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脸谱杂谈

2025-04-20 08:23历史文化
脸谱艺术的发展与中国戏曲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大约在十二至十三世纪的宋院本和元杂剧的演出中,就出现了面部中心有一大块白斑的丑角脸谱。净角脸谱相传在中国戏曲发展之前,南北朝和隋唐(公元420--907)乐舞节目里就有了“假面歌舞”,这假面具就是脸谱的鼻祖。据《旧唐书.音乐志》记载:“大面出于北齐。北齐兰陵王长恭,才武而面美,常著假面以对敌。尝击周师金墉城下,勇冠三军,齐人壮之,为此舞以效其指麾击刺之容,谓之兰陵王入阵曲。”这就是齐人表演兰陵王戴面具击敌乐舞的记载。直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贵州省兴义地区布依族村民喜爱的古老地方戏,仍有戴艺术面具演出的习惯,这可算是脸谱历史中的活化石。但随着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戴面具演戏越来越不利于演员面部的表演,艺人们就用粉墨、油彩、锅烟子直接在脸上勾画,这样就逐渐产生了脸谱。当时,戏班以露天演出为主,离戏台较远的观众往往看不清演员的面部表情,勾上脸谱使观众在远处就能一目了然。为适应露天演出,所勾脸谱一般只用黑、红、白三种对比强烈的颜色,强调五官部位、肤色和面部肌肉轮廓,如粗眉大眼、翻鼻孔、大嘴岔等。这种原始的脸谱是简单粗糙的,随着戏曲艺术的发展逐渐装饰化了。到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京剧逐渐形成相当完整的艺术风格和表演方法后,京剧脸谱也在吸收各地方剧种脸谱优点的基础上,经几代著名演员和戏剧艺术家的不断探索研究,加工提高,创新改革,得到充分的发展。图案和色彩愈来愈丰富多彩,各种不同任务性格的区分也越加鲜明,并创造出许许多多历史和神话人物的脸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化妆谱式。
从色彩上说,现在的京剧脸谱有红、紫、黑、白、蓝、绿、黄、老红、瓦灰、金、银等色,则市从人物自然肤色的夸张描写,发展为性格象征的寓意有色。一般说来,红色描绘人物的赤胆忠心,义勇无俦;紫色象征智勇刚义;黑色体现人物富有忠耿正直的高贵品格水白色暗寓人物生性奸诈、手段狠毒的可憎面目;油白色则表现自负跋扈的性格;蓝色喻意刚强勇猛;绿色勾画出人物的侠骨义肠;黄色意识残暴;老红色多表现德高望重的忠勇老将;瓦灰色寓示老年枭雄;金、银二色,多用于神、佛、鬼怪,以示其金面金身,象征虚幻之感。京剧脸谱的用色虽分类型,但也不是绝对的,仍有很大灵活性。如红色,在《三国演义》戏里用来表现关羽,是为了象征其性格;但在《法门寺》里,太监刘瑾的红脸,则是肤色的夸张,表现其养尊处优,权压朝臣的地位再加上眉、眼、嘴部勾出的奸诈表情,使人一看就知是一位擅权的太监。又如《水浒》戏里梁山泊头领晁盖,是“黄老三块瓦脸”,在这里黄色就不是象征残暴,而是表示他面色发黄,对照印堂上勾出一个红光的形象,堂堂正正,一看就只是一位起义老英雄。又如京剧界流行的“三刚不见红”(即李刚、姚刚和薛刚三个人物)的说法,也是从人物性格出发的。这三个人物都是性格倔强,刚毅果敢,舞台表演上要求严肃稳重,因而脸谱上不能见一点红,连嘴唇都不因性格诙谐,常开玩笑,必须勾出粉脸蛋;然而,《洪羊洞》一戏中,由于两人已年老,性格有所改变,就不能再勾粉脸蛋。这都是前辈老艺术家在色彩表现性格方面总结出的宝贵经验。
京剧脸谱的构图多种多样,加上五彩缤纷,装饰性很强的各种图案,容易使人眼花缭乱,产生神秘感。其实,归纳起来也不过有十几个类型,由于相互借鉴,相互变化,就派生出许许多多的谱式。这些谱式都是以各种人物的形貌、性格特性为依据的,即使是同一类型的谱式,因人物性格不同,个部位的线条勾画与色彩处理也就各异,使每个人物都富有各自的个性,而决不雷同。1.整脸,是一种常见的谱式。化妆是在整个面部先涂上一种颜色作为主色,以夸张肤色,再勾画出眉、眼、鼻、口的部位和细致的面部肌肉纹理,表现出人物的神态。此类脸谱画法极有讲究,要求笔锋准确有力,形象传神,用笔类似中国画的线描。《水淹七军》中的关羽,勾“红色整脸”,形象庄重威严。《铡美案》中的包拯,勾出两道紧琐的白眉,表现他忠耿率直和忧国有民的心情;脑门正中勾上一个白色月牙,则象征他能昼断阳、夜断阴的传奇色彩。满脸涂白粉,再用墨笔勾画出五官形象与面部表情的脸谱,都是寓意权奸、暴君、土豪恶霸之类的人物。如《群英会》中的曹操,是一个被塑造成生性好疑、善用心计,但又不失军事家、政治家双重性格的人物。所以在化妆时,脸上抹一层白粉,表示遮掩了真实面目,然后勾细长的三角眼,眼角画出奸纹,表现曹操的奸诈。“整脸”中还有一些人物,用“揉脸”或“搓脸”的方法勾画脸谱,面部表情和式样较为简单,没有象征意味,一般用于配角,以区别于剧中主要人物。2.三块瓦脸,又称“三块窝脸”,是在“整脸”的基础上,进一步夸张眉、眼、鼻的画法,用线条勾出两块眉、眼窝,一块鼻窝,所以称“三块瓦脸”。“三块瓦”在脸谱中运用极为广泛,它要求对称,用笔严谨,色彩多种多样,样似工笔画,是勾脸的基础。画法上又分“正三块瓦”、“尖三块瓦”、“老三块瓦”等。“正三块瓦”多用来表现忠勇之士等正面人物。特点是立眉、大眼、圆鼻窝,色彩多用红、白、紫等色,挂“满”髯。《铁笼山》中的姜维,勾的是“红色正三块瓦”,脑门上勾一个“太极图”,表示他是诸葛亮的弟子,有神机妙算的智谋和韬略。“尖三块瓦”大都是卧眉或尖眉,眼窝有立眼,基本上都是尖鼻窝。色彩有白、红、蓝、紫、黄等色。髯口有的挂“满”,有的挂“扎”。表现的人物较为复杂,既有勇猛的悍将,又有土豪和恶霸。“花三块瓦”是在眉、眼、鼻等部位,勾画出色彩多样、花纹复杂的图案,但基本形式仍是“三块瓦”。髯口多挂红、黑“扎”也有挂“一字”髯的。所表现的人物大都是绿林好汉、剽悍部将等。《盗玉马》中的窦尔敦,因善用虎头双钩,故在眉梢处画钩形图案,勾成“蓝花三块瓦”谱式。“老三块瓦”都用来表现年迈苍苍的老人,有正面的人物,也有反面人物,俱挂白“满”髯或黪(灰黑)“满”髯。特征是燕窝梢向下低垂,并勾出一个垂云形象,形容老年人眼梢部分肌肉松弛,眼角下垂的特点。鼻窝有勾黑色的,也有勾灰色的,表现老年人胡须花白。3.十字门脸,由“三块瓦”发展而来,特点是将主色缩小为一个色条,从月亮门一直勾到鼻头以下,用这个色条来象征人物性格。主色条与眼窝在构图上形成一个“十”字形,故命名“十字门脸”。又分“老十字门”、“花十字门”,都是表现英雄武将等正面人物,髯口老脸挂“满”,花脸以挂“扎”为多。如《草桥关》中姚期,勾的是“黑十字门老脸”,吹云眼梢,但画个粉脸蛋,象征姚期老当益壮的形象。又如《芦花荡》中的张飞,勾“黑十字门花脸”,蝠形眉,笑眼窝,形成一个蝴蝶的形象;所以,张飞的脸谱也叫“黑十字门蝴蝶脸”4.六分脸,是由“整脸”发展而来。特点是将脑门的主色缩为一个色条,夸大眉形,白眉形约占全脸十分之四,主色占十分之六,故称“六分脸”,也称“老脸”。所表现的都是须发皓然,忠心耿耿的元勋老将,用紫、黑、红等色为主色勾脸,髯口均挂“满”或“黪满”,如《二进宫》中的徐彦昭,《群英会》中的黄盖。5.碎花脸,由“花三块瓦”演变而来,保留正额主色,而在其他部位用辅色添勾花纹,色彩种类丰富,构图形式多样,线条复杂而细碎,故称“碎花脸”。多表现性格粗犷的武将和绿林中的英雄好汉,正、反面人物均有。除光嘴岔外,均挂黑“扎”、红“扎”,或“一字”髯。如《黑旋风》一剧中的李逵,勾“黑碎花脸”,整鼻窝,以表现他在勇猛中又具善良本性。《取洛阳》中的马武,勾“蓝碎花脸”,或“绿碎花脸”,笔法要精细,以体现出这位绿林英雄人物粗中有细的性格特色。《金沙滩》中的七郎杨延嗣,也勾“黑碎花脸”,但在脑门上写上一个草书“虎”字,象征他是一员勇猛无敌的虎将。6.歪脸,顾名思义可知是一些五官不正,相貌丑陋的人物。主要用来夸张帮凶打手们的丑恶嘴脸,也用来表现某些特定的正面人物。特点是勾法不对称,给人以歪斜之感。构图取法于“碎花脸”、“三块瓦”等形式,色彩多种多样,髯口均挂“扎”髯,也有光嘴岔的。如《斩黄袍》中的郑子明,因他年轻时为救人曾被猩猩抓伤面部,就被勾成“黑碎花脸”形式的歪脸。《三打祝家庄》中的祝彪,按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中的描写是英俊的小伙子,可是在京剧中把他勾成“歪脸”,这是因为祝彪的未婚妻扈三娘被梁山好汉擒去,气得他口歪眼斜,脸谱的创作者就把他在特定环境中的表情勾了出来。7.僧道脸,“僧脸”又名“和尚脸”。其构图近似“三块瓦”,特征是腰子眼窝,花鼻窝、花嘴岔,脑门勾一个红色舍利珠圆光,或九个点,以示入佛门受戒。色彩分白、红、黄、蓝等色,以白色为多见,髯口挂“虬”髯,也有勾光嘴岔的。《野猪林》中的鲁智深,勾的是“白僧脸”;《巴骆和》中的黄胖,则是光嘴岔“黄僧脸”。在“三块瓦”基础上将两个眉窝勾得连起来,就是道士脸,就是“道士脸”,如《群英会》中的庞统就是“紫道士脸”。脑门上画一个“太极图”或八卦符号,是为了表明其道人的身份。8.太监脸,专用来表现那些善权害人的宦官。色彩只有红、白两种,形式近似“整脸”与“三块瓦”,只是夸张了太监的特点:尖眉子示其奸诈;菜刀眼窝暗寓其渔肉百姓;光嘴岔下撇以突出其谲诈残忍的性格;脑门勾个圆光,以示其阉割净身,自诩为佛门弟子;脑门和两颊的胖纹,表现出养尊处优,脑满肠肥的神态。这些“太监脸”表现出了那种偷天换日和媚上压下的奸佞形象。9.元宝脸,脑门和脸膛的色彩不一,其形如元宝,故称“元宝脸”。分“普通元宝脸”,“倒元宝脸”和“花元宝脸”三种。“普通元宝脸”其构图与“三块瓦”相似。一般用来表现身份不高的武人、偏将和中军。“倒元宝脸“眉上揉红眉下勾白,在眼、鼻窝旁勾出表情纹,表现一些助纣为虐的恶人和诙谐滑稽的小人物。“花元宝脸”的构图复杂,近似“碎花脸”。特点是花眼窝、翻鼻孔,主色在脑门,髯口以挂“扎”为多。多表现神话戏中的阴司判官,或面目狰狞、身躯奇形怪状的莽人,所以又称“判儿脸”。此类脸谱既扮正面形象,也扮反面人物,区别之处是五官形象勾法不同。10.象形脸,一般幼年于神话戏。构图和色彩均从每个精灵神怪的形象特征出发,无固定谱式。画法要似象非象,不可过于写实,讲究“意到笔不到”,贵在“传神”,让观众一目了然,一看便知是荷重神怪所化。如《闹天宫》中的孙悟空和青龙;《五花洞》中的金头大仙(金蜈蚣);《狮驼岭》中的大鹏;《宝莲灯》中二郎神杨戬的哮天犬,以及《金水桥》中据传说长得尖嘴猴腮,形四雷公的秦英,都勾成“象形脸”。11.神仙脸,由“整脸”、“三块瓦”发展而来,都用来表现神、佛的面貌,构图取法佛像。主要用金、银色,或在辅色中添勾金、银色线条和涂色块,以示神圣威严。武将均在盔头上搭彩球,区别于凡人。《闹天宫》中的二郎神杨戬,在金色脑门上加勾一只眼睛,表现传说中二郎神有三只眼睛的特征。12.丑角脸,又名“三花脸”或“小花脸”,特点是在鼻梁中心抹一个白色“豆腐块”,用漫画的手法表现人物的喜剧特征。角色不同,“豆腐块”的形状也各不相同,有方、有圆、有三角、有菱形,再配上不同的眉、眼、鼻、嘴以及表情动作。表现出的人物性格是多方面的,有可憎的流氓,也有可爱的儿童;有可恨的财主,也有可亲的老汉;有贪婪的脏官,也有为民伸冤的清官。丑角脸谱包括的人物很广泛,上至皇帝、文武百官,下至旗牌、骡夫、伞夫、报子,可以说是无所不有。类型上有文丑、武丑、老丑、恶丑、小丑之分,所戴髯口也多种多样,有“一戮”、“二挑”、“丑三”、“四喜”、“五撮”、“八字”、“吊搭”等多种。《群英会》中的蒋干,勾文丑脸,生动地刻画出一个外表聪明,实则迂腐糊涂的文人形象。《法门寺》中的贾桂,勾小丑脸,表现出了小太监的特征,在宦官刘瑾面前,他奴颜婢膝,让他坐,他说站惯了;对下则作威作福,敲诈勒索,是旧社会里狐假虎威的奴才典型。《连环套》里的朱光祖,勾武丑脸,使人一看便知是一位机警、勇敢的江湖狭义之士。《女起解》中的老解差崇公道,勾老丑脸,表现的是一位助认为乐的慈祥老人。丑角脸谱不是简单地画个“豆腐块”,其中大有讲究。同样是在鼻梁上勾一个白老鼠;所画白老鼠的形状也就不同。13.英雄、小妖脸。这里的“英雄脸”不是指杰出人物的脸,而是指戏中扮演拳棒教师和参与武打的打手们的脸。基本形式是“花三块瓦”、“碎花脸”和“歪脸”,只是有勾得简单,谱式有灵活。“小妖脸”表现的是神话戏中的天将、小妖等角色,基本形式是“象形脸”,地位与“英雄脸”相同。图案要简单,以区别于剧中主要角色这两种脸谱又名“随意脸”。
  • 漫谈京剧色彩的黑与白

    京剧是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化妆勾脸、盔头饰物、十色蟒靠、桌椅帐幔、车旗伞盖,其色彩无不鲜艳夺目,具有强烈的所谓“视觉冲击力”,构成辉煌的东方色彩美的世界。在这五光十色中,您注意到黑与白吗?它们虽并不张扬,但却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2025-04-20
  • 浅谈传统绘画美学与京剧

    国画与京剧在中国艺术发展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世界艺术史上也是一枝独秀,有其较为完整的美学体系。它们虽然是两大不同的艺术门类,但其美学价值息息相通,意境与神韵,从意象到造象,追求艺术美是国画与京剧的共同艺术特征。本文拟从..

    2025-04-20
  • 介绍几位京剧琴票

    浓浓戏韵,荡漾在票友脸上“带上唱戏的家伙,咱们的生、旦、净、末、丑给苏老拜年可一个都不能少啊!都拿出各自的绝活来,好好乐呵乐呵。”这是十几个京戏老票友们在年前精心谋划正月初五的一场约会。可别小看这些票友,生、旦、净、末、丑演..

    2025-04-20
  • 京剧绝不是赔本的买卖

    2001年中山公园音乐堂首次演出京剧时,音乐堂经营方保利紫禁城剧院管理公司对京剧的市场既不了解也不看好,经营的品牌仅仅是中国京剧院一年两场的“名家名段演唱会”。2006年中山音乐堂的京剧演出已经是“逢节必演,一年30场”,保利紫禁城剧..

    2025-04-20
  • 常用的京剧曲牌

    京剧曲牌:曲牌合头大字牌子混牌子清牌子干牌子吹打曲牌胡琴曲牌小开门(西皮)小开门(二黄)小开门(反二黄)八岔八板(胡琴曲牌)柳青娘(胡琴曲牌)海青歌万年欢(胡琴曲牌)哭皇天(胡琴曲牌)柳摇金(胡琴曲牌)夜深沉工尺上(胡琴曲牌..

    2025-04-19
  • 四大原因使京剧新流派产生困难

    京剧产生发展200年来,在上世纪前期开始空前发展,成为让人心服口服的国剧,涌现出了诸多优秀的艺术家,一时间流派林立,剧目也异常丰富,其中前后四大须生、四大名旦、四小名旦最为出名,至今常演的剧目仍是们各自的经典,传人也以这几派为多..

    2025-04-19
  • 京剧的生行

    京剧的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但在初期,京剧的行当仍分为生、旦、净、末、丑五大类,后来才把生行和末行合并,取消了末行。所以我们在讲京剧生行的时候,应该顺便把生和末的关系,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给大家介绍一下。因为在元杂剧..

    2025-03-31
  • 京剧的丑行

    净行里有大花脸,二花脸,而丑行则叫作小花脸,或者叫三花脸。因为凡是丑行都是在鼻梁上用白粉涂一个粉块。这白粉的块,也有几种不同的形状,有的是方的,有的是元宝形或是倒元宝形,叫作腰子形,还有的是枣核形,根据不同的人物,画不同形状..

    2025-03-09
  • 京剧的乐器

    单皮鼓又称小鼓。是打击乐和管弦乐的指挥乐器,演奏时用两根细竹(通称鼓箭子、鼓签)。,指挥方法用底鼓,有时并配合手势,各种乐器都随着它的指挥来演奏。歌唱时辅助板打节奏。司鼓、板者称为鼓佬(即鼓师)。板亦名檀板、拍板。打击乐器。由三..

    2025-03-09
  • 我的京剧情缘

    谈到京剧,不禁想起小时候,我外婆是个戏迷,逢戏必看,那时,我时常听到隔壁电视机里传来的锣鼓声和一些很奇怪的声音,一开始,我并不怎么喜欢京剧,嫌她节奏太慢,可慢慢的,我在外婆的影响下,出现体会得其中的韵味。后来,我也知道京剧不..

    2025-03-09
  • 京剧与歌剧

    很早就想写这篇文章,但一直不曾动笔,因为不同的文化其实是很难类比的,就像“五四”时期的“打倒孔家店”、“全盘西化”一样,极端无法改变问题,但保守和温和更是有害的。文化有相似性,但更主要的是因为不同才能使人感到它的丰富性。从舞..

    2025-03-08
  • 京剧随笔

    闲暇无事,以听京剧自娱,每到会意处,则记之。听戏只是一种个人的趣味,而所记之事也是个人的体会,不足为训。【一】终于能看到中央台11频道的京剧节目了,以前家中的那台电视机可能是老了缘故,一直无缘看自己喜欢的京剧,而其他的电视节目..

    2025-03-08
  • 小议学京剧的方法

    随手拿起枕边的一本小册子,名曰《梨园走马》,作者是徐城北先生。读第一篇就看到一段文字,教诲普通观众如何掌握学习京剧的方法,原文是这样的:“…第一步,选看京剧最简单也最基础的小戏,既弄懂意思,也学习一下京剧的基本格式。第二步是..

    2025-03-08
  • 摇滚京剧之搞笑版

    1.“天女散花”,典型的NewAge,自信京剧的旦角嗓子不比Enya差,甚至难度还要高,但是伴奏千万别有小锣,一敲就完了。2.“长板坡”,典型的DeathMetal,赵子云七进七出,血肉横飞,不用DeathMetal似乎说不过去。伴奏中的金属效果器是必不可少..

    2025-03-08
  • 答古龙,也谈我的京剧情缘

    那是一个遥远的记忆,其实并不是很久,但为什么生命中总是有那么遥远的记忆。古龙兄使我又开始回忆。小时候,只不过是一些天真的孩子在一起嬉戏而已,我记得,在70年代,那时在上海,还是非常的穷困,虽然很多上海人到外地还希望找到自己的那..

    2025-03-08
  • 京剧的龙套

    京剧角色行当。扮演剧中士兵、夫役等随从人员及群众。由于所穿均是各色的龙套衣而得名。龙套不同于舞台上的“零碎儿”,而是以整体出现,一般以四人为一堂。在舞台上用一堂或两堂龙套,以表示人员众多,起烘托声势的作用。根据各剧不同的需要..

    2025-02-18
  • 京剧的板式

    二黄二黄原板二黄慢板二黄三眼二黄正板二黄中三眼二黄快三眼二黄中板二黄碰板二黄顶板二黄导板二黄回龙碰板回龙二黄散板二黄摇板二黄滚板二黄哭板反二黄唢呐二黄四平调平板二黄西皮西皮原板西皮快三眼西皮慢板西皮慢三眼西皮二六西皮流水西皮..

    2025-02-18
  • 京剧声腔板式:不同行当的二黄原板唱腔

    京剧各行当的唱腔各有特色,这里选听的都是老生、花脸、老旦、旦角、小生行当很具代表性的唱腔,是学习和从事京剧表演、器乐演奏各专业必须掌握的曲目。也是京剧爱好者、广大戏迷喜闻乐见、非常熟悉的唱段。十字句的老生二黄原板唱腔和七字句..

    2025-02-17
  • 京剧声腔板式:旦角二黄综合板式

    《生死恨》“耳边厢又听得初更鼓响”这大段是旦角梅派二黄唱腔,由六种二黄板式组合而成的。从二黄导板引出,二黄散板用于回忆,回龙作为感叹过渡,慢板用于感情的抒发,两句慢板后,转行弦接转原板、两段二黄原板用于剧中人对亲人的思念和对..

    2025-02-17
  • 京剧声腔板式:反二黄新板式

    京剧排演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时,诞生了许多新的板式,如老生反二黄导板、回龙、二六、各行当的反二黄流水、快板等,反二黄声腔中原没有的板式的唱腔在京剧现代戏中出现了,如《平原作战》赵永钢唱“几天来与曰寇周旋在平川上”的反二黄二六。..

    2025-02-17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Copyright © 2024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