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壁画的精华

2024-10-21 08:14历史文化

道教神仙吕洞宾可谓家喻户晓。他在道教中地位很高,被全真教奉为纯阳祖师,同时,他自己和托其名的道教著述也非常多。他不仅是传说中的神仙,更是对道教修行有实际贡献的道士。他的传说起于宋,盛于元,并且频频以文艺作品的形式出现。山西芮城永乐宫纯阳殿现在就存有一套关于吕洞宾的道教壁画,由晋南著名画家朱好古及其门徒绘制于1358年。

纯阳殿内壁画共有203平方米,是一个安排严谨的道教叙事整体。在大殿的东、西、北面有《纯阳帝君神游显化图》,是从吕洞宾诞生,到钟吕传道,神游显化的画传,共52幅,每幅均有榜题,榜题近三分之二直接引自《妙通记》。南壁东西两侧为《道观斋供图》和《道观醮乐图》。殿北部有一神坛,神坛上原有吕洞宾塑像,现已被毁。神坛后有一扇面墙,著名的《钟离权度吕洞宾图》就绘于此墙上,描述的是吕洞宾于暮春游沣水之上,遇钟离权而被度化入道的情景。这幅壁画高3.7米,面积16平方米,一直被誉为纯阳殿壁画的精华。

 壁画的背景是青山绿水,色彩古朴沉稳。在画面中心位置,钟离权和吕洞宾两人一右一左对坐在磐石上。钟离权身着石绿色长衫,前胸袒露,肤色赤红,长髯飘然,足着芒鞋,一副逍遥于山水间的神仙姿态。画面展现的他正单脚屈膝而坐,身体微侧,右手撑于石上,为吕洞宾传授玄机。他左手屈两指,嘴唇微启,似乎正将两条不同的人生之路摆在吕洞宾眼前;双眼炯炯有神,又似在悄悄观察对方的反应。吕洞宾则作书生打扮,他端坐石上,身着白袍,面白有须,眼皮微垂,似在凝神聆听。他双手做拱,左手大拇指轻捻右手衣袖,衬托出内心的紧张与矛盾。他神态恭谨,眉间露出反复思虑的神色,虽外形静肃,但内心却似波涛起伏。

吕洞宾在面临人生转折的时候,心中的不安与彷徨被画家凝练于笔下,刻画得入木三分、惟妙惟肖,从而使画面上两人的动态一放一收,形成鲜明对比,极具张力。画面的环境对形成气氛、烘托人物的心理活动也有重要作用。只见万山巍峨中有巨松古柏,苍翠生寒;左侧沟壑深远,一道溪水蜿蜒而来,直泻谷底;近处灵芝仙草环绕足下,错落丛生。这远绝尘寰的神仙世界,与钟离权的豁达神态融为一体,也衬托出吕洞宾此时尘俗中的进士身份与神仙世界的格格不入。而高山流水在传统的观念中,一向是高尚人品的形象譬喻,在此也隐喻了二位仙人的高洁。

 这幅画最精妙之处在于,画家将已悟的钟离权与始悟的吕洞宾两人思想境界的交流做了形象化表现。画面通过对一系列心理活动的刻画,将度化的过程表现得细腻动人,没有华光灿烂的神迹,没有腾凌灭没的慑服,一切都是那么温润自然。这充分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以及作画时的高超构思与表现力。元代王绎的《写像秘诀》曾有这样的画论:“彼方叫啸谈话之间,本真性情发现,我则静而求之。默识于心,闭目如在目前,放笔如在笔底。”而这幅作品正是上述理论的完美体现,其艺术成就在肖像画中无疑是出类拔萃的,真正达到了物我相照,又物我两忘的境地,此幅壁画的艺术地位也高出了纯阳、重阳两殿表现度化情节的其他壁画。

 纯阳殿壁画多是根据元代全真教道士苗善时所著《妙通纪》中记载的情节改编的。《妙通纪》把钟离权描绘成一位羽士,“状貌奇古,美髯环目,鹤氅长裙,丰采不凡”,吕洞宾形象则是“身长六尺有余,道骨仙风,凤目入鬓,眉秀鼻耸,面色黄白,左眉角右眼下各一痣如豆大,两足下龟纹隐起,性禀纯厚,仁孝聪明”。把这些描述跟纯阳殿《钟离权度吕洞宾图》二人形象相对比,不难看出二者之间还是存在差异的。《妙通纪》中描述的形象,是二位神仙在全真教道教徒心目中的形象,苗善时作为全真教徒的代表,将之收录进了文本,永乐宫道士则受其影响,让画工根据所选文本来绘制壁画。《钟离权度吕洞宾图》上所展现的则是画工对钟吕形象的理解,他们承袭了一个延续了数百年的宗教绘画传统,并依照传统来实际作画。所以这幅壁画虽然以文本为依据,却又受到绘画传统的限制而与文本描述有所差异,在今天看来,似乎也是一种突破。

《钟离权度吕洞宾图》从艺术审美的角度来讲固然有很高价值,从宗教功能角度讲更具意义。这幅壁画彰显了全真教宣扬的普度情怀。在钟吕传道情节的末尾,钟离权临分别时,曾劝吕洞宾和自己升天,吕洞宾拒绝了,并发誓要度尽众生才飞升成仙。对此,《妙通纪》曾这样叙述:“(钟离权)再嘱曰:吾去后,好住人间,功德圆时,亦当如吾升玉虚矣。帝君再拜曰:弟子之志则异于先生,必须度尽天下众生方上升未晚。师曰:小子勉之,真心慈悯,奈众缘轻业众,此去所度合有五百弟子,袭吾道统三五人而已。比及邂逅相见,真爱保重。”

  • 青岛崂山发现“北斗七星阵图”道教石刻

    山东青岛的崂山风景区管理局30日透露,近日,在崂山仰口游览区发现刻有“北斗七星阵图”的石刻,据专家估测,该石刻或刻于唐宋年间。该“北斗七星阵图”刻于崂山仰口游览区太平宫西侧的“犹龙洞”上方的“混元石”上。据传说记载“全真七子”..

    2025-03-29
  • 地脉人文孕育的清水道教音乐

    道教,是产生于中国本土并经过漫长的演化而发展起来的宗教。道教音乐是道教在其所有斋蘸科仪中,为敬天尊神、祈福迎祥,祭祖安魂、超度亡灵,驱鬼降妖、禳灾避祸等诸多的法事、道场活动而配合诵经讲法、踏罡布斗仪程所使用的宗教音乐。道教音..

    2025-03-29
  • 藏传佛教艺术的精华——坛城

    坛城,又称“坛”或“坛场”,梵文称“曼陀罗”,意为轮集,藏语称“吉廓”,是藏传佛教宇宙观、理想境界的集中表现,为一切圣众聚会的场所。一般来讲,坛城的作用是给修行者作为观想的对象,将主尊的坛城意义予以图像化,由中心的本尊层层开..

    2025-03-28
  •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四大神兽 玄武、朱雀、白虎、青龙和道教有渊源

    相信说起四大神兽,大家脑海里马上就会浮现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画面。那为什么只有四个没有五个或者多少个呢?那..

    2025-03-28
  • 世界上最古老的壁画:人类最古老的绘画形式,壁画

    考古学家在印尼发现最早的人类捕猎洞穴壁画艺术,其历史可追溯至4.4万年前,壁画中展示了一群半人半兽的形象,考古学..

    2025-03-18
  • 文化超越技法心灵感应大道——读李学辉的道教人物画

    李学辉赠《李学辉道教人物画》,展卷而读,感慨于李学辉这些年竟创作了如此丰富的道教人物画作品,更感动于他浸淫于道教思想而生发呈现出的自然、悠然、浩然之气,读之,心灵可得滋润和洗礼。李学辉善画大画,从他的黄河、长江系列到《齐鲁九..

    2025-03-07
  • 河北临漳出土明朝时期道教大铁钟 国内罕见

    古邺城旧地河北省临漳县近日出土一口巨大铁钟,经考证,这口大铁钟为明代道教遗物,属国家珍贵文物,国内罕见。据临漳县文保所专家介绍,该铁钟是建筑施工队在县城第一小学挖地基时挖出的,铁钟高170厘米,口径140厘米,壁厚3厘米,重约一吨,..

    2025-03-06
  • 道教特有的神秘文字

    一、道教特有的神秘文字东汉顺帝时(126年一144年),沛国(在今江苏境)人张陵在四川鹤鸣山创立五斗米道,造作种种道书,逐渐发展成为后来的道教。为了使道书神秘化,同时也使传道活动具有隐蔽性,因而道教文献中常常采用一些特殊文字,使外人无..

    2025-02-15
  • 德阳道观对联与道教文化

    道观是道教活动中心或建筑,是道士修炼的地方,包括观、府、宫、庙等。道士是道教的神职人员,他们信仰道教,自愿接受教义和戒律,过那种世俗认为清苦寂寞而他们却认为神圣超凡的宗教生活,他们是道教文化的传播者,又以各种带有神秘色彩的方..

    2025-02-15
  • 道教用品——镇坛木

    又名“震坛木”、“奉旨”、“净板”等。为略呈长方体之木块。顶面稍有隆起,底面平坦,以漆涂成红色。正面刻有“万神咸听”四字,两端刻有乾坤、坎离四卦。在道场进行中,镇坛木被置于桌上,由高功配合科仪使用。道士专行法术时,也用来拍击..

    2025-02-15
  • 道教用品——香炉

    焚香之器具。与花瓶、烛台一齐供养于佛前,为比丘十八物之一。 其材质多为金属、瑜石、磁、陶、紫檀等,形状多样化,大致可分为四类即: 1、置于桌上的置香炉,如博山形、火舍形、金山寺形、蛸足形、鼎形、三足形、香印盘形等。 2、持于手..

    2025-02-15
  • 重庆明墓群出土道教色彩石质宝券珍贵文物

    重庆市文物考古所近日发现一明墓群,出土了道教色彩的石质宝券等珍贵文物。据重庆市文物考古所介绍,此次发现的明墓群共有墓葬22座,目前已清理墓葬6座,墓室内刻有莲花、元宝、宝瓶等雕刻图案,出土了瓷碗、瓷罐等瓷器,以及万历六年石质买地..

    2025-02-14
  • 道教用品——法印

    一般为木制、铜制或玉制。印面上刻着具有道教含义的文字,甚至有的还刻着完全符式化的图案,印钮一般是狮子或其他避邪兽。道教自从祖天师张道陵开始传有法印,沿袭至今。法印是道教奏达天庭的公印,也是行使神力的法物。《洞玄经》:“法印照..

    2025-02-14
  • 道教用品——木鱼

    道教斋醮法坛所需之用器,称为法器。一般在醮坛配合经韵及科仪使用,有些也可在专行法术时使用。道教法器,上可召神遣将,下可驱邪除魔,故品种繁多。 木鱼:又称“木鼓”,俗称“鱼子”。形圆而刻做鱼形,故号木鱼。中间掏空,击之作声。通..

    2025-02-14
  • 道教用品——鼓

    圆桶形或扁圆形,边围鼓起,中空,两面或一面蒙以皮革。鼓有大小之分:大鼓用于道观早晚开静、止静时,配合大钟和板使用;小鼓在道场作为法器,配合小钟使用。鼓的声音,被认为具有通神和辟邪的作用。道教对击鼓颇有讲究,可以打出”风云雷雨..

    2025-02-14
  • 道教用品——磬

    磬:分为两种。一种称为“圆磬”,圆形而中空,铜制或铁制,一种称为“扁磬”,又叫“玉磬”,形似曲尺,曲角120°,玉石制成。道场上多用前一种,通常放在经案的左手边。磬的主要作用是通报神灵,也可以消灾解厄。平时道教徒或香客进殿朝拜,..

    2025-02-14
  • 道教用品——笏

    又称“圭简”、“朝简”、“朝板”、“奏板”、“玉板”、“玉笏”、“手板”等。原是古代君臣在朝廷相见时所执的手板,上面可以记事,以免遗忘。朝中之笏有一定之制,天子用玉,诸侯用象牙,大夫和士用竹片。道教则不受此限,根据条件均可使..

    2025-02-14
  • 道教用品——如意

    一般为玉、木、骨制成。形状略曲如“心”字,有三点:首尾两端作云形或芝形,中央一点圆形。象征“道化三清”之意,又喻一心尊三宝(即道宝、经宝、师宝)。《太清玉册》:“如意,黄帝所制战蚩尤之兵器也,后世改为骨朵,天真执之,以辟众魔。..

    2025-02-14
  • 道教用品——天蓬尺

    亦名“法尺”。为长形方木。六面雕满了日、月、二十八宿的名称,及三星、北斗七星、南斗六星等图案,还有天蓬元师的圣号。以此行使天蓬元帅的神力,具有辟邪除魔的作用。《道书援神契》:“古者祓除不祥有桃枝,后羿死于桃棒,故后世逐鬼用之..

    2025-02-14
  • 道教用品——钟

    一般由铜或铁铸成。钟内无舌,击之发声。有大钟和小钟之别;大钟用于道观早晚开静、止静时,配合大鼓和板使用;小钟用于道场作为法器,与鼓配合击打。《道书援神契》:“古者祭乐有编钟、编磬,每架十六,以应十二律及四宫清声,又有特悬钟、..

    2025-02-14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Copyright © 2024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