须生、四大名旦、四小名旦最为出名,至今常演的剧目仍是们各自的经典,传人也以这几派为多..

    2025-04-19
  • 京剧的生行

    京剧的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但在初期,京剧的行当仍分为生、旦、净、末、丑五大类,后来才把生行和末行合并,取消了末行。所以我们在讲京剧生行的时候,应该顺便把生和末的关系,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给大家介绍一下。因为在元杂剧..

    2025-03-31
  • 京剧的丑行

    净行里有大花脸,二花脸,而丑行则叫作小花脸,或者叫三花脸。因为凡是丑行都是在鼻梁上用白粉涂一个粉块。这白粉的块,也有几种不同的形状,有的是方的,有的是元宝形或是倒元宝形,叫作腰子形,还有的是枣核形,根据不同的人物,画不同形状..

    2025-03-09
  • 京剧的乐器

    单皮鼓又称小鼓。是打击乐和管弦乐的指挥乐器,演奏时用两根细竹(通称鼓箭子、鼓签)。,指挥方法用底鼓,有时并配合手势,各种乐器都随着它的指挥来演奏。歌唱时辅助板打节奏。司鼓、板者称为鼓佬(即鼓师)。板亦名檀板、拍板。打击乐器。由三..

    2025-03-09
  • 我的京剧情缘

    谈到京剧,不禁想起小时候,我外婆是个戏迷,逢戏必看,那时,我时常听到隔壁电视机里传来的锣鼓声和一些很奇怪的声音,一开始,我并不怎么喜欢京剧,嫌她节奏太慢,可慢慢的,我在外婆的影响下,出现体会得其中的韵味。后来,我也知道京剧不..

    2025-03-09
  • 京剧与歌剧

    很早就想写这篇文章,但一直不曾动笔,因为不同的文化其实是很难类比的,就像“五四”时期的“打倒孔家店”、“全盘西化”一样,极端无法改变问题,但保守和温和更是有害的。文化有相似性,但更主要的是因为不同才能使人感到它的丰富性。从舞..

    2025-03-08
  • 京剧随笔

    闲暇无事,以听京剧自娱,每到会意处,则记之。听戏只是一种个人的趣味,而所记之事也是个人的体会,不足为训。【一】终于能看到中央台11频道的京剧节目了,以前家中的那台电视机可能是老了缘故,一直无缘看自己喜欢的京剧,而其他的电视节目..

    2025-03-08
  • 小议学京剧的方法

    随手拿起枕边的一本小册子,名曰《梨园走马》,作者是徐城北先生。读第一篇就看到一段文字,教诲普通观众如何掌握学习京剧的方法,原文是这样的:“…第一步,选看京剧最简单也最基础的小戏,既弄懂意思,也学习一下京剧的基本格式。第二步是..

    2025-03-08
  • 摇滚京剧之搞笑版

    1.“天女散花”,典型的NewAge,自信京剧的旦角嗓子不比Enya差,甚至难度还要高,但是伴奏千万别有小锣,一敲就完了。2.“长板坡”,典型的DeathMetal,赵子云七进七出,血肉横飞,不用DeathMetal似乎说不过去。伴奏中的金属效果器是必不可少..

    2025-03-08
  • 答古龙,也谈我的京剧情缘

    那是一个遥远的记忆,其实并不是很久,但为什么生命中总是有那么遥远的记忆。古龙兄使我又开始回忆。小时候,只不过是一些天真的孩子在一起嬉戏而已,我记得,在70年代,那时在上海,还是非常的穷困,虽然很多上海人到外地还希望找到自己的那..

    2025-03-08
  • 京剧的龙套

    京剧角色行当。扮演剧中士兵、夫役等随从人员及群众。由于所穿均是各色的龙套衣而得名。龙套不同于舞台上的“零碎儿”,而是以整体出现,一般以四人为一堂。在舞台上用一堂或两堂龙套,以表示人员众多,起烘托声势的作用。根据各剧不同的需要..

    2025-02-18
  • 京剧的板式

    二黄二黄原板二黄慢板二黄三眼二黄正板二黄中三眼二黄快三眼二黄中板二黄碰板二黄顶板二黄导板二黄回龙碰板回龙二黄散板二黄摇板二黄滚板二黄哭板反二黄唢呐二黄四平调平板二黄西皮西皮原板西皮快三眼西皮慢板西皮慢三眼西皮二六西皮流水西皮..

    2025-02-18
  • 京剧声腔板式:不同行当的二黄原板唱腔

    京剧各行当的唱腔各有特色,这里选听的都是老生、花脸、老旦、旦角、小生行当很具代表性的唱腔,是学习和从事京剧表演、器乐演奏各专业必须掌握的曲目。也是京剧爱好者、广大戏迷喜闻乐见、非常熟悉的唱段。十字句的老生二黄原板唱腔和七字句..

    2025-02-17
  • 京剧声腔板式:旦角二黄综合板式

    《生死恨》“耳边厢又听得初更鼓响”这大段是旦角梅派二黄唱腔,由六种二黄板式组合而成的。从二黄导板引出,二黄散板用于回忆,回龙作为感叹过渡,慢板用于感情的抒发,两句慢板后,转行弦接转原板、两段二黄原板用于剧中人对亲人的思念和对..

    2025-02-17
  • 京剧声腔板式:反二黄新板式

    京剧排演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时,诞生了许多新的板式,如老生反二黄导板、回龙、二六、各行当的反二黄流水、快板等,反二黄声腔中原没有的板式的唱腔在京剧现代戏中出现了,如《平原作战》赵永钢唱“几天来与曰寇周旋在平川上”的反二黄二六。..

    2025-02-17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Copyright © 2024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